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太祖赵匡胤的忧虑与奋斗

宋太祖赵匡胤的忧虑与奋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740 更新时间:2024/2/20 22:29:53

常回家看看

投稿

为繁荣、弘扬传统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

编辑 | 趙英雄

中国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他个人的性格和气质,其实对这个王朝影响是非常大的。也是我们现在讲的,原生家庭的这样一个影响。宋太祖赵匡胤他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对未来的朝代产生哪些深刻的影响?

从宋朝讲起,还有个原因,是因为唐和宋两个大的朝代之间,夹杂了一个五代十国。其实造成五代十国这样的分崩离析的局面,不是说朱温灭唐之后发生的,而是黄巢起义之后带来巨大的影响。黄巢的起义跟其他起义军有一个重大的变化,他是一种流动性的作战。

他作战的区域,从山东、河南再往下到安徽,然后到浙江再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再往上湖南、湖北、一直到陕西,它波及的省份太多了,每到一个地方,各地的官军总要围追堵截。慢慢围追堵截,就形成自己一套军事系统,这套系统之间彼此又各自为政。随着唐政府的统治能力越来越弱,慢慢的这些势力就不断的做大,最后这些势力形成了十个势力集团。北方有四个,南方有六个。

北方的四大门派是晋王李克用、梁王朱温、歧王李茂贞、燕王刘仁恭,南方的六大势力是蜀、吴、闽、楚、吴越、南平,中原王朝的乱局,让北方游牧民族也趁机做大了。比如契丹的耶律阿保机,就在这个时候不断的崛起,而党项族的首领拓跋思恭帮助朝廷平定叛乱有功,也被奉为“定难军”,得到一定的封赏,他也就是西夏王朝的诞生。

在这身心目当中,都有一个或大或小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一个梦想。朱温率先灭了唐王朝,率先称了皇帝,这就是后梁。结果后梁没有存在多久,就被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给灭掉了,接着又灭了刘仁恭和李茂贞,他短暂的统一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后唐。接下来后晋、后汉、后周都是这一个集团内部产生不断的更替,所有这些人都来自一个集团,就是沙陀集团。

赵匡胤到称帝之前,他所有的职业生涯都在这个沙陀集团内部诞生,包括他的父亲,他们父子俩是一个没落,这五代当中的每一代政权的更迭,他们全都赶上了。他父亲从小对他教育非常严格,吃饭都得规规矩矩的,这是最基本的。而且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起来练武,冬练三伏夏练三九,那绝对是个虎爸。他和兄弟赵光义之间,关系非常的好,而他母亲对他们兄弟俩又都特别的慈和。

在他成长的过程当中,一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另一边感受父亲的严格。赵匡胤很早的时候就体现出跟别人的不一样,武功首先很高超,都说他发明了《太祖长拳》,同时他也非常有谋略,熟读各种兵书。这样的年轻人肯定也格外有自己的个性,由于跟父亲一言不合心情不好,那我就离家出走,也不带钱,我就云游天下,靠我自己能力,我要去闯一闯。

带着叛逆和个性离家出走,出去闯荡的赵匡胤也遇到了很多的波折。最早他上湖北复州投奔王彦超。你看能不能我留在这?给个实习生的机会。结果觉得这个年轻人,我留你没什么大用,给你点钱给打发走了。接下来没办法,他到湖北随州投奔他父亲的一个老战友叫董宗本。这个董宗本对他还不错,说你留下跟着我儿子一起学习。结果没想到,董宗本的儿子叫董遵诲,这小子也是年少气盛,两人一言不合开始吵起来了,武功上赵匡胤肯定是比他强多了,而且讨论起兵书战策又能把对方说的哑口无言。人家的孩子被你这么怒怼的,人家肯定不高兴,他又待不下去了,只好又继续流浪了。

这时候赵匡胤的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找到了一个改变的一生命运的人,就是郭威。郭威这个人可真是太不一般了,他是后汉的一名大将。后汉皇帝刘知远能够称帝,主要靠郭威的功劳。结果没想到,刘知远干了一年多的皇帝就死了,他的儿子刘承佑继位了,这就是后汉的汉隐帝。郭威的官职又不断的增长,又升为枢密使,这个官就已经非常的大了。

紧接着,他又平定长安等地的叛乱,北边跟契丹打了一仗,而且取得了胜利。整个河北的军政要务都由他来统领,这时候已经达到了一个权利的顶峰。这样一来,正所谓功高震主,皇帝就不放心了。怎么办呢?派人刺杀郭威,然后又找人把郭威全家都给杀掉了。郭威这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领着军队就杀回到开封城了。汉隐帝手下这帮人谁能挡住郭威?马上郭威就取得了这样一个真正的实际国家掌控权,但是取得正确的郭威也没有急着称帝。他找了另外一个宗氏叫刘赟,让他来称帝。

旁边还有一几个宗氏,也是在那虎视眈眈的,这时候我要称帝,肯定这帮人要起兵造反的,我还是稳一稳大局为重。过了不久,后汉政权又出现问题了,说北方的契丹族又打进来了。怎么办呢?没办法郭威亲自领兵出征。军队走到澶州的时候,众将拿出一面黄旗披到了郭威的身上,然后大家山呼万岁。就在拥立郭威当皇帝的人群当中,有一个青年的将领就是赵匡胤,他亲眼看着郭威一次次如何胜利的,他亲眼看着众将士怎么把黄旗披到了郭威身上,而郭威又如何去接受。

接下来又怎么样顺利的称帝,把后汉灭掉建立了后周。当时的赵匡胤心里,可能不一定想到自己会称帝,但是这一切在他眼前发生,一定给他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赵匡胤本身是将门虎子加上能力出众,很快从一个小兵升到东西关的行首,虽然这个官职不大,但是完成了从由兵到官的转变。

接下来又被封为滑州的副指挥使,更重要的是在他生命这段时间里,遇到了另外一个人就是柴荣。这个柴荣不是一般人,他是郭威的养子。郭威本来有儿子,但是被汉隐帝都杀掉了,只好把他侄子过继过来,变成他的养子。这样一来,柴荣就是未来郭威的继承者。赵匡胤跟他搭上了关系,自然就有平步青云的机会。柴荣对赵匡胤那是一见如故非常的信任,就把赵匡胤调到了自己身边当护卫。

后来郭威去世也很早,把位置就传给了柴荣。柴荣继位之后就把赵匡胤封为禁军的总首领,专门掌控朝廷最精锐的这支部队。柴荣继位还不到一个月,马上北边就又开始拉响警报了,契丹和北汉的人员又联合打过来了。怎么办呢?他决定开始御驾亲征。按理说像这种事是不应该让周世宗柴荣亲自御驾亲征的,但是他有一个重要的心理障碍,就是我刚刚继位,我一定要巩固我的政权,所以要在军队当中树立自己绝对的威信。

这时候的赵匡胤作为禁军的统帅,也必然跟着皇帝一起出征。所以他们就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战役,就是高平战役。后周的军队在高平这个地方,跟北汉的军队相遇了。刚开始分成左中右三路大军一起向对方进攻,正打的过程当中,右路军将领刚刚跟别人接触。马上就往回跑,散的散逃的逃。将领先跑了,这下怎么办呢?兵败如山倒。这个时候是非常危急的,一旦右边缺口被打下来了,马上对方形成包抄之势,那后周队伍就非常的危险了。

关键时刻总有人挺身而出,赵匡胤和另外一个将领叫张永德,两个人各率2000兵马分左右2翼顶上这个缺口。尤其是赵匡胤他真是身先士卒,一个人往前冲。历史上记载胳膊上被飞矢击中,也就是留箭给射中了。简单包扎一下,继续往前冲。这一下整个士气大振,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性胜利。北汉和契丹的联合队伍,被这一战而击溃,而赵匡胤也因此一战成名,奠定了他在后周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地位。这一仗下来,他跟张永德两人的私交就更好了。张永德也不是一般人,他是郭威的女婿,那是朝廷的驸马,还是赵匡胤的顶头上司。

有他的照顾,赵匡胤又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被封为殿前都虞侯,这已经是禁军当中的高级将领行列了。这场战役虽然胜利了,但是郭威心里也压力非常大,如果不是赵匡胤和张永德拼死往前冲,谁输谁赢还不好说。这样一来,必须要加强军队的建设,也就是禁军的建设。禁军交给谁呢?当然就看好了赵匡胤。此时此刻的赵匡胤早已不是当年的毛头小子了,他把这么多年自己学习的过程当中的经验,和他父亲当年教诲他那些内容全都结合在一起。认认真真的打造队伍,真正练出一支铁军来。

柴荣亲自检阅之后,对他也竖起了大拇指。赵匡胤在整顿禁军的过程当中,必然要选择自己最信任的人。这样一来,就搭建了属于自己的一个班底。同时有了一支自己完全可以掌控自如的军队,这是他未来能够走上皇帝帝位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接下来赵匡胤又跟着柴荣三次征讨南唐,都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时候又被加封为殿前都指挥使,距离最高统帅也就是两步之遥了。这个时候的后周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了,南边到了长江流域,北边紧挨着幽云十六州,基本上一统中原了。

周世宗柴荣又开始御驾亲征,一直往燕云十六州打,一路上势如破竹,一个多月就已经打到北京城南了。但是没想到,就在这时候柴荣得了一场重病,马上往回走。回到京城不久,就已经故去了。虽然后周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也不过十年。但是从郭威和柴荣这两个非常年轻有抱负,有能力的君主身上,体现出很好的一个中兴的迹象。基本上统一了中原,这一切都给赵匡胤上了一堂堂生动的政治课、军事课。周世宗去世之后,只留下皇太后和一个七岁的孩子,像这样的一个孤儿寡母,是没有能力跟赵匡胤进行抗衡的。半年以后,发生了“陈桥驿兵变”。郭威“黄旗加身”这件事在赵匡胤这被演绎成了“黄袍加身”,从此北宋王朝建立。

经历了梁、唐、晋、汉、周变化的赵匡胤心里,最大的隐患就是我不能再重蹈其他人的覆辙。赵匡胤思考的首要问题,就是到底是谁能够威胁皇权?他清楚的看到,无论是唐朝的后期藩镇割据,再到后来的梁、唐、晋、汉,都是当时的“节度使”推翻了中央王朝。而郭威和他本人这个黄袍加身是“禁军”的问题,第一个就要解决“节度使”的问题,其次是解决“禁军”的问题。

削减节度使权力这件事,赵匡胤也处理非常的得体。因为以前的节度使要管多个州,这时候他在每个州都派出个京官,叫“通判”归京城统一调遣。这样一来,节度使调动不了其他人,然后又把节度使明确规定,你只能管你所在这个州,其他州的政事你只能名义上管理。对其余各个州又派出文官,叫“权知军州事”也叫“知州”。有了知州以后,节度使连名义上的管辖权都没有了。

在中央的设立“三司使”,把宰相的财政权挪出来了。在地方还设立“转运司”,又把地方的财权牢牢的掌握在中央的手里。这样一来,节度使的军权、政权、财权全都被削减,所以节度使干脆就变成个名誉头衔。到后期,上任都不用去了。同时这个知州归中央统一调遣,每三年更换一次,就把所有的权利牢牢的归于中央的集权。解决了节度使的问题,赵匡胤还有个心腹大患,那是“禁军”的问题。

赵匡胤的把精锐的部队,全都编到禁军当中,统一由中央进行调配。地方手里的兵,那就剩老弱病残了,你看到好多泼皮无赖都加盟这样一个军队了,所以地方军队虽然有,但你也就是个欺负老百姓还行。至于其他保家卫国,确实是不大中用了。宋朝开国的时候,有20万禁军,中央有10万,地方有10万,而且这些军队之间互相换防。好处就是我不能轻易发生叛乱,因为我下一步到哪都不知道,坏处就是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弱。

在解决了这两大隐患之后,赵匡胤又觉得还得进一步分权,避免任何一个强人的出现,我所不知道的强人的出现。接下来他把相权再细分,然后把军权再细分,由多个机构分别掌控,互相之间能形成制衡。接下来又把官职差遣陆陆续续的分离,这样一来宋朝需要的官员就越来越多。特别是文职官员越来越多,因为我不让你武将上位,所以文官集团想要增加。人从哪来呢?就要通过科举。

科举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这一点也给中国社会带来深刻的改变,这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也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人想夺取天下,你都要获得广大知识分子的支持。赵匡胤很努力,在他的职业生涯当中,他把自己年轻时候遇到这种波折苦难或者隐患,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全都给解决了。赵匡胤是武将世家,他本身也靠军事夺得天下,但是单纯靠武力夺取的政权,终究是不能长久的。所以他选择了用“制度”和“文化”来改变一个国家改变一个王朝。

他的这样一个行为,包括跟他有共同经历的赵光义的行为。在后来变成了宋朝著名的“祖宗之法”,能够被继任者一直的持续加以推行,他在两宋期间彻底终结了兵强马壮者就可以为天子这样一个局面。同时在两宋期间,没有曹操司马懿这样的权臣窜位,也没有安禄山、朱温这样的武将造反。但是历史大事势不可挡,虽然他解决了阶段性的问题,但是两宋还分别的亡国了。所以历史是出卷人,每个执政者都是答卷人,真正的阅卷人是广大的人民百姓。

与古为徒 厚重华滋

这有

古往与今来

族谱与祖训

名人与古迹

这里

弘扬传统文化

深耕姓氏人文

凝聚精神动力

点和

说说你的看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对东方市北宋“镇州故城”遗址的再思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不仅海南,甚至在北宋徽宗时代,朝廷对王道祖,拓疆开土的政绩,被当成邀宠,而在大观四年(1110年)蔡京被罢相后,继任宰相张商英追究了王祖道在广西时以“妄言拓地”的罪行,追贬他为“昭信军节度副使”。政和元年(1111年),张商英被罢,蔡京回朝,重获“太师”身份,又恢复了王祖道的名誉,只是他所创立的州县

  • 揭秘宋朝弱而不亡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是一个神奇的朝代,它算不上是一个大一统的朝代。但是,它却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甚至打破了王朝过不了三百年的记录。即使是从蒙古人的视角来看,宋朝也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看似弱小的宋朝“弱而不亡”呢?宋朝的前身是郭威建立的后周政权。其本质上还是唐朝藩镇的延续。它具

  • 原创《尚食》:终于有一部影视剧为锦衣卫正名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最近热播的《尚食》里面也出现了锦衣卫的角色,在这部剧中,由演员王一哲扮演的游一帆就是一名锦衣卫,也许是由于演员的扮相问题,在他刚出场的时候,很多人并没有马上反应过来这是锦衣卫,而是觉得他应该出自于东厂。随着剧情的发展,大家知道了游一帆出场的时候应该是锦衣卫中的二号人物,在历史上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

  • 清代官窑图鉴-松石地珐琅彩花蝶纹琮式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物件名称:清代 松石地珐琅彩花蝶纹琮式瓶物件规格:高:19cm 口径:6.4cm 底径:7.8cm物件来源:中国台湾琮式瓶最早出现于南宋,仿自良渚文化玉琮造型,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的重要礼器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

  • 岳霖与朱熹、张拭为友,在各方的帮助下,即着手搜集岳飞遗文,修编成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履历电视剧《精忠岳飞》中的岳霖(万昌皓饰)(10张)隆兴元年(1163)四月二十三日,圣旨复岳霖为右承事郎。后又授南赣都督,食邑宜兴。淳熙三年(1176)岳霖任广西钦州知县,淳熙五年(1178)孝宗皇帝便殿诏见岳霖时说:“卿家纪律,用兵之法, 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之”。岳霖稽首

  • 【邓氏传记】南宋探花邓驿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邓氏盛事】千三公后裔邓光布将 【威镇闽邦】邓光布将军八闽遗迹 【光布公 将军祠】将军祠修缮挂牌 【邓氏荣耀】沙县将军祠登中央台 【邓氏荣耀】邓公光布将军祠轶事 南宋探花邓驿传邓景华撰(2020年4月16日)邓驿(1153—1218),又名驲,字千里,号常齐,福建省沙县人。淳熙二年(1175年)乙未

  • 朱元璋临死前留下一计策,六百多年来无人能破,成为千古谜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中华上下五千年,凡二十四朝,开国皇帝中仅朱元璋一人是真正起身于草莽的。或者说连草莽都算不上,朱元璋的出身仅仅是一个乞儿。乞儿出身的皇帝,自然与他人不同。不说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单单从整治贪腐、轻徭薄赋来说,他就是个传奇性的好皇帝了。朱元璋能从乞丐一步步做到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这

  • 蒙古小兵叛投南方,却成为南宋的大将,最后殉国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一、叛投南宋此人就是南宋著名将领张世杰!张世杰是范阳人,早年间在张柔麾下当兵。这里要介绍一下张柔,他是河北地区的豪强,在金朝末年拉起了一支队伍,保卫乡里。张柔一度接受金朝的官职,与蒙古大军作战。1218年,张柔在狼牙岭迎战蒙古军队,结果因马蹶被执,于是他率领部众归降了蒙古。之后,张柔开始与金朝作战。

  • 宋代莆田的刻本藏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藏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士人生平第一要事”。我国藏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私人藏书家,公认的当推孔夫子。因为唐代以前成书实属不易,所以藏书家相对比较少些,宋朝之后就日渐其多了。清人藏书家张金吾有段精辟的见解:“欲致力于学者,必先读书,欲读书者,必先藏书。藏书者,通读之资

  • 南宋初年,三位皇帝接连退位,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宋高宗赵构这个朝代就是南宋王朝!宋高宗赵构作为南宋的开国皇帝,也是南宋第一位“急流勇退”的帝王。1162年六月,宋高宗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了养子宋孝宗。对此,宋高宗解释道,“老且病,久欲闲退”。然而事情证明,宋高宗在说谎,那一年他才56岁,身体十分健康,之后又做了25年的太上皇帝,直到1187年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