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本能提前结束,只因皇帝不听他的话,从此大唐再难翻身

安史之乱本能提前结束,只因皇帝不听他的话,从此大唐再难翻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490 更新时间:2024/1/22 21:10:19

更糟糕的是,由于唐肃宗轻信有勇无谋的文人宰相房琯,在这一年的年底,唐军在陈涛斜之战被叛军大败,收复长安的行动遭重大挫折。当时,杜甫有感而发,著诗题为《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最高统治者唐肃宗固然后悔所托非人,但也不由对前路产生茫然之感: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大唐?

“今敌强如此,何时可定?”——《资治通鉴》

在这关键时刻,有人向皇帝提出了一个比较高明的战略对策,他就是

李泌

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读者,对这个名字不会感到陌生,这个被开元名相张九龄称为“小友”的后生,如今已是肃宗身边的高级参谋人员,直接参与各项重大决策。

李泌是这么看的:“叛军中的猛将,不过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寥寥数人而已。现在我军可以命令郭子仪东出井陉,李光弼东出冯翊,各自图谋河北、河东地区,这样史思明和张忠志就不敢离开他们的驻地范阳和常山,同时安守忠和阿史那承庆也不敢离开长安——

如此一来,等于说我们只用了两员大将,就牵制住敌军四支部队!安禄山身边只剩田乾真一人了。”

其实李密的这一策略还有点类似游击战,“我军本着不攻城的原则,以逸待劳,叛军如前来进攻,我们就避其锋芒;如撤走,我们就趁胜追击。对方对付我们的头,我们就进攻其尾;对方对付我们的尾,我们就进攻其首。

如此一来,叛军必然在千里之间陷入疲于奔命!”

最后,李泌才提及这个计划中的重中之重:

“等到来年春天,陛下再派建宁王李倓从塞北出兵,和李光弼一南一北,形成掎角之势,一举拿下叛军老巢幽州。对方老家被端了以后,洛阳的部众必然不会安稳,此时再四面出击,天下可定!”唐肃宗听完这番高论,也是大喜。

李泌这个战略如能实施,说不定能够起到一木支危楼的意外效果,有利于平定叛乱。然而形势比人强,由于不久后建宁王李倓即死于政治斗争,加上肃宗急于收复长安,李泌这个计划相当于被搁置了一段时间。

几个月后,西域援军长途跋涉来到,休整完毕后,李泌旧事重提,再一次建议肃宗发兵直取幽州。但让李泌想不到的是,此时的皇帝已经对这个方略不太感冒了。虽然李泌再三请求,但皇帝无论如何都下不了决心。

//i1.go2yd.com/image.php?url=0Paq1YY0fY

首要原因,当然是唐肃宗本人的战略眼光有限,叛乱形势紧急,又迫使他考虑的不能太长远。其次,在肃宗的内心,虽然他当时已经是名义上的大唐一哥,但太上皇玄宗远在成都,还能过问政务,

这种实际上的二元政治,当然会让他忧心忡忡。如果肃宗要名正言顺接回父亲,顺利掌握并巩固全部权力,那就必须首先收复长安,立下不世奇功,让整个天下都心服口服!

肃宗告诉李泌:“朕现在最盼望的就是收复长安和洛阳,迎回太上皇,奉养他老人家,爱卿不必多言了!”

“朕切于晨昏之恋,不能待此决矣。”——《资治通鉴》

既然搬出来太上皇这个李泌无法辩驳的理由,肃宗的意思不能再很明确了,这个计划彻底被抛弃了。

这也意味着唐军就此放弃了奇谋,而选择了逐步平推这样一种缓慢而低效的平叛路线。

虽然安禄山不久死于内乱,但肃宗的目光短浅注定了他要屡出昏招,导致这场大乱直到六年之后,他儿子代宗在位时才彻底平定。

而肃宗本人看不到的是,放弃李泌这个奇策,带来的更大恶果是:叛将们纷纷在河北地区站稳脚跟,虽然唐朝剿灭了安、史两家首恶,但从此再也不能动摇藩镇军阀在河北的根基,

形成了中晚唐至五代初年的河朔三镇割据。后来的一个半世纪间,唐朝再也没有真正收复河北,直到灭亡。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想做人上人,先学曾国藩,吃完人生这3种苦,再笨也能脱胎换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就是这样平庸的人,却在30岁后的31年人生中,开了挂一样的创造出了无数天才和人杰都达不到的成就与功勋,那他靠的究竟是什么呢?什么样的外挂能让一个人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又可以有哪些启发呢?在我看来,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们要想成事就需要“谋事在人”,不妨学曾国藩,让自

  • 安史之乱,让我解锁了如何做一个聪明人的新技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聪明的人,不是摆脱了愚蠢的自己!而是学会了让聪明的自己和愚蠢的自己相处!下面小卓子就通过这个谁都知道的安史之乱的历史故事,来讲讲怎么样成为一个真正聪明的人?1、长安跑路:聪明人陷入了怎么选都不对的愚蠢陷阱!2、朝堂议事: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发现正确的决策?3、梦回长安:如何做一个聪明的自己?图片来自

  •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西域守军被逼无奈,铸造了存世稀少的钱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背景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军西域的精英主力调回长安平叛,留下几千将士坚守西域,这一时期吐蕃逐步攻陷河西、陇右并与回鹘争夺北方丝路,深入西域各地,先后攻陷龟兹、拨换城(阿克苏)。不久,安西四镇均被吐蕃攻陷。切断了西域与长安的直接联系。短片讲述的就是公元790年,西域只剩下龟兹和西州两城,一位唐朝军人和一

  • 和珅娶了6个老婆,数量虽少,但她们满足了男人的全部“幻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请各位坐稳了,这个数字怕吓到你们。乾隆死后的十五天,嘉庆就把和珅的家抄了,士兵从和珅家中抄出了十亿两白银,和珅家的屋子已经装不下银子了,只能装在墙里,装在柱子里。士兵抄家的时候,进去屋里之后银子都闪到他们的眼了,里面闪闪发光,都是银子。乾隆死后,除了留下一个皇位给嘉庆,还有就是和珅,和珅可不仅仅只是

  • 安史之乱时,唐明皇不像是大唐帝王,有点像是叛军派来的“奸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一派势如破竹,迅速占领洛阳。而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退守潼关 。之后,大将哥舒翰接替。然而身在潼关的众人终究还是没能抵御安禄山的进攻,潼关被破。而这场失败,看起来皆因玄宗鲁莽插手。然而叛军的得势,哪里仅因为玄宗在潼关战事中的瞎指挥呢?整场安史之乱,玄宗都算得上是罪魁祸首。安史

  • 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史思明没有安禄山重要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叛军集团中,安禄山是个带头大哥的角色,整个叛乱就是他主导的。带头造反与跟着造反,是质的不同。安禄山打开了叛乱的画布,然后绘制山河,而其他人只能是学徒级别的存在,在画布上着色。就业务表现而言,安禄山阶段是安史之乱的巅峰时期。大唐的主要名将和重兵集团,几乎都是在这一阶段被消灭的。而且,叛军攻占两京,直

  • 为防止王爷造反,清朝王爷不准出京,明朝王爷不准进京,哪个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为什么不能让王爷进京,明朝的书生进京赶考,明朝举人进京考进士

    古代造反的有两种人,第一种人是农民,因为农民吃不饱饭,就造反了;第二种人是王爷,皇帝要削藩,触及到王爷的利益,王爷自然不干,于是就造反了。中国古代皇帝除了跟大臣斗之外,还要跟王爷斗,其目的都是为了加强皇权,维护中央统治。古代王爷起兵造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皇帝为了防止王爷造反,也是想出了各种办法。比如

  • 北宋最危险的问题是什么?不是草原胡人,而是五代十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司马光这种保守派来看来,北宋与契丹、西夏,就是富邻居与穷邻居的关系。如其提出了处理周边国家关系的十六字方针:待之以礼,结之以恩,高其墙垣,威其刑法。又是礼、又是恩、又是威,但却没有一个打字。这就是北宋处理周边国家的关系攻略,目的是寻找一种和洽的相处方式。你再看看隋唐与高句丽的关系:大隋四征高句丽,

  • 李鸿章出使俄国,皇后当着他面做1件事,李鸿章脸红:真不要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鸿章的癖好,李鸿章出使欧美的真相,当年李鸿章和哪位日本大臣的对话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他领导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军起义,建立北洋水师,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被慈禧誉为“再造玄黄之人”,正是李鸿章的努力和付出,才让清朝续命几十年。不过李鸿章的争议性也是非常大,很多人骂他是“卖国贼”,签订了《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

  • 安史之乱时,潼关兵败背后:亢奋的朝廷、大将的作死和饥饿的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大敌当前,先是不分青红皂白,冤杀了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位顶级名将大佬;后来叛军止步潼关之前迟迟无法攻克,郭子仪等人出兵侧击、颜真卿等人又在河北各种补刀,一时间,叛军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之中,唐玄宗竟然又出来折腾了。按照咱们现代人的看法,就算哥舒翰当时在潼关躺平啥都不干,只要他老老实实守好关门不出去,安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