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比武则天还厉害的隋朝“文献皇后”:提刀杀妃子,首创一夫一妻制

比武则天还厉害的隋朝“文献皇后”:提刀杀妃子,首创一夫一妻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983 更新时间:2024/4/6 2:47:47

但是,就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永远都有那么几朵绚丽的浪花,让这时间不显得那么沉闷,让这故事使人刻骨铭心。

隋唐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略知一二的,隋朝的富饶,唐朝的强盛,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豪的,可以说,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就是在隋唐时期,什么叫万国来朝,什么叫天下景仰,都在那个时代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而造就这一盛世的,则是那些伟大历史人物,相信各位看官基本都能说出那么一两个人。

其实,生活在隋唐时代也真的很不容易,因为那个时候的人真的很强,文——绚丽多彩,普通人似乎都能出口成章;武——霸道强横,动不动就是灭掉周围几个国家。

所以说,在隋唐时代,伟人英雄的含金量真的很高。但是有一点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隋唐时期的核心阶层都是“胡人”或者被“胡化”严重的汉人,其民族特性和时代特性也区别于历史其他朝代,有着特殊的味道。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特立独行的隋朝帝后——独孤伽罗

初听独孤伽罗这个名字,相信各位已然觉得有够特殊,但凡复姓独孤的人好像都不简单,无论是在真实的历史中还是虚构的作品中(此处参照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名著即可)。

独孤伽罗于西魏大统十年(544)出生在洛阳,当时正值南北朝时期,整个北方都被胡人控制着,她的家族亦是当时北方的名门望族,位列北魏勋臣八姓之一,拥有极高的权势,她的父亲独孤信更是位列八柱国、大司马。

独孤信绝对是一个美男子,放在今日也不为过(各位参考新疆的帅哥即可,高高的鼻梁,白皙的皮肤,深邃的眼窝,明亮的眼睛),更留下了"侧帽风流"的千古佳话,放在今日,是无数网红所不能比拟的。

我们的独孤伽罗则是完美的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基因,再加之后天的良好教育,早早地便赢在了起跑线上。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事不断,政权更替频繁,但无论时局怎样变换,独孤氏家族在北方政坛上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

孝闵帝元年(557),独孤信在北周被封为太保、卫国公,也就是在这一年,我们的独孤伽罗被父亲许配给了老朋友杨忠的儿子杨坚,那一年,独孤伽罗十四岁。

杨坚也是妥妥滴帅哥一枚,名门之后,按说这段婚姻绝对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应该幸福美满才对,但是我们的独孤伽罗可能运气不是那么好,出嫁后仅仅数月,便遭遇了家门巨变。

当时的朝中另一权臣宇文护展开了与独孤信的斗争,并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可怜的独孤信凭着自己女儿是杨家的儿媳妇才幸免于难,但是,宇文护最终也没有放过他,孤独信被迫自杀。

在那一年,我们的独孤伽罗失去了父亲,也深刻体会到了权力斗争的血腥与残忍。

独孤信死后,年幼的独孤伽罗只能与杨坚相依为命了,在后来的诸多苦难中,二人的感情更加坚固。并许下了"誓无异生之子"的千古誓言,被众人传为佳话。

风水轮流转,按当今的时尚语句就是“试问苍天放过谁”,当时迫害压榨独孤家族与杨家的宇文护被当朝统治者周武帝宇文邕铲除了,而由于当时复杂的联姻,也可以理解为混乱的婚姻关系,到周宣帝即位时,杨坚已经成了皇帝的岳父。

新继位的周宣帝深知权臣的可怕,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决定要灭掉杨家,第一步便是要赐死杨坚之女杨皇后(可见在古代政治斗争中,女人是永远的牺牲品)。在这一刻,我们的独孤伽罗不顾身家性命,

做出了大义之举,史载:"后母独孤氏闻之,诣阁陈谢,叩头流血,然后得免。"简单说来,就是磕头磕到流血,让皇帝放弃了灭杨家的想法。在这一时刻,大家有没有想起“鸿门宴”,这不就是一个特别版吗。

一心想做点什么的周宣帝好像运气也不怎么好,突然驾崩了,只有九岁的静帝即位,一个孩子能懂什么?

朝政大权一下子就落在了杨坚之手,反还是不反,这是摆在杨坚面前的生死抉择。面对优柔寡断的丈夫,我们坚强的独孤伽罗派人转告:"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

多少次都是妻子力挽狂澜,杨坚绝对相信独孤伽罗,就等她这句话了,于是乎,隋朝在独孤伽罗鼓励的话语中建立了。

公元581年,杨坚终于顺利登基称帝,史称隋文帝,而我们的独孤伽罗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后。

大隋的建立,杨坚的称帝,独孤伽罗可谓功不可没,而她也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着杨坚,表现方式就是在管理后宫的同时积极参与朝政,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独有的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二圣”景象。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权力的加剧,他们二人间冲突愈加厉害,矛盾也愈发不可调和。

古代帝王登基后,无外乎酒色财气,就好比网络流行语“打了这么多年仗,享受享受怎么了,接着奏乐接着舞”。杨坚也是,当上了皇帝,一个独孤伽罗肯定是不够的,他投入了别的温柔乡中。

他自认为独孤伽罗不敢怎样,虽然宫中人都知道独孤伽罗生性妒忌,“后宫莫敢进御”,但自己毕竟是皇帝。于是乎,他临幸了昔日政敌尉迟迥的孙女(注意,是他同龄人的孙女,还是昔日政敌)。

这简直就是在挑战独孤伽罗的底线,我们的独孤伽罗也是够狠,直接趁着杨坚上朝的时机,把那年轻女孩给杀了(还是那话,这么年轻,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杨坚知道后,非常生气,一气之下做出的举动居然是离家出走,“单骑从苑中而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余里”(赶紧离独孤伽罗远点吧,这女人太可怕了)。

文武百官赶紧在后面追赶,“扣马苦谏”,活脱脱的一出苦情戏。杨坚痛苦地表示,我都已是皇帝了,却连一点自由也没有。试想下,能把一位皇帝逼成这样,我们的独孤伽罗可真算得上是千古一后了。

大臣们是又拉又劝,杨坚这才返回宫中,一场闹剧也算落下帷幕,但二人间的隔阂似乎更深了。

可以说此时的独孤伽罗就是一只母老虎,杨坚怕她,文武百官也怕她。独孤伽罗不仅见不得杨坚喜欢别的女人,朝中大臣的私生活她也要管,简言之就是凡事娶妾生子的人,她都讨厌,就连她的儿子都是。可以说独孤伽罗的嫉妒心已经发展到了变态的地步。

当时的杨坚与独孤伽罗的长子太子勇,性宽仁和厚,但率意任情,不好矫饰,其本身是个好性格,直接点说就是太子勇喜欢的人较多,喜欢太子勇的人也很多,他的性格毕竟比较外向高调。

这就让我们的独孤伽罗不乐意了,而此时的晋王杨广漂亮多才,更会伪装,屏除声色,结衲朝臣,以“仁孝”著称(真是莫大的笑话),简单说来就是非常低调,不喜声色,尊崇古理,生生地把自己的人设伪装成了母亲独孤伽罗喜欢的样子。

于是乎,独孤伽罗用她的私心和个人喜好让杨坚最终废太子,改立杨广为新太子,而杨广也是继承了独孤伽罗的一番“优秀品质”,不喜与他人共享,坚持自我好恶。

史书当时隐约记载,杨广主使张衡害文帝,并把自己的兄弟一并抹除。可以说,独孤伽罗害死了自己的诸多子女,也把整个大隋亲手送到了杨广手里让他葬送,并把全国的百姓也拉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究其独孤伽罗的一生,有着家国天下的波澜壮阔,也有着普通人的一番儿女情长,还有着一个女人的苦涩人生,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她都可以说是翘楚。

她身上留着那胡人追求自由爱情的血液,只不过这血液在她身上可能太过浓烈,让人感觉有些可恐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晋王朝是一个嗑药、抓虱子、穷奢极侈的不是人的年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排在首位的是阮籍。他曾经当过步兵校尉,因此有人叫他“阮步兵”。阮籍的圆滑在于,他既有媲美竹林的傲骨,却也有混世油滑的性情。司马昭命令他做事,他不敢不做,因为生命要紧。可是他的圆滑,可以让他借酒躲灾。可是嵇康就不同了。他天生傲骨,对谁都不买账。最难得的是弹得一手好古琴,《广陵散》是古琴曲的泰山北斗,被

  • 元朝一代奇人:从不提“钱”字,说道“钱”就变哑巴,皇上也没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不光店小二不乐意,当时有许多人对这位装哑巴的男子也颇有微词。此人叫刘敏中,时任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朝廷刚册立太子,诏他回去商议筹办新一届中书省领导班子的事。刘敏中装哑巴已有些年头了,从小到大,只要跟他说到钱,他一准儿不说话。早在忽必烈时期,权臣桑哥有一次到御史台检查工作,许诺要为御史们改善福利

  • 发小请求当官,李世民说:你没富贵命,发小不信,结果当晚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至于证据,笔者之前写过不少,就不再重复,只再说两个关于李世民的冷门记载!其一:太宗与军头段志玄跃马先登,深入贼阵。敌人矢下如雨,太宗为流矢所中,拔而复战,冲突其阵。后愤气弥厉,手杀数十人,两刃尽缺,血流入袖,洒而复战。(出自《武经总要》)意思就是说,李世民当起来了敢死队长(先登)这种角色。冲锋时,被

  • 谁说侮辱皇帝就下场惨?此人侮辱了赵匡胤,得到的却是大好前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董宗本担心赵匡胤远离家门、人地两生,儿子董遵诲和他年龄相仿,没有代沟,如果让他来陪伴,赵匡胤就不会寂寞了。但这完全是他的一厢情愿,董遵诲本就高傲孤僻,加之自幼研读兵书,哪会把落魄的赵匡胤放在眼里?一天下午,董遵诲来到赵匡胤居室,高傲地往椅子上一坐,劈头便问:“听说赵兄酷爱兵书,详知古代战例,请问唐宪

  • 原创李白喝醉酒卧倒后,唐玄宗真的给他盖龙袍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天,唐玄宗和杨贵妃赏牡丹花,想让李白来作新词。派乐工李龟年到翰林院一找,说李白到长安街上喝酒去了。李龟年找到街上,见李白已醉倒在酒馆里。李龟年只好和手下把他扶上马,把他带到唐玄宗面前。李白已经醉得不成样子,唐玄宗让人在地上铺一块毡子,让李白躺在地上先睡一会。李白往那一躺就打上了呼噜,唐玄宗脱下龙

  • 他执拗的性格,造成他人生的悲剧,却也成就他南宋诗词领袖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但仅此一回。直到姜夔贫困潦倒地客死扬州,他都再没有过快乐的时候,也未再提起小红这个名字。或许小红已经离开了他的生活,原因很简单,他养不起。而且,他当时的得意,多半是因为他受到的赏识与知遇,自度曲《暗香》《疏影》一出手,遍是满堂喝彩,人皆叹慕,小红的出现对他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他对她,有多少深厚感情

  • 原创唐朝是真的以胖为美吗?得知杨贵妃的真实体重后,女孩们笑不出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这个世界上拥有数量众多的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拥有属于自己不同的审美,并且这样一种审美的差异可能是相当巨大的。我们的邻居日本在曾经喜欢那种脸白如纸、牙齿黝黑的女性,而在非洲的某些部落,人们却喜欢嘴皮子下能塞个大盘子的女人。哪怕是在同一个国家之内,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经历也会导致审美观各有不同。现在的中

  • 宋朝官员为何不爱出国?费用全部报销,再另给一笔奖金也不愿意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有年冬天,宋仁宗派王安石出境,去给辽君主拜年,顺便让辽国人见识见识这位青年才俊。这可是皇帝特派的差事,路费、车马、随从肯定由朝廷安排,到了辽国,见到辽国皇帝,按照当时的外交礼节,辽主和辽太后还会打赏一笔巨款呢!如此肥差,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但是,王安石竟然拒绝了,对仁宗说:“微臣还年轻,资历不够,您

  • 原创唐朝西域仅仅驻军2万,为何比宋朝西北驻军几十万都管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切,显然不是某个单独的原因,所能造成的。一、丝绸之路的衰落直到唐代之前,西域对于中原的意义非比寻常。张骞通西域之后,经过几个世纪的开拓,逐渐形成了一条从长安到地中海的经济纽带。当时的世界强国,几乎都被这一条路给串联了起来。中原的丝绸、瓷器源源不断地被交易出去;除了带回来大量的金银货币,还带回来香

  • 宋朝经济繁荣,技术先进,为何灭亡?这一群国家官员“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唐仲友还动用公款印书,包括《荀子》《扬子》等。印书本来不是坏事,但老唐把书印好,不是送到学校当教材,也不是给领导干部发放学习材料,而是以私人名义送给各路达官显贵,借助文脉搭上人脉,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网。这些都被朱熹当作证据,写进告状信里。但是皇帝始终不为所动,以至于告到最后,老朱连唐仲友生活作风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