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最危险的问题是什么?不是草原胡人,而是五代十国

北宋最危险的问题是什么?不是草原胡人,而是五代十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033 更新时间:2024/1/19 9:47:59

在司马光这种保守派来看来,北宋与契丹、西夏,就是富邻居与穷邻居的关系。如其提出了处理周边国家关系的十六字方针:

待之以礼,结之以恩,高其墙垣,威其刑法。

又是礼、又是恩、又是威,但却没有一个打字。这就是北宋处理周边国家的关系攻略,目的是寻找一种和洽的相处方式。

你再看看隋唐与高句丽的关系:大隋四征高句丽,杨坚一次、杨广三次;大唐五征高句丽,李世民三次、李治两次。隋唐两大帝国的手段简单粗暴,目的就是要把高句丽从地图上磨掉。

宋朝人,是这样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吗?

完全不是。

对于契丹大辽,宋朝的目标上限是收复幽云十六州,但不是灭掉大辽。主要是因为一种情结或执念,即幽云十六州自古就是我国领土。后来,见木已成舟,收复已无可能,于是索性不要了,“澶渊之盟”就是标志。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宋朝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攻略呢?

《肇区华夏》这本书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统计分析:

唐朝和五代,当指称“中国人”,即中原地区的民众的时候,“汉”这个字的使用率只有6%;而到了宋朝,“汉”的使用率则高达53%。唐朝人指称自己,或者用唐、或者用华。与唐朝人不同,宋朝人几乎不用国号称呼本国人,即便用也只是在强调自己不是唐朝人而是宋朝人。

这种变化说明宋朝人已经在默认自己仅是一个特定族群,这个族群以宋朝皇帝为核心,拥有共同的祖先、拥有发达的文化。这就是政治观念的变化。宋朝人已经把民族、文化以及政权看做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这种变化有什么影响吗?

直接影响,是应该忠于谁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春秋战国,灭国的方式就是把对方诸侯给抓住或杀掉。因为老百姓忠于国主,国主没了、国家崩溃。但是,宋朝呢?徽钦二宗被金朝人抓了,但是民族和文化还在,所以立个赵构当皇帝还是宋朝。元朝灭南宋,也把皇帝给抓了,但文天祥和南方士大夫仍在抗争。中国人、汉人,已经有了一种近代民族主义的成分,一般称为国族意识。

宋朝人,特别是士大夫群体,有了这种意识,就明确了“我”的观念。然后,其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就不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命观。秦汉隋唐,要征服整个地理世界,就是这种天命观的支撑。我是最文明风华的,所以就要把文明风华的秩序输出到普天之下。横扫欧亚的蒙古人也是这种天命观的认识,如旭烈兀致信给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说:

蒙古军队自成吉思汗时代以来,秉承天命。

秉承天命是啥意思?就是要把你们全给征服了。所以,蒙古人对待外部世界的关系攻略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打打。不止蒙古人这么想,秦朝人、汉朝人、隋朝人以及唐朝人,也是这么想的。

但,宋朝人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他们给自己找到了一种定位。而有了这个定位,宋朝人在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上,就是广泛的对等交流。所以,与契丹、与西夏的关系攻略,司马光才会以富邻居与穷邻居的类比作为出发点。而这种关系攻略的类比,在秦汉隋唐是不可能出现的。秦汉隋唐是什么呢?打得过就是禽兽,打不过就是圣上。如鲁迅所说:

中国人对于异族,历来只有两样称呼:一样是禽兽,一样是圣上。从没有称他朋友,说他也同我们一样的。

但鲁迅这么说,应该是没有算宋朝。宋朝与辽、西夏的相处,就不是或禽兽或圣上的称呼。

所以,自澶渊之盟以后,北宋人基本上就忘了草原这件事,不再把草原当成威胁。但是,南宋因为女真人已经逼到家门口、蒙古人已经灭国无数,所以一定会意识到这个危险。

那么,北宋认为最危险的是什么呢?

是五代十国。

大唐辉煌万丈,但安史之乱以后大厦倾覆。辉煌帝国再怎么伟大也没用,一场变乱下来就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是北宋一直认为的最危险的问题。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宋朝的解决方略,就是内卷化。

内卷化的一般理解是低水平的复杂化。但这种理解过于贬义,中性一点儿的理解应该是在原有或已经达到的水平上搞复杂化和精细化,路径就是向内演化。

从建筑风格上,就能看出这种内卷。大唐豪放千古,但继承大唐豪放的,不是大宋而是大辽,大辽的建筑风格颇有豪放的大唐范儿,而大宋就是要多婉约有多婉约。

我的技术水准能够修筑10米高楼,行了,到此为止,咱就不修了,于是死命装饰10米高楼。所以,风格上就要往精细化发展,也就是婉约。

复杂化和精细化,表现出一种婉约做派。这就是北宋的总体格调。

而表现在制度上,就是北宋几乎没有什么制度上的创新,而只是对内搞复杂、玩精细。大秦最有开创性,三公九卿和郡县治理就是一种颠覆创新。汉承秦制,但丞相制变成内外朝的变化,也是一种质的不同。隋唐三省六部制、均田制度、租庸调制、科举制,也是一种创新。唐朝在遭遇扩张不能的情况下,发明了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又有了杨炎的两税法和刘晏的盐业改革。但是,宋朝呢?几乎找不到什么制度上的见树。元朝的管理虽然粗放,但也开创了行省制。王安石肯定是大宋的一朵奇葩,而宋神宗偏偏用了这位拗相公。所以,王安石可能会带来某些开创。但一人之力改变不了大势。宋朝的大势,就是内卷化发展。

内卷化,并非不好。跑得太快,难免翻车。这时候,停一停,然后在原有水平上向内演化一段时间,实际就是在打基础。而宋朝的内卷化,也解决了这个危机。因为宋朝是被外族消灭的,不是内部造反把自己给玩死的。宋朝也有农民起义,但无论数量还是烈度,都是历代最低。这就是内卷化带来的好处。

内卷化不一定带来内耗,却是一种远忧。

北宋的关系攻略,用到现在没啥问题,因为必须承认现代要更文明一些。但是,北宋却处在丛林的环境之下,而丛林中最大的猛兽就潜伏在蒙古草原。你可以对等交流、做朋友,但人家不愿意、非要做主人。契丹是一个合格的博弈对手。西夏也算,因为实力不足以灭宋。所以,在北宋、辽和契丹的时代,宋朝游刃有余。而面对女真和蒙古这种对手,北宋的关系攻略就不行了。

宋朝为什么没有战胜女真和蒙古呢?因为内卷化是一种远忧。对于变化了关系对手和关系性质,一直内卷的大宋没有足够的想象力,打造一种新的关系攻略,无力对外输出秩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鸿章出使俄国,皇后当着他面做1件事,李鸿章脸红:真不要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鸿章的癖好,李鸿章出使欧美的真相,当年李鸿章和哪位日本大臣的对话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他领导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军起义,建立北洋水师,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被慈禧誉为“再造玄黄之人”,正是李鸿章的努力和付出,才让清朝续命几十年。不过李鸿章的争议性也是非常大,很多人骂他是“卖国贼”,签订了《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

  • 安史之乱时,潼关兵败背后:亢奋的朝廷、大将的作死和饥饿的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大敌当前,先是不分青红皂白,冤杀了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位顶级名将大佬;后来叛军止步潼关之前迟迟无法攻克,郭子仪等人出兵侧击、颜真卿等人又在河北各种补刀,一时间,叛军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之中,唐玄宗竟然又出来折腾了。按照咱们现代人的看法,就算哥舒翰当时在潼关躺平啥都不干,只要他老老实实守好关门不出去,安胖

  • 安史之乱之后,历任唐朝皇帝耗费国力,却为何始终平定河朔三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从唐德宗开始,大唐就开始多次征伐河朔三镇,结果都是无功而返,原因就在于河朔三镇上上下下已经彻底军事化了,在一个以军功为主的朝代里,对于一个对真正有能力的军事主官来说,只要能有几州地盘,数十万百姓,就完全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将境内资源全部军事化,国主义化,并可以练出一支令人心惊胆战的精兵。在其境内所有的百

  • 李鸿章临死前迟迟不愿咽气,部下在他耳边说了句话,才闭上双眼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鸿章讲话原声,易中天谈李鸿章,李鸿章临死提醒慈禧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以曾国藩为首,然而,论及最后苦苦支撑清廷门楣的却是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这位曾国藩的弟子一生代表清廷与资本主义列强签订了三十几个不平等条约,将清廷上至国土、下至百姓卖得不知凡几,被当时文人今时愤青骂为国贼。可是,也有人对李鸿章推崇备至,敌国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便评价李鸿章是大清帝

  • 安史之乱、靖康之耻、土木堡之变,哪个对中国历史走向影响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这么说,肯定有人不服。安史之乱是内部叛乱,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则是外部入侵。内乱的影响,怎么可能比外侵的影响还大?尤其是靖康之耻,直接打出了一个女真大金,赵宋王朝失去了半壁江山。之后的连带影响,则是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蒙元灭南宋。靖康之耻,怎么可能屈居次位?而土木堡之变,明朝的皇帝和多半个朝堂,都被蒙古

  • 安史之乱不可怕,如果之后唐玄宗不犯大错,唐王朝还能续命很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由于李隆基执政后期对于边防重镇的带兵将领权利没有进行制约,对于这些将领的防范制约也是麻痹大意,造成安禄山史思明等掌握重兵的节度使有了反叛的实力,并且逐渐生出了反意,最终在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在很短的时间内,安史叛军就从河北边镇打进了潼关,造成京城长安难以防守,李隆基只得匆匆离开长安,逃

  • 曾国藩:考试被当众羞辱,建湘军险被害,人知耻而后勇终会有大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曾国藩考试真实经历,曾国藩解散湘军,曾国藩湘军高手

    中国有两个半圣人的说法,其中两圣是孔子、王阳明,还有半个圣人则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但值得注意的是,曾国藩在30岁之前还是平庸之人,却在之后立功、立德、立言,成为半个圣人,这是怎么一回事?这要从曾国藩经历的4次“奇耻大辱”上说起。庸人曾国藩庸在哪里?自小背书不行,科举也不行曾国藩是晚清重臣,在

  • 武则天退位时,群臣皆喜,有一人却当场痛哭,1年后才知其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的狠辣和阴毒不仅仅表现在她以残忍的手段折磨并杀掉了后宫劲敌,还对她的前朝政敌从不姑息怀仁。更可怕的是,她因惧怕自己的地位不稳而不惜对自己的亲生儿女痛下杀手。武则天为了自保和上位不择手段人尽皆知,而她在晚年的时候虽然希望武氏一脉能够传承国祚,但她非常明显地感知到时局和朝臣们都不情愿天下继续姓“武

  • 武则天儿子戏弄大臣,赐他50岁奶娘为妻,洞房时大臣直呼皇上万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就是窦怀贞,窦怀贞出身高贵,他的祖父窦玄德是唐朝一个大人物,被称“左相”。不过,他和祖父大不相同,祖父厚善良谦虚,而窦怀贞却是一位卑鄙狡诈的小人。当时韦皇后与安乐公主都在干预朝政,窦怀贞珍以此为契机,对攀附韦皇后。为了向韦皇后证明自己是的忠心,还把名字改成了窦从一。从此窦怀贞借着这股东风可谓是

  • 北宋的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这哥们搞艺术是天才,当皇帝就是个棒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宋人轶事汇编》里面,有一个关于赵佶出生的故事,据说在公元1082年,赵佶的父亲宋神宗,曾经到秘书省观看过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并再三赞叹李煜的儒雅神态。不久之后,他的第十一个儿子赵佶就出生了,大家都说说这孩子应该就是这个李煜转世,今后肯定是成就非凡呢。早在这个赵佶之前,宋神宗就已经物色好了帝国的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