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锦衣卫的消亡:大小头目全部遇难,一天之内整个组织烟消云散

锦衣卫的消亡:大小头目全部遇难,一天之内整个组织烟消云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883 更新时间:2024/1/21 11:39:40

这个一度强盛的组织,一直活跃在明朝的政治舞台,即使是最后明朝落幕之际,也没有离去。崇祯吊死在煤山上后,清军入关,明朝宗室建立了南明。南明苟延残喘,后来灭亡时,锦衣卫也跟着灭亡了。大小头目全部遇难,一天之内就被消灭了。

锦衣卫

锦衣卫可以说是朱元璋一手建立起来的,朱元璋是一位传奇的草根皇帝,他励精图治,关心民生,不过他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多疑。因为担心江山不稳,他把当年一起打江山的那些老兄弟都给杀害了,造成了他杀功臣的恶名。

可是,就算是要杀功臣,也要师出有名,才不算是太难看。为了帮助自己铲除这些对皇权的威胁,朱元璋建立了直接服务于自己的特殊机构——锦衣卫。锦衣卫前身是“拱卫司”,一开始只是负责皇帝的人身安全,管理皇帝的出行依仗和日常警备。

锦衣卫最初就相当于是皇帝的贴身侍卫,是皇权的象征,自然就要打扮得光鲜亮丽,才能让皇帝脸上有光。

所以,锦衣卫的官服就极尽华美,有了飞鱼服的规制。出于朱元璋巩固皇权的需要,锦衣卫的职权也不断扩大,到最后越来越向特务组织发展,掌握了包括刺探情报、捉拿人犯、进行审讯等权力。

朱元璋也正是在锦衣卫的帮助下,搞出了蓝玉案、胡惟庸案等明朝初期的大案。锦衣卫在朱元璋的授意下,把这些案子做大,牵连到了很多人,在很多人的心中种下了恐怖的种子,而这也正是朱元璋想要的。

据说,锦衣卫的挑选极为严格。为了保证锦衣卫的绝对忠诚,朱元璋对锦衣卫的准入标准设置得很高。

如果家里有人曾经从事不法行为的,那就可不能被录用;如果思想上经不住考验,比如说不能做到绝对忠于朱元璋,那也是进入不了锦衣卫的队伍的。尽管有着种种严苛的要求,但是锦衣卫的待遇好是真的,而且手握重权,是很多人向往的一个职业。

逐渐式微

不过,锦衣卫也并非一直处于巅峰阶段。锦衣卫和其他组织不同,是皇帝一手提拔出来的,也是直接服务于皇帝。换句话说,他们的权力是朱元璋给的,朱元璋想要收回去,也是很容易的事。

朱元璋一开始建立起锦衣卫,都是为了制衡那些开国功臣。等到功臣们所剩无几时,掌握了无数特权的锦衣卫就碍眼了起来。因此朱元璋就开始着手裁撤锦衣卫,收走那些特权,仍旧让他们做贴身侍卫。

后来,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皇位都还没捂热乎,就被叔叔朱棣给赶下来了。明成祖朱棣也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同时他也很有能力,毕竟能造反成功这点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朱棣知道民间认为自己的皇位不正,因此重新恢复了锦衣卫的特权,让锦衣卫做自己的耳目,监察百官,维护朱棣的统治。

不过,朱棣也意识到不能放任锦衣卫一家独大,所以他又设置了东厂和西厂来和锦衣卫分权,避免锦衣卫权力过于膨胀,反而违背初衷对皇权造成威胁。

东厂和西厂不断发展壮大,和锦衣卫发生了摩擦,还有皇帝在一边拉偏架,最后就导致锦衣卫的实权不断被夺走。

之后,锦衣卫逐渐式微,虽然偶有反复,但也一度沦为东西厂的打手,没有了当初的风光。尤其在明朝的中后期,宦官把持朝政,以太监作为头目的东西厂风头无量,锦衣卫因为缺乏人才,彻底被压制了,难以翻身。

一天之内覆灭

虽然锦衣卫在明朝后期势力衰弱,但还是保有编制,所以人数还是很多的。李自成入关,崇祯皇帝自缢之后,明朝灭亡。在大环境的冲击下,锦衣卫这一群体也发生了分裂。一部分锦衣卫加入李自成的队伍,一部分转而投靠清军,在新的政府中也谋一个职位。

还要一部分锦衣卫和明朝宗室一起逃到了南方,建立起了南明,希望能够收复失地,光复大明。可是,南明朝廷继承了一项中国古代的“光荣传统”——内斗。

即使国家政权犹如雨中浮萍,飘摇动荡,即使外敌窥伺,朝不保夕,该内斗还是要内斗的。这种内耗之下,哪里能光复大明呢。

永历帝所在的南明政权是寿命最长的一个,但是也没有逃过灭亡的命运。清廷一开始是因为刚刚入关,百废待兴,内部问题还没有处理好,所以才放任南明小朝廷苟延残喘。等到清朝处理好了内部问题,也就开始对南明进行讨伐了。

南明小朝廷深陷内斗的漩涡里,实力衰弱,自然难以抵抗吴三桂率领的清军,一路溃逃,最后逃到了缅甸国内,不得不向这个大明曾经的附属国来求救。缅甸国主莽达念旧情收留了永历帝,不过,这个好人没有得到好报。他的弟弟莽白杀了莽达,成功篡位。

缅甸发生了政变,永历帝这个客人的处境就很尴尬了。莽白还不看好南明朝廷,他认为清军已经控制了中原地区,大局已定。此时,应该向新的中原之主表示忠诚,而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献上旧主——永历帝了。

莽白心机深沉,虽然包含祸心,但还是做出一幅和善面容,骗永历帝自己要和他同去咒水结下盟约,两国互为兄弟。南明朝廷也看出了其中的凶险,但是也别无选择,只能是去了。

等到南明朝廷抵达目的地时,就遭到了缅军的埋伏,锦衣卫誓死抵抗,大小头目在这一天全部遇难,锦衣卫最后的势力在这一天之内就被消灭了,自此灭亡。

小结:

锦衣卫一开始的风光,和最后的式微都是可以预料的。最初,朱元璋需要一把对付功臣们的刀,所以锦衣卫就被他送到了政治的舞台上。锦衣卫以冷血无情的作风,完成了朱元璋分配的任务,殊不知没有了猎物,要刀又有何用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高熲直接剁了一名女子,让杨广暴跳如雷,但也成就了他的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而杨坚和自己老婆这两人之所以会把杨勇给换掉,并且让杨广作太子,根本原因还是在识人不明这一方面。杨广当时给自己塑造的形象就是谦恭谨慎,礼贤下士,不好女色,作风简朴,尤其是这清心寡欲的表现,让二老对杨广很是看好。但杨广登基之后办的事情我们都清楚,这才发现原来之前都是伪装的,而独孤和杨坚二老也是被他给欺骗

  • 唐太宗释放400死囚回家,到底是仁义之举还是欧阳修骂的沽名钓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这个人战功赫赫,为李渊建立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却屈居秦王,还处处被太子打压,愤而发动了“宣武门之变”,做了皇帝。怎么说了,皇帝之位来的还是不怎么正统吧,但是在历史上,他应该算是一个好皇帝。首先他并没有“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没有去处死跟随自己的功臣,大部分的人都还

  • 隋文帝杨坚的8字真言,让所有臣子汗颜,得此君王,天下安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尘埃,微不足道,他们会给我们带来一时的的伤痛,但我们仍然会蔑视他们的存在。因为除了他们,还有数不胜数的贤明君主,他们的出现与存在足以抹去“尘埃”带给我们的记忆。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195年四月二十五日),是当时的培风邑中阳里人。他虽出身草莽、身份低微,却有着超凡的豁达与从容的气魄。凭着自己

  • 考古发现明代王子墓,餐馆老板娘:别动我祖先,她是隐藏的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现代社会中,一名普通的女子,转眼变成了身份贵重的公主,这还真的不是韩剧,就发生在中国。1996年的一天,福建泉州的一位考古工作者,在清泉山发现了一块罕见的明代石碑,墓碑上刻有微笑的狮子纹案,这不像是中国人的墓碑。更惊人的发现是在后山,散落着几十座明朝的墓葬,几乎所有的墓碑都刻有“

  • 唐中宗李显是被老婆和女儿合谋,用一个饼子毒死,你相信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人非常讲究祖宗的排位,第一个往往是“祖”,唐高祖就是。第二个就是“宗”,唐太宗就是。合起来,就是祖宗。古人经常说株连九族,就是指的从“祖”到“宗”,一直到排到第九代。武则天是唐中宗的母亲,只不过改国号为“周”,所以不算在唐朝皇帝所属。李显并不是武则天喜欢的儿子,即使他为人小心谨慎,却并不得到武则

  • 南宋灭亡后,一名南宋士兵带着两个女子藏进深山,生下10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南宋灭亡后,李山回到了家乡的村庄上,结果发现父母和村庄上的很多村民都被蒙古兵杀死了。李山见在老家不能立足,便老家,开始到处流浪。一天下午,李山来到一座小镇外面,忽然听到了小镇外面的树林里传来了女人的呼救声。李山赶紧向树林跑去。他跑进树林里后,看到两个蒙古士兵正抓住两个年轻女子。李山赶紧跑过去,将两个

  • 朱元璋路边捡到常遇春,顺道帮他夺得天下,这真的是一场偶遇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看来朱元璋与刘邦还是比较相似的,两人都是从布衣通过打拼一步步的成为了天子。西汉在汉武帝时期将匈奴胖揍了一顿,一雪当年和亲的耻辱,大汉王朝的腰杆子硬了起来。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在对抗外来侵略时,依旧是展现了其强硬的气节。“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每一个朝代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但就看大明对外的气节来

  • 被敌人刨了祖坟,李世民父子是怎么处理对手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隋炀帝马上命人去抓捕就在河东的李渊子女。李渊早在起兵之初就让子女们要回到太原。当时只有李渊的第五子十四岁的李智云还没有离开河东,所有的人都回了太原。李智云被送往长安,当时留守长安的是对大隋忠心耿耿的阴世师。只抓到李渊的一个儿子,阴世师就把气撒在李智云身上。话都没说两句就把李智云杀了。李渊听到儿子被杀

  • 崇祯自缢前向驸马求助,驸马哭着说一句话,后带着全家自焚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就好比崇祯的皇后周氏,当初朝中内忧外患严重时,周皇后就对崇祯说过:“吾南中尚有一家居。”此话就在暗示崇祯可以南迁,但是崇祯没有作出回应。当李自成即将攻陷北京城时,周皇后说:“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就是在抱怨崇祯不听她南迁的建议,随后周皇后便自尽殉国。除了周皇后以外,还有一位建议崇

  • 唐朝平均寿命27岁,武则天硬生生活到82岁,太平公主的功劳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李治去世的时候,武则天就已经快60岁了,寂寞是任何一个女人都无法逃避的问题,很多时候寂寞是可以安奈住的,但是相对于能活到80多岁的武则天来说,谁又能安奈住寂寞20多年呢?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不科学的问题,所以大权在握的武则天自然有理由宣泄自己的寂寞。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自然很了解母亲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