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岩松:与抑郁症抗争5年,3次想身亡,曾国藩的一句话拯救了我

白岩松:与抑郁症抗争5年,3次想身亡,曾国藩的一句话拯救了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093 更新时间:2024/1/25 6:41:22

多年风雨过去,一双小而明亮的眼睛和缓慢而有力的声音早已深深刻在众人脑海。但是光芒的背后,是不为众人所知的阴霾。直到在年度演讲节目《对白》中白岩松被提问是否抑郁过,我们方才得知他与抑郁症抗争5年,并且3次想身亡,而幸好是曾国藩的一句话拯救了他。

电视名嘴,压力巨大

白岩松出生于1968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网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工作,现如今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主持人、记者以及作家。他主持过新闻专题、新闻脱口秀、春节联欢晚会等多档节目,报道过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国庆五十周年庆典等重大历史事件,还写了《痛并快乐着》、《岩松看国外》、《白说》等书籍作品。

在2000年,白岩松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16年,获得中央电视台十佳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奖;201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见证过人间悲欢离合,经历丰富多彩的他,为患上了抑郁症?

白岩松参与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东方之子》中接触的都是最顶层的人物,但是这些人的内心深处也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身外之物,包括财富、权利、成就等,都与个体的幸福感没有绝对的联系。

白岩松是新闻领域的顶尖人物,但是从事这份工作并取得如此成就需要承受着无法述说的压力。

白岩松不仅是坐在演播厅里为大家报道的主持人,还是需要奔赴新闻第一线的记者。金星曾在节目中谈过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个工作,说根本不是一个美差,尤其是新闻工作的主持人。

新闻具有时效性的特点,事情发生时,新闻记者必须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不论时间,不论地点,接到信息立刻投入,分秒必争。工作毫无规律可言,熬夜成为态,这对身体无疑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电视台主持人也是顶着压力工作,通宵背稿,要求分秒不差,字句到位。金星对大家说:“电视这个钱太难挣了,太辛苦了。他们不按正常人过日子,千万别做电视”。

追求完美,备受煎熬

白岩松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并且形成自己的一派风格。2000年,他担任悉尼奥运会的即兴出镜,表现丝毫不比体育频道主持人的逊色。不仅是在新闻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白岩松在各个方面也希望能够做到完美。

2018年10月15日,白岩松当选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现在还担任了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家庭方面,和美丽大方的妻子相亲相爱,还培养出一个学霸儿子,家庭和睦美满。但白岩松这看似完美的人生背后,有着5年之久的阴郁与灰暗。

白岩松进入电视成名后,经济压力减少了,但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在观众面前,白岩松镇定自若、沉稳有力,但屏幕后的事实是他的双腿在不停地颤抖,紧张得手、背冒汗。

因为观众的期望值很高,白岩松也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完美,所以每次重要报道,白岩松都非常紧张。报道前,紧张得睡不着,食欲不。节目做完后,没有差错时又兴奋得整夜整夜地睡不着。

在新闻这一行,长年精神紧张和高负荷的工作导致了不少人患上抑郁症,而白岩松也没能逃脱。白岩松有着多愁善感的性格,这使得他比常人有更多的烦恼和忧愁。

而且白岩松因为敢说真话受到许多观众喜爱,也因为这个受人眼,在电视机前报道种种事件时,他要把握住个人情绪,万千情绪只埋在肚子里。

作为前台记者,亲眼看到的场景,更能抨击人心,但是有太多的事情,是无法告知观众的,追求完美但是无法完成,备受煎熬。

接受残缺,悦纳自我

在演讲节目《对白》中,有人提问白岩松,你抑郁过吗?白岩松正面回答他抑郁过,而且在1992年的时候就患上了,那也是他最糟糕的一年,天天睡不着觉。白岩松还透露,他与抑郁抗争了5年,有3次想过身亡。

患病时郁郁寡欢,经常失眠和脱发,严重时拒绝与人交流,就连同在一屋檐下的妻子,只能通过书信交流。那时候发现自己后脑勺有块斑秃,其实家人早就看见了,只是不敢告诉他。

抑郁期间十分痛苦,但白岩松没有选择放弃。在妻子的悉心陪伴下,白岩松的病情也在慢慢好转。其中抵抗抑郁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读书,读书帮了白岩松很大的忙,读书使他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在书中见识了更多的人,不断提升他的思想,而曾国藩的一句话就点醒了他。

那个时候白岩松看了一部曾国藩自传的书集《曾国藩全集》,其中曾国藩在《致沅弟》中劝解曾国荃时说了一句话,“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花如果开到最盛的时候,就要衰败;月亮如果变成满月,就要开始残缺,事物没有达到令人觉得完美的地步。

这句话一下子敲醒了白岩松,他开始醒悟这世上根本没有完美无瑕的人,要学会接受自己的缺陷和不完美,接受之后就感觉好多了。

他说道:“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和达到极致”。如今52岁的白岩松虽然满头白发,但是精神上又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小结:

人们觉得,花开得最盛时、月最圆时是最好的,但是,盛极必衰,往往达到鼎盛时,就会开始衰败。国家如此,人也是,万物皆是。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没有完美,接受残缺,悦纳自我才是生活中的圆满。生活中处处不如意,将不够完美当做不断追求、完善自我的一种动力即可,人生追求的道路上没有终点才会一直奔跑,那才是最好的状态。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梁武帝晚期的腐朽统治(梁朝的衰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梁朝经过近三十年的小康局面,到梁武帝统治的晚期,各种潜伏的矛盾激化,终于陷入动乱,走向灭亡。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502—549),前期还有所建树,到了晚期,对内对外都执行了一系列荒唐而愚蠢的错误政策,由他亲手造成了一个庞大而腐朽的官吏统治集团,造成了侯景之乱,还有诸王争夺帝位之乱,使整个长江流域遭受

  •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对于如何治理鸦片产生不同意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鸦片泛滥,这是病,得治!这是朝廷上下一致的认识。可是,如何治理鸦片泛滥的流弊,朝廷内部意见不一,分歧严重。在朝臣之中,出现了弛禁和严禁两种意见。清政府禁烟令严禁派以鸿胪寺卿黄爵滋、湖广总督林则徐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鸦片流弊已深,危害巨大,必须严刑峻法,重拳打击。不但要严惩贩卖鸦片者,也要重点打击吸食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寺院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压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寺院都占有大量的土地。无论国家兴造寺院,王公贵族兴造寺院,一般都随之施舍一些土地以供养僧众。魏孝文帝“兴造大中兴寺,置中兴寺庄,稻田百顷并以给之”(《释氏通鉴》卷五)。梁武帝于钟山造大爱敬寺,以寺侧良田八十顷施寺(《梁书•皇后传•太宗简皇后王氏传》)。隋文帝曾诏于诸州名山之下各置僧寺一所,并赐庄田(

  • 野史:皇妃肚子疼得满地打滚,顺治找来御医一看,当即就将她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顺治一听,心中顿时生出了一丝愧疚和怜惜,连忙跟着去了爱妃宫中,传御医前来诊治。此时的硕妃正疼得满地打滚,但她却顾不上身上的血渍,惊恐地喊着:“我不用御医,不要请御医!”那么,硕妃为何不愿见御医?御医又会发现什么呢?被假太监绿了伴君如伴虎,得到吩咐的御医不敢怠慢,背着箱子就往外赶。却没想到,一进门就闻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寺院经济的兴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起来,寺院经济也跟着兴盛起来。由于佛教受到统治者的扶持,寺院经济拥有很大的特权。名寺大刹实际上也是门阀世族的一种特殊形式,不过他们不是世俗门阀,而是僧侣门阀。佛教的传入佛教大约在西汉后期传入中国。汉武帝通西域,张骞曾在大夏看到蜀布、邛仗,说是来自身毒(印度)。这时,佛教是

  • 从甲午战争到抗战结束,日本从没真正向中国认输,如何肃清遗毒?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隋唐,那是中国古代较为鼎盛的时期,日本作为一个小国十分敬仰当时的中国国力。因此,多次派使臣来中国学习各种文化和技术。用这些学来的东西去建设自己的国家,如今日本一些文化依旧有着中国文化的痕迹。例如饮食方面两国都以大米为主食,大米在两国的饮食文化中都有较重要的地位,还有就是两国对于饮茶文化都十分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寺院的特权和北朝的灭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南北朝时期,僧尼有免役调租税特权,寺院僧祇户、寺户、白徒、养女等,也不向国家纳租税出役调,这已经播下官方和寺院间矛盾的种子。当僧众人数少,依附户不多,僧众又能劝人为善,服从统治时,这矛盾还不突出。等到僧众人数众多,严重影响官方税收,僧众又在民间不是起劝化的作用,而是煽动人民反抗,甚至领导人民暴动时,

  • 洪秀全挑妃子到底多挑剔?样貌出众是其一,有的要求令人无法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金田起义雕像所谓的人人平等洪秀全在组织起义时,曾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概念,并多次强调“天国姐妹兄弟一家亲”。只是在男女方面,洪秀全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洪秀全在管理跟随自己的部从时,都会圈定两个地盘,让男性和女性分开居住。哪怕是夫妻家人,男女之间也不能见面。而对于这个政策,洪秀全也有自己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北魏从拓跋珪传到第六代时,又出了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卓越人物,即孝文帝拓跋宏。他与他的前辈不同,武功虽不显赫,政治上却很有作为。在他的一生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活动,史称为孝文帝改革。孝文帝的改革,有他面临的现实,迫使他不得不寻觅革旧布新的对策。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

  • 陆英:16年14胎,36岁“油尽灯枯”倒在产房,可惜了这位民国名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但说起沈从文,相信对文坛人物有所了解的,或者在读书期间稍微认真点的,都不会忘记这位文学巨匠。他是张兆和的丈夫,而张兆和就是陆英的女儿。家庭殷实,接受过高等教育,夫家有名望,丈夫爱护有加,儿女有出息,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比大部分人要优越甚多的陆英,本该有着幸福的生活和光明的前程。可造化弄人,她怎么也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