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助李世民一统天下的府兵制,为何到了盛唐会衰败?最后走向灭亡?

助李世民一统天下的府兵制,为何到了盛唐会衰败?最后走向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220 更新时间:2024/1/25 11:16:37

众所周知,前无古人的“天可汗”政治联盟是由李世民亲率唐军灭群雄,平东突厥、西域诸国,而创立起来的。李世民更是仰仗着府兵制度,将唐朝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府兵制度早在北魏时期就已经有了雏形,并且,在北周时期被正式建立起来,在隋朝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唐朝更是得以发扬光大。 府兵制对于李世民来说,可谓前人留下的一柄尚方宝剑,帮助李世民开疆破土,巩固皇权一统天下。府兵制虽有“开国之功”,却未能长盛不衰。

在公元749年,府兵制宣告结束,更是在唐玄宗时期被废止。可是,助李世民一统天下的府兵制,为什么到了盛唐就不灵了?沿用了近两百年的府兵制到底是如何建起起来,又是如何从兴盛,到衰败,最后,走向灭亡的呢?

府兵制的创立与演变——早在唐朝建立之前,府兵制就已经创建。北魏时期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政策。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赋役,当兵成为鲜卑人的专利,汉族从周至两汉三国传统的上马为兵,下马为农的耕战三军制度变为纯耕种的农民,这政策明显地带有民族隔离的色彩。 公元543年爆发的邙山之战使得西魏六万精兵溃败,从而激发了大将军宇文泰进行军队改革的决心。府兵制是以北魏的八部落制度为雏形开始创立,它最初以金字塔式为结构,由宇文泰、元欣、于谨赵贵、李弼、李虎独孤信、侯莫陈崇组成的八大柱国作为最高军事领导层。 府兵制基础兵力则来源于各地方武装,这主要在于邙山之败后,原有的兵农社会的分工形式被打破,为了快速充斥兵力,只得从民众中进行征兵活动。

归根结底,府兵制其实是西魏、北周迫于东魏、北齐强大压力之下而产生的。最初的府兵制度,以富农作为征兵对象,给予被征兵对象减免赋税、免除徭役的相应政策。 之所以,开始以富农作为征兵对象,那是因为府兵的简单刀、弓等装备是士兵本人自备的,只有大型武器是由政府提供。但尽管如此,征兵的速度仍然满足不了当时政府对于兵力的需求,后期,他们开始对寺庙的僧人和土地也进行了征用,足见证明这一点。

府兵制发展到隋朝时期,又得到一些改革,隋文帝利用府兵制与均田制协同发展,最终,使得府兵制度有了更为稳定的发展基础。但是,这样的改变也为府兵制未来走向衰败埋下了伏笔。 府兵制的兴盛与衰败——贞观时期,李世民对府兵制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改革。出于对唐朝周边地区安全性及战略用途的考量,他将原有的军府改为折冲府,数量共计634个,其中,士兵的主要职责是守护京城安全,以及轮流驻守边境要塞之地。 但是,在唐朝的府兵制度中,征兵对象仍然是较为富裕的农民。如果,需要调兵遣将,则需要皇上签发的敕书,以及兵部颁发的虎符。同时,为了避免地方将领滥权揽权,招兵为己所用,唐朝还特别制定了在战争结束之后,各地士兵的遣散政策,使得无战事无士兵。 可以说,在李世民统治时期,府兵制发展到了顶峰时代,大唐更以府兵制为傲。

府兵制度在战争频繁时期,的确起到了扩充兵力、丰富武装的作用,但是,随着战事的减少,社会逐渐趋于太平,府兵制度的弊端就逐渐显现出来了。 到了唐高宗、武则天时代,由于战事减少,士兵无所事事,也不受重视,最后,甚至有士兵逃跑的情况出现。随着高宗、睿宗统治时期,社会奢靡,腐朽成风,土地兼并情况日益严重,这也使得,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府兵制就此开始走向了衰败。 到了玄宗时代,防御线延长、兵役繁重,府兵制终于再也无力支撑,就此衰败成为历史。

天宝八载,鉴于军府无兵可交,遂停折冲府上下鱼书,府兵制终于废止。此后,折冲府只有兵额和官员,既没有兵,也没有驮马、武器等各项军资。 府兵制在唐朝从兴盛到没落,使得在此制度下召集而来的士兵,也经历了从尊贵到卑微的角色演变。府兵制在唐初时期达到顶峰,使得士兵的地位也由此提升,开始是富农可以当兵,后来演变为只有王孙子弟才有资格参与征兵,再后来甚至发展成为“柱国子有白首不得进者”。

而之所以当兵成为唐初的荣耀之举,就在于所有士兵均给于田地和官位的授予,并且,免除赋税等,备受皇室重视。但是,随着府兵制的日益衰败士兵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不可同日而语。并且,唐初承前代遗风对于卫士比较尊重,到武后时番上卫士往往被贵族官僚借为私家役使,这也导致社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辱。 府兵制从产生到灭亡历经了两百多年的历史演变,它曾是北周灭北齐致胜法宝也是助唐建国立业的“尚方宝剑”,更成为唐朝开疆扩土强大军力的推动器。但是由于府兵制与均田制的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关系,均田制被破坏使得府兵制再没有了发展的基础,进而也随之土崩瓦解。 参考资料: 【《中国“军师旅团营”诞生记》、《府兵制考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红楼梦》:关于焦大所骂“扒灰和养小叔子”,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焦大说的养小叔子的是谁,红楼梦中焦大最后去哪了,红楼梦的焦大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熙凤他们住隔壁,说走就走。秦钟家里可有一二十里地,就要派人去送。估计管事派了小厮不愿意去,结果小子们捉弄年老的焦大,让他去送秦钟。焦大觉得被欺负了,仗着酒劲也不管不顾,在府里破口大骂起来。结果贾蓉出来,当着王熙凤和贾宝玉的面,面子上过不去,便吩咐人把焦大捆了,让他醒醒酒明天再说。贾蓉这个举动也是无

  •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史思明竟然是靠诡诈发迹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就是后来发动安史之乱的二把手史思明。史思明是突厥人的后代,也有说是粟特族的,从小就很机灵,混迹于各色人中,这样的经历让他精通六种语言。据说他生性诡计多端,后来欠了官府的钱,无力偿还,就想逃到奚地。这不半路上就被巡逻的骑兵截住,要杀了他。史思明从慌乱中马上调整过来,摆出一副正经的样子,说:“我是

  • 慈禧入葬前,竟然发生了3件怪事,其中一件至今让人难以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死后三件怪事,慈禧下葬后发生的六件事情,慈禧下葬前的怪事

    慈禧太后在1908的冬天去世,临死前,她特意向最亲近的太监李莲英坦白,要他找个风水师选择个埋葬的好日子,而这一天又是一年后1909年。在这一年,对她的尸体做了防腐的处理,保证她的面容身体等不被腐烂。如果不做任何的处理,放置一年,估计臭味熏天,化成一堆白骨。在1909年出殡的这一天,万人空巷,声势浩大

  • 古代“女子参政”:为何唐朝时期女子参政社会现象频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的地位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更多的女性为社会民生,国家建设等各个方面努力奉献。古时候更是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说法。而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从女性参政的持续性,社会覆盖性,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来看,无一不体现了唐代女性在政治活动中的伟大贡献。一、政治文化环境下的必然产

  • 盗墓贼太猖狂,用挖掘机盗康熙第15子坟墓,打开后却让其悔不当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可以这样说,清朝的康乾盛世是由康熙一手打造并发展起来的,然而他也有缺点,那就是在后期因为各种原因,官僚腐奢侈过度败国库空虚,并且他为了平衡朝政,还亲手制造了个政治漩涡,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九龙夺嫡。不仅如此,康熙的生育能力也令人惊艳,一生总计有儿子35个,女儿20个。在康熙的儿子当中,第15子允隅的知名

  • 欧阳询这幅楷书,被李世民带到皇陵里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 韩愈最著名的15首诗文及千古名句浅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千古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早春。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虽然时间不长,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

  • 她是曾国藩后人,黄埔第一美女,18岁嫁叶帅,孤独终老儿子成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曾宪植,是湖南双峰人,1910年出生于长沙府后街15号曾宅。在她6岁的时候,就进入古稻田师范附小读书。13岁时,考入湖南省立女子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她不仅长得貌美如花,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并且还是学校篮球队的投篮高手。然而,在二十年代的旧中国,女子能够进入学堂读书,就已经算是新生事物了,女学生打篮球

  • 古代大咖们的登山糗事:韩愈恐高,竟被吓得写遗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韩愈《唐国史补》记载:“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之峰。度不可返,乃作遗书发狂恸哭。华阴县令百计取之,乃下……”唐朝文学家韩愈(字退之)和宾客一起游览华山,登上去之后,回头一看:“艾玛!这可咋弄嘞?”原来,上山容易下山难,老韩发现下面陡峭险峻,望着万丈深渊,两腿发软,不敢下山了。韩愈觉得自己一定会死在山上

  • 太平天国的秘密终于被说出!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洪秀全临死回忆杨秀清,洪秀全与杨秀清的书法,洪秀全杀杨秀清

    天国没有私有制,而家庭是私有制的根源,所以要取消家庭;天国没有私产,所以要把财产都交出来,变成公共财物,为了管理使用这些财物,天国建立了圣库。有一次集会时,杨秀清突然手脚抽搐,昏迷不醒,嘴巴、鼻子、耳朵都往外流脓。正当大家忙着给他掐人中,灌姜汤的时候。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杨秀清突然一跃而起,脸上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