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是李世民最精彩的一场战役,一战灭两国,一举定天下

这是李世民最精彩的一场战役,一战灭两国,一举定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323 更新时间:2024/2/28 3:40:47

李世民

先说说虎牢关战役之前的局势,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这其中,南方战斗力偏弱,之后李唐征南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抵抗,主要能争夺天下的集中在北方。本来李唐并不占优,虽然李渊太原起兵攻占了长安,但是一直被骚扰,宋金刚薛举都对长安造成了一定威胁。而中原一带最强大的势力是李密

可是到了公元618年,局势发生了变化,李密被王世充所败,投奔李唐,虽然之后被杀,可是他的旧部秦叔宝、徐世勣、罗士信程咬金先后投靠唐朝,这极大的壮大了李唐的势力。而另外一边,北方剩下的两强是击败李密,定都洛阳的郑国王世充集团和基本上控制了河北的夏国窦建德集团。

窦建德

这三强中,李唐控制关中,王世充控制河南、窦建德控制河北,李唐势力最强,但是王世充和窦建德的势力都不弱,尤其窦建德深得河北民心,王世充虽然不得民心,可是军队战斗力极强。

公元620年,李渊选择了王世充作为进攻对象,下令李世民作为主将,统领大军进攻王世充,唐朝大军势大,又有李密旧部支持,王世充也不得人心,河南各地纷纷投降。王世充率军抵抗,虽然王世充军队战斗力极强,但是依然敌不过李世民的军队,只能退守洛阳。

洛阳是王世充老巢,也是隋朝东都,防御极其严密,唐军无法攻下,众将都担心困于城下,想要回师,此时是李世民力排众议,决心围困洛阳,在李世民的包围下,洛阳粮食匮乏,饿死之人不计其数。

当时王世充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托在窦建德身上。

虎牢关一战

窦建德,夏国皇帝,盘踞河北,他认为李唐要是击败王世充,那么关中和河南一体,河北无法抵抗,唇亡齿寒,所以他率十多万大军来解洛阳之围。

当时唐朝众将都害怕窦建德的大军,认为无法在包围洛阳的同时抵抗窦建德,建议先行退兵,而这些建议也未必有错,毕竟窦建德麾下有人建议窦建德偷袭唐朝后方,行围魏救赵之策,只是窦建德没有实施而已。

不过即便窦建德没有实施围魏救赵,十几万大军也不是假的,在这种情况下,又是李世民力排众议,决心同时击败窦建德,一举击败河北河南两大势力,从而控制北方。

李世民的决策也是有原因的,李唐当时表面上最强,但是背后突厥蠢蠢欲动,压力极大,要是放弃了这次机会,退回长安,就有可能和夏郑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那时李唐的优势就不大了,所以李世民至少要先拿下洛阳。

而且当时王世充的士兵战斗力还是不错的,唯一的缺点就是缺粮,要是河北的粮食运到洛阳,这场仗就打不下来了,为此,李世民决心在虎牢关一带阻击窦建德。

窦建德在河北多年,极得民心,但是军队战斗力不强,当时李唐军队经过多年征战,王世充军队也有和李密瓦岗军多年的战斗,战斗力和战斗经验都很丰富,可是窦建德在河北没有遇到什么太强的队伍,李世民几次挑战,多获得胜利,极大的挫败了夏军的士气,人心思归。最终在决战中,李世民冲击窦建德军阵,并且在冲阵之后在窦建德军后竖起唐军大旗,夏军看到唐军大旗,误会被唐军合围,士气崩溃,全军逃散,李世民追击活捉了窦建德。

随后,李世民将窦建德送到洛阳城下,王世充见外援中断,被迫投降,李世民两次力排众议,在最艰难的时刻做出决断,力挫强敌,从而一战而灭两国,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缩短了唐朝统一的进程,实在是李唐统一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贞观之治”、“靖康之变”:年号都与历史事件相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些历史事件的说法与年号关联,比如唐代的“贞观之治”,又譬如北宋“靖康之变”。日本也沿袭了这种做法,其重大历史事件几乎都与年号并称。甚至确立第一个年号“大化”本身就是著名的“大化改新”诸多改革举措的一部分。其后的例子也是史不绝书。后醍醐天皇讨伐镰仓幕府重揽大权,叫作“建武中兴”——

  • 城土不坚,下雨就倒:明英宗如何解决宣府城墙的遗留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进入正统时期,宣府镇城的城墙已经变得城土不坚,以至于一旦遇到下雨,城墙就会下滑倾颓!正统五年(1440),明英宗朱祁镇同意了都御史罗亨信的提议,对宣府镇城墙进行包砖和加厚、加固,并添加军事设施。新修的宣府镇城,城墙厚度达到14米左右,底部砌基石三层,用砖砌至垛口,城墙高8米余,堞垛高2米余,镇城的

  • 江西的“天下第一楼”,因王勃而名声大噪,门票仅需50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文/蜂蜂故事会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江西位于我国东南地区,早在唐代唐玄宗时就开始被称为江西了,其开发的历史更是久远,在万年之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秦朝时期就在此设郡,各朝各代以来都有她活动的身影。其近年来发展也非常不错,尤其是省会南昌,在近年来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一线城市的规模。不光近年来的发

  • 皇帝亲笔临摹一篇书法,派人送给岳飞,使者刚走,岳飞:把它撕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和其他将领不一样,岳飞不是大老粗,文化水平很高,极好书法。同时,岳飞也熟悉历史,特别喜欢三国人物。在其早年,岳飞曾立下志向:“自己一定要像关羽、张飞那样成为万人敌”。此外,岳飞还极其崇拜诸葛亮,曾亲自临摹过他的《出师表》。与岳飞一样,赵构也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字体学习米芾和黄庭坚,具有极深的

  • 跟着李世民征战四方,后带万人征战却只回来百人,史书揭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的初代boss李渊曾经只是个地方的小小官员,后来隋朝末期的起义,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是带领着自己的儿子征战中原大地,他是幸运的,在征战的途中得到了很多厉害的将领并让他们忠心为自己效劳,而其中功劳最大的便要数唐王李世民,也就是他的二儿子。甚至因为常年在外征战,他的威名比父亲还要更强一些。对于当年的

  • 顾炎武与崂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清代顺治十五年(1658),顾炎武从莱州到即墨县,游览了崂山胜景,写有《劳山歌》、《不其山》、《张饶州允抢山中弹琴》、《安平君祠》等诗篇,其诗《劳山歌》前四句“劳山拔地九千丈,崔嵬势压齐之东。下视大海出日月,上接元气包鸿濛。”就点出了崂山“海上名山第一”的壮美,崂山气势雄伟,山海紧错,岚光变幻,云气

  • 宋代美学, 最早的极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宋徽宗的书法和画古代美学,到宋代达到最高,要求绝对单纯,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宋朝人用墨画画、烧单色釉瓷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顶峰之态,现在讲极简,宋朝就是最早的极简。宋代极简美学,领先世界一千年。宋朝的文人,除了读书、做学问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一种生活的品味,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他们

  • 宋朝文人是怎么爬到武将头上去的?赵匡胤总结的教训使宋朝变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政权建立起来后,赵匡胤总结最大的一条教训就是:一支无法控制的军队比一支无能的军队更糟糕。所以赵匡胤上台以后就开始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当然,他的很多做法并不是自己的发明,后周的君主已经开始有意识这么做了。从某个角度上说,赵匡胤是柴荣政策的继承者。具体怎么做呢?当然要削弱藩镇。这个倒比较容易。五代后

  • 武则天为何会“遗臭万年”,原因在于她的“女人身”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全肉出装,武则天妈妈情史,武则天为何杀薛仁贵

    从古至今,在她身上的唾沫星子可以说恍如汪洋大河一般,也许是因为她象征着一段人类女权时期的极致。一千多年过去了,她的异峰突起的“大逆不道”似乎还是中国封建男权社会不可抹除的奇耻大辱和隐痛,但对于女性解放运动者来说,这倒不失为一个可以津津乐道的经典。“女人的名字叫弱者”这句话在武则天看来就是无稽之谈。在

  • 赵匡胤赵光义,谁是宋军变弱的核心推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赵匡胤剥夺了藩镇的地方权力,割裂了禁军的管理体系,切断了将军和士卒的联系,又将文官放置在武将之上,终于解决了困扰中国上百年的大问题。它的成果是非凡的,宋朝政治高度稳定,经济非常繁荣,文化极其昌明。但反过来说,高效的军事体系就是需要地方上的灵活反应能力,需要作战上的一元化领导,需要将军和士兵的紧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