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今年40多岁的赵长寿是名军卫百户,如今刚刚升了从五品的千户。明代武将地位低下,虽然这个从五品的军官,实际地位远不及正七品的知县,但大小也是个朝廷命官,而且根据明代规定,副千户的职位是可以荫袭的。
所以,无论如何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赵长寿此行目的就是去北京把儿子荫袭的事办好,顺便到山东曹州老家祭个祖。
古人云,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赵长寿虽没什么文化,但显摆还是懂的。
然而,世事难料,就在离凤阳府不到十里的路上,赵长寿的生命之路却走到了尽头。
一、凤阳府的官道上,洒下了武将的鲜血
那时,天色已晚。眼看就要到凤阳城了,赵长寿决定继续赶路,到城里再投宿。
突然,斜刺冲出一彪人马,手持刀枪剑棍,拦住了二人去路。原来,这是一班强盗,就是冲着赵氏父子来的。
赵长寿仗着自己是朝廷命官,又是武将,有功夫在身,根本没有把这帮人放在眼里。哪知,这班贼人大胆之极,赵长寿亮出身份根本就吓不倒他们。
关键时刻,赵长寿展现出了作为一名军人的血性。他没有向强盗屈服,而是勇敢地与他们进行了决斗。
虽然,他功夫高强,但架不住年岁已大,更重要的是双拳难敌四手,几个回合之后,便身中数刀,倒在血泊之中。
儿子赵虁见势不妙,只得扔下行李逃跑。而强盗意在图财,并未对其穷追猛打,所以终得脱身,但随身财物已被洗劫一空。
许久之后,赵虁才小心翼翼地返回现场。看到满身是血的父亲,赵虁不由得放声大哭。哭声引来了当地村民。见此情形,村民们知道是强盗所为,但却不知道是哪里的强盗。因为,此处离凤阳府城不远,治安一向良好,从未听说有人打劫,更没有发生过拦路杀人的事。
赵虁强忍悲痛,次日一早便直奔凤阳府,报官求救。
二、知府刘安:看我引蛇出洞
接到报案,凤阳知府刘安顿时觉得脑袋无端大了几分。原因无他,只因凤阳府是当今皇上的祖籍,龙兴之地,明中都所在,朝廷向来十分重视,长年来治安良好,杀人越货的事更是甚少听闻。这下可好,不仅就在凤阳城外发生了劫案,还死了一个朝廷命官。此案如果不破,刘安接下去的日子必定不好过。
可是,赵虁一个外地人,人生地不熟,除了描述当时的情形,再也提供不出有价值的线索。
望着拜伏在地赵虁,刘安略一思索,便计上心来,他准备来一个引蛇出洞,让劫匪自投罗网。
只听得他猛一拍桌,大喝一声道:“好你个无赖后生。就算这路上有盗匪,就算你父亲被盗匪杀死,而且依你所说,你早已逃离现场,这黑夜之中你怎么看得清人数?你凭什么说有盗匪十多人,如果有,我看也不过一二个人而已。而且,你丢下父亲独自逃生,定是个不忠不孝之徒,来人,给我押入大牢。”
说完,不顾赵虁大喊“冤枉”,便挥手让人拖下去了。
接着,刘安找来幕僚,让他拟了个通告,大意是说昨天凤阳城外发生命案,事主报官牵扯人数太多,有名有姓的有三十多人,其中难免有冤枉的,如果有谁觉得自己被冤枉了,限三日内来官府说明,逾期如果被抓到的话,就要按盗匪论处了。
三、当堂对质,真凶呼之欲出
通告一经放出,只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凤阳府的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这件事,一时间满城风雨。
不少有劣迹的惯偷小贼,听闻此通告,心里便犯起了嘀咕,心想自己平时无非就是小偷小摸,如果真被冤枉进了这份名单,惹上了人命官司,那可太不值得了。
所以,这部分人纷纷到官府投案,以期洗清自己。
这其中就包括了真正的劫匪项金。项金平日为非作歹,横行乡里,人缘极差,他猜想肯定有人已将自己供出。于是,他决定主动出击,也来到衙门,说自己平日与里长不睦,如今赵氏父子被劫,里长公报私仇,将自己列入盗匪名单,所以特地前来说明。
三天过去,陆续有十多人来到衙门说明情况。
刘安猜想,真正的劫匪必定混迹其中,但手中没有真凭实据,只能想办法拿到赃物,才有可能真正破案。
他叫来赵虁,叮嘱他说,这几天陆续有人前来衙门说明情况,其中必有真匪。明日上堂,你只说不追究杀父之事,只需归还财物就可以,本官自有主张。
第二天上堂,刘安让赵虁辨认其中有否当日抢劫的劫匪。
赵虁说道:“那天天色已晚,小人根本看不清匪徒相貌。况且,本次小人随父进京,本是办理荫袭一事,现父亲已死,我需守孝三年,荫袭之事当然也办不成了。大人英明,当然必定能捉到凶手,只是小人急需还乡,为父亲办理后事,也无心在此等候大人破案。恳请大人追回点钱财,能让小人回家,小人心满意足了。”
刘安顺势接过话头,说:“大家都听到了,这后生现在不想追究老父被杀的事了,只想讨点钱回家。你们呢,平时手脚都不干净,既然这样,我看不如你们几个每人各出二两银子给他,一来算是赎你们往日的罪,二来正好可以让他回家,也算是你们功德一件。”
二两银子,对普通人家来说不算小数目,所以大家都不愿出。只有项金急于让赵虁回家,才积极响应刘安的要求,并费尽唇舌说服了大家。于是,衙役押着众人回家凑了银子,又回到衙门。
刘安把银子摆在赵虁面前,让他仔细辨认是否有被抢银两。赵虁辨认良久,指着其中二两银子说:“这银子正是小人的,因为小人曾用刀在上面做过记号,所以认得。”
紧接着一打听,这银两正是项金所交。如此一来,真凶岂不是就在眼前。
刘安心里顿时放松了下来。
但这还不够。劫匪有十多人,现在明确的仅项金一人。既然已经摸到了藤,刘安又岂能错过大瓜?
四、再施小计,劫匪一网打尽
刘安传来项金,说道:“现在那死者的儿子赵虁已经认出被劫银两,正是你交上来那一锭。赵虁的话你也听到了,他现在无非就是想弄点盘缠赶回家去,其他的事也顾不了了。既然民不告,那官就不究。这样吧,你把当天参加抢劫的人找出来,每人出二两银子,这事就算结了。你看如何?
项金一听,不由得大喜过望,连连磕头谢恩,随后便将同伙一五一十地供了出来。刘安根据项金的供述,便将劫匪一一抓获,然后打入大牢拷问劫财杀人之事。
直到此时,项金才知上当,但木已成舟,无可挽回了。
原来,赵氏父子久居军营,平日早已威风惯了,此次出门,身边虽然没有兵丁随行伺候,但依旧出手阔绰,行事高调。到了半路上,就被项金这个惯偷盯上了,但一直没有机会下手。
那天,赵氏父子来到离凤阳府三十里开往的一家小客栈。按行程,二人应当在此落脚歇息,第二天再赶往凤阳城。不料,赵长寿见乡间客栈,小而破旧,觉得条件太差,便不愿意住宿,仍往凤阳府而去。
尾随的项金见状,知道赵氏父子天黑前肯定是进不了城了。于是,他纠集了人员抄小路在离城十里的松树林。日暮时分,赵氏父子果然出现。项金率领众劫匪从斜刺里杀出,拦住二人去路。项金本想劫财,没料到赵长寿是个狠角色,不仅不愿交钱,更是用武力反抗。于是,项金等人一拥而上,将赵长寿杀死。而赵虁见势不妙,便拔腿而逃。
至此,案情已真相大白。刘安将追回的财物如数发还赵虁。而项金等人,依照《大明律》之规定,全部处以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