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律疏议》:垂范后世的盛唐法典

《唐律疏议》:垂范后世的盛唐法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39 更新时间:2023/12/27 4:07:22

夫三才肇位,万象斯分,禀气含灵,人为称首,莫不凭黎元而树司宰,因政教而施刑法。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诸应讯囚者,必先以情,审察辞理,反覆参验,犹未能决,事须讯问者,立案同判,然后拷讯。违者,杖六十。

——《唐律疏议》

大唐功臣长孙无忌

在法律界,有一句话很流行,那就是“西有罗马法,东有唐律”。这里的“唐律”,主要是指成书于唐高宗时期的《唐律疏议》。它是中国古代最完善的一部法典,对后世影响很大。而主持编修这部法典的人,是大唐开国功臣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字辅机,洛阳人,约生于公元597年。他祖上是鲜卑族拓跋氏,为北魏皇族支系,后因军功改为长孙氏,不过,长孙无忌本人并不擅长带兵打仗。他早年丧父,和妹妹一起由舅父高士廉抚养。高士廉才华出众,“少有器局,颇涉文史”,使长孙无忌兄妹也深受影响,一个“好学,该博文史”,一个“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

公元617年,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反隋。在此之前,长孙无忌的妹妹已嫁给李世民为妻。于是,他也开始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为其出谋划策。两人年纪相仿,脾气相投,遂成终生密友。几年后,也是他与房玄龄等人日夜奔波,内外联络,促使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李世民最终登上了皇帝宝座。

历史上,人们对唐太宗李世民评价很高,认为他是开创大唐盛世的千古明君,而李世民念念不忘长孙无忌的功劳。他多次对大臣们说:“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在绘图于凌烟阁的开国24位功臣中,长孙无忌位列第一。

尽管皇帝对长孙无忌兄妹恩宠有加,但他们的头脑一直很清醒。唐太宗几次要任命长孙无忌为宰相,长孙皇后一再表示:“妾备位椒房,家之贵宠极矣,诚不愿兄弟复执国政。”长孙无忌也极力推辞。不仅如此,为避嫌疑,他与其他朝廷重臣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不愿擅权的长孙无忌,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国家的典章制度上。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开始,他历经十年努力,主持修订了宽平严谨的大唐律法《贞观律》,这是“贞观之治”能够成功的重要保证。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年轻的唐高宗李治即位。长孙无忌不负重托,又在《贞观律》的基础上,主持修订了举世闻名的《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礼法合一

唐初律法从隋沿袭而来,到《唐律疏议》才正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和体系。它修订于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年至公元655年),初名《永徽律》,加上对律条进行解释的《疏议》后,即为《永徽律疏》,后称《唐律疏议》。这种“疏在律后,律以疏存”的形式,是中国法制史上的立法典范。

作为一部刑事法典,长孙无忌在《唐律疏议》中将礼与法完美结合,充分强调了“德主刑辅”的理刑思想,奠定了唐代的律法根本。他在序言中说:“夫三才肇位,万象斯分,禀气含灵,人为称首,莫不凭黎元而树司宰,因政教而施刑法。”并认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也就是说,治国的根本在于礼治,刑罚是礼治的辅助工具,二者缺一不可。

在立法上,长孙无忌认为“凡立法者,非以司民短而诛过误也,乃以防奸恶而救祸患,检淫邪而内正道”,体现了教育为主的思想,很有积极意义。另外,古代官吏断狱,通常比较随意,喜欢以君主的意志为罪犯量刑定罪。对此,长孙无忌也有独到见解。他说,断案者不应该在未审讯被告之前,就凭主观臆断进行所谓的有罪推论。谁若在判决中置法律条文于不顾,就要受到惩处:“犯罪之人,皆有条制。断狱之法,须凭正文。若不具引,或致乖谬。违而不具引者,笞三十。”

《唐律疏议》不仅是一部法典,也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人们可以从中看到许多有关当时社会经济的史料。

比如,《唐律疏议》中规定,凡是故意以有毒的肉赠送他人或者出售,从而造成他人中毒的,判处一年徒刑;造成他人中毒身亡的,判处绞刑。如果有人因食用未被焚毁的有害食品而死亡,对食品的所有者要以过失杀人罪论处。——食品安全监管如此严格,唐代人应该不会为食品安全而担心。

承前后影响深远

《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善的刑事法典,又名《唐律》《故唐律疏议》,共30卷,分为12篇。它是前朝法律理论之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深远。

自唐高宗时期开始,唐代律法一直使用《唐律疏议》,再无更改。后世立法也以它为蓝本,如《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等,都脱不了《唐律疏议》的影子。不仅如此,它还影响了亚洲多国立法,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法典,大都以它为模仿对象。

《唐律疏议》宽平严谨,被国际公认为世界五大法系中“中华法系”的代表。人们将它与古代欧洲的罗马法相提并论,赞为“西有罗马法,东有唐律”。可以说,仅凭主持修订这部法典,长孙无忌就应名垂后世。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本人的生命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

那是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唐高宗要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作为托孤重臣,又是皇帝的亲舅舅,长孙无忌极力反对这件事,从而为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公元659年,在许敬宗等人的构陷下,他被削爵流放黔州(今属重庆市武隆县),其子及宗族全被株连,有的被流放,有的被杀死。三个月后,唐高宗又令许敬宗等人复合此案,许敬宗派大理寺袁公瑜前往黔州,逼长孙无忌自杀。他毕生忠于大唐王朝,却换来这样的人生结局,未免令人叹息。

《唐律疏议》现存有多种古写本及刻本。“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唐写本残卷,上海图书馆藏有宋刻本残卷,都是此书现存的较早版本。此外,还有北京图书馆所藏宋残本、吴县滂熹斋所藏元刊大字本等,都很有名。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 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宋皇后刘娥上位史,竟是如此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时期,二婚女刘娥44岁嫁给宋真宗赵恒,如愿以偿当上皇后,11年龙袍加身始终没有称帝。“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使她名声大噪,也遭人非议。刘娥病逝后,为了解开谜团,刚刚当上皇上的赵祯要刨开李妃的陵墓。然而,打开棺木那一刻,让他大惊失色。刘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逆袭上位的,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她的一生

  • 汴梁说史|马现锋:尉氏凉马寺明代古碑浅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一、《尉氏县重修凉马寺记》在凉马寺旁有个李、董、胡、院等姓聚居的村庄,这个村子名叫凉马村(或作晾马村)。后来,由于发展的需要,就大村分小村,以姓集居,这就是现在的凉马李、凉马董、凉马胡、院庄、貊庄等村。2004年11月,南曹乡凉马董村退休教师董秀征在院庄水渠上发现一通古碑,文化学者韩丙寅联系文物管理

  • 李光弼是什么人,为什么是他平定了安史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不认识也无妨,跟着我脚步一起来看看就知道了。李光弼出身契丹贵族,其父是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节度副使、蓟国公李楷洛。他幼年就品行优良,擅长骑射、爱读《汉书》。少年时就从军,为人刚毅,很有谋略。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造反,李隆基急需军事将领,郭子仪就把李光弼推荐给了李隆基,李光弼成为河东节度副大

  • 张士诚:朱元璋让我顺天应命,我就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前一年,明军先后攻下湖州和杭州,至此张士诚只剩下苏州一座孤城。朱元璋派人送信招降,让他顺天应命。张士诚不回复,然后暗暗地发动了数次突围战,但都被明军打了回去。张士诚剧照张士诚这人经常这样,就不爱回“消息”,老是在背后默默地努力,准备“惊艳”所有人。当年,朱元璋攻下南京,两人地盘接壤,于是朱元璋派杨宪

  • 袁崇焕:横戈原不为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三百多年的风来尘往,湮没了皇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而你的名字,却垂于丹青,在历史的天空中,像暗夜里耀眼的明星,光耀神州,辉洒寰宇。让后世的人,都记得那七个铿锵的汉字——蓟辽都师袁崇焕——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在梦里,我曾无数次想象你的英姿。宁远城头,你身着盔甲,手握利剑,紧蹙的眉头在努尔哈赤无奈后

  •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杀光了自己所有的侄子,却留下了所有的侄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至少自周朝始,就已经确立了嫡长继承的礼法。李建成作为李渊的嫡长子,是名正言顺的储君。除非李建成主动让贤,或者犯下大错被废,否则,正常情况下,李世民已经注定了与皇位无缘。可是,李世民并不甘心,甚至是嫡三子李元吉,都想趁机渔利,准备先联合李建成杀掉李世民,再寻机除掉太子,自己成为储君。而玄武门一

  • 又一个谎言该终结了:明朝中后期火器落后于西方。始作俑者露出了丑陋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文献史料中便出现了制造火药的记载。宋代,火炮逐渐运用于实战。元代,蒙古西征,传入欧洲。明代,开国伊始,朱元璋便十分重视火器。洪武十三年,明军规定,凡军一百户,要有铳手十名,洪武年间明军火器占比达到十分之一。朱棣执政时,驻守京城的军队中成立了大名鼎鼎的“神机营”。“神机营”的成立,比西班牙的火枪

  • 大宋的酒局很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酒和现代的酒差别还是很大的。现代酒局主打蒸馏酒,度数太高,而宋朝时蒸馏酒尚未问世。当时的果酒、米酒、高粱酒,统统只发酵不蒸馏,度数很低,且有甜味儿,即使不喜欢喝酒的人,也容易接受这样的酒。01女 生 爱 喝 酒北宋时期,宋哲宗有一个孟皇后,特别能喝酒,而且特别爱喝烈酒。宋哲宗并不讨厌她喝酒,还

  • 咸阳发现的上官婉儿墓,墓志铭居然还有唐玄宗的黑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上官婉儿的坟墓是咸阳工程队修路时发现的,之后就上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也是第一时间就派人对古墓进行挖掘。一开始的时候,考古团体也不知道这个墓是谁的。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墓的主人生前一定是个达官显贵。因为该墓的规格非常高,随着挖掘工作不断进行,专家发现里面有许多陶俑,但是一直没有挖掘出较为珍贵的陪葬品。

  • 大明第一名将:朱元璋的股肱之臣,无奈死因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徐达最初只是一个穷苦的农民,他与朱元璋是同乡,两人刚开始都是个放牛娃,且目不识丁,但也都一并胸怀大志,想要凭借着身上的这股蛮劲来闯出一片天下来。当朱元璋参军不久后,徐达也跟着一起去闯荡天下,深得其信任。并且在作战间歇时间,往往用于看书来培养自己的文化和学识。每当作战之前,徐达也会认真地研究敌我双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