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下金银第一窖!四川这个低调的博物馆里,藏着顶级的宋朝奢华之色

天下金银第一窖!四川这个低调的博物馆里,藏着顶级的宋朝奢华之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203 更新时间:2024/6/22 2:09:43

继四川泸县石刻博物馆、四川瓷博物馆之后,第三弹我们来介绍四川彭州博物馆。

在这个非低调的博物馆里,有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规模金银器窖藏,被誉为“天下金银第一窖”。

这些珍贵的金银器,让宋人的奢华精致生活重现于世。但你知道吗?这样大规模的器物出土,源于一次意外的窖藏发现。

这些宝物究竟归属于谁?宝物的主人,又是为将它们埋入地下?

偶然发现的宝藏

让我们试图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

时间回到南宋端平末年,成都府路彭州城里的大户人家董府,听说蒙古人已经攻破剑州(今剑阁)打了进来,他们料定成都迟早会沦陷。于是,他们决定把府上日常使用的金银器掩埋藏起来,等着战乱过后再取出来。

果不其然,同年9月蒙古军仅用一个多月就攻入成都城,一路扫荡,生灵涂炭。

彭州博物馆

只是,纵然战事早已平定,董府的人们却再也没有回来。

或许,他们一家老小都在战火中惨遭杀害,又或许他们已经踏上了逃亡之路,却再也没有机会返回故土。具体情况,我们已经不得而知。

彭州博物馆物展厅内景

赵华敏/图

这批闪亮的宝贝,在黑暗的地下,一埋就是将近800年,再也没能回到董宅热闹的餐桌。一直到1993年的冬天,四川彭州市进行商业区改造,才无意间打开了这座宝藏的大门。

350多件金银器藏身其中,刻有铭文的有250件,其中““董”、“董宅”、“陇西郡董宅”反复出现,这也成为我们推测金银器主人的重要线索。

这次意外发现的成果,也就是彭州金银器窖藏,被誉为“天下金银第一窖”。窖藏的文物绝大多数都进了彭州博物馆,其中115件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也使得彭州博物馆一举成为一级文物数量最多的区县级博物馆。

宋人和金银器

“彭州金银器,代表了宋代金银器的最高水平。”这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董芳对彭州宋代金银器窖藏的评价。

可不要小看这句话的分量。要知道,宋代时期的金银器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再是孙贵族的专属,也走入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之中。

《清明上河图》里的宋代酒楼

或许里面的人们正在用金银制作的酒壶与酒托饮酒呢

真不是炫耀,如果你到宋代的酒肆茶楼里,店家用银子做的杯子招待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宋人的笔记里,有很多关于金银器的记载。孟元老写的《东京梦华录》里,这样描绘汴京酒楼中的金银器:

“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虽一人独饮,碗遂亦用银盂之类。”

注子由执壶与温碗组成,图为象钮莲盖银注子,执壶壶盖之上立有银象,壶身纹饰多见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绪成、李升/图)

不仅地段繁华、装潢讲究、服务周到的高档酒店如此,就连巷尾小道上的路边摊,只要生意做得不错,店主有些财力,也会使用银器承装果菜、小食以招揽往来之客。此般讲究,或许并不仅仅是奢华二字,可以尽数概括的了。

平民百姓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王孙贵族们呢?彭州的金银器能在其中获得“最高水平”的评价,足以见得这批金银器制作之精美、内容之丰富了。

当然,宋时金银器的极大发展,与宋代的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从制作题材来看,宋代的金银器使用,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更自由。宋代政府放宽对金银制品使用的限制,所以金银制品也更加接近普罗大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生活中的奢华之色

宋朝的金银器,大致可以分类四类:法器(宗教类)、器皿(日用和陈设类)、首饰(饰品)、宝货(金银货币)。从四川的彭州金银器窖藏里,我们大体能勾勒出宋朝人日常生活中用的金银器物。

01/ 盛食器(碗、盘)

宋朝人盛放食物的器皿,和今天我们使用得相差不大,主要是碗、盘子、碟子之类。

*碗

多曲碗,主要是指菊瓣碗,是从宋朝开始流行的式样。碗的功能主要用来盛放食物或者饮料。四川彭州南宋金银器窖藏中的这件菊花金碗,整体造型依旧以菊花为式,器身呈三十二曲,圈足为十六曲。

四川彭州宋代金银器窖藏出土的碗(金器)

菊花金碗

* 盘

盘子的主要功能是承托,可分为承托食物的承盘,承托酒盏的盏盘,还有一种是用来盛酒的樽盘。

四川彭州宋代金银器窖藏出土的盘(银器)

素面圆盘、狮纹圆盘、三足圆盘

六曲葵口盘、十曲圆弧盘、多曲盘、花口盘

02/ 贮饮器(盏、注碗、梅瓶)

这里说的主要指饮酒、饮茶时候使用的器皿。二者在使用过程中有相似的器物,比如盏和壶,也有特别的道具,比如饮酒的曲卮、饮茶时候用的斗笠盏。

* *盏

宋朝人喜好饮酒、饮茶,自然少不了使用各种各样的盏。一般意义上来讲,盏就是浅杯。两宋时期的盏主要包括台盏、盘盏和散盏三类不同的组合形式。这三类形式中又包含花口盏、桃形盏、瓜形盏、斗笠盏几种不同式样。

虽然,盏类器皿并不是两宋时期金银饮具中考古发现最多的类型,但是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造型与装饰,使它成为过往研究中最受重视的一类器皿。

四川彭州宋代金银器窖藏出土的盏(银器)

葵形盏、菱形盏、莲花形盏

五曲盏、瓜形盏

* 注子与温碗

注子,又称“执壶”,据李匡乂《资暇集》“注子偏提”条云:“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木勺……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罂,而盖、嘴、柄皆具。”

注子通常与温碗一同使用,合称“注碗”,是两宋时期十分流行的斟酒器。它与台盏、劝盏、果菜碟一同组成了宋代酒器的基本组合。根据主体形制的差异,我们将注子与温碗的式样分为四类:瓶式注碗、折肩注碗、溜肩注碗、瓜棱象生注子。

四川彭州宋代金银器窖藏出土的执壶(银器)

莲花盖折肩银执壶、双层莲盖折肩银执壶

象钮溜肩银执壶、凤鸟纹银执壶

* 梅瓶

梅瓶又被成为经瓶,盛酒器,它的造型特点是小口,短颈,丰肩,肩一下渐收敛,圈足。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对梅瓶的描述是:梅瓶,口细而短颈肩极宽博,至颈稍狭窄,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花之瘦骨相称,故名为梅瓶也。

陆鹏亮在对梅瓶的名谓进行考证中认为,在宋代带有盖的梅瓶无疑是作为贮酒器使用的;而另一种不带盖的梅瓶,除了贮酒外,还可做插梅花的花瓶。两种功能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四川彭州宋代金银器窖藏出土的梅瓶(银器)

素面梅瓶、如意云头纹梅瓶、鸟纹梅瓶

* 杯

在考古学定名中,对于“杯”的形制认同是较为模糊的。一部分考古发掘报告中会将盏、碗类的器皿称为杯。

既往研究中特别是对于杯、盏的界定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不严格。但为了便于研究,本文中将有明显耳把的器皿,以及口径小于10厘米,并且较之于盏,腹部更深,腹壁较直的器皿称为杯。由此,将宋代金银杯的式样分为圆口圈足杯、单耳带把杯和双耳带把杯三大类。

四川彭州宋代金银器窖藏出土的杯(银器)

浅腹素面杯、深腹素面杯、荷叶龟纹杯、

绶带纹八角形杯、莲花纹杯、龙纹夹层杯

03/ 盥洗器(唾壶、盆)

* 唾壶

唾壶,也被称为唾盂或渣斗,用于餐桌之上装盛鱼刺肉渣等食物渣滓,到了宋代演变成饮茶时,装茶渣的一种器具。

* 盆

盆是一种主要用于盛物或洗涤的实用,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在宋代墓葬或窖藏中出土的并不多。四川彭州宋代窖藏中出土了10件银盆。

此外,这批出土的金银器皿中,还发现了熏炉、长颈瓶等器皿。

它们曾经被用来盛饭装汤,温酒待客,得到过主人的悉心呵护,见证过宋代彭州大户人家的热闹日常。

历史的车轮滚滚碾过,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所幸有这一坑精美的窖藏保留下来了,静静躺在博物馆里,等待我们前往观瞻。

金银器中闪亮的是生活

从中国历朝的演变来看,我们使用金银器皿的历史渊源,可从战国时期算起。

经历了清新活泼的春秋战国、富丽堂皇的秦汉、雄浑壮阔的唐代,这批安家在彭州博物馆的金银器,展现出宋代独一无二、清新素雅的时代风貌。

经过晚唐五代十国的战乱和中国疆域版图的调整,宋代时期,通往西域的道路慢慢堵塞。对于金银器来说,西域文化的影响日渐减少。宋代的金银器里,传统中原汉文化逐渐回归并且重新确立。

如果说唐代的器物,海纳百川,张扬,充满豪放的异域色彩,那么宋代则更加轻巧婉约,有文人之风。

法国艺术史家丹纳,曾在分析十七世纪战后的鲁本斯画派时这样写道:

“在这样的灾难后重见太平,岂不等于进了天堂……一切日常生活有了意义。有了兴趣;人重新活起来了,竟像是第一次活在世界上,所有自发的文学和独特的艺术都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产生的……人看到自己的本质、潜在的本能,成为民族标记而将来支配他历史的主导力量。”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宋朝初年,有着与此相似的社会氛围。经历了唐末五代纷乱的战争,体会过生灵涂炭,朝不保夕的颠沛苦楚后,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宁静、安稳的生活。

宋初美好的社会,恰恰营造了“重新活起来”的氛围。在强烈的反差下,宋人大量使用“奢靡”的金银器,同时又将美好的期许寄托于艺术与生活,对绘画、文学、音乐等表现出强烈的喜爱。他们热情赞赏世俗之美,对自然的事物兴趣盎然。

只有经历过动荡无常的人,才更能明白平常的可贵。浓烈的诗性、风雅、自然的审美风尚,也悉数反映在这些手工制品之上,成为顺应人性,表达自我的日用之物。

* 博物馆档案—四川彭州博物馆 *

地址:四川省彭州市金彭西路403号

馆藏:彭州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5081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9件(套),二级文物7件(套),三级文物792件(套)。除了本文提到的金银器窖藏外,馆内藏品时代上溯殷商,下迄清朝,纵贯彭州3000多年的历史,各个历史时期的遗物品种繁多,有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宋代金银器,汉代画像砖,唐、宋、明、清的瓷器,明清以来的古书画作品。

参考资料:

《宋代金银器皿研究》袁佳君子

《四川彭州金银器窖藏》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彭州博物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那年今日 | 安史之乱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自755年爆发到763年被平定,历时七年。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但是这场内战使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 他被称蛐蛐皇帝,却是一代明君,但这个国策却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明宣宗朱瞻基,朱元璋曾孙,朱棣的孙子,十分受朱棣喜爱。也是因为这个孙子,他才把儿子朱高炽作为接班人。朱瞻基年号宣德,在位十年,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在前朝皇帝开创的基业上,他知人善用,励精图治,整治吏治,在位期间继续支持郑和下西洋,是一位政治上有作为的君主。明朝社会进入经济稳定发展,文化事业繁荣的阶段

  • 《唐律疏议》:垂范后世的盛唐法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夫三才肇位,万象斯分,禀气含灵,人为称首,莫不凭黎元而树司宰,因政教而施刑法。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诸应讯囚者,必先以情,审察辞理,反覆参验,犹未能决,事须讯问者,立案同判,然后拷讯。违者,杖六十。 ——《唐律疏议》 大唐功臣长孙无忌在法律界,有一句话很流行,

  • 北宋皇后刘娥上位史,竟是如此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时期,二婚女刘娥44岁嫁给宋真宗赵恒,如愿以偿当上皇后,11年龙袍加身始终没有称帝。“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使她名声大噪,也遭人非议。刘娥病逝后,为了解开谜团,刚刚当上皇上的赵祯要刨开李妃的陵墓。然而,打开棺木那一刻,让他大惊失色。刘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逆袭上位的,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她的一生

  • 汴梁说史|马现锋:尉氏凉马寺明代古碑浅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一、《尉氏县重修凉马寺记》在凉马寺旁有个李、董、胡、院等姓聚居的村庄,这个村子名叫凉马村(或作晾马村)。后来,由于发展的需要,就大村分小村,以姓集居,这就是现在的凉马李、凉马董、凉马胡、院庄、貊庄等村。2004年11月,南曹乡凉马董村退休教师董秀征在院庄水渠上发现一通古碑,文化学者韩丙寅联系文物管理

  • 李光弼是什么人,为什么是他平定了安史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不认识也无妨,跟着我脚步一起来看看就知道了。李光弼出身契丹贵族,其父是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节度副使、蓟国公李楷洛。他幼年就品行优良,擅长骑射、爱读《汉书》。少年时就从军,为人刚毅,很有谋略。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造反,李隆基急需军事将领,郭子仪就把李光弼推荐给了李隆基,李光弼成为河东节度副大

  • 张士诚:朱元璋让我顺天应命,我就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前一年,明军先后攻下湖州和杭州,至此张士诚只剩下苏州一座孤城。朱元璋派人送信招降,让他顺天应命。张士诚不回复,然后暗暗地发动了数次突围战,但都被明军打了回去。张士诚剧照张士诚这人经常这样,就不爱回“消息”,老是在背后默默地努力,准备“惊艳”所有人。当年,朱元璋攻下南京,两人地盘接壤,于是朱元璋派杨宪

  • 袁崇焕:横戈原不为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三百多年的风来尘往,湮没了皇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而你的名字,却垂于丹青,在历史的天空中,像暗夜里耀眼的明星,光耀神州,辉洒寰宇。让后世的人,都记得那七个铿锵的汉字——蓟辽都师袁崇焕——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在梦里,我曾无数次想象你的英姿。宁远城头,你身着盔甲,手握利剑,紧蹙的眉头在努尔哈赤无奈后

  •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杀光了自己所有的侄子,却留下了所有的侄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至少自周朝始,就已经确立了嫡长继承的礼法。李建成作为李渊的嫡长子,是名正言顺的储君。除非李建成主动让贤,或者犯下大错被废,否则,正常情况下,李世民已经注定了与皇位无缘。可是,李世民并不甘心,甚至是嫡三子李元吉,都想趁机渔利,准备先联合李建成杀掉李世民,再寻机除掉太子,自己成为储君。而玄武门一

  • 又一个谎言该终结了:明朝中后期火器落后于西方。始作俑者露出了丑陋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文献史料中便出现了制造火药的记载。宋代,火炮逐渐运用于实战。元代,蒙古西征,传入欧洲。明代,开国伊始,朱元璋便十分重视火器。洪武十三年,明军规定,凡军一百户,要有铳手十名,洪武年间明军火器占比达到十分之一。朱棣执政时,驻守京城的军队中成立了大名鼎鼎的“神机营”。“神机营”的成立,比西班牙的火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