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贵族的“三大享受”: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妙在哪里?

唐朝贵族的“三大享受”: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妙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254 更新时间:2024/4/19 6:53:10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南征北战,我国疆域也越来越广,达到了鼎盛。人们的包容度也高,随着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唐朝的发展迎来了新变化,化、经济发展迅速。

与此同时唐朝也收纳了其他外来的文化,造成了一种文化融合的大场面,比如说唐代贵族服饰方面就有多种花样,比如说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这三样被称为三大享受,具体是指什么呢?

01、昆仑奴

生活富裕人人都想享受,不过每个时期的人所追求的东西不一样,就比如说战国时期的达官显贵喜欢养门客,唐朝是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一个时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各国商人穿梭在大街小巷,大人物出门身边总会跟有奴隶,还有专门贩卖奴隶的,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奴隶个个身强体壮,还与众不同,是达官贵人争抢的对象。

我们身处亚洲地区,大部分为黄种人,但唐朝时期的一种奴隶却是黑人,他们外表特征十分明显,目光十分深邃,皮肤黝黑且大多为卷发,身材大多比较矮小。它们的服饰也十分特别,一般上身是赤裸的状态,同尚一样斜披一件缎带,腰身缠有锦带,下半身大多穿短裤。

唐朝时期这种奴隶在我国境内活动频繁,它们拥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昆仑奴。昆仑在当时的社会体系中是黑色的意思,所以顾名思义,昆仑奴就是指皮肤黑色的奴隶。

由于外貌特征,当时大众都称他们为矮黑人,虽然其貌不扬,但是昆仑奴当时可是十分受唐朝贵族的喜爱,一般唐朝贵族家里面都能看到昆仑奴的身影。

因为唐朝皇族出身关陇贵族,有少数民族血统,所以唐朝对外来民族一般非友好,而且当时社会民风尚武,养个“昆仑奴”完全符合当下审美,昆仑奴还能彰显出其社会地位。它们凭借着性格温顺,技能满点,风靡一时。

02、新罗婢

还有一种花样就是新罗婢,顾名思义,其实就是从新罗国来的女子,但新罗当时并不属于我国,而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位于朝鲜半岛,所以这些新罗婢其实是我们的邻居,同我国建立联系是因为两国之间相邻,思想文化十分相似。也正是因为两国的建交,很多新罗人来到了中原。在和中原的贸易往来中,他们中原引进了这种侍女。

新罗婢从小接受儒家文化,在日复一日的熏陶下信奉儒家文化,她们性格温顺,乖巧听话、皮肤白里透红,深受权贵人家的喜爱。

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周朝初年,周武优待殷商遗民迁移到了辽东,新罗国离中原最近,同时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一直同唐交好,成为了唐朝的附属政权后,每年都会向唐朝进贡,其中贡品就有新罗婢,这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贡品。

但就在买卖新罗婢买卖愈发壮大之时,国家出手管理了,朝廷颁布了禁止的买卖人口的严令,这让新罗婢一下子成为了众矢之的。

因为不敢忤逆朝廷,这些购买了新罗婢的乡绅富豪纷纷将家中的新罗婢遣散,这群新罗婢瞬间流落街头,没有户口,语言不通,又回不去家,一时之间生存艰难。

后来还是唐穆宗恒了解到了她们的艰难处境后,做了许多可行的举措,他先是完善了禁止买卖新罗人的法令,随后让所有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新罗人证明自己身份回自己的国家。

甚至邀请了新罗国的大臣前来解决此事,上下一心,安排所有的新罗人回到自己的家。

03、菩萨蛮

人人都喜欢追求刺激,一件玩意新鲜感一过就不宝贝了,新罗婢在流行一段时间后,人们已经觉得不新奇了,这时候又兴起了另一种女仆,名字叫菩萨蛮。

同新罗婢不同的是她们长相并不是传统的黄种人,她们的皮肤更加白皙,同现在混血人十分相似,一颦一笑之间分外迷人,满满的异域风情。

有学者在研究大量历史资料后认为她们大部分来自西域地区,应该是维吾尔族的女子,不过几千年后的现在,想要追根溯源是不可能的事。我们只能了解到菩萨蛮十分有异域风情,且个个能歌善舞,所以非常受到贵族们的喜爱。

大家为了购买菩萨蛮而豪掷千金,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这些女子出于自愿。这群女子在她们的国家生活十分艰难,难以立足,来唐朝作为菩萨蛮可以依靠美貌过上富足的生活,也是一件好事。

菩萨蛮的兴起,同样也是短时间内打得火热,随着交易越来越大,无数的的菩萨蛮被送往中原,慢慢的菩萨蛮已经成为了大家见怪不怪群体。

物以稀为贵,菩萨蛮遍地都是,就不那么值钱了,很多菩萨蛮开始被主人抛弃,流落到了民间,她们大多数都被乐坊和酒楼收留,依靠卖艺来养活自己,这其中的大多数都有能力支撑自己的生活。她们的经历还鼓励了一大批的女子自立自强,不再依附他人。

04、结语

只有经济的高度繁荣才能有这样的盛世,古人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享乐的兴起既是国家昌盛的象征也是即将衰败的象征。萎靡之风的盛行必定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如果一个国家的王公大臣都开始享乐,呆在舒适圈,那么这个国家最终一定会走向衰败。展望现在,我国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人人都在为幸福的生活共同奋斗着,这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京故宫,我们差点错过你!朱棣为何要在北京另建皇宫?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大家是否曾经想过,我们差点错过这座美轮美奂的紫禁城,如果朱棣当年没有迁都北京,也就不会兴建北京故宫,而如果没有明朝对北京的建设,清朝入关也不太会选择北京作为京城,自然也就没有这座跨越明清两代、直至今日的北京故宫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并且兴建这座伟大的皇宫呢?北京故宫明成

  • 同样是篡位,为何李世民敢逼李渊,朱棣不敢逼朱元璋,原因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一、二人对于王朝建立的贡献不同李世民在李渊建立唐王朝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李渊之所以在太原起兵反隋,跟李世民有着莫大的关系。李世民在年轻的时候,就有勇有谋,曾经带领军队剿灭驻地的土匪,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在军中有一定的地位。在刘文静等人的协助之下,李世民很快就聚集了一批效忠于自己的人,建

  •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是心甘情愿把皇位禅让给李世民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这一天,对于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天。这一天李世民带着最得力的手下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埋伏在玄武门内,等候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入朝经过时,以将他们除去!当不明真相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上早朝途经玄武门时,被早已埋伏的李世民用箭射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在逃跑寻求李渊庇护的途中

  • 李隆基为什么要废掉与自己同甘共苦的皇后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王皇后其先祖为梁朝冀州刺史王神念,父王仁皎,兄王守一。当年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王的时候就聘娶王氏为妃。而且,王氏在李隆基讨伐韦后时,曾经在幕后协助临淄王,终于完成大业。王氏不仅立下了大功劳,也与李隆基是同甘共苦。所以在李隆基做了皇帝之后,封王氏为皇后。但就是这么一个对他有过帮助的皇后,却常年无子,

  • 剧本杀《隋唐六帝》剧本复盘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隋唐六帝》剧本背景:隋唐六帝齐聚一堂,谁最有说服力呢?了解皇帝们的生平,学习他们的历史贡献!关于剧本杀【隋唐六帝】就分享到这里了!

  • 陕西考古博物馆将于近期开放,颜真卿书丹《罗婉顺墓志》首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陕西考古博物馆 微信公众号“陕西一建集团” 图据微信公众号“陕西一建集团”消息,4月1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世界一流考古机构’暨陕西考古博物馆开馆活动”在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举行。陕西考古博物馆是依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历年来田野考古工作实践和文物保护科

  • 闯王李自成,从穷人到皇帝,为什么最后却落了个客死他乡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小编先从李自成的出身说起。李自成出生于今陕北地区的一个小村庄里,家里世世代代都是穷人,他小时候还曾经被家里人丢到寺庙里当小和尚,后来长大了一点便去当地的地主那放羊,积攒了一些资本后,便找了一块地种。李自成本想着自己这辈子就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么安安生生的过一辈子。确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天启

  • 西安出土的李建成墓碑,仅55字,考古学家发现改动痕迹,竟与李世民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整体来看,石碑外形呈盝顶形,上面的碑文以阳文篆刻,共有55个字,经翻译后的内容为:“大唐故息隐王墓志,王讳建成,武德九年6月4日薨於京师,粤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侵删)通过对上述碑文的分析,它只简单记录了此为谁的墓志铭、谥号、死亡时间

  • 蜀国亡后,姜维使用一险计,让五胡乱华提前了30年,导致晋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自诸葛亮北伐以来,攻占曹魏的陇右地区,一直是蜀汉政权的夙愿。之后,蜀汉的军事行动,几乎全部都是围绕着攻占陇右来展开的。诸葛亮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事,并九伐中原,最终都没有成功。为了抵御姜维的进攻,曹魏任命邓艾为征西将军、陇右都督,两人正是才能相若、旗鼓相当,将彼此视为夙敌。在陇右,散布着众多游牧民族

  • 武则天被逼退位,群臣皆喜,只有一人痛哭,没想到成为最后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谋夺李唐社稷,成为一代女皇,但晚年却被赶下台,十分狼狈。《资治通鉴》就记载了武则天退位的故事,当时群臣皆喜,只有姚崇在哭。直到一年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发现姚崇那时的眼泪是一种智慧。这是怎么回事呢?武则天晚年沉迷于享乐,宠幸张易之、张宗昌两兄弟,渐渐失去了对朝政的掌控,而张易之兄弟则变得嚣张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