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军事力量这么强大?对外战争十战七胜,为啥还被蛮族吊打?

宋朝军事力量这么强大?对外战争十战七胜,为啥还被蛮族吊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06 更新时间:2024/1/21 22:24:28

常回家看看

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

编辑 | 趙英雄

01

好像都觉得唐朝很牛,天可汗啊,万邦来朝、四方称臣,国土面积多大啊,太牛了!

然而我倒以为,真正牛的不是唐朝,而是某些人口中的“弱宋”。

从国家的建立上来说,唐朝是继承了隋朝的大一统,在政治、经济、国土都已经完备的情况下继承的。而宋朝是在五代十国四分五裂、军阀混战的情况下完成的大一统。

这就好比两个人继承家产,一个人是继承了一大笔现钱;另一个人也是继承了一笔钱,但这笔钱却是好多外债,需要自己去一一收回。

我们看到宋朝的国土面积比唐朝小多了,就是有些“外债”没收回来。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唐的有一些所谓“国土”,其实存在很大水分。你不能因为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就说西域及中亚大片土地都属于唐朝。

事实上,西域还有N多个王国,他们也不是都向大唐朝贡。即使向大唐朝贡的国家,他们也并非隶属于大唐。这里必须得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该地区最高领导人的“任命权”或“最后拍板权”在不在唐朝皇帝手中。

安西都护府其实主要是保护丝绸之路沿线利益不被突厥人抢走,如果哪个西域国家跟突厥人合作,它就出兵教训一下。更像是今天美国在冲绳、韩国的军事基地。

宋朝时候,路上丝绸之路已经衰落,海上丝绸之路崛起,于是宋朝也没有必要设置什么都护府了。

唐朝的经济文化开放,又让契丹人、西夏人、女真人以及吐蕃人从中获利而崛起,经过了五代的军阀混战,没有了中原王朝的敲打,彼时正好羽翼丰满,恰恰宋朝就赶上了这个“坏时代”。

宋朝建立之时,契丹人的辽国政权已经存在了好几十年,实力雄厚,军队战斗力强,他们有着强烈的土地扩张欲望。宋朝一个新生的王朝跟辽国打了20多年仗,竟然扛住了,活了下来。

扛住了契丹人,马上又要应对日益膨胀的西夏党项人。打了几次大规模战争,双方互有输赢,都损失惨重。

宋朝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战争环境中生存下来的,稳住了政局,经济还搞成了世界第一,这哪里是“弱”呢?

02

所谓的“弱宋”,恐怕只是从国土面积大小来论的——但我们应该清楚,一个王朝的强若绝不能仅仅从国土面积上来衡量。

宋朝的强大是内敛的、含蓄的,它不是说我又灭了几个外族,又扩大了多少土地,军队铁骑有多厉害。你只有关注到宋朝的经济和民生才可以理解他的强大,这种强大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新的模式,以至于往往不被人看见。

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我们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

唐宋是外向性王朝,是开放的、多元的,大体上是渴望与世界交流的。

而明清是内向性王朝,是闭关锁国的,关上门将自己封闭起来,大体上是不希望与世界交流的。

元朝时间太短,并且它本来就是蒙古人建立的世界性帝国的其中一个政权,不存在外向或内向的问题。这里就不讨论了。

在外向性王朝里,宋朝是集大成者。它的体现不是首都有多少外国商人,或者日本又派来了多少“遣宋使”。它体现在先进的土地政策上,从而造就的社会经济的繁荣。

整个宋朝(北宋和南宋)平均每年的财政收入是8000—9000万贯铜钱,最高的一年竟达到16000 万贯!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后来的明清两朝都再也没能达到如此可观的财政收入,直到清末民初才达到宋朝的水平。

宋朝时中国白银产量很少,不作为货币,一般是用铜钱。明朝时大量的墨西哥白银流入中国,明朝晚期才以白银为货币。明朝的1两白银大约等于宋朝的1贯铜钱。

根据黄仁宇先生的估算,明朝正常财政收入平均为1500万两白银,撑死能达到2500万两白银。这比宋朝少了好几倍!

清朝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财政收入跟明朝是差不多的,可能略高一些。鸦片战争之后,打开了国门,财政收入猛增,咸丰年间常常能达到岁入4000万两白银。但还是没有赶上宋朝的财政收入。

03

重要的是,宋朝有如此高的财政收入,不是通过压榨农民得来的。即使把农民压榨到骨头里,也榨不出那么多财政收入,明清两代榨出了多少,上面的数据已是明摆着的。

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工商税,占比60%左右——这绝对是个另类,中国历代王朝中没有哪朝的工商业有如此发达。这说明,宋朝已经从农业社会开始向工商业社会迈进了。

其他朝代的财政收入都是农业税占大头,唯有宋朝是个例外。这种情况直到清朝末年才又出现,国家的财政收入中,工商税超过了农业税。清末民初国家财政收入能达到宋朝的水平,也就不难理解了。可见,向小自耕农征收农业税,永远是没有搞头的,赚不了多少钱。

04

为什么宋朝的工商业发展那么好呢?这是由于宋朝采取了与其他王朝迥然不同的土地政策——不抑兼并。

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都视土地兼并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加以抑制。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每个农民都有土地种,初心好的,但也导致了农民长期的不求上进——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所以一到了灾荒年就容易产生大量流民,盗匪横行,农民起义等等情况。国家的经济和稳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掌握在上天的,完全无法控制。

而宋朝是不抑兼并的,你要是有钱就买土地吧,没有限制。于是当时“不足1%的人口占有了全国70%的土地”,便腾出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到商业市场,有的做手工业,有的做生意,有的去当兵。

宋朝商业繁荣下的民生还挺好,老百姓生活富足,即使在连年战争不断、外族持续侵略的情况下依然富足。连司马光都抱怨世风奢靡——“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近年来社会风气奢侈靡费,贩夫走卒之人竟然穿起了士大夫的服装,农民竟穿上了丝质的鞋。

《清明上河图》就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反应,它是宋朝的纪实“全景照片”。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是献给宋徽宗的,但徽宗看了一眼,签了字、盖上章,就丢一旁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不就是一幅纪实工笔画嘛,真实反应当时社会而已,有什么值得兴奋的。

人家宋徽宗更喜欢《千里江山图》,更加写意,更加大气磅礴,更能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帝王之气。

我们现在惊讶于《清明上河图》中体现的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而当时的人却习以为常,生活本该如此嘛,不觉得有什么惊讶。

05

宋朝社会的安定是维持商业繁荣的前提(契丹人、女真人的入侵并没有伤及到宋朝社会的根本,直到后来蒙古人南下)。这跟宋朝长期实行募兵制是分不开的,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无地、无手艺、又不能经商的人,就去当兵吧,毕竟也是一份工作。

募兵制的好处是军中每多一兵,乡野便少一土匪盗贼,还能减少农民起义的情况。比如某地农民们遇上灾荒年,政府就会在该地大量募兵。这使得募兵制具有了一种变相性的社会保障的性质,为社会安定托底。

所以,宋朝成了中国历朝历代中,唯一没有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朝代。

你看,历史上有隋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清朝也有太平天国运动。这些农民起义要么直接导致亡国,要么搞的天下大乱,间接导致亡国。唯独没有“宋末农民起义”,宋朝是被蒙古人灭掉的,并不是农民起义亡国的。

你可能会说宋江起义、方腊起义呢,你忘了?

要知道,宋江起义、方腊起义实际上是被小说渲染了,他们在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多大影响力,席卷范围不过几个州县而已,压根没有出省。他们更谈不上是农民起义,不过是一群流氓强盗占山为王、日益坐大之后心态膨胀而引发的骚乱罢了。

匠心手工姓氏杯!姓氏杯--捧在你手心里的“姓福”!同学聚会、亲友生日、情侣信物、伴手礼不二选择。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总有一款适合您

与古为徒 厚重华滋

这有

古往与今来

族谱与祖训

名人与古迹

这里

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精神

团结全球华人

支持赵氏宗亲发展赞赏码

官方商城二维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郑和下西洋带回2只“麒麟”,朱棣稀罕不已,今画像公开太荒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任何一个进步的体系都是开放的,不然就会丧失其发展的可能性,因而也会丧失其进步性的特点。从古至今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地提升,这是一个

  • 杜牧最失意的一首诗,以宫女的孤独生活,写尽自己的“冷宫”生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后期,杜牧写出了很多七绝古诗,这些古诗精妙绝伦,有的是表达了对于盛世唐朝即将衰落的担忧,有的是表达了路遇扬州女子的依依惜别之情,有的则是借描写盛唐宫里的生活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今天我们要说到的也正是这样的一首诗歌。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歌就是我

  • 比武则天还厉害的隋朝“文献皇后”:提刀杀妃子,首创一夫一妻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就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永远都有那么几朵绚丽的浪花,让这时间不显得那么沉闷,让这故事使人刻骨铭心。隋唐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略知一二的,隋朝的富饶,唐朝的强盛,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豪的,可以说,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就是在隋唐时期,什么叫万国来朝,什么叫天下景仰,都在那个时代得到了最好的印证。而造就这

  • 西晋王朝是一个嗑药、抓虱子、穷奢极侈的不是人的年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排在首位的是阮籍。他曾经当过步兵校尉,因此有人叫他“阮步兵”。阮籍的圆滑在于,他既有媲美竹林的傲骨,却也有混世油滑的性情。司马昭命令他做事,他不敢不做,因为生命要紧。可是他的圆滑,可以让他借酒躲灾。可是嵇康就不同了。他天生傲骨,对谁都不买账。最难得的是弹得一手好古琴,《广陵散》是古琴曲的泰山北斗,被

  • 元朝一代奇人:从不提“钱”字,说道“钱”就变哑巴,皇上也没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不光店小二不乐意,当时有许多人对这位装哑巴的男子也颇有微词。此人叫刘敏中,时任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朝廷刚册立太子,诏他回去商议筹办新一届中书省领导班子的事。刘敏中装哑巴已有些年头了,从小到大,只要跟他说到钱,他一准儿不说话。早在忽必烈时期,权臣桑哥有一次到御史台检查工作,许诺要为御史们改善福利

  • 发小请求当官,李世民说:你没富贵命,发小不信,结果当晚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至于证据,笔者之前写过不少,就不再重复,只再说两个关于李世民的冷门记载!其一:太宗与军头段志玄跃马先登,深入贼阵。敌人矢下如雨,太宗为流矢所中,拔而复战,冲突其阵。后愤气弥厉,手杀数十人,两刃尽缺,血流入袖,洒而复战。(出自《武经总要》)意思就是说,李世民当起来了敢死队长(先登)这种角色。冲锋时,被

  • 谁说侮辱皇帝就下场惨?此人侮辱了赵匡胤,得到的却是大好前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董宗本担心赵匡胤远离家门、人地两生,儿子董遵诲和他年龄相仿,没有代沟,如果让他来陪伴,赵匡胤就不会寂寞了。但这完全是他的一厢情愿,董遵诲本就高傲孤僻,加之自幼研读兵书,哪会把落魄的赵匡胤放在眼里?一天下午,董遵诲来到赵匡胤居室,高傲地往椅子上一坐,劈头便问:“听说赵兄酷爱兵书,详知古代战例,请问唐宪

  • 原创李白喝醉酒卧倒后,唐玄宗真的给他盖龙袍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天,唐玄宗和杨贵妃赏牡丹花,想让李白来作新词。派乐工李龟年到翰林院一找,说李白到长安街上喝酒去了。李龟年找到街上,见李白已醉倒在酒馆里。李龟年只好和手下把他扶上马,把他带到唐玄宗面前。李白已经醉得不成样子,唐玄宗让人在地上铺一块毡子,让李白躺在地上先睡一会。李白往那一躺就打上了呼噜,唐玄宗脱下龙

  • 他执拗的性格,造成他人生的悲剧,却也成就他南宋诗词领袖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但仅此一回。直到姜夔贫困潦倒地客死扬州,他都再没有过快乐的时候,也未再提起小红这个名字。或许小红已经离开了他的生活,原因很简单,他养不起。而且,他当时的得意,多半是因为他受到的赏识与知遇,自度曲《暗香》《疏影》一出手,遍是满堂喝彩,人皆叹慕,小红的出现对他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他对她,有多少深厚感情

  • 原创唐朝是真的以胖为美吗?得知杨贵妃的真实体重后,女孩们笑不出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这个世界上拥有数量众多的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拥有属于自己不同的审美,并且这样一种审美的差异可能是相当巨大的。我们的邻居日本在曾经喜欢那种脸白如纸、牙齿黝黑的女性,而在非洲的某些部落,人们却喜欢嘴皮子下能塞个大盘子的女人。哪怕是在同一个国家之内,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经历也会导致审美观各有不同。现在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