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杀了魏忠贤后,为何大明立马就垮了?真实的历史没那么简单

崇祯杀了魏忠贤后,为何大明立马就垮了?真实的历史没那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025 更新时间:2024/1/19 11:00:09

在我国上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明君无处不在,但是残暴不堪、放浪形骸的皇帝也是比比皆是,皇帝不能承担江山的责任,也就会有人想要登上九五之尊之位。

宦官在古代主要负责宫廷之内的服务,一般进宫的男子都会在净房进行阉割,只有阉割后的男子才能进入宫中,服侍皇上和后宫的妃子们。

从古至今,进宫成为太监的人数不胜数,但是能决定朝政的太监,却是寥寥无几。明朝是继少数民族统治后,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朝代,在历史上存在了二百多年,也是少有的国泰民安的局面。

但是在明代晚期,有一名宦官魏忠贤,他执掌大权、作恶多端,视人命如草芥。然而,他与大明的覆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却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明朝第一宦官魏忠贤

魏忠贤出生于贫困的农村家庭,常常吃不上饭,更没有钱财供他读书。由于饥饿,他不得不在周围的村庄里,抢比它小的小朋友的吃的,同时也结交了一批恶霸和赌徒。

因此,魏忠贤养成了一个混混的习惯,后来他开始赌博,经常去赌场,欠下了一屁股的债,没有能力偿还,只能遭到追债人的毒打。后来有一天赌输了很多,以至于魏忠贤还不上欠钱,于是挥刀自宫。

这举动吓坏了旁人,于是急忙请大夫救治,所幸保住了性命,可是这也因祸得福,他人生的机遇也随之到来了。当时,朝廷招募大量净身的男子入宫当太监,魏忠贤也被太监孙暹带到了皇宫后。

他很老实,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现在是在为皇上做事,一个不好就是身首异处。不过,魏忠贤也有他的长处他很会拍马屁,也会给人讲他闯荡社会的经历,所以宫中的人都很喜欢他。

魏忠贤成功逆袭改写人生

万历四十八年,两位皇帝相继去世,朝堂上出现了一片混乱,没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所以朱由校就成了皇帝。朱由校没有什么才华。在他登基之后,他的后人就把他称为“木匠皇帝”。

朱由校受乳母客氏指使,委任魏忠贤为司礼兼执笔太监,宫中上下见了他也要给几分薄面。他上位后终日不理朝政,魏忠贤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他带着东厂的人在京都的有钱人家进行搜刮抢掠。

即使是宁安大长公主的儿子,他也没有丝毫客气,魏忠贤的所作所为,让群臣大为不满,他们联合起来向皇上汇报。可是皇上看在乳母的面子上,没有惩罚魏忠贤,也知道他构不成任何威胁,也就装作没看见。

明万历时期,大明因倭寇问题,采取了闭关自守的政策。但这样一来,必然会断绝海上贸易,所以朝堂上的人都很穷,但魏忠贤却偏偏不信这个邪。

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敢于重振实业,并恢复了明治维新的商业和海洋税收。对这件事,很多大臣都在议论,说他无视祖训,实在是太荒唐了。

可魏忠贤偏偏不讲道理,群臣越是反对,他就越是要这么干。以至于在这种“反对声音”中,他这让国库变得更加地宽裕,军队的补给也更加的充足。

魏忠贤还善于安慰、奖励军队,特别是交战的士兵,每一次都能得到重赏,这让士兵大为感动,于是全国各地都开始兴建“生祠”,也就是祭拜他的地方。

随着魏忠贤的势力一天天地扩大,锦衣卫已经为他所用了,皇帝似乎也不能左右他的决定。那时,魏忠贤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在明神宗时期,成立的东林党派的利益。

魏忠贤也开了与他们之间的较量,后来他将自己的表弟魏广微,引到宫中担任大学士的职务,这是魏忠贤在宫中又多了一位左膀右臂。

但东林党派的势力仍然是不容小觑的,为了与他们作斗争,魏忠贤将自己的势力分布于朝廷的各个部分,本身自己的权力就很大,东林党人也无法阻挡。

魏忠贤死后明朝急转直下

话说,万历皇帝时期,魏忠贤有皇帝的信任,做什么事情都能得到支持。可是,在崇祯帝即位后,他却处处刁难魏忠贤,魏忠贤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大势已去。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崇祯帝就将魏忠贤处死,此时崇祯帝心里松了一口气,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可以名垂青史的大事。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魏忠贤的死,让东林党开始蠢蠢欲动。

以前,魏忠贤能让东林党闻风丧胆,现在既然已经死了,那么他们就开始放肆起来。把银子据为己有,把自己的家族发扬光大,中饱私囊、损公肥私。

军队没有了财政的支持,战斗力急剧下降,外来入侵者则以为崇祯对自己没有威胁,于是发起了一场战争,大明王朝日渐衰落,最后毁于一旦。

或许在杀死魏忠贤的时候,崇祯帝压根就没往这方面想过,他认为自己不过是想除掉这个祸患而已,却没想过会给自己惹来如此大的麻烦与灾难。

现如今,有很多历史学家们认为,魏忠贤对国家的统治有一定的影响。他在朝政的时候,打压了很多官员,特别是那些东林派的人,让他们的生活虽然不富裕,却也能养活自己。

但他一死,朝堂上就会面临来自东林派的压力,而外界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首先,崇祯皇帝偏重于旧势力,其次他没有像魏忠贤那样靠贸易、工业赋税来充盈国库。

反而在东林党的劝告下,保持着与世隔绝的状态,为了能够继续维持统治地位,崇祯帝不得不在老百姓身上进行施压。我们都知道统治者要想统治地位能够长久地保持下来,一定要抓住民心。

魏忠贤虽然有些霸道,但也曾为国解难,只是因为他性情刚烈,皇帝不能容忍骄横之辈,所以才会将他铲除。由此可见,大明王朝的覆灭,是他们咎由自取的。

魏忠贤出生于普通人家,在掌握了权力之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损害“富人”的利益,对天下苍生、社会的安定并没有什么危害,所以大明朝没有倒下来。

从赈济灾民,到收缴赋税,确保国库充足,即使有魏忠贤的错误,但他生前也为国、为民立下过汗马功劳。由此看来,魏忠贤的死,明王朝的覆灭,其实和朱由检脱不了干系。

后人对魏忠贤的“奸臣”形象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明史》,而《明史》正是“东林党”这些文人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魏忠贤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就不得而知了。

但从结果上来看,魏忠贤并不像一些电视中演绎的那样——大奸大恶。更甚至,李自成打入北京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时,王承恩(崇祯的贴身太监)还说:“忠贤在,何至于此......”

话说,历史如何书写、如何篡改、如何诋毁,都是胜利者的决定,那么对于魏忠贤此人,你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明考生1499: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王阳明和唐伯虎都是成功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1499年,唐伯虎与王阳明在同一年参加会试。那年,他们一个29岁,一个27岁。他们都是南方人,一个是江苏苏州人,一个是浙江宁波人。二人的区别非常明显。虽然,唐伯虎会试失败,但他仍然是成功者。学艺术的唐伯虎逍遥快乐、才思敏捷,就像李白那样。学哲学的王守仁心有社稷、心怀天下,就像杜甫

  • 大明朝第5位皇帝朱瞻基:600年来,他身上的2大疑团至今未解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朱瞻基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传闻中的蟋蟀天子,十分喜爱斗蛐蛐。这个称号明显是误会了朱瞻基,把他形容成一个不务正业的皇帝,历史上的朱瞻基丝毫不逊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他的爷爷朱棣。这样英明神武的皇帝我们后世的人不管是史学家还是历史爱好者都对他十分感兴趣,但他身上有两个秘密到现在都还没解开。朱元璋建立大明王

  • 大明王朝的清官海瑞,留名清史,巨贪是真,清贫也是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看看那个真实的海瑞。幼年立志 扎根基层提起明朝的奇闻异事,不仅有享誉盛名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千古一相张居正等名人,还有一个不起眼的七品县官海瑞,堪为奇谈。若是提起为官清廉,老百姓心目中的父母官,明朝清流同僚们心目中的楷模,非海瑞莫属。海瑞年幼时,父亲便去世,家境不算富裕,却从小便被母

  • 崇祯杀了魏忠贤后,为何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实在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时期,魏忠贤专政,东林党人备受打压。崇祯皇帝继位后,直接斩杀了他,结束了宦官专权的时代。可笑的是,当朱由检信誓旦旦地要中兴大明时,却发现自己治理下的大明朝还不如魏忠贤时期呢!最后,李自成打入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煤山。临死前,他还说:“诸臣误我”,他身旁的王承恩却说:“忠贤在,何至于此.....

  • 大明首辅张居正:曾受戚继光进献的美姬,沉溺其中以致身体虚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此时正是朝廷用人之际,尤其缺乏戚继光这样的良将,所以张居正需要拉拢这样的人为己所用。况且戚继光也是个十分“懂事”的人,他上门向来不会空着手。“拜见张阁老...”戚继光对这位政治明星向来礼敬,张居正也是笑脸相迎。随后,戚继光带上送给张居正的礼物,几个看起来很沉重的箱子被抬了上来,打开一看,是满满的

  • 苏州吴中:古代闺房“好物榜” 宋代女子的“美妆神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粉盒是古代女性存放胭脂水粉的化妆盒,位居古代闺房必不可少的“好物榜”前列宋朝时期,景德镇的能工巧匠们创新研发出了似玉而非玉、仿玉而胜于玉的影青釉。青白釉瓷器胎骨洁白,釉质细薄,晶莹润泽,质感如玉,又被称为“瓷中之玉”,堪称“诸窑之冠”这件宋代影青瓜棱形粉盒,整体呈模印瓜棱形,釉色莹润,积釉处具有玉质

  • 大宋第一家族“高怀德家族”如何落幕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白马银枪高思继师从夏鲁奇。和火山王杨信是师兄弟。高思继一杆枪打败天下无数英雄,最后败在十三太保李存孝手里。李存孝死后,李克用的沙陀唐军中,无人可敌“天下第二猛将”铁枪将王彦章。高思继被沙陀唐军请出来,也被王彦章杀死。高思继的儿子高行周人称高鹞子,与后汉太祖刘知远,火山王杨衮都是结拜兄弟。高行周为父报

  • 他是嘉靖最怕的人,常和嘉靖作对,嘉靖非但不敢杀他,还得贿赂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明前期后,宦官乱政,嘉靖皇帝的前任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时期,便出了大名鼎鼎的权阉刘瑾。武宗之前的英宗、宣宗时代,也是权阉层出不穷。嘉靖之后,阉祸方兴未艾,扰乱朝纲。但嘉靖在位时期,却没有宦官乱政的现象,没有出现一个权阉,连海瑞上奏骂皇帝时,也不曾提及这点。皇帝重用宦官,无非是对外臣不信任,担心外臣权大,

  • 成吉思汗后人,改名换姓各自逃命,600年后,靠一首诗相聚四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中有一个最伟大的英雄,就是蒙古王成吉思汗,在他统一草原后又把目光转向世界;他先把侵略的目光放在中原,胜利后又向北进军征服罗斯人。他的孙子忽必烈在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基础上,率领军队打败大宋汉皇权,在北京建立外夷统领华夏的“元朝统治。”由于蒙古贵族的傲慢思想,贵族们枉顾黎民百姓的苦难,分封土地世

  • 成吉思汗当年西征,到了印度家门口,却因为一只神兽选择退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他建立起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王朝,重新勾画了世界的版图。当他进攻到印度时,印度的军队早已是闻风丧胆,吓得落荒而逃。就在一举要完成对印度的统治时,他却网开一面,下令撤退,这让我们不禁感到好奇,为何如此好战的成吉思汗会下这样的命令?当时的蒙古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已经占领了印度的多半领土,当时,印度的国王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