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丸”背后的残酷宫斗,造就“一月天子”与大明王朝的悲剧结局

“红丸”背后的残酷宫斗,造就“一月天子”与大明王朝的悲剧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511 更新时间:2024/2/11 1:23:30

他的去世除了那桩人尽皆知的“红丸案”之外,还与从万历年间开始的党争与宫廷斗争密切相关,而这也让他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也就此成为了明朝历史上一个“悲剧式”的存在。

朱常洛“悲剧”的起始——他的父亲,万历皇帝朱翊钧。

都说“明朝皇帝多奇葩”,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无疑是“奇葩中的奇葩”,而他更是将作为皇帝的“任性”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他的“三十年不上朝”。

自万历十七年(1589)开始,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万历皇帝去世,在这三十年期间,万历皇帝不再接见朝臣,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由于万历皇帝三十年“万事不理”,纲纪废弛、边患四起、百姓怨声载道,就此成为了大明王朝走向灭亡的起点,也成为他最为人所诟病的地方。清朝时期编撰的《明史》就评价其曰:

“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继乃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门户纷然角立。驯至悊、愍,邪党滋蔓。在廷正类无深识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以致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

至于让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的直接原因,便是“国本之争”。

一直以来,万历皇帝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是悬而未决。

按照明朝立长子为太子的“立储”原则,万历皇帝应该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并且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已经成为了万历朝堂上所有朝臣的共识,朱常洛得到了百官的用户和支持。

然而,朱常洛的生母王氏出身非常卑微,仅仅是名宫女,所以朱常洛非常不受万历皇帝的喜欢。万历皇帝所喜欢的皇子是由他最为宠爱的皇贵妃郑氏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所以,万历皇帝希望能将朱常洵册立为皇太子。

但是这种有违明朝传统礼法制度的“任性”之举,当即遭到了几乎所有朝臣的一直反对,纷纷上疏万历皇帝,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但是万历皇帝却迟迟没有册封之意,反而不断处罚支持朱常洛的朝臣。于是,册立太子的问题就从万历十四年(1586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了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最终在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的干预下,万历皇帝还是册立了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而万历皇帝也在此期间用“罢朝”的方式,“任性”的宣泄的自己对于此事的不满,只不过,这一不上朝就持续了整整三十年。

但是,整件事情仍然没有结束,万历皇帝一方面不断欺凌、打压已经被封为太子的朱常洛,另一方面又迟迟不让朱常洵到封地就藩。

于是又引发了朝堂内外以及后宫之中的第二次激烈争斗,这次争斗又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直至“晚明三大案”之一的“梃击案”的发生。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有个叫张差的人手持木棒闯入太子的居所慈庆宫,并打伤了守门太监。经审讯,张差供出是受到了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指示,于是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郑贵妃。

万历皇帝为保郑贵妃,并没有深究此时,同时将张差处死,又将庞保、刘成二人秘密处决,希望就此了结此事。但是“梃击案”的影响依然开始在朝堂上发酵,迫于压力的万历皇帝也最终放弃了立朱常洵为太子的想法,让其前往封地就藩。

而经此一事,郑贵妃在朝中的势力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至此,朱常洛的太子之位也才算正式稳固下来,然而,多年战战兢兢的宫廷生活,加上万历皇帝与郑贵妃的欺凌与虐待,让朱常洛的身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而这也就为他后来的结局,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郑贵妃野心不灭,卷土重来,令朱常洛近乎被“掏空”。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去世,朱常洛顺利上皇位,成为了明光宗泰昌皇帝。

登上皇位的朱常洛随即向辽东分两次发放了200万两的军饷,同时罢免矿税、榷税,撤回矿税使,增补阁臣,三十年没有开的朝堂议政以得以恢复,朝野上下对此是高度赞扬,对朱常洛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特别是对照此前万历皇帝的“怠政罢朝”,朱常洛颇有“一代明君”的潜质和风范。

然而,登基不久的朱常洛很快迷失在了“温柔乡”中,始作俑者便是郑贵妃。

郑贵妃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女人,这一点在万历朝的时候就有展现。她迫切的希望自己所生的朱常洵能够成为太子,可以说对“国本之争”以及事件后续的持续发酵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这一次,眼看朱常洛已然登上了皇位,为了巴结讨好朱常洛,以维系自己在后宫之中的权势地位,郑贵妃竟然使出了一招“美人计”。

根据《国榷》记载:

“(郑贵妃)进侍姬八人,上疾始惫。”

《罪惟录》也有着类似的记载:

“及登极,贵妃进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

急于巴结泰昌皇帝朱常洛的郑贵妃一下子向其进献了八名美女,而被万历皇帝和郑贵妃压抑了多年的朱常洛,也在此刻彻底放飞了自我,甚至有传言说,郑贵妃为了让朱常洛彻夜寻欢,还专门让这些美女随身带着药物。

要知道朱常洛的身体并不好,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很快就被这八名美女“掏空”了身体。于是刚刚登基的朱常洛随即病倒,并卧床不起。

一颗“红丸”,结束了“一月天子”的性命。

在朱常洛患病不起的时候,郑贵妃指使自己的亲信、时任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崔文升向朱常洛进献了“通利药”,致使朱常洛腹泻不止,身体更加虚弱,眼看就要一命呜呼,宫廷之上重新陷入了巨大的混乱,甚至连朱常洛本人都自觉不久于人事,也开始交代后事了。

这时,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要呈献给皇上,而他献上的便是“红丸”。

此时的内阁首辅方从哲已然是本着“死马当成活马医”和“病急乱投医”的态度,让朱常洛试试李可灼的丹药,毕竟此时朱常洛的情况已经是极度的不佳了,他们能做的只是“期待奇迹的发生”。

然而在服下了李可灼的丹药后,泰昌皇帝朱常洛犹如“回光返照”般,突然间是神清气爽,精神恢复了许多,并大赞其为“神药”,满朝上下也是为之欣喜。之后几日,朱常洛均在服用李可灼的药丸。

可就在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二十六日凌晨,朱常洛毫无征兆的突然暴毙身亡。

有人说前一日朱常洛服用的药物并非李可灼进献的“红丸”所致,也有人说是郑贵妃与人密谋毒杀了朱常洛,还有说李可灼进献的“红丸”本就有问题。

不管最终的原因如何,泰昌皇帝朱常洛的暴毙身亡已经成为了事实,而朱常洛整个去世的经过也就成为了“晚明三大案”之一的“红丸案”,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疑团。

就这样,在战战兢兢中度过多年的朱常洛,继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一名呜呼,之后他的长子朱由校登上了皇位,这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木匠皇帝——天启皇帝,明朝也继续处在动荡中,并且在通往灭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回顾朱常洛的一生,从他当太子开始,他就要面对一个“邪恶”的政敌——郑贵妃。

正是郑贵妃的牵制与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万历皇帝对于朱常洛的态度,导致了朱常洛本人在万历朝的惨淡状态;也正是这个郑贵妃,用一手“美人计”,让刚刚登基的朱常洛就此一命呜呼;还是这个郑贵妃,在朱常洛病重期间的一系列举动,让她与朱常洛的暴毙身亡难脱干系。

如果说她此前同朱常洛作对是为了自己所生的朱常洵,为了自己儿子的皇位和未来的话,那么此后她的一系列的举动,就是彻头彻尾的宫斗与夺权了。

最终,伴随着泰昌皇帝朱常洛的驾崩,郑贵妃也被彻底驱逐除了权力的舞台。

然而,郑贵妃并不是明朝末年最后一个闱乱后宫的女人。

在她之后的还有一个李选侍,妄图“挟天子令百官”,野心相比于郑贵妃是只高不低。在李选侍之后,魏忠贤的“对食妻子”客氏,更是作恶多端,犯下了累累罪行,成为后人口中的“毒妇”。

而这便是明朝末年所要面对的实情,外部有清朝的发展壮大,内部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而朝廷要面对崩溃的财政、腐败的吏治、激烈的党争之外,还要面对后宫中的乱局不断影响着朝局的发展。在如此严峻的局势面前,明朝的灭亡也就成为了必然。

这颗致命的“红丸”加上残酷的宫斗,导致“一月天子”、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的悲剧结局,同时也在推动着大明王朝最终悲剧结局的发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分坯子七分绘 《艺术里的奥林匹克》带你感受唐代陶俑塑绘一体的审美意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颔首静立骑士脚踩马蹬两手作张弓搭箭之姿射出穿越时空的一箭他蕴藏着多少神秘力量?这一箭将射向何方?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王永平教授带您鉴赏唐彩绘胡人骑马射猎俑感受彩绘陶俑“塑绘一体”的审美意趣彩绘陶俑是指在表面布彩、敷色和描绘的陶俑古代陶俑在技法特征和

  • 五胡乱华,为什么没有阻断中华文明的根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尚思修善学佛2022-12-07 21:27山东历史领域创作者关于冉闵的评价,估计有不同看法,转载此文,供大家学习参考。五胡乱华中为什么没有阻断中华文明的根脉呢?说实话,不但没有阻断中华文明的脉络,反而滋润、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在阐述这个道理之前,我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老家,很多土

  • 天下金银第一窖!四川这个低调的博物馆里,藏着顶级的宋朝奢华之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继四川泸县石刻博物馆、四川宋瓷博物馆之后,第三弹我们来介绍四川彭州博物馆。在这个非常低调的博物馆里,有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规模金银器窖藏,被誉为“天下金银第一窖”。这些珍贵的金银器,让宋人的奢华精致生活重现于世。但你知道吗?这样大规模的器物出土,源于一次意外的窖藏发现。这些宝物究竟归属于谁?宝物的

  • 那年今日 | 安史之乱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自755年爆发到763年被平定,历时七年。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但是这场内战使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 他被称蛐蛐皇帝,却是一代明君,但这个国策却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明宣宗朱瞻基,朱元璋曾孙,朱棣的孙子,十分受朱棣喜爱。也是因为这个孙子,他才把儿子朱高炽作为接班人。朱瞻基年号宣德,在位十年,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在前朝皇帝开创的基业上,他知人善用,励精图治,整治吏治,在位期间继续支持郑和下西洋,是一位政治上有作为的君主。明朝社会进入经济稳定发展,文化事业繁荣的阶段

  • 《唐律疏议》:垂范后世的盛唐法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夫三才肇位,万象斯分,禀气含灵,人为称首,莫不凭黎元而树司宰,因政教而施刑法。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诸应讯囚者,必先以情,审察辞理,反覆参验,犹未能决,事须讯问者,立案同判,然后拷讯。违者,杖六十。 ——《唐律疏议》 大唐功臣长孙无忌在法律界,有一句话很流行,

  • 北宋皇后刘娥上位史,竟是如此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时期,二婚女刘娥44岁嫁给宋真宗赵恒,如愿以偿当上皇后,11年龙袍加身始终没有称帝。“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使她名声大噪,也遭人非议。刘娥病逝后,为了解开谜团,刚刚当上皇上的赵祯要刨开李妃的陵墓。然而,打开棺木那一刻,让他大惊失色。刘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逆袭上位的,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她的一生

  • 汴梁说史|马现锋:尉氏凉马寺明代古碑浅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一、《尉氏县重修凉马寺记》在凉马寺旁有个李、董、胡、院等姓聚居的村庄,这个村子名叫凉马村(或作晾马村)。后来,由于发展的需要,就大村分小村,以姓集居,这就是现在的凉马李、凉马董、凉马胡、院庄、貊庄等村。2004年11月,南曹乡凉马董村退休教师董秀征在院庄水渠上发现一通古碑,文化学者韩丙寅联系文物管理

  • 李光弼是什么人,为什么是他平定了安史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不认识也无妨,跟着我脚步一起来看看就知道了。李光弼出身契丹贵族,其父是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节度副使、蓟国公李楷洛。他幼年就品行优良,擅长骑射、爱读《汉书》。少年时就从军,为人刚毅,很有谋略。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造反,李隆基急需军事将领,郭子仪就把李光弼推荐给了李隆基,李光弼成为河东节度副大

  • 张士诚:朱元璋让我顺天应命,我就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前一年,明军先后攻下湖州和杭州,至此张士诚只剩下苏州一座孤城。朱元璋派人送信招降,让他顺天应命。张士诚不回复,然后暗暗地发动了数次突围战,但都被明军打了回去。张士诚剧照张士诚这人经常这样,就不爱回“消息”,老是在背后默默地努力,准备“惊艳”所有人。当年,朱元璋攻下南京,两人地盘接壤,于是朱元璋派杨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