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时期我国东北地区有个极为先进的渤海国建立之谜?

唐朝时期我国东北地区有个极为先进的渤海国建立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033 更新时间:2024/3/5 19:24:58

从前面的章中,我们可以得知,肃慎族系在周代时就与中原朝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但这种联系,主要是以进贡为主,文化上的交流并不深刻,更多的只是限于直接到物品交换,而缺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深层次文化交流。

到了唐代时,肃慎族群后裔靺鞨族群建立起渤海国(公元689至公元926年),其王城上京龙泉府遗址就在镜泊湖附近,位于今天的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镇西约3公里处。

渤海国疆域图

由于隋唐两朝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连续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这时候高句丽北边上的靺鞨人,才有可能摆脱高句丽人的政治与交通封锁,能够直接来到中原进行交往,并迁徙到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定居,更有条件的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事实证明,这种影响是巨大的。高句丽被大唐灭亡后,高句丽的故地逐渐被靺鞨人迁入定居,渤海国由此建立。

渤海国建立后,文化发展完全呈现出全新的气象,其文化内涵已经不是简单的对肃慎文化的继承,而是一种吸纳了高句丽文化、中原文化和周边其他民族文化的新文化。

渤海国立国共计228年,从公元698年到公元926年,几乎是与唐朝相 始相终。

唐朝从公元618至公元907年,立国289年。

在两个多世纪里,渤海国与中原的唐朝始终保持着友好往来,联系密切,没有发生过较大的矛盾和冲突。

在距离镜泊湖20多公里处的渤海镇,经是唐朝直接管辖的藩国——渤海国重镇。

友好的国家关系,促进了渤海国对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全面学习,而且成效明显。

渤海国地图

渤海国在保持原有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开始全盘吸收中原文化。

这个由靺鞨族群建立的新国家,在政治上仿照唐朝的官制体系,形成了中央设有三省六部一台八寺,在地方上则建立有京、府、州、县多级的管理体制。

在经济上努力发展生产,使得国家富有,百姓家境殷实。在农业上,全国范围内推广麦、粟、豆、稻等多个粮食品种的种植,所产的卢城稻最为著名,实现了品牌化。手工业也很发达,不仅可以冶铁,也能够冶钢。纺织业同样发达,显州生产的细布驰名中外,成为重要的外销品。

渤海国在文化上,体现出全面学习中原文化的格局,不仅推崇儒学,也崇信佛教,渤海国几乎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是通行汉语文。

这些的实现,离不开密切的两国交往。

据史料中的不完全记载,渤海国曾经130次派人去大唐的首都长安。可以想象,当时的渤海国的使臣、僧侣、王公贵族子弟等,朝着前往长安的道路,蜂拥而至。他们来到长安后,很多人学习吟诗作赋,造就了渤海国的一代文豪。

最值得一提的是,渤海国的王都上京龙泉府,整个城市的设计和建设完全仿照长安城,全城长16296余米,正好是长安城的二分之一。

渤海国遗址兴隆寺

王城龙泉府城市繁华,成为当时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八、九世纪亚洲地区时,仅次于长安城和洛阳城的第三大都市。

渤海国全盛时期,境域辽阔,“地方五千里”,“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其国土范围,包括今中国东北地区大部,还有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一部、朝鲜半岛北部。

诸多成就,堪称名副其实的“海东盛国”。

渤海国的对外交流也很频繁,与附近的日本、新罗在政治、贸易和文化交流很密切,成为这些国家遣唐使的必经之路。

渤海国作为大唐的属国,为中外交流起到了中转站的作用,具有独特的地位。

渤海国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后来的东北各民族族群,树立了一个与中原王朝“以和为贵”和谐发展的典范。

特别是,渤海国对中原文化制度的全面引进和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东北地区和靺鞨族群的文明程度。

这一时期,渤海族群很快就步入了封建农奴制社会,从而缩小了与中原文明的距离。

这一发展进程是革命性的,此后,东北地区之所以出现的大辽、大金、大元和大清,能够发展迅速,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大显身手,无疑正是由于这一时期文化和文明的积累。

所以说,渤海国的建立是东北历史上少数民族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渤海国大武艺像

自公元698年始,经历了建立、发展和衰亡阶段后,公元926年,渤海国被契丹人所灭,渤海人逐渐融入其他民族之中。

在沉寂了一个世纪以后,肃慎族系的另一支族群女真人开始崛起。

公元926年渤海国被契丹灭亡时,王都上京城被焚毁。

上京城是渤海国的五京之一,因位置偏北故称上京。因西邻忽汗河(牡丹江),又称“忽汗城”或“忽汗王城”,当地俗称东京城。

值得注意的是,与虎儿哈部落的得名一样,忽汗城也是以牡丹江命名的。同一条江,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发音。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都城遗址之一。

如今,从上京龙泉府遗址考古成果中得到验证,它是当时亚洲名列前三名的大城市,是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盛唐时期地面建筑遗存保留最丰富的,布局最完整的一处古都遗址。

上京龙泉府在城市选址、布局、建造方式、建筑艺术等方面,均借鉴了唐代最高文化成就,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筑技术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通过考古资料的对比研究,一方面可以看出渤海国的都城建设是以隋唐都城制度为蓝本,表现出了浓郁的汉唐文化风貌;另一方面在效仿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照搬硬套,而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加以改良,创造出具有渤海国特色的建筑形制,为中国建筑史增添了新的色彩。

如始建于渤海国时期的兴隆寺,坐落于宁安市渤海镇西南,遗址尚存,遗物众多。寺庙建设于渤海国第三代王大钦茂时期(公元727至793年),是渤海国上京城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

历史上的兴隆寺,虽然饱经战乱,多次荒废,但在金代和清代时,都得以在原址重建,金代时名为“石佛寺”,清代又名“兴隆寺”。

今天,我们在寺内仍可以看到,清代的佛殿建筑体及唐代渤海国时期遗存下来的大石佛、石灯幢、大石龟等大型石雕艺术品。

大雄宝殿是黑龙江地区仅有的清初木构斗拱建筑。

石灯幢坐落在三圣殿和大雄宝殿之间,为唐代渤海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唯一完整的佛教石雕建筑珍品。

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看看这北方的名城遗存,它代表了一个民族曾经的辉煌。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未完待续,本号将全面解开爱新觉罗家族的真实历史,欲知后续,敬请关注本号。

发现爱新觉罗家族的真实历史:解密大清皇族八百年(连载之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最爱“牙刷”的诗人,一心想“献身”于武则天,结局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有趣的历史 -…牙刷,现代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但你知道它的来历吗?首先可以肯定,古代人也是刷牙的。有史料记载,世界上第一把现代牙刷,是明孝宗朱佑樘在1498年发明的。没错,就是那个提倡“一夫一妻”制,但36岁就挂了的朱佑樘。实际上,远在初唐牙刷就已经问世了。198

  • 范仲淹:作为政治家一生起起伏伏多次,文学家《岳阳楼记》传世于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范仲淹是历史上昭若日月的正派人物,他去世后被朝廷谥为“文正”,成为千多年后文人的道德标杆,士子无不以他为榜样。范仲淹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困顿,但却是这样坎坷的人生经历把他变成了传奇。 两岁的时候范仲淹的父亲骤然病逝,母亲谢氏因为家庭贫困无法生存下去就带着年幼的儿子改嫁到朱姓商人的家庭里面,儿子也跟着改

  • 明代克拉克瓷具有升值潜力,值得关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明代克拉克瓷是外国人起的名字,是由景德镇和章州平和窑生产。其布局多半采用外圈由多个开光或锦地开光图案组成边饰围绕中间主要图案的形式, 图案主要是中国传统的花鸟、人物,吉祥物等样式,到后来也出现充满异国情调的繁密纹饰,新颖的郁金香纹样和西方的神话,宗教,人物和社会生活图案。 克拉克瓷器质地细腻,

  • 历史上不靠谱的酒局,赵匡胤真的靠一杯酒就坐稳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然后他呢,就很开心的采纳了建议,就找了这么一天,跟文武群臣,当然啊,主要是一些具有兵权的官员们一起,咱们喝顿酒吧,来顿小烧烤吧,然后呢,一顿酒的功夫,让他们把这兵权都给交出来。说实话我有点不信的呀,就是这事儿犯得上吗?换句话说,我挺不信这事儿啊。对于皇上来讲,你非得是喝顿酒才搞得定吗?我再跟您聊聊这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铁画银钩的岳飞法书(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前出师表》(局部),南宋,岳飞(伪,清刻)美国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岳飞画像□ 祝勇 那些片刻的“冲动”,在大历史进程中都是“小事件”。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在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性格不只会决定他个人的命运,还会左右大历史的走向。就像赵构,为什么疏远了张浚而重用了秦桧,为什么乾隆会重用和珅,他们在个性

  • 刘禹锡32.退居洛阳,“刘白”忆江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文宗向来不满宦官专权,大臣李训、郑注知道文宗有反抗之心,便与文宗密谋诛灭宦官。李、郑二人是因为王守澄的引荐而得以进入朝廷任高职,文宗认为与二人谋事不易引起宦官们的警觉。当时,外人仅知道李、郑二人倚仗宦官擅作威福,却不知道二人原来与文宗另有密谋。公元835年,27岁的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

  • 大观元年清凉寺御制款汝窑图片和鉴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清凉寺位于平顶山西部地区,以汝瓷的故乡。清凉寺汝官窑遗址是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一处规模较大的窑场。在宋代的五大名窑中,汝窑被列为其中之冠。大观元年清凉寺汝窑图片赏析何为汝窑?古瓷以州定名,五代至晚清宝丰为汝州属地,故称汝瓷。北宋晚期皇室建汝官窑专烧御用瓷,供皇家御用,集民间的能工巧匠,紧

  • 人太老实了,会吃多大亏?白居易告诉我们,江州司马青衫湿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809年,唐朝江淮地区发生旱灾,老百姓都快没饭吃了,唐宪宗下诏统统减免赋税。但是,有人就提意见了,这个人就是白居易。白居易看到唐宪宗的诏书,没有把具体减免赋税怎么减、减多少等各方面的情况说清楚,就跟唐宪宗提意见说:“旱灾的情况很严重,为了让老百姓休养生息,陛下应该免除江淮两地的全部赋税,这样才能

  • 司马光:成由勤俭败由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名臣、史学家司马光一生清廉节俭,正道直行,严于律己,及于家人,曾作《训俭示康》告诫其子司马康要以俭为美、清正自守,不可追求奢靡生活。父爱如山,深沉厚重,其言谆谆,其情切切。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

  • 为什么武则天最终还是把王位还给李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女皇武氏,她可是各类文学、影视作品所钟爱的素材,因为她的一生太过于传奇,而且褒贬不一,她自己也立了无字碑,所谓是非功过任后人评说。论治国手段、政绩,武氏不比别的皇帝逊色,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一些有识之士围绕在她身边效忠,比如一代名臣狄仁杰。不过最后武氏也是因为狄阁老推荐的张柬之所发动的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