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一律要剃发留辫子,那秃顶和光头的人怎么办?

清朝一律要剃发留辫子,那秃顶和光头的人怎么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935 更新时间:2024/2/7 19:29:07

不过呢,这在明末清初,推行“薙(读剃)发令”时,却不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而是充满了残暴与血腥。

因为自西汉开始,汉武帝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特别是经宋明之后,更是达到了刻板迂腐至极的地步,完全已经跟孔子最初的思想背离了。儒家经典《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也就是只有遵守“孝道”的人,才有资格尽“忠”。而“孝”的基本要求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在我们现代看来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胡扯”,但是当时的人们却认真的“矛盾”着。

清军在入关之前,已经在辽东区域,针对俘获的汉人推行剃发,当时投降满清的将士也是要剃发的。根据《清太宗实录》记载,大凌河之战后,皇太极就说:“归降将士等薙发”,否则是要被致以重罪的。

剃发与否,在满清看来,是真心投降与假投降的区别标志。

清军入关后,1644年五月,多尔衮第一次推行剃发令,但是由于受到激烈抵抗,考虑到满清入关不久,根基不稳,暂缓执行。

1645年,清军攻下了江南,基本控制了全国的大部分土地。为了让汉人快速认同满族统治,六月十五日,多尔衮再次通告全国军民剃发,各地限公文到达的十日内完成剃发,凡是违令者死。

清廷的这一命令,自然引发了激烈的抗争,常熟、崇明岛、江阴、吴江、扬州、嘉定等地纷纷爆发反抗,导致上百万人被屠杀。据记载,仅扬州一地,就有八十万人被杀。

古人的思想也是矛盾到让人奇怪,这到底是要尽忠呢,还是要尽孝呢?反正都投降了,“忠”已经没有了。然后,因为剃发,打着“孝”的旗号又反了。结果呢?父母家人全部被杀也就算了,一了百了。如果高堂尚在,子女却没了,这算“孝”么?同时,恐怕也算不上“忠”吧,完全是有组织无目的。

继续看剃发令的执行,不剃发的都要被杀掉,那本来就是秃子或者光头的呢?

光头的,心态比较好的,可以没事偷着乐了,因为默认投降状态,自然灾害,没人管。如果非要遵从儒家经典,光头的早该自杀了,连父母给的头发都保不住,忠孝皆不在,还苟活于世,无耻。儒家学说够扯吧!还好三国王朗不是光头,要不然估计还真要被诸葛亮骂死了。

秃顶的就麻烦点,完全不管是不行的,因为剃发的标准,在清朝的早、中、晚期是不同的。

早期的话,通常是“金钱鼠尾辫”,部位不限,头顶、脑后、侧边都行,没人管,数量一撮到数撮均可,编成辫子,其余的必须剃掉。

中期的话,就是到了康熙年间,已经不那么严格了,可以留所谓的“猪尾辫”,头发留的面积大点,但是除了编辫子的头发之外,其他部位的头发还是要剃掉的。

晚期更无所谓了,仅需剃头顶的一点头发就行了,在民间即使不剃,也很少人管了,但是要编成辫子,就是清宫戏中经常看到的“牛尾辫”。

剃发令也有不管的人群,一是出家之人,比如和尚、道士,有自己的优美发型和服装,继续传统就行了;二是孩童;三是妇女;四是圣人之后,孔子的一些后人被优待了;五是一些极个别的少数民族,尊旧俗;六就是朝鲜等藩属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马伯庸新书《长安的荔枝》:一部小人物的“唐朝职场”实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史书记载,唐朝杨贵妃生于蜀地,好食荔枝,南海荔枝胜于蜀地,为博红颜一笑,唐明皇李隆基不惜动用国家机器,五千里路快马加鞭,几日即将荔枝送达。 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但过程中的究竟有多少隐秘的细节,史书中并没有细细道来。但马伯庸却眼光独到地选中了这个历史的小小切口,写出了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也写活了职场

  • 乾隆给英国国王下敕谕,全文976字尽显愚昧,今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十全老人,在自己八十多岁的时候向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下了一道“圣旨”,这道不足千字的圣旨至今还被英国收藏展览,完完本本的凸显了这个皇帝的愚昧和目光短浅。乾隆他就是爱新觉罗·弘历。流传最广的通俗名字就是乾隆皇帝,因为弘历登基时把年号改为了“乾隆”,取“天道昌隆”的美好寓意,完完本本的继承

  • 李白深夜困在山中,被陌生妇人收留,天亮后写下一首诗,感动后世1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白衣男子,正在焦急地四处张望,奈何黑暗掩盖了归路,教人辨不清方向,隐约还有野兽低吼的声音传来。此时他心中无比懊恼,不该因为流连于山中美景,而忽略了时辰,被困在这深山老林中。极目望去,远方有一处微弱的灯火,来不及细想,他便急忙朝着唯一的光亮走去。走近才发现,原来是几间并排小屋,不知何人在此居住。“

  • 《如懿传》说剧中造型土?不存在的,这都是乾隆的喜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在布置场景的道具上可以看出,《如懿传》对清朝历史还是仔细了解过一番。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历史上存在而其他的清宫戏中没有出现的道具,比如壁瓶、象生瓷、太白尊等等。壁瓶是明清时期十分常见的装饰物。和正常的瓷瓶不同,壁瓶不是放在木架子上,而是挂在墙上。所以壁瓶一面是完整的,一面是水平的。乾隆时期,精美的壁

  • 岳钟琪的兵权不比年羹尧小,为何雍正只杀了年羹尧,放了岳钟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岳钟琪,虽然曾经被革职入狱,但最终还是病死在任上,得以善终。而年羹尧,却是被雍正罢职之后,赐死狱中。二人的结局如此不同,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生平中窥得一斑。岳钟琪,据传为岳飞二十一世孙,出身武将世家,自幼熟读兵书,习练武艺骑射。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岳钟琪通过捐纳从军,开始了戎马生涯,授松潘

  • 唐武宗轶事之二(资治通鉴卷二四七之十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其二:唐武宗听说扬州的歌女擅长酒令,于是命淮南监军挑选了十七个人进献宫中。监军请节度使杜悰一同挑选,同时打算再挑几个良家美女,教会酒令后一并进献给唐武宗。杜悰说:“你自己接受的皇上敕令,我可不敢参预这件事!( 监军自受敕,不敢预闻!)”监军再三请求,杜悰仍不同意。监军大怒,就把杜悰不愿意参与的事上奏

  • 乾隆有四十多个女人,却最爱她一个,竟把她的两个儿子都立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乾隆皇帝曾经拥有过的所有女人来说,四十多位后妃在他眼里都不及富察皇后一人。从何处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如此爱孝贤纯皇后呢?就拿出一样事例来,就可以让全清朝后妃甘拜下风,乾隆把孝贤纯皇后的儿子都立为了太子。有人说,这有什么?皇后之子,就是太子啊。其实不是,清朝立太子是立贤,不是立嫡立长。可是乾隆却因宠

  • 隋唐帝王智谋 //专委放权:唐玄宗拜相任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姚崇(公元650年-公元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避唐玄宗“开元”年号讳,改名姚崇。父姚懿,曾任硖石县令,祖籍江苏吴兴,因先辈世代在陕州为官,遂定居陕州硖石(今属陕县硖石乡)。姚崇出身于官僚家庭。年轻时喜好逸乐,年长以后,才刻苦读书,大器晚成。历仕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两任宰相,有“救时宰相

  • 【重磅】灵璧凤山大道隋唐大运河遗址获评“2020-2021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2020~2021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获评项目名单(按项目年代排序)宿州灵璧凤山大道隋唐大运河遗址此次参评的18个重要考古新发现和优秀考古工地在地域上遍布江淮大地,在时间上由旧石器时代延续至明清时期,以居址、墓葬和城址为主,文化内涵丰富,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和见证了安徽在人类起源与演化、中华文明起

  • 正史上,雍正儿子弘时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弘时突然失宠,离奇死亡,这的确不免让人浮想联翩。弘时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得罪了他的皇阿玛雍正,竟然连父子都不做了?而且,民间传闻的雍正,素来薄情寡恩,也不免让人怀疑,是不是雍正赐死了弘时?这里我们就尝试来揭开这个问题的答案。雍正杀子的传闻“雍正杀子”一事,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刻画的是淋漓尽致。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