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晋朝-从前赵到后赵

历史上真实的晋朝-从前赵到后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813 更新时间:2024/1/17 7:20:03

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短暂统一

正当东晋在王敦苏峻之乱以后这一时期,内部暂时相对平静和少事,北方中原地区也在饱经战乱之后,出现了后赵时北方大部分地区统一的局面。

但不久以后,由于石虎的残暴统治,北方人民又复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公元318年,汉刘聪死,经过一番内乱,皇位被刘曜夺去。

刘曜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

刘曜,乃刘渊之族子,少养于渊。

年少时,博览群书,汉化较深。刘曜称帝后,立太学于长乐宫东,立小学于未央宫西,选百姓年二十五以下、十三以上,神智可教者千五百人,以朝贤宿儒教之。

石勒于刘聪死后内部大乱时,出兵占有平阳、洛阳,自称大单于、赵王,定都城于襄国(今河北邢台),与刘曜东西相峙。

史称石勒之赵为后赵。

关中地区,经汉未及西晋未年的破坏,到刘曜占有时,并未有多少恢复。这是个胡、汉、羌、氏民族杂处的地方。

刘曜在这里与羌、氏的战争频仍。

公元320年,刘曜部将解虎及长水校尉尹车谋反,与巴人首领句徐、厍彭相联结。

刘曜杀解虎、尹车、并杀句徐,厍彭。于是巴众反,“四山羌、氏、巴、羯应之者三十余万,关中大乱,城门昼闭”。

同年,又与陇右氏羌虚除权渠部战。

此后,又连年与仇池氏羌杨难敌战,与陈安战。

后来,他又向凉州张茂进攻,“自陇长驱至西河,戎卒二十八万五千,临河列营,百余里中,钟鼓之声,沸河动地”。

但刘曜自己也知道他的“中军宿卫已皆疲老,不可用也”(《晋书•刘曜载记》)。

公元325年,刘曜与石虎在洛阳附近作战。

夜里,“军中无故大惊,士卒奔溃,乃退屯渑池。夜,又惊溃,遂归长安”(《资治通鉴》卷九三)。

无故大惊奔溃,说明刘曜军队因连年战争,士卒疲惫,战斗力已非常弱了。

成帝咸和三年(328),后赵石虎率军四万自积关(今河南济源西)西入,下河东五十余县,遂进攻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刘曜救蒲坂。

石虎退,刘曜追之,于高候原(今山西闻喜北)大破石虎军,石虎败奔朝歌(今河南卫县)。

刘曜自太阳(今山西平陆西南)渡河攻洛阳金墉,分兵攻汲郡。河内、荥阳、野王皆来降。石勒部将石生守金墉,自八月至十一月,刘曜攻之不下。

冬十一月(这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已进入公元329年1月),石勒亲自统步骑救金墉。

臣下劝他不要出兵。石勒说:“刘曜率十万大军,攻金墉一城,一百天攻不下,已看得出他的师老卒怠了。但如不救金墉,金墉破,刘曜乘胜来攻,将席卷河北,就大事不好了。”

石勒的大臣徐光对他说,“刘曜高候大胜之后,不能乘胜直趋襄国,而去围攻金墉,这本身就说明他的无能为。伐之必胜。乎定天下,在此一举,机不可失。”

石勒对刘曜可能采取的作战计划作了三种估计。他说:“曜盛兵成皋关(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入河处),上计也。阻洛水,其次也。坐守洛阳者,成擒也。”(《晋书,石勒载记》)

石勒到成皋,见无守军,高兴地对左右说,“可以贺我矣。”大军直抵洛阳。刘曜军十余万,集中在洛阳城西。石勒自帅步骑四万人入洛阳城。石虎率步卒三万自城北而西,攻刘曜中军。

石堪、石聪各以精骑八千自城西而北,击其前锋。

石勒帅大军出城三面夹击。刘曜自幼嗜酒,未年尤甚。

这次大战之前,刘曜又大饮酣醉。临战,石堪以骑兵冲击,曜军大败。

曜昏醉退走,落马坠于冰上,为石勒军所俘。后被杀。

刘曜子刘熙、刘胤放弃长安,逃往上卦(今甘肃天水)。

公元329年,石勒出兵攻占上邦,杀刘熙、刘胤等。前赵亡。至此,西起关陇,东接辽西,大河中下游广大地区都归在后赵统治之下,形成了北方部分地区一统的局面。

尽管这个局面没有长期维持下去,但在十六国的混乱时期也是值得重视的。

石勒,没有读过书,不识字,但聪明而有才略,又勤奋好学。在戎马倥偬中,常令儒生读书给他听。

石勒占据襄国(今河北邢台)后不久,就建立大学,简取明经善书者署为文学椽,选将佐子弟三万人教之。后又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等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简将佐豪右子弟以教之(《晋书•石勒载记上》)。

他提倡经学,任用儒家。

以从事中郎将裴宪、参军傅畅、杜嘏并领经学祭酒,立秀孝试经之制。

又命各郡立学宫,郡置博士祭酒二人,弟子百五十人。

石勒拉拢、使用一些汉人作官,帮助他进行统治。

同时,对汉人也有杀戮,有报复。

大致可以认为,石勒的这些作法是有一定的政治考虑的,不是简单的残杀。对一般汉人、老百姓,石勒懂得,应当加以安辑,使他们能够安定地生活。

《晋书•石勒载记上》称:“勒与刘零、阎黑等七将率众三万寇魏郡顿丘(今河北安阳、临漳、清丰一带)诸垒壁,多陷之。假垒主将军、都尉,简强壮五万为军士,老幼安堵如故。军无私掠,百姓怀之。”

“攻巨鹿,常山(今河北石家庄到巨鹿一带),害二郡守将,陷冀州郡县堡壁百余,众至十万。其衣冠人物,集为君子营。乃引张宾为谋主。”

后来,他在襄国设崇仁里。“徙朝臣椽属已上士族者三百户于襄国崇仁里,置公族大夫以领之。”

张宾,说他之所以依靠石勒,是因为“吾历观诸将多矣,独胡将军可与共成大事”(《石勒载记附张宾传》)。

张宾是十六国时期很有才略、高识的人,对石勒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帮助。

北方的上层人物多和张宾一样,愿意依附石勒。

张宾说:“自将军神旗所经,衣冠之士,靡不变节,未有能以大义进退者。”(《晋书•石勒载记上》)这说明北方“衣冠之士”乐于依附石勒者不少。

但这也并不是说在石勒统治时期,北方胡汉各族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

石勒曾对胡人“重典禁法,不得侮易衣冠华族”(《晋书•石勒载记下》)。

这条禁令的本身,就说明侮易衣冠华族的事实是存在的。《石勒载记》记有这样一个故事:“勒以参军樊坦清贫,擢受章武内史。既而入辞。勒见坦衣冠敝坏,大惊曰:樊将军何贫之甚也?坦曰:顷遭羯贼无道,资财荡尽。勒笑曰:羯贼乃尔暴掠邪!今当相赏耳。坦大惧,叩头泣谢。勒曰:孤律自防俗土,不关卿辈老书生也。”

内迁的胡羯,在魏晋时期是备受汉人统治者的欺辱的。

如今他们的贵族占据了统治地位,他们把对汉人统治者的仇恨撒在一般汉族人身上,也是难免的。

但石勒是懂得胡汉各族的相安,对他巩固统治的重要性的。他是用法律来维护这种相安的。

石勒采取措施,鼓励生产。

他“遣使循行州郡,劝课农桑。曾以右常侍霍皓为劝课大夫,与典农使者朱表,典农都尉陆光等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农桑最修者,赐爵五大夫”。他采用魏晋的户调田租制,每户出户货二匹,租谷二斛,这比魏的田租亩四斛,户出绢二匹,绵二斤和晋的收租四斛,绢三匹,绵三斤,要轻的多。

这在战争频仍,生产破坏的十六国时期,也是难能可贵的。

石勒还注意建立法律、租税、田亩制度,稳定国家秩序。

但他的时代究竟还是个战乱时代,军事权力的分配是一件头等大事。随石勒一同起家的石虎,领兵多年,威震内外,但残暴不仁,诸子又并握兵权。

这对儒雅的太子石弘是个极大的威胁。

石勒在世时,未加防范,石勒一死,石虎就杀掉石弘,自己称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十三陵不只埋皇帝,还有太监墓,顺治康熙特为他竖碑立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明代大太监王承恩,被葬入十三陵中的思陵。(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据了解,这名安葬于十三陵的太监为王承恩,说起明朝,有许多有名的太监,像是魏忠贤、刘瑾之流的奸恶之辈,也有郑和、王承恩这等忠君爱国的好太监。而王承恩是明代最后一位大太监,他死之后,明朝就随之覆灭。王承恩于明万历年间进宫,担任信王府的掌管太

  • 历史上真实的晋朝-东普的再建及在东南的偏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南逃的中原人,在世家大族率领下拥立琅邪王司马睿为帝,在建康再建东晋政权。这些南下的北方世家大族,其中琅邪王氏家族的王敦、王导是代表人物。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其祖司马伷封琅邪王。怀帝时,东海王越把持朝政,司马睿受东海王越的提携,被任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他接受了王导的建议,由下邳移镇建业。

  • 《仪征运河》第三章(隋唐扬子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江滩上涨,东晋欧阳埭河口已经淤塞,在隋文帝作征陈准备时,开挖了山阳渎,同时疏通了江口,新的江口位于欧阳埭(新城)以南550米,是为扬子津。隋炀帝大手笔疏浚大运河,扩宽、浚深、裁弯取直,在扬子津江口修建了扬子宫,扬子宫周围逐渐发展成了扬子镇,而扬子镇在唐朝永淳元年(682)升格成了扬子县,所以扬子

  • 末代皇帝的性与爱:大清最后三任皇帝,为何全部绝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末代皇帝的一生,中国各个朝代末代帝王,末代沙皇有多可怕

    从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同治皇帝登基,到1912年,清廷退位——满清皇族,就陷入了这种可怕的魔咒:从同治、光绪到宣统,大清帝国最后的三任皇帝,全都绝育无子。可以说,读清史,这一诡异而又神秘的现象,是困扰每个人心中的一大疑问。作为2000多年帝制的黄昏,这难道,冥冥之中,是一种天数?同治十三年(18

  • 助李世民一统天下的府兵制,为何到了盛唐会衰败?最后走向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前无古人的“天可汗”政治联盟是由李世民亲率唐军灭群雄,平东突厥、西域诸国,而创立起来的。李世民更是仰仗着府兵制度,将唐朝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府兵制度早在北魏时期就已经有了雏形,并且,在北周时期被正式建立起来,在隋朝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唐朝更是得以发扬光大。 府兵制对于李世民来说,可

  • 《红楼梦》:关于焦大所骂“扒灰和养小叔子”,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焦大说的养小叔子的是谁,红楼梦中焦大最后去哪了,红楼梦的焦大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熙凤他们住隔壁,说走就走。秦钟家里可有一二十里地,就要派人去送。估计管事派了小厮不愿意去,结果小子们捉弄年老的焦大,让他去送秦钟。焦大觉得被欺负了,仗着酒劲也不管不顾,在府里破口大骂起来。结果贾蓉出来,当着王熙凤和贾宝玉的面,面子上过不去,便吩咐人把焦大捆了,让他醒醒酒明天再说。贾蓉这个举动也是无

  •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史思明竟然是靠诡诈发迹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就是后来发动安史之乱的二把手史思明。史思明是突厥人的后代,也有说是粟特族的,从小就很机灵,混迹于各色人中,这样的经历让他精通六种语言。据说他生性诡计多端,后来欠了官府的钱,无力偿还,就想逃到奚地。这不半路上就被巡逻的骑兵截住,要杀了他。史思明从慌乱中马上调整过来,摆出一副正经的样子,说:“我是

  • 慈禧入葬前,竟然发生了3件怪事,其中一件至今让人难以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死后三件怪事,慈禧下葬后发生的六件事情,慈禧下葬前的怪事

    慈禧太后在1908的冬天去世,临死前,她特意向最亲近的太监李莲英坦白,要他找个风水师选择个埋葬的好日子,而这一天又是一年后1909年。在这一年,对她的尸体做了防腐的处理,保证她的面容身体等不被腐烂。如果不做任何的处理,放置一年,估计臭味熏天,化成一堆白骨。在1909年出殡的这一天,万人空巷,声势浩大

  • 古代“女子参政”:为何唐朝时期女子参政社会现象频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的地位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更多的女性为社会民生,国家建设等各个方面努力奉献。古时候更是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说法。而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从女性参政的持续性,社会覆盖性,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来看,无一不体现了唐代女性在政治活动中的伟大贡献。一、政治文化环境下的必然产

  • 盗墓贼太猖狂,用挖掘机盗康熙第15子坟墓,打开后却让其悔不当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可以这样说,清朝的康乾盛世是由康熙一手打造并发展起来的,然而他也有缺点,那就是在后期因为各种原因,官僚腐奢侈过度败国库空虚,并且他为了平衡朝政,还亲手制造了个政治漩涡,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九龙夺嫡。不仅如此,康熙的生育能力也令人惊艳,一生总计有儿子35个,女儿20个。在康熙的儿子当中,第15子允隅的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