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大咖们的登山糗事:韩愈恐高,竟被吓得写遗书

古代大咖们的登山糗事:韩愈恐高,竟被吓得写遗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737 更新时间:2024/2/7 16:26:55

韩愈

《唐国史补》记载:“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之峰。度不可返,乃作遗书发狂恸哭。华阴县令百计取之,乃下……”

唐朝学家韩愈(字退之)和宾客一起游览华山,登上去之后,回头一看:“艾玛!这可咋弄嘞?”

原来,上山容易下山难,老韩发现下面陡峭险峻,望着万丈深渊,两腿发软,不敢下山了。韩愈觉得自己一定会死在山上,一时间万念俱灰,取出随身携带的纸笔,挥笔写下遗书,继而嚎啕大哭。

地方官华阴县令得知消息,派人上去,以棉被包裹着韩愈,用绳子救下来。

韩愈自此声名大振,而华山因老韩而更加火爆了,人们在老韩嚎哭的地方刻字以示纪念——“韩退之投书处”。

明朝时期,山西有个叫赵文备的长寿老人,他登上华山的时候,已经整整一百岁了,当他听到人们讲述韩老师的往事,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老人一时兴起,在山石上刻字留念——“苍龙岭观韩退之大哭辞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

明代有个“韩粉”在《太华山记》中为韩愈辩解说:“昔昌黎痛哭,非为纰漏。盖山水极穷,笔所不能绘,脉所不能传,唯有痛哭,足以抒发其胜耳。”——当年韩愈痛哭,是因为他对华山之美难以用语言文字形容,当时哭泣是抒发情怀最好的表达方式。

其实,韩老夫子的哭也没啥值得嘲笑的,文人也是人,文豪不等于神仙,老韩“哭山”倒显得很接近人间烟火的质朴可爱。

无独有偶,朝文豪苏轼苏东坡阁下也是一个恐高症患者。

苏轼

《高斋漫录》记载:有一次,苏轼出任陕西凤翔府节度判官的时候,和商州县令章惇一起结伴游览仙游潭。

两人来到两山之间一处悬崖峭壁,仅有一独木桥可以通过。

章惇建议苏轼在对面的峭壁上题字留念,老苏说:“俺恐高症犯了!”

章惇身手敏捷走了过去,用绳索拴在对面一棵树上,一头拴在自己的腰上,悬在半空中,题写道:“章惇苏轼来游”,而后原路返回,神色不变。

苏轼却后脊梁冒汗,两腿发软,还忘不了调侃章惇:“老章,你敢冒险过独木桥,就一定敢杀人啊!”

清代学者、文人、史学家毕沅曾在陕西担任巡抚,有一天,他在幕僚的陪同下,来到华山游玩,兴致勃勃登上了华山苍龙岭,极目远眺:“蒿咦排背鬼冯逛哦!”

老毕下山的时候傻眼了,这么陡峭,如下去啊?

不一会儿心跳加快,最终无法承受恐惧之重,忽然间嚎啕大哭,泪雨滂沱而下,并要求写下遗书,堪称学习韩愈好榜样的典型人物。

有人建议老毕说:“你看着中间,不看两边,就能轻松下山了!”老毕还是死活不敢挪步。

陪同的幕僚中有人提议,把老毕灌醉了,醉得人事不省之后,裹上毯子,众人合力用绳索吊起,将他抬下山。

毕沅后来专门拨了一笔款,用以拓宽苍龙岭上山的小路,让人们走起来恐惧感大大减轻,也算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了。

几位文学大师之所以恐高,在于心思缜密,比起人更加敏感,才会有过于夸张的表现而已。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的秘密终于被说出!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洪秀全临死回忆杨秀清,洪秀全与杨秀清的书法,洪秀全杀杨秀清

    天国没有私有制,而家庭是私有制的根源,所以要取消家庭;天国没有私产,所以要把财产都交出来,变成公共财物,为了管理使用这些财物,天国建立了圣库。有一次集会时,杨秀清突然手脚抽搐,昏迷不醒,嘴巴、鼻子、耳朵都往外流脓。正当大家忙着给他掐人中,灌姜汤的时候。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杨秀清突然一跃而起,脸上庄严

  • 东汉末年到唐朝初年,究竟什么样的家族才是“士族门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要说明的是,学界对士族门阀的定义至今存在争论,本鬼接下来的内容只是姑妄听之的一家之言而已。汉光武帝刘秀在汲取西汉灭亡的教训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推动了两项社会改造:第一,豪强庄园化;第二,儒生官吏化。而士族门阀阶层就来自于这两项社会改造。“豪强庄园化”是指光武帝改变了西汉以来对地主豪强的限制政策,

  • 东晋士族中绝无仅有的异类——桓温为何没能最终登顶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这就使得他们很难切实指挥军队,也很难从基层获取足够的支持。他们的超然地位不过靠此时底层百姓的敬畏、和自身庄园坞堡中的产出,以及受其荫庇的民众中选拔出的精锐部曲,来予以支撑的。这样一个寄生虫一样的阶层,自然是担当不起北伐中原、恢复汉家江山的历史重任的。不过任何一个阶层都难免出现打破常规的异类,本文要提

  • 太平天国最后的残军,远走南美打下新的家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平天国最后的残余部队,太平天国后期作战,太平天国后期的战役

    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被当作了奴隶的一万多名太平军残部在洋人的安排下,登上了背井离乡的轮船,这些人将远赴南美,在那里的矿场工作,相比留在中国必将遭到清军的绞杀这或许对他们来说是相对较好的一条出路。经过漫长的海上岁月,翁德荣他们这些人来到了南美的秘鲁,在那里的伊基克地区硝石矿工作,只是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不

  • 安史之乱中为什么唐朝北方的军队有好日子不过,要和安禄山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募兵制造成的军事体系与中央朝廷的脱离,军阀本质的形成。二、胡人被汉人统治多年,当失去了文治武功齐全的皇帝镇压时,胡人的侵略属性再次爆发。自宋代以来,关于安史之乱的爆发根源,募兵制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其实募兵制未必是不好的,若是在战争时期,一致对外的情况下,募兵制所打造出来的军队战斗力更强,因

  •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只有三镇兵马,唐玄宗为何被逼得狼狈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莫属,唐朝的出现,也将封建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带向了高潮,但是安史之乱出现之后,盛唐的荣光不在,唐朝逐渐由盛转衰,那么仅仅只有三镇兵马的安禄山,为什么能够将唐玄宗逼迫得狼狈不堪,甚至于弃城携带着一家妻小逃跑呢?公元755年,一路受到唐玄宗的扶持,并且是杨贵妃干儿子的安禄山突然之间起兵谋反,他打的唐玄

  • 安史之乱8年过后,唐朝凭什么还能延续150年左右?实力决定成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令人奇怪的是,8年的安史之乱,都快把唐朝给折腾完了,洛阳和长安都被叛军攻克了。这么个局面之下,为啥唐朝还能坚持150多年时间呢?是割据的藩镇们太废?还是唐朝的皇帝们命太好?其实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一、从不同时期的诗歌,我们就能看得出唐朝的不同状态。初唐的时候,唐朝刚刚创业成功,那些个文人们意气风发,

  • 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必然的,但安史之乱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爆发虽然突然,但绝非骤然发生,这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矛盾的爆发,说白了就是寒门下层官僚阶层与高层士族之间的博弈,这也是为何安禄山麾下基本上都寒门子弟。这也是安禄山造反第一年就死了, 安史之乱却还是打了八年的原因。虽然唐朝实行科举,大力扶持庶族,但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寒门庶族在中央

  • 北洋政府时期的内阁制度及历届内阁成员一览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内阁制以国务院和各部为国家的政行中枢。内阁总理或国务院总理,由总统提名,国会同意后任命。而各部总长由总理提名,经国会同意由大总统任命,内阁总理和各部总长同为国务员,未有特殊权力,凡事与各总长共同负责。各部事宜均须有总理副署才能生效,而各总长只对本部各项事宜有副署权,从这点上说,总理又居国务院首领地位

  • 《大红灯笼高高挂》《鸦片战争》编剧倪震去世,享寿84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公开资料显示,倪震,男,1938年7月生于上海,江苏吴县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理事。 1966年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1980年起在北京电影学院任教。1986年任理论研究室主任。1994年任教授。教学方面,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电影造型》、《电影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