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没有预料过的大败:明朝命运的巨大转折点在这场战役中到来

没有预料过的大败:明朝命运的巨大转折点在这场战役中到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30 更新时间:2024/4/4 17:48:53

自宣德年间以来,卫所军士逃亡现象严重,即使是京营也出现严重缺额。据《宣宗实录》记载,宣德五年(1430)十二月,成国公朱勇曾说:“旧时五军每军步骑二万人,后调大同等地备御,今五军总有五万七千余人,而神机诸营比旧亦少。”按每军2万人算,五军营满额10万人,而宣德五年只剩下5.7万人,近乎缺额一半。针对这一问题,明宣宗还下令从京畿各卫所挑选10万人到五军营进行训练。

据《英宗实录》记载,到了正统元年,京营缺额问题更严重,京卫选操官军竟然只有十万人,加上班军8万人(宣德年间确定的“班军制度”,春秋两季,分别征调京城附近各省兵员到京师备操),可调用的战兵大约在18万左右。假设正统十四年(1449)京营战兵也是这一数据,那么在也先大举寇边之后,英宗令成国公朱勇选京营4.5万人前往大同,剩下的人数则在14万左右。加上锦衣卫等亲军,英宗亲征之时,明帝国京营人数应该在15万至16万,真实人数应该大致介于《古穰杂录》和《李朝实录》的数据之间,至多不会超过20万,最少也不少于8万。

七月十五日,明英宗之弟郕朱祁钰奉命监国留守京师,驸马都尉焦敬辅政,自己则亲率十余万大军备齐粮草辎重,准备出师迎敌。除了英宗与王振,还有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镇远侯顾兴祖、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数十位勋贵重臣皆随驾从征。此次亲征声势浩大,英宗踌躇满志,王振志在必得,而他们将要面对的敌人瓦剌,真的只有区区2万人马吗?

瓦剌军仅2万人之说也源自刘定之的记载,并多被后世沿用。虽然除了《否泰录》之外,鲜有史料确切记录此次进犯的瓦剌军具体数据,但如前文所述,早在正统十四年初,朝廷就已得到关于也先在进行战争动员,准备秋季大举入侵的奏报。从后来形势发展来看,奏报属实。那么也先经过半年动员,所用兵力怎么可能仅有区区2万人?再者,至七月大举进犯以来,大同、宣府至辽东等多地同时遭到瓦剌军凶猛攻击,这种多线凶猛攻势2万人很难实现。晚明官员叶向高在《四夷考》中记载土木堡之役前夕,也先尽发其所部犯边,也从侧面否定了2万人之说。从瓦剌动员能力、犯边战线和攻势规模几个方面推断,瓦剌兵力与明军不会有太大的悬殊。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六日,龙旗飞舞,大军开拔,明英宗怀着他多年的戎马英雄梦,剑锋直指西北。与此同时,瓦剌军兵分数路倾巢而出,也先的探马们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这位大明皇帝出征路线。硝烟四起,为战而来!一个月后,在怀来卫(今怀来县)以东一个叫土木堡的地方,明帝国的命运将彻底被改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在边防线上设立那么多重镇,为什么仍然不能高枕无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弥补京城地理位置的先天不足,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绵延万里的边防线上,明朝不得不仰赖辽东(今辽宁辽阳)、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今山西大同)、延绥(今陕西榆林)、宁夏(今宁夏银川)、甘肃(今甘肃张掖)、蓟州(今河北蓟县)、偏关(今山西太原)、固原(今宁夏固原)等九个重镇(“九边”),形成了

  • 唐朝8位开国名将:李渊杀3个,李世民杀4个,剩下1人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因此封建王朝的君主对于那些功高震主的军事将领都极为忌惮,例如唐朝八位开国名将,就被李渊杀了三个,李世民杀了四个。李渊杀三将——刘文静、阚棱、杜伏威刘文静,出身于彭城刘氏,此人史书记载英俊魁梧,才干出众,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隋朝时期就已经被授仪同三司、晋阳县令。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刘文静同样从中嗅到了

  • 原创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是布衣之交,他的妹妹就嫁给了李世民。被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不过也因为这样,他在贞观朝非常低调长期赋闲在家。不过期影响很大,尤其是在李世民选定太子这件事上,对于李治的上位,他功劳也很大。可惜,最终得罪了武则天和李治,被贬后流放外地,最终还是被逼着自杀了。尉迟恭尉迟恭是唐初

  • 开放通商就能够实现互利共赢,为什么明朝皇帝却并不愿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穿了,明朝不愿意打仗。草原上的鞑靼跟瓦剌呢,只要能获得日常所需的汉地农业手工业产品,其实也不想打仗。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明朝开放通商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化干戈为玉帛,实现彼此得利的“双赢”。只不过,这个想法又的确是以今推古的“一厢情愿”。“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话虽

  • 当中原缺马时,明朝皇帝怎样获得这种“战略物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事在人为,办法总是有的。加强漠北与中原间的经济交流,也确是当时的大势所趋。蒙古牧民既然无法做到自给自足,势必要从汉地得到自己不能生产或至少是非常缺乏的各种生活必需品(粮食、布帛、锅釜)。如果中原的主政者坚持无视他们的需求,不啻将其“逼上梁山”,再行“扰边”——“沿边刁抢鼠窃之患,势必难免。”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巩义看杜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穿越千年,这是故乡对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思乡之情的又一次盛大回应——思念有声,千年传承。2019年杜甫诗歌周活动现场。巩义市委宣传部供图杜甫,大半生在外漂泊,其间不乏颠沛流离,却无时无刻没有停止对故乡的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1310年前,杜甫在巩县(今河南省郑州巩义市)一窑

  • 明朝对铁器进行“出口管制”,为什么会沉重打击到蒙古社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换言之,明朝对铁器进行了“出口管制”,这对蒙古社会,又是一个沉重打击。说来奇怪,13世纪后期的波斯史学家拉施特在名著《史集》里已经记述大约9世纪的蒙古人的先民为了走出额尔古纳河西南的森林谷地,利用铁矿“熔山出谷”的传奇故事。可是到了1368年元朝灭亡以后,回到草原的蒙古各部却经历了一个生产力大倒退

  • 专家谈上热搜的上官婉儿墓志:有理由推断其与太平公主有交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两位唐代传奇女性真正的关系如何?墓志诞生于怎样的背景?如果实地参观这一文物,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历史细节?4月29日,上官婉儿墓的考古领队李明接受了南都、N视频记者的采访,回应公众的好奇。上官婉儿生前应与太平公主关系密切在4月28日公开展出的《唐昭容上官氏墓志》(下称《墓志》)中,关于“太平公主哀

  • 三十六年前,山东安丘“女皇”晁正坤,效仿武则天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晁正坤,出生在山东潍坊安丘,自幼家境贫寒,但酷爱读书。在她的坚持下,父母送去了学堂学习知识。随着她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她的志向也越来越大。上学期间,正好赶上了改革开放,许多女性为了在真正意义上改变男女平等,发起了暴动,这一暴动引起了晁正坤的注意,他决心加入这些运动,以改变父母最初给取得名字,迫切表明

  • 明朝怎样应对因旱灾造成的中原流民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于谦一直在监察御史的任上,官声很好,朱瞻基更加重视于谦。由于中原流民问题逐渐严重,各地农民反抗时有发生,政府的赋役来源也受到影响。此时各省的地方系统,布政司管钱粮赋税,都司管军事,按察司管司法监察,遇到抗税暴动这种事还要三方协调,效率低下。宣德皇帝希望在各地设立一个有权柄的最高地方行政职务,因此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