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晚年废掉太子和魏王,扶李治上位,他何至于这么极端?

唐太宗晚年废掉太子和魏王,扶李治上位,他何至于这么极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067 更新时间:2024/2/7 16:30:17

以上这一段,看得人十分迷惑。换一个太子,皇帝有的是办法,何至于寻死觅活的呢?而且看这情况,似乎是唐太宗在求长孙无忌同意自己立李治,长孙无忌一点意见都没有。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作为唐太宗的另外两个儿子,原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又是为什么会退出这场权力的争夺呢?

李承乾的废立之路

李承乾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长子,所以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太子。原本李承乾资质不错,各方面的表现也不错,曾经顺利地通过了多次李世民的考核,看样子是个合格的太子。但是很不巧的是,李承乾患了足疾,在治疗的过程中未能完全治好,落下了跛足的毛病。从盘古开天地,哪里曾经有过瘸腿的皇帝?李承乾开始对自己的形象产生了自卑,进而自暴自弃,成了一个突厥文化的小迷弟。唐太宗一直寄希望他能改过,但是一次次的希望,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

李承乾的失宠,让自己的二弟魏王李泰看到了机会。魏王李泰为人英武,非常有唐太宗的气度,因此很得父亲的赏识。他在察觉到父亲的微妙变化后,开始了可以的表演。他设立文学馆,编写《括地志》,让唐太宗很高兴。而李承乾看到弟弟得宠,妒火中烧,竟然勾结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想要起兵反叛。结果事情败露,李承乾被幽禁了起来。

魏王李泰的失宠之路

李承乾做下了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即使不死,太子位也必然不保。那么新的太子立谁呢?这本来就不是个问题,自然就是魏王李泰了。但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干大臣却不干,一定要请唐太宗立自己的三儿子晋王李治。但李世民不喜欢李治,所以私下里将太子之位许给了李泰。而魏王李泰得意忘形之下,就开始画蛇添足了。

首先是有一天,李泰扑在唐太宗的怀中,说道:“儿臣现在有儿子,但是如果您把皇位交给我,我一定把自己的儿子杀死,在我百年之后让位给弟弟李治!”唐太宗对李泰的这句话非常赞赏,就和大臣褚遂良谈及此事。褚遂良则说:“儿子和弟弟,谁能亲呢?一个人为弟弟杀儿子,这不合常理。当初陛下立了太子之后,又给了魏王太多的宠爱,才有的今日之祸。如果您真的要立魏王为太子,就先给晋王找好出路!”唐太宗哭着说:“我不能啊!”到底是不能什么,他也没有说清楚。

而魏王李泰的昏招还在不断地出。他找到弟弟李治,对他说:“我记得你和汉王李元昌关系不错,如今他犯了大罪,你也自己小心吧。”李治害怕,终日忧虑。唐太宗问他是怎么了,李治将李泰的逼迫向唐太宗言明,唐太宗开始后悔立魏王李泰。

紧接着,唐太宗和废太子李承乾又谈了一次话,彻底打消了他立李泰的打算。李承乾说:“我都已经是太子了,还有什么可求的?还不是李泰逼的吗?”唐太宗这才醒悟,原来李泰的所作所为,和自己的玄武门之变如出一辙。如果立李泰为太子,等他当了皇帝,一定会将能威胁到自己的人全部杀掉,包括李治!为了让玄武门的惨祸不再重演,唐太宗才最终决定处罚魏王李泰,而立李治为太子!

长孙无忌的作用

在唐太宗二立太子的过程中,长孙无忌起了关键的作用。在李承乾失败后,就是他极力地劝说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的。后来唐太宗起了反复,又想立并非嫡出的吴王李恪为太子,又是长孙无忌极力阻止。李治能够上位,完全是这位舅舅一手扶持的。那为何长孙无忌要极力地推李治上台呢?

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手下最重要的大臣,也是权力最大的大臣。他对权位的贪恋,已经到了差一步就当权臣的地步了。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在唐太宗百年之后,自己能够靠着新皇帝的登基而更进一步。这就需要新的皇帝和自己的血缘关系尽量的进,而且为人还要软弱,可以被自己控制。吴王李恪不是嫡出,和长孙无忌没有亲戚关系;而魏王李泰为人英武,不会任由长孙无忌专权。只有李治,才是最佳人选。所以,长孙无忌和他的朋友褚遂良,才会不断地诋毁魏王李泰,夸赞晋王李治。

当日,不管别人如何运作,只要魏王李泰自己不出问题,这个太子之位原本应该是十拿九稳的。可惜的是,李泰沉不住气,太过急功近利,结果昏招迭出,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不过也可能,他真的和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也是个手硬心冷的家伙。如果他真的当了皇帝,恐怕也非大唐之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硬抗蒙古铁骑45年时间的南宋,为何无法摆脱覆灭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南宋所以能够坚持如此长的时间,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来,地缘战略上南宋常年经营江北一线,使得蒙古大军很难找到突破口。再者,从历史大背景上来看,长久以来崇尚宽仁的国策,使得大多数南宋君民异常重视名节,以至于在南宋陷入危难之际,大多数人都自觉主动地为朝廷效力,这对于延缓南宋灭亡来说有着极其现实的意

  • 武则天退位时群臣欢呼,只有一人低头痛哭,1年后没哭的人全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女皇武则天,从李家人手里抢下江山,势必会被李家人记恨,这也是她最后被诸位大臣逼退位的缘由。然而,在这些大臣当中,有一个大臣虽也参与其中,可事后却低头痛哭,这是为何?一年之后,那些逼迫武则天退位的大臣都死了,唯独他没死,这又是为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段历史吧。武则天的上位之路武则天家世显赫,出身

  • 朱标是怎么病死的?专家:“跟朱元璋杀功臣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毕竟朱标这个太子一直以来都饱受称赞,不管是当时明朝的文武大臣,亦或是朱元璋以及后世的史学家,都觉得朱标的确才华出众,各方各面都很优秀。朱标当年若是不死那么早,也就没有朱棣什么事了。关于朱标的死,史书上只是记载了他是病死的,但朱标死那会还算是壮年,好端端的为什么会得病?他是怎么病死的呢?一些专家在仔细

  • 唐朝盛世安禄山将长安攻占,处于上升时期,为何死在亲儿子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安禄山是营州人,本来是姓康,名轧荦山,他的父亲可能是康姓胡人,母亲阿史德氏是一个突厥族的巫婆,因为他的母亲很多年都没有生出小孩,所以便去祈祷轧荦山,在长安三年正月初一的时候生下一子便取了这个名字。因为安禄山的父亲死得比较早,所以她从小就和母亲一起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安禄山的母亲后来又改嫁给突厥将军安波

  • 从袁崇焕冒籍考试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沸沸扬扬都在说一个话题:放开“异地高考”。也就是说:非本地户籍人员的子女高考制度要改革。高考限定户籍,大家不要以为这是现代人发明的,实际上中国古代社会就存在这个问题,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袁崇焕冒籍”事件。说到袁崇焕大家都不感到陌生,自从电视剧、百家讲坛关于他的节目播出后,袁崇焕的名字就响彻大江南北

  • 唐玄宗强娶儿媳杨玉环,为何李瑁却甘愿戴绿帽,大臣也拱手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讲求礼法,皇帝这么干,明显是违背礼法,悖逆人伦,那为什么没有大臣来阻止呢?大家肯定觉得是因为唐玄宗作为皇帝,前半生还是个明君,拥有极大的权力,所以大臣和李瑁都不敢反对,有这方面的因素不假,但更多的,其实还有两个原因。首先,唐玄宗给了大臣们和李瑁一个台阶下,他学习爷爷李治娶他奶奶武则天的做法,当时

  • 包拯儿子墓穴中出土一物件,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彰显包拯美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包拯是审案的包青天,其实,包拯也担任过外交官,他按照政府要求,出使过契丹,后来分别在刑部、兵部、工部任职过,做官一直做到了枢密副使。包拯1062年病逝于河南开封,后来被宋朝政府追封为了吏部尚书。当时的宋仁宗赐予包拯“孝肃”的谥号,这一谥号也是官方对包拯廉政思想的高度赞扬。我们今天通过包拯儿

  • 唐朝女性是不是超级开放?从一而终从何时开始?萨沙问答第111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唐朝女性是不是超级开放?从一而终从何时开始?萨沙问答第111集答案是比较开放。大家往往有个错误的观念,就是中国古代都很封建,妇女相当保守。其实,中国妇女需要遵从的严格礼教,主要是从宋明开始的。在宋代之前,中国妇女是比较开放的。以唐朝为例,大家记得白居易的《

  • 朱元璋刚刚迁都凤阳,当晚却听到怪声,次日杀掉1千名民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他刚刚提出这个建议,就遭到了当时两位辅政大臣李善长和刘基的反对。因为凤阳的位置位于平原,并且经济建设十分落后,因此刘基就说了一句很难听的话:“凤阳毫无帝王之气,绝对不适合建都。”不过朱元璋可是一个固执的人,于是面对群臣的质疑,朱元璋在早朝的时候对大臣们说:“凤阳在长江和淮河

  • 唐朝最繁华的几座城市,现在依然很繁华,看看有你的家乡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唐朝时期最繁华的十个城市,大家都知道我国唐朝时候经济空前繁荣,对外往来也很频繁,可以说唐朝是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唐朝时候最繁华的城市非长安莫属,长安是唐朝时期的都城。说到长安很多人都会觉得耳熟,要问长安如今是哪个城市相信应该有一部分人是答不出上来的。唐朝的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