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禄山手下叛军都是胡人吗,安史之乱是不是少数民族叛乱

安禄山手下叛军都是胡人吗,安史之乱是不是少数民族叛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168 更新时间:2024/2/18 6:58:34

安禄山

不可否认,盛唐其实是个民族包容的时代,唐太宗李世民被称作“天可汗”。唐朝时有很多武将都是出身于各个少数民族,甚至李世民本人都有鲜卑人血统。但因此说安禄山手下军队由胡人组成则是错误的。

安禄山

安禄山起兵的时候有15万军队,一开始安禄山手下最重要的将领是高邈,何千年,许叔冀,吉温,张万顷,孙孝哲,曹将军,徐归道,独孤问俗,张休,张通晤等十一个人,这十一人堪称安禄山的左膀右臂,而事实上在这这十一个人里面,除了孙孝哲和曹将军(可能是来自昭武九姓里的中亚曹国)是胡人之外,其余9人全是汉人。可以说汉族将领占了大多数。

史思明

在后来安史乱军中领兵打仗的将领主要有崔乾佑、徐璜玉、安守忠、安俊雄、李秦授、李归仁、毕思琛、蔡希德、尹子奇、李立节、李庭伟、张孝忠、王武俊、申子贡、荣先钦、阿史那承庆、范秀严、阿史那从礼、牛廷玠、周万顷、安晓、李钦溱。这些将领中只有张孝忠(奚族)、王武俊(契丹)、阿史那承庆(突厥)和阿史那从礼(突厥)是少数民族。其他如安守忠、安俊雄、安晓疑为安禄山的族人即粟特族人(仅仅疑似,并无明文记载这三人是粟特人)。可以说安史之乱叛军中领兵打仗的将领大多数还是汉人。

而且据相关史书记载安禄山手下大小军官有2500人,而在安禄山叛乱之前,用胡将取代汉将的记录只有38人。也就是说,这2500员战将里,汉将起码占据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且安禄山的起兵时的15万大军里,汉族士兵至少有12万人以上。可以说安史之乱的叛军绝大多数是由汉族构成的。所以说安史之乱并不是一场少数民族叛乱,而只是一般的蕃镇作乱,这和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仅仅只是最高领导人是粟特人罢了。而且当时镇压安史之乱的唐朝政府军里面也有很多少数民族将领,比如高仙芝(高丽人)、李光弼(契丹人)也是少数民族。

粟特人形象

粟特人形象

那为何这些汉族将士心甘情愿跟着粟特人安禄山反叛呢,这和当时唐朝改府兵制和募兵制有很大关系了。本来府兵制的时候国家分一户人家口粮土地免税,该户出人当兵,但到了后来随着人口增长,没有这么多土地可分,而且府兵很容易变成农奴,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所以唐朝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当兵自愿,这样喜欢打仗的人进了军队,军队战斗力自然直线上升,但募兵制是需要发军饷的,这就给了有野心的将领可乘之机,他们把军饷拿到自己手上再发给士兵,或者在自己辖区征税供养军队,久而久之,手下的将士只认自己的将军,不认皇帝了,认为是自己的将军养活了自己,那自然要跟着“老板”干了。而且和“老板”干好了荣华富贵就有了。所以“大老板”安禄山到了后面就可以登高一呼,手下立即跟着造反了,而这些刀头舔血富贵险中求的军人估计也根本没有去考虑安禄山到底是粟特人还是汉人,对他们来说只要造反成功有荣华富贵,是跟着汉人还是粟特人也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安史之乱并不是一场少数民族叛乱,本质上还是一场汉人内部的斗争。不过安史之乱结束了唐朝的包容异族政策,在叛乱平息后,胡人遭到了排斥,很多粟特人突厥人被迫改名换姓,彻底的改成汉族姓名,很快这些人也同化到了汉族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本能提前结束,只因皇帝不听他的话,从此大唐再难翻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更糟糕的是,由于唐肃宗轻信有勇无谋的文人宰相房琯,在这一年的年底,唐军在陈涛斜之战被叛军大败,收复长安的行动遭重大挫折。当时,杜甫有感而发,著诗题为《悲陈陶》:“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最

  • 想做人上人,先学曾国藩,吃完人生这3种苦,再笨也能脱胎换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就是这样平庸的人,却在30岁后的31年人生中,开了挂一样的创造出了无数天才和人杰都达不到的成就与功勋,那他靠的究竟是什么呢?什么样的外挂能让一个人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又可以有哪些启发呢?在我看来,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们要想成事就需要“谋事在人”,不妨学曾国藩,让自

  • 安史之乱,让我解锁了如何做一个聪明人的新技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聪明的人,不是摆脱了愚蠢的自己!而是学会了让聪明的自己和愚蠢的自己相处!下面小卓子就通过这个谁都知道的安史之乱的历史故事,来讲讲怎么样成为一个真正聪明的人?1、长安跑路:聪明人陷入了怎么选都不对的愚蠢陷阱!2、朝堂议事: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发现正确的决策?3、梦回长安:如何做一个聪明的自己?图片来自

  •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西域守军被逼无奈,铸造了存世稀少的钱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背景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军西域的精英主力调回长安平叛,留下几千将士坚守西域,这一时期吐蕃逐步攻陷河西、陇右并与回鹘争夺北方丝路,深入西域各地,先后攻陷龟兹、拨换城(阿克苏)。不久,安西四镇均被吐蕃攻陷。切断了西域与长安的直接联系。短片讲述的就是公元790年,西域只剩下龟兹和西州两城,一位唐朝军人和一

  • 和珅娶了6个老婆,数量虽少,但她们满足了男人的全部“幻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请各位坐稳了,这个数字怕吓到你们。乾隆死后的十五天,嘉庆就把和珅的家抄了,士兵从和珅家中抄出了十亿两白银,和珅家的屋子已经装不下银子了,只能装在墙里,装在柱子里。士兵抄家的时候,进去屋里之后银子都闪到他们的眼了,里面闪闪发光,都是银子。乾隆死后,除了留下一个皇位给嘉庆,还有就是和珅,和珅可不仅仅只是

  • 安史之乱时,唐明皇不像是大唐帝王,有点像是叛军派来的“奸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一派势如破竹,迅速占领洛阳。而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退守潼关 。之后,大将哥舒翰接替。然而身在潼关的众人终究还是没能抵御安禄山的进攻,潼关被破。而这场失败,看起来皆因玄宗鲁莽插手。然而叛军的得势,哪里仅因为玄宗在潼关战事中的瞎指挥呢?整场安史之乱,玄宗都算得上是罪魁祸首。安史

  • 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史思明没有安禄山重要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叛军集团中,安禄山是个带头大哥的角色,整个叛乱就是他主导的。带头造反与跟着造反,是质的不同。安禄山打开了叛乱的画布,然后绘制山河,而其他人只能是学徒级别的存在,在画布上着色。就业务表现而言,安禄山阶段是安史之乱的巅峰时期。大唐的主要名将和重兵集团,几乎都是在这一阶段被消灭的。而且,叛军攻占两京,直

  • 为防止王爷造反,清朝王爷不准出京,明朝王爷不准进京,哪个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为什么不能让王爷进京,明朝的书生进京赶考,明朝举人进京考进士

    古代造反的有两种人,第一种人是农民,因为农民吃不饱饭,就造反了;第二种人是王爷,皇帝要削藩,触及到王爷的利益,王爷自然不干,于是就造反了。中国古代皇帝除了跟大臣斗之外,还要跟王爷斗,其目的都是为了加强皇权,维护中央统治。古代王爷起兵造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皇帝为了防止王爷造反,也是想出了各种办法。比如

  • 北宋最危险的问题是什么?不是草原胡人,而是五代十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司马光这种保守派来看来,北宋与契丹、西夏,就是富邻居与穷邻居的关系。如其提出了处理周边国家关系的十六字方针:待之以礼,结之以恩,高其墙垣,威其刑法。又是礼、又是恩、又是威,但却没有一个打字。这就是北宋处理周边国家的关系攻略,目的是寻找一种和洽的相处方式。你再看看隋唐与高句丽的关系:大隋四征高句丽,

  • 李鸿章出使俄国,皇后当着他面做1件事,李鸿章脸红:真不要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鸿章的癖好,李鸿章出使欧美的真相,当年李鸿章和哪位日本大臣的对话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他领导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军起义,建立北洋水师,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被慈禧誉为“再造玄黄之人”,正是李鸿章的努力和付出,才让清朝续命几十年。不过李鸿章的争议性也是非常大,很多人骂他是“卖国贼”,签订了《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