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她是曾国藩后人,黄埔第一美女,18岁嫁叶帅,孤独终老儿子成将军

她是曾国藩后人,黄埔第一美女,18岁嫁叶帅,孤独终老儿子成将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612 更新时间:2024/1/23 16:55:50

曾宪植,是湖南双峰人,1910年出生于长沙府后街15号曾宅。在她6岁的时候,就进入古稻田师范附小读书。13岁时,考入湖南省立女子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她不仅长得貌美如花,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并且还是学校篮球队的投篮高手。

然而,在二十年代的旧中国,女子能够进入学堂读书,就已经算是新生事物了,女学生打篮球,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由此可见,曾宪植的叛逆性格非同一般了。

当时,湖南女子师范学校的校长,便是中国革命的老人特立,他时常给学生灌输先进的革命思想。在徐特立革命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下,曾宪植深切地感受到,只有革命才能拯救中国,因而开始走上革命道路。

1927年,曾宪植决定投笔从戎,只身来到武汉,考入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女生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女兵中的一员。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天生丽质聪慧,很快就成为了叶剑英所在的军官教导团的准尉书,跟随叶剑英率军开赴广州,参加广州起义。

叶剑英是军中有名的帅哥,不仅长得英俊潇洒,而且还年轻有为。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团长了,军事素质和军事指挥能力都非常优秀。而曾宪植则是黄埔军校的第一美女,而且还文武双全,文化素养极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名门闺秀的高雅气质,是无人能比的。两人初一接触,叶剑英就拜倒在曾宪植的石榴裙下,而曾宪植也深深地爱上叶剑英。

自古男子爱美女,同时美女也爱才子。就这样,两人由开始的互相欣赏和爱慕,很快就发展到了爱得死去活来的情人关系。尽管此时的叶剑英已经有过两任妻子,并且已是孩子的父亲了,而曾宪植还是一个晴犊初开的少女郎,但这丝毫也没有影响这对热恋中的情人。

叶剑英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后,被迫转往香港从事地下活动。1928年,曾宪植正式加入了共产党。同时这对患难中的情人,也在这一年结为了革命夫妻。这一年,曾宪植18岁,而叶剑英31岁。

结婚以后,组织上本来是安排曾宪植随同叶剑英一起前往苏联留学的。后来由于人数超额,曾宪植便主动提出把名额让给了别人,而自己则被组织派往上海工作,就读于南华大学。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曾宪植不幸被捕了,后经过地下党组织的极力营救,才得以脱险。

考虑到当时国内形势的严峻性,出狱后的曾宪植被迫只身前往日本留学。可不巧的是,此时日本政府正在大量清除在日的中国革命党人,曾宪植再一次不幸被捕。当日本人得知她是曾国藩的后代时,出于对曾国藩的崇拜,竟然将她给释放了,曾宪植这才得以逃过一劫。

1931年,曾宪植回国后,有幸与丈夫叶剑英重逢。组织上安排他们夫妻俩共同前往中央苏区,但由于考虑到曾宪植长得实在是太漂亮了,无论怎么化妆打扮,都无法通过敌人的封锁线,两人同行很危险,所以夫妻俩又不得不再次痛苦地分离。此次,曾宪植独自去了香港。

西安事变后,曾宪植奉命调往武汉新华社工作。而叶剑英却以八路军驻南京代表的身份进入国统区工作,因而夫妻俩在武汉重逢。也就是在这次短暂的重逢中,让夫妻俩有了意外的收获,因为曾宪植怀孕了。1938年初,曾宪植在香港生下了一个男孩,就是叶剑英的次子叶选宁,这也是曾宪植一生中唯一的孩子。

1939年,曾宪植为了革命工作,将未满周岁的儿子辗转送回了湖南湘乡老家荷叶大夫第抚养,自己独立来到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工作。当年,叶剑英在南岳游击训练班任教官时,还曾下山到大夫第看望儿子。直到1950年,曾宪植才将儿子接回北京同住,而此时其子叶选宁已经在荷叶第生活了11年。因此叶选宁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曾氏家塾的教育,因此长大后,他的成就也很大,在1988年时,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1941年,曾宪植受命奔赴延安,进入马列学院学习,并被安排做妇女统战方面的工作。终于派来了调往延安的机会,曾宪植兴奋无比,想着就要与自己心爱的丈夫重逢了,那种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可是,当曾宪植到达延安时,却发现丈夫叶剑英已经另娶妻子了,并且还生下了一个女儿。(就是后来成为导演,因一部《原野》轰动一时的凌子)。面对这种尴尬,曾宪植痛苦一会儿后,马上就振着起来,转身离开了,仍然继续忘我地投入革命工作中,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曾宪植毕竟是显赫家庭出身的女子,受过良好的教育,拿得起放得下,不做夫妻做革命同志。不过曾宪植一生未再结婚,一直与儿子相依为命。

1949年举行开国大典时,搀扶庆龄与主席、朱老总登上天安门的就是曾宪植。大典上,在毛主席演讲时,站在周总理旁边的那一位就是曾宪植。曾宪植曾担任过宋庆龄和邓颖超的秘书。

建国后,曾宪植一直在全国妇联工作,曾先后担任副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全国妇联副主席,官至副部级。尽管在动乱年代受到了冲击,但她仍然坚强地挺过来了。

曾宪植高度负责的精神,雷厉风行的魄力,周密的组织能力,正派的工作作风,都受到了人们的称道。她性格开朗,胸怀坦荡,高风亮节,赢得了党内外上上下下尊敬和爱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大咖们的登山糗事:韩愈恐高,竟被吓得写遗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韩愈《唐国史补》记载:“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之峰。度不可返,乃作遗书发狂恸哭。华阴县令百计取之,乃下……”唐朝文学家韩愈(字退之)和宾客一起游览华山,登上去之后,回头一看:“艾玛!这可咋弄嘞?”原来,上山容易下山难,老韩发现下面陡峭险峻,望着万丈深渊,两腿发软,不敢下山了。韩愈觉得自己一定会死在山上

  • 太平天国的秘密终于被说出!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洪秀全临死回忆杨秀清,洪秀全与杨秀清的书法,洪秀全杀杨秀清

    天国没有私有制,而家庭是私有制的根源,所以要取消家庭;天国没有私产,所以要把财产都交出来,变成公共财物,为了管理使用这些财物,天国建立了圣库。有一次集会时,杨秀清突然手脚抽搐,昏迷不醒,嘴巴、鼻子、耳朵都往外流脓。正当大家忙着给他掐人中,灌姜汤的时候。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杨秀清突然一跃而起,脸上庄严

  • 东汉末年到唐朝初年,究竟什么样的家族才是“士族门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要说明的是,学界对士族门阀的定义至今存在争论,本鬼接下来的内容只是姑妄听之的一家之言而已。汉光武帝刘秀在汲取西汉灭亡的教训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推动了两项社会改造:第一,豪强庄园化;第二,儒生官吏化。而士族门阀阶层就来自于这两项社会改造。“豪强庄园化”是指光武帝改变了西汉以来对地主豪强的限制政策,

  • 东晋士族中绝无仅有的异类——桓温为何没能最终登顶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这就使得他们很难切实指挥军队,也很难从基层获取足够的支持。他们的超然地位不过靠此时底层百姓的敬畏、和自身庄园坞堡中的产出,以及受其荫庇的民众中选拔出的精锐部曲,来予以支撑的。这样一个寄生虫一样的阶层,自然是担当不起北伐中原、恢复汉家江山的历史重任的。不过任何一个阶层都难免出现打破常规的异类,本文要提

  • 太平天国最后的残军,远走南美打下新的家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平天国最后的残余部队,太平天国后期作战,太平天国后期的战役

    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被当作了奴隶的一万多名太平军残部在洋人的安排下,登上了背井离乡的轮船,这些人将远赴南美,在那里的矿场工作,相比留在中国必将遭到清军的绞杀这或许对他们来说是相对较好的一条出路。经过漫长的海上岁月,翁德荣他们这些人来到了南美的秘鲁,在那里的伊基克地区硝石矿工作,只是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不

  • 安史之乱中为什么唐朝北方的军队有好日子不过,要和安禄山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募兵制造成的军事体系与中央朝廷的脱离,军阀本质的形成。二、胡人被汉人统治多年,当失去了文治武功齐全的皇帝镇压时,胡人的侵略属性再次爆发。自宋代以来,关于安史之乱的爆发根源,募兵制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其实募兵制未必是不好的,若是在战争时期,一致对外的情况下,募兵制所打造出来的军队战斗力更强,因

  •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只有三镇兵马,唐玄宗为何被逼得狼狈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莫属,唐朝的出现,也将封建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带向了高潮,但是安史之乱出现之后,盛唐的荣光不在,唐朝逐渐由盛转衰,那么仅仅只有三镇兵马的安禄山,为什么能够将唐玄宗逼迫得狼狈不堪,甚至于弃城携带着一家妻小逃跑呢?公元755年,一路受到唐玄宗的扶持,并且是杨贵妃干儿子的安禄山突然之间起兵谋反,他打的唐玄

  • 安史之乱8年过后,唐朝凭什么还能延续150年左右?实力决定成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令人奇怪的是,8年的安史之乱,都快把唐朝给折腾完了,洛阳和长安都被叛军攻克了。这么个局面之下,为啥唐朝还能坚持150多年时间呢?是割据的藩镇们太废?还是唐朝的皇帝们命太好?其实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一、从不同时期的诗歌,我们就能看得出唐朝的不同状态。初唐的时候,唐朝刚刚创业成功,那些个文人们意气风发,

  • 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必然的,但安史之乱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爆发虽然突然,但绝非骤然发生,这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矛盾的爆发,说白了就是寒门下层官僚阶层与高层士族之间的博弈,这也是为何安禄山麾下基本上都寒门子弟。这也是安禄山造反第一年就死了, 安史之乱却还是打了八年的原因。虽然唐朝实行科举,大力扶持庶族,但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寒门庶族在中央

  • 北洋政府时期的内阁制度及历届内阁成员一览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内阁制以国务院和各部为国家的政行中枢。内阁总理或国务院总理,由总统提名,国会同意后任命。而各部总长由总理提名,经国会同意由大总统任命,内阁总理和各部总长同为国务员,未有特殊权力,凡事与各总长共同负责。各部事宜均须有总理副署才能生效,而各总长只对本部各项事宜有副署权,从这点上说,总理又居国务院首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