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贞观之治”、“靖康之变”:年号都与历史事件相关吗?

“贞观之治”、“靖康之变”:年号都与历史事件相关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845 更新时间:2024/1/19 4:02:54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些历史事件的说法与年号关联,比如唐代的“贞观之治”,又譬如北“靖康之变”。日本也沿袭了这种做法,其重大历史事件几乎都与年号并称。甚至确立第一个年号“大化”本身就是著名的“大化改新”诸多改革举措的一部分。其后的例子也是史不绝书。后醍醐天皇讨伐镰仓幕府重揽大权,叫作“建武中兴”——“建武”就是东汉光武帝所用的年号,看来刘秀的异国粉丝实在不止朝高宗一个。之后的日本战国时代,起自1467年至1477年的“应仁”之乱,结束于德川幕府攻下大阪消灭丰臣氏后的“元和”偃武(1615)。德川幕府统治日本的两个半世纪里,既有“元禄”盛世(1688—1703),也有“天保”饥馑( 1833—1839),其统治最终也是被“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所终结……

另一方面,日本自有年号这件事,在古代日本的对外交往里,其实颇为麻烦。原因也很简单,东亚传统国际秩序以中原朝为中心,周边国家通用中国历法(或者部分通用,比如安南),此即所谓“奉正朔”。不用中原政权的年号,潜台词就是不承认中原天子主导的“朝贡秩序”。打着“神州(指日本)自神州,西土(指中国)自西土”的旗号自外于“朝贡秩序”倒也无妨,可要是作为“朝贡国”谋取中原王朝“厚往薄来”的经济实惠,“年号”就成了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室町幕府的足利义满比起名分更在乎实例,于是以“日本国王”的名义明朝朝贡,表上自然写的是“永乐”年号。后来的日本统治者觉得这是有辱国格,不肯用明朝年号,朝贡带来的经济好处自然也就没戏了。不过当时的日本人对使用印着明朝年号的铜钱“永乐通宝”倒是毫无心理压力,大名鼎鼎的织田信长的战旗上就赫然印着一枚“永乐通宝”。

织田信长统一日本的梦想最终被他的小伙伴德川家康实现了。德川幕府本质上是个内向型的政权,极力避免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结果,与近邻朝鲜的邦交几乎成了日本外交的全部。朝鲜李朝在德川幕府统治日本的200多年时间里,共派遣了12次通信使,而且每次日朝双方都要互换国书。这就又碰到了“年号”的问题。朝鲜送来的官方文书,当然是用宗主国(明、清)的年号,而日本方面的回书如书写,就变得相当纠结。起初,日方回避了这个敏感问题,在国书上不用年号。到了1635年,德川幕府最终还是决定在回书上采用日本年号,理由也很有趣,“我乃海中别国,所尊者天皇,是用天皇年号”。既然是“海中别国”这样的未入王化之地,在天朝之外自创年号也就可以理解了。加上日方同时将幕府将军的名号定为“大君”(虽然《尚书》有“大君谓天子”的说法,但这是朝鲜授予正宫之子的称号),宛如自贬为臣子,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朝鲜才会迅速接受了日本的提法。

2019 年 4 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公布日本新年号为“令和”

实际上,日本“年号”所遇到的最大危机并不是“朝贡”体系的压力,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昭和”这个年号与“军阀”和“侵略战争”紧紧联系在一起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因此战后日本许多团体和学者,比如井上清,就坚决反对“天皇元号法制化”,指出它是违反宪法的,而且不适当国际交往日益发展的世界形势,使初到日本的外国人都深感不便,应当废除,必须按照国际通用的“公元”来记年。当然,读者们也都知道,这些建议最终未被采纳,日本的年号制度还是延续到了今天。无论如何,“令和”这个年号所表达的对新时代的繁荣、和平与吉祥的愿望,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城土不坚,下雨就倒:明英宗如何解决宣府城墙的遗留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进入正统时期,宣府镇城的城墙已经变得城土不坚,以至于一旦遇到下雨,城墙就会下滑倾颓!正统五年(1440),明英宗朱祁镇同意了都御史罗亨信的提议,对宣府镇城墙进行包砖和加厚、加固,并添加军事设施。新修的宣府镇城,城墙厚度达到14米左右,底部砌基石三层,用砖砌至垛口,城墙高8米余,堞垛高2米余,镇城的

  • 江西的“天下第一楼”,因王勃而名声大噪,门票仅需50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文/蜂蜂故事会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江西位于我国东南地区,早在唐代唐玄宗时就开始被称为江西了,其开发的历史更是久远,在万年之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秦朝时期就在此设郡,各朝各代以来都有她活动的身影。其近年来发展也非常不错,尤其是省会南昌,在近年来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一线城市的规模。不光近年来的发

  • 皇帝亲笔临摹一篇书法,派人送给岳飞,使者刚走,岳飞:把它撕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和其他将领不一样,岳飞不是大老粗,文化水平很高,极好书法。同时,岳飞也熟悉历史,特别喜欢三国人物。在其早年,岳飞曾立下志向:“自己一定要像关羽、张飞那样成为万人敌”。此外,岳飞还极其崇拜诸葛亮,曾亲自临摹过他的《出师表》。与岳飞一样,赵构也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字体学习米芾和黄庭坚,具有极深的

  • 跟着李世民征战四方,后带万人征战却只回来百人,史书揭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的初代boss李渊曾经只是个地方的小小官员,后来隋朝末期的起义,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是带领着自己的儿子征战中原大地,他是幸运的,在征战的途中得到了很多厉害的将领并让他们忠心为自己效劳,而其中功劳最大的便要数唐王李世民,也就是他的二儿子。甚至因为常年在外征战,他的威名比父亲还要更强一些。对于当年的

  • 顾炎武与崂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清代顺治十五年(1658),顾炎武从莱州到即墨县,游览了崂山胜景,写有《劳山歌》、《不其山》、《张饶州允抢山中弹琴》、《安平君祠》等诗篇,其诗《劳山歌》前四句“劳山拔地九千丈,崔嵬势压齐之东。下视大海出日月,上接元气包鸿濛。”就点出了崂山“海上名山第一”的壮美,崂山气势雄伟,山海紧错,岚光变幻,云气

  • 宋代美学, 最早的极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宋徽宗的书法和画古代美学,到宋代达到最高,要求绝对单纯,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宋朝人用墨画画、烧单色釉瓷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顶峰之态,现在讲极简,宋朝就是最早的极简。宋代极简美学,领先世界一千年。宋朝的文人,除了读书、做学问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一种生活的品味,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他们

  • 宋朝文人是怎么爬到武将头上去的?赵匡胤总结的教训使宋朝变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政权建立起来后,赵匡胤总结最大的一条教训就是:一支无法控制的军队比一支无能的军队更糟糕。所以赵匡胤上台以后就开始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当然,他的很多做法并不是自己的发明,后周的君主已经开始有意识这么做了。从某个角度上说,赵匡胤是柴荣政策的继承者。具体怎么做呢?当然要削弱藩镇。这个倒比较容易。五代后

  • 武则天为何会“遗臭万年”,原因在于她的“女人身”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全肉出装,武则天妈妈情史,武则天为何杀薛仁贵

    从古至今,在她身上的唾沫星子可以说恍如汪洋大河一般,也许是因为她象征着一段人类女权时期的极致。一千多年过去了,她的异峰突起的“大逆不道”似乎还是中国封建男权社会不可抹除的奇耻大辱和隐痛,但对于女性解放运动者来说,这倒不失为一个可以津津乐道的经典。“女人的名字叫弱者”这句话在武则天看来就是无稽之谈。在

  • 赵匡胤赵光义,谁是宋军变弱的核心推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赵匡胤剥夺了藩镇的地方权力,割裂了禁军的管理体系,切断了将军和士卒的联系,又将文官放置在武将之上,终于解决了困扰中国上百年的大问题。它的成果是非凡的,宋朝政治高度稳定,经济非常繁荣,文化极其昌明。但反过来说,高效的军事体系就是需要地方上的灵活反应能力,需要作战上的一元化领导,需要将军和士兵的紧密联

  • 《水浒传》林冲火并王伦时,王伦的手下为何没有一个站出来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确实是的,王伦是水泊梁山之主,占据八百里水泊作为根据地,手下面小罗罗也有大好几千,与众兄弟好吃好喝,潇洒快活,打家劫舍,是一个有文化的强盗头子。王伦是梁山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自己一个手握大权,董事会成员有杜迁和宋万,人事经理是朱贵;梁山公司初期只有四人的核心团队。林冲属于后来者,经人介绍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