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覆灭时有多惨?皇帝被杀,九名皇子被勒死,30位大臣投尸黄河

唐朝覆灭时有多惨?皇帝被杀,九名皇子被勒死,30位大臣投尸黄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048 更新时间:2024/1/20 17:54:47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朝曾经是一个国泰民安的年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是一个包容开放的王朝,璀璨的中华文明在唐朝达到了顶峰。

在唐朝近290年的历史中,迎来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王朝鼎盛时期,曾一度屹立世界之巅,唐都长安也曾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大都市。

然而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四起,中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惨烈,唐末农民起义大爆发,曾经风光一时的大唐盛世也从鼎盛走向衰败。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破之际,正是家亡之时,王朝的轰然倒塌,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由盛转衰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国号唐。之后,经过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等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王朝进入了全盛时期,曾一度开创了四方来朝的空前盛况。

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强兴旺的王朝麻痹了在位者的神经,

不进则退,唐朝也不可避免地开始走下坡路。

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倦怠朝政,朝廷内部腐败严重。

身为三镇节度使得安禄山拥军边陲,久怀异心,眼见朝廷内部混乱不堪,社会矛盾日渐突出,便伙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这场战争长达八年之久,不仅使唐朝国力大损,还加剧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为了防止藩镇和朝臣的势力做大,皇帝们不得不赋予宦官很高的权利,构造出一个新的权力平衡体系,三方势力互相制衡与掣肘。

这种三角平衡看似坚不可破,实则岌岌可危,严重的内耗使中央政府逐渐势弱,权力范围逐步缩小。

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乱政,朝堂之上党争严重,整个唐王朝陷入极度混乱之中。

到了晚唐,皇帝的废立居然掌握在宦官手中,唐僖宗就是由宦官扶植的儿皇帝,只知享乐,不问朝政,成为被官宦控制的傀儡皇帝。

唐僖宗在位期间,朝堂内部矛盾尖锐,社会问题突出,底层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农民起义频发。

王朝覆灭

有一年关东大旱,土地颗粒无收,

百姓无力缴纳严苛的赋税

,官吏却横征暴敛,走投无路之下当地农民在盐贩王仙芝带领下被迫起义。

同时,屡次科考不中的私盐贩子黄巢带领子侄、族人起义响应王仙芝,共同反抗唐王朝昏庸残暴地统治。

黄巢起义军还越做越大

,最终打到了长安,赶走了唐僖宗,在长安登基称帝,国号大齐。

起义军虽然占领了长安,却没有远期的战略目标,不仅没有乘胜追击唐僖宗,反而在长安城烧杀掠夺,无恶不作。整座城池哀嚎遍野,百姓流离失所,黄巢军渐渐失去了民心。

其中黄巢手下有一个叫作朱温的人,骁勇善战,颇得黄巢赏识,被任命为同州防御使。在同州的朱温遭遇了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的猛烈攻击,

多次向黄巢求援未果

,于是手下劝说朱温降唐,朱温审时度势,背叛黄巢的大齐转而投唐,唐僖宗还给他赐了一个新名字“朱全忠”,希望他可以忠诚于大唐。

就这样,朱温摇身一变,加入唐军开始讨伐黄巢军,

朱温率领的队伍所向披靡,所到之处战无不克,不到一年黄巢军就兵败退出长安,

朱温获封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

随后,朱温解困陈州,讨平蔡州,平定郓兖,屡立战功,一方面不断地在唐王朝加官进爵,另一方面全力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兵力日益增强。

与之相反的是,唐王朝已经岌岌可危了,久经战乱的唐僖宗回到长安不久便撒手人寰。

其弟昭宗面对破败的王朝,有心无力,只能甘为各方争夺的傀儡皇帝,颠沛流离。

此时的朱温已是大唐的第一军阀,兵强马壮,

他的野心也无需再遮掩,这个被唐僖宗赐名为“全忠”的人反成了李唐王朝的掘墓人,手上沾满了李唐皇室和朝臣的鲜血。

为了更好地控制唐昭宗,朱温强迫昭宗迁都洛阳,迁徙之前,朱温命士兵拆毁长安城的宫殿、官署、民居和寺庙,

长安城从此真真正正沦为一座废墟

。还在前往洛阳途中,将一直陪伴在昭宗身边的二百多个少年玩伴灌醉后坑杀。

到了洛阳之后,各地藩王联合起来以勤王救驾的名义讨伐朱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套路不好使了,朱温便一不做二不休,杀了唐昭宗以绝后患。随后朱温立昭宗嫡次子也就是第九子李柷为帝,时年十三岁,史称唐哀帝

次年,朱温宴请李唐皇室,强令昭宗的九个儿子前来参加宴会,

朱温在酒席上,将这九名皇子全部勒死,然后投尸于九曲池中,断绝皇室血脉的威胁。

尚在皇位之上的李柷也在几年之后被废,随后惨遭鸩杀。

早已杀红眼的朱温并没有因为李唐皇室的覆灭而停止杀戮,而是接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白马驿站之祸”,在洛阳白马驿尽诛杀三十几名的朝臣。

这些人被认为是忠于李唐皇室的,会成为朱温称帝的绊脚石,于是便诛之而后快。

朱温还听从了身边谋士李振的建议将这些被杀的大臣的尸首全部扔到了黄河里。至此,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进入最为黑暗的五代十国,礼乐崩坏,战乱不休,杀戮不断。

结语

从大一统王朝到分崩离析,历经22任君主,它拥有过举世瞩目的璀璨文明,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时期。然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李唐子孙未能防微杜渐,致使王朝一步步走向覆灭。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李唐皇室和群臣都是这场政权更迭中的牺牲品,而无数黎民百姓更是这场浩劫中无辜的受难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是联蒙灭金,还是助金抗蒙?这可难坏了南宋君臣,多亏猪对手金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宋蒙联合抗金、灭金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1、宋蒙接触的缘起 这是宋、蒙古、金鼎足而三的民族政权力量重新组合的过程。它们分别是迅猛崛起的蒙古,衰败而受蒙古紧逼的金朝,以及虽很虚弱但仍具一定实力的南

  • 唐太宗晚年废掉太子和魏王,扶李治上位,他何至于这么极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以上这一段,看得人十分迷惑。换一个太子,皇帝有的是办法,何至于寻死觅活的呢?而且看这情况,似乎是唐太宗在求长孙无忌同意自己立李治,长孙无忌一点意见都没有。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作为唐太宗的另外两个儿子,原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又是为什么会退出这场权力的争夺呢?李承乾的废立之路李承乾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长

  • 硬抗蒙古铁骑45年时间的南宋,为何无法摆脱覆灭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南宋所以能够坚持如此长的时间,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来,地缘战略上南宋常年经营江北一线,使得蒙古大军很难找到突破口。再者,从历史大背景上来看,长久以来崇尚宽仁的国策,使得大多数南宋君民异常重视名节,以至于在南宋陷入危难之际,大多数人都自觉主动地为朝廷效力,这对于延缓南宋灭亡来说有着极其现实的意

  • 武则天退位时群臣欢呼,只有一人低头痛哭,1年后没哭的人全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女皇武则天,从李家人手里抢下江山,势必会被李家人记恨,这也是她最后被诸位大臣逼退位的缘由。然而,在这些大臣当中,有一个大臣虽也参与其中,可事后却低头痛哭,这是为何?一年之后,那些逼迫武则天退位的大臣都死了,唯独他没死,这又是为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段历史吧。武则天的上位之路武则天家世显赫,出身

  • 朱标是怎么病死的?专家:“跟朱元璋杀功臣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毕竟朱标这个太子一直以来都饱受称赞,不管是当时明朝的文武大臣,亦或是朱元璋以及后世的史学家,都觉得朱标的确才华出众,各方各面都很优秀。朱标当年若是不死那么早,也就没有朱棣什么事了。关于朱标的死,史书上只是记载了他是病死的,但朱标死那会还算是壮年,好端端的为什么会得病?他是怎么病死的呢?一些专家在仔细

  • 唐朝盛世安禄山将长安攻占,处于上升时期,为何死在亲儿子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安禄山是营州人,本来是姓康,名轧荦山,他的父亲可能是康姓胡人,母亲阿史德氏是一个突厥族的巫婆,因为他的母亲很多年都没有生出小孩,所以便去祈祷轧荦山,在长安三年正月初一的时候生下一子便取了这个名字。因为安禄山的父亲死得比较早,所以她从小就和母亲一起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安禄山的母亲后来又改嫁给突厥将军安波

  • 从袁崇焕冒籍考试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沸沸扬扬都在说一个话题:放开“异地高考”。也就是说:非本地户籍人员的子女高考制度要改革。高考限定户籍,大家不要以为这是现代人发明的,实际上中国古代社会就存在这个问题,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袁崇焕冒籍”事件。说到袁崇焕大家都不感到陌生,自从电视剧、百家讲坛关于他的节目播出后,袁崇焕的名字就响彻大江南北

  • 唐玄宗强娶儿媳杨玉环,为何李瑁却甘愿戴绿帽,大臣也拱手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讲求礼法,皇帝这么干,明显是违背礼法,悖逆人伦,那为什么没有大臣来阻止呢?大家肯定觉得是因为唐玄宗作为皇帝,前半生还是个明君,拥有极大的权力,所以大臣和李瑁都不敢反对,有这方面的因素不假,但更多的,其实还有两个原因。首先,唐玄宗给了大臣们和李瑁一个台阶下,他学习爷爷李治娶他奶奶武则天的做法,当时

  • 包拯儿子墓穴中出土一物件,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彰显包拯美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包拯是审案的包青天,其实,包拯也担任过外交官,他按照政府要求,出使过契丹,后来分别在刑部、兵部、工部任职过,做官一直做到了枢密副使。包拯1062年病逝于河南开封,后来被宋朝政府追封为了吏部尚书。当时的宋仁宗赐予包拯“孝肃”的谥号,这一谥号也是官方对包拯廉政思想的高度赞扬。我们今天通过包拯儿

  • 唐朝女性是不是超级开放?从一而终从何时开始?萨沙问答第111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唐朝女性是不是超级开放?从一而终从何时开始?萨沙问答第111集答案是比较开放。大家往往有个错误的观念,就是中国古代都很封建,妇女相当保守。其实,中国妇女需要遵从的严格礼教,主要是从宋明开始的。在宋代之前,中国妇女是比较开放的。以唐朝为例,大家记得白居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