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独宠杨贵妃11年,却未能生下一子,很可能跟一物一习惯有关

唐玄宗独宠杨贵妃11年,却未能生下一子,很可能跟一物一习惯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15 更新时间:2024/1/23 10:53:50

而倾城倾国,风华绝代的杨贵妃,就是从唐玄宗的儿媳,升级为了宠冠后宫的贵妃,而且恩宠十余载不衰。她被唐玄宗宠幸了这么久,竟然未生一子,也的确是件让人稀奇的事情。

杨贵妃的首秀,在开元二十二年。

当时,寿王李瑁在同胞姐姐咸宜公主的婚礼上,见到了还未出嫁的杨贵妃,瞬间就被吸引了。在唐玄宗和李瑁生母惠妃的主持下,杨贵妃成为了寿王妃,跟寿王李瑁过了三年恩爱的夫妻生活。

可是,三年后的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突然离世。唐玄宗失去了宠妃,又对宫内其他女子提不起兴趣,变得郁郁寡欢。这时,就有好事者向玄宗推荐了杨贵妃。

推荐的人说,杨贵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

正在闷闷不乐,无以解忧的唐玄宗一听,什么,有美女,好,赶快召进宫来。杨贵妃则趁机一举俘获了唐玄宗的心,开始了跟玄宗的幽会生活。后来,她又出家为女道士,在宫内为玄宗之母窦太后祈福,直到最后被唐玄宗正式册封为了贵妃,成了无名而有实的后宫之主。

这件事如果细细琢磨一下,内中必有蹊跷。

试想,当时杨贵妃已经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正牌王妃,而天下美女又肯定不止杨贵妃一个,又何必非要教唆公爹“扒灰”儿媳,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这件事最大的可能,就是有人早已说服了杨贵妃,让杨贵妃到唐玄宗那里争宠,目的就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说直白点,就是杨贵妃一朝变凤凰,那么杨氏家族及其相关者,自然也就可以顺道鸡犬升天了。

如果更深入一点推测,这个谋划很可能在杨贵妃成为寿王妃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寿王李瑁的生母武惠妃,自开元元年始,就受到了唐玄宗的宠爱,而且恩宠二十余年不衰。随着武惠妃地位的稳固,其野心也在不断膨胀,开始是想成为皇后,未果后,又谋划册立自己的儿子李瑁为太子。

杨贵妃之所以能够在咸宜公主的婚礼之上,让李瑁对她一见钟情,很可能就是早已策划好的“大阴谋”。目的就是为了借助李瑁,让杨贵妃成为天下第一的女人,皇后。

也正是在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的大力协助之下,武惠妃成功陷害了太子李瑛等人。唐玄宗在盛怒之下,一日杀三子,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全部赐死。

只是,随着武惠妃的突然去世,寿王李瑁被册立为太子的机会,一下子变得非常渺茫。所以,当年谋划将杨贵妃变为寿王妃的人,又开始了新的谋划,直接将杨贵妃变为唐玄宗的女人不就好了。

想要一举俘获男人心,才华虽然有用,但首要的还是容貌。而且,最好是立刻就能让人欲火焚身,欲罢不能,才是最妙的。怎样才做到呢?杨贵妃为了让自己的美貌更加出众,肌肤更加的娇嫩,并且能够快速俘获男人心,就使用了一种叫做“息肌丸”的香料。

据说,息肌丸只需要放在肚脐处,就可以融化到体内,让使用的人肌肤白皙如雪,娇嫩似脂,身体还会散发出沁人的香气,具有催情的效果。

杨贵妃之所以能够先后轻松的俘获李瑁、李隆基父子二人,并且让李隆基对她十余年恩宠不衰,应该就是长期使用“息肌丸”的效果。

只是,息肌丸也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使用时,虽然可以催情,却也让人不易受孕。而且,长期使用,还可能会导致彻底丧失生育能力。

我们还常说“贵妃醉酒”,杨贵妃经常和唐玄宗饮酒作乐,而且常常是大醉不醒。而酒也会使受孕变得更加困难。

推测,杨贵妃正是在息肌丸和酒精的双重作用之下,才导致虽然受宠十余载,却最终未能生育一子的结果。

当然,斯人已逝,我们已经没法用现代医学去给杨贵妃做体检了。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杨贵妃原本身体就有问题,这才导致她无法受孕生子。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问题出在李隆基身上,而且,可能也还非常大。

唐玄宗第一次临幸杨贵妃时,已经五十二岁了,年龄有点大。虽然他在之前已经生育了五六十名子女,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武惠妃去世给他带来的打击,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

而且,唐玄宗很可能也不愿意杨贵妃生子。他为什么不册封杨贵妃为皇后,其中一个原因应该就是惧怕再出现第二个武则天,再出现第二个“武氏家族”。所以,唐玄宗只希望杨贵妃给他带来欢乐,而不希望杨贵妃生子,避免出现新的纷争,导致天下不稳。

正是在以上,一个或者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杨贵妃最终未能生育子嗣。这对于本不缺少子嗣的唐玄宗,以及大唐而言,实际上是幸事一件。否则,谁知道杨贵妃会不会变成第二个武则天,或者武惠妃,搅起新的腥风血雨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日本爱丝货,明朝缺白银:为什么两国却没有成为最佳生意伙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按理说,中国有如此之多的令日本人爱不释手的丝货,而日本又有如此之多的令中国人无限向往的白银,这本应使这两个海上邻国成为最佳生意伙伴才对——更不用说,长江三角洲到长崎的距离比马尼拉到阿卡普尔科要近得多。偏偏“倭寇之乱”与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战事,令明朝与日本的关系恶化到了极点,以至于“隆庆开海”之后,

  • 唐代第一个封王拜相宦官的张狂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李隆基虽不在位,反而自在,反正乱局自有儿子收拾。可偏偏他的惬意让权宦李辅国大为不爽。李亨灵武即位至今,李辅国已是军权在握,权势滔天,可左右朝政。早年时,他曾在高力士身边担任过仆人,又曾被李隆基轻视,受过各种屈辱。历经艰辛,他才走到了今日,看着李隆基、高力士每日在长庆楼逍遥度日,他心中怒意沸腾。上元元

  • 一边反对用白银,一边顺势而行:明朝面对白银主导货币的两种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面对这种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明朝统治阶级的反应是颇值得玩味的。一方面,封建士大夫激烈地反对使用白银。所谓“言足国必先富民,欲富民必重布帛菽粟而贱银”。在这些人看来,白银的流通打破了朝廷对铸币权和印钞权的垄断,将会严重危害明王朝的统治基础。另一方面,究竟是形势比人强。“自银之用流行于天下,役粟

  • 乱世之后,如何打造新天地?大唐的气象万千,毋需多言。这是一个沉淀与突破的时代。璀璨的诗歌之外,政史、地理、传奇、宗教等遍地开花、均结硕果。「中国原典通读计划」第七季,杨照选取九本传世经典,从多维视角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 西方物理的华夏源头:光是王充和宋应星这里就发现了好多,应重新认识古代科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一种陷入西式思维分科模式的严重误读,同时跪族也以此作为话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黏贴,不断宣扬,混淆视听,让人信以为真。就算有人表示怀疑,可由于缺乏相应了解,一时半会儿还无法回击。为了正本清源,有必要让大家重新认识一下中国的自然科学发展史。今天就物理方面重点介绍一下东汉的王充和明代的宋应星。王充和

  • 药王孙思邈: “一人饮酒,全家无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孙思邈(541年—682年,存在争议),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在本次疫情发生之后,网上辟谣的内容之一就包括“饮酒可以杀死病毒”之说。科学无容置疑。但是,本次防疫普遍采用75%的酒精外用消毒防疫也是消杀规程之一。喝酒消毒杀菌这种说法到底从何而来?

  • 被大火吞噬的皇后:嘉靖帝为什么对方皇后见死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嘉靖二十六年(1547)十一月壬午日,北京皇城之内火光烛天。失火之处不在紫禁城内,而在位于宫城之北,万岁山(今景山)以西大高玄殿。大高玄殿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是用来尊奉“三清”的皇家道观,下令修建者自然是以迷信道教而闻名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一,明世宗朱厚熜偕皇后方氏

  • 明成祖朱棣折腾程度不亚于隋炀帝杨广,为何明朝没二世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成祖朱棣历史评价,杨广朱棣,朱棣为什么叫明成祖

    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他之前是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历经四年的靖难之役,是成功将侄子赶下皇位,成为大一统王朝中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可以说朱棣就是明朝实际上的二代皇帝。纵观朱棣在位时期,大手笔可谓是相当多,迁都北京、派郑和下西洋、五征蒙古、收复安南等等;朱棣这些作为,说不好听的就

  • 张居正帝师生涯的难题:给太子每月讲课多少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给太子每月多少天讲课?确实让张居正发愁一番。如果皇帝每天上朝,上朝后又上课,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而言,强度太大,不利于身体发育,非节宣之道。因此必须在学习和身心健康上保持平衡。相对而言,高度形式化的上朝显然没有上课重要,所以张居正初步意思是每月初三、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九、廿三、廿六、廿九9

  • 唐朝大诗人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