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崇焕:横戈原不为封侯

袁崇焕:横戈原不为封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302 更新时间:2024/3/29 7:29:17

三百多年的风来尘往,湮没了皇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而你的名字,却垂于丹青,在历史的天空中,像暗夜里耀眼的明星,光耀神州,辉洒寰宇。让后世的人,都记得那七个铿锵的汉字——蓟辽都师袁崇焕——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在梦里,我曾无数次想象你的英姿。宁远城头,你身着盔甲,手握利剑,紧蹙的眉头在努尔哈赤无奈后撤的那一刻舒展开来,女真铁骑践踏中原的脚步由此延迟了十八年,努尔哈赤百战百胜的神话从此成为历史。在关外的那片大地上,你那常常弄墨的手习惯了舞剑,而齐整剽悍的八旗勇士在你面前往往溃不成军。

然而如果正逢盛世,让你选择做武士或者文人的时候,我想你会毫不犹豫的握住狼毫,而不是嗜血的利剑。从六岁开始读书,到三十六岁中进士,三十年的孔孟教诲,让忠义浸入你的骨髓,又滋养出你的大智大勇。如果你只是在南方,生在南方,长在南方,做官在南方,也就罢了;可你偏偏要单骑巡边,在塞外抬起望眼,还要在朝堂之上尽忠言。或许,在那一刻,已注定了你不会平凡,也注定了你将直面悲剧。

公元一六三零年八月的一天,那天是晴是雨,已无人说得明了。如果晴,那天傍晚的夕阳,是否比寻常要红?如果有雨,那场雨是淅淅沥沥还是滂滂沱沱?这一切都湮没不再可知,只是会有疑问,当你的鲜血洒在北京城西市的大地上,天边,可有殷红色的晚霞?或者,是很快被雨水洗的一干二净?历朝末世的冤案,很少能得到平反,可你不曾想到,一百五十年之后,曾经的敌人会给你建起祠堂。那,可是对你的一种嘲弄?你为之尽忠的人赐你一死,你拼死抵抗的人却给你荣光。

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习惯在你的名字前加上“蓟辽都师”的字样,似乎只有这七个字连在一起才是你,才是完整的你。可是以你的聪慧,不会不知道几任蓟辽都师的下场,都在诉说着一种不变的宿命。曾经经略辽东的熊廷弼,巡抚关外的王化贞,作为天帝最信赖的将领,最终都不免洒血京师,甚至死后头颅还要传遍九边重镇,难道那时候,你忙于布阵,忙于厮杀,而忽略了命运的先兆?抑或,你错误的以为,战场上的捷报,是可以消灾免祸的符纸?

我早知道,时代的悲剧不允许某一个人扭转乾坤,历史的车轮也不因某一个人刹那转向。但你那样的自信,想用自己柔弱的书生之肩,担起拯救一个王朝的重任。是否,是孟子高呼的养浩然之气害了你?还是,你与生俱来的忠勇,逼得你别无选择也无法回头?

在梦里,我见到你率领九千轻骑急援北京,皇太极围魏救赵的伎俩竟逼得你乱了方寸。可是京城之下鏖战之后的胜利,没有换回奖赏和抚恤,甚至连不露于外的信任都没有——崇祯只相信阉党不相信朝臣,只因为从敌营回来的宦官一阵嘀咕,你的命运已发生逆转。

寒冬的大地,是一面大鼓,给予你进取的勇气,却做不了坚实的后盾。刚刚保卫了京城的军卒,还饿着肚子;在凶悍的敌人面前不曾颤抖的关宁兵士,却因少衣缺食而在严寒中战栗。你请求进城休整,被拒绝;你请求补给军需,没有回应。可是,你清楚,如果你一走了之,昏庸的皇帝和无能的宦臣都将在囚车里悔恨,危在旦夕摇摇欲坠的北京城会顷刻碎为齑粉。这时候,你也明白了自己已不复是被信任的大明长城,当召你进城的诏令到达中军,你已明白结局,终于看清命运的安排没有例外。那一刻,你想起过谁?是精忠报国的岳飞,还是留清白于人间的于谦?你进城时没有谁敢给你开门,皇帝有令,让你坐着吊篮入城面圣。堂堂的都师进京竟然要缒城而入,坐在吊篮中的你,是否,心潮澎湃,涕泪纵横,为一个王朝,留下最后的眼泪?

一年之前的平台奏对还历历在目,那时候崇祯帝意气风发,正做着中兴之梦,予你重担,给你信任,君臣之间,谈笑间辽东已复,女真已平。一年之后,还是在平台——崇祯帝可曾经过精心的挑选?未老先衰的崇祯,已然疲惫,你的豪言壮语,再也激不起他半点雄心。他只想看看,你那藏在血肉之内的心脏,是否真的忠于大明。但他没有立即用刀剖开你的胸膛,他在犹豫,是想到了一年前的君臣之谊,还是因为女真人未退,还有你表白的机会?

锦衣卫大狱里可曾有人安然走出?那里的囚室能见到夕阳吗?九个月牢狱之中的希望与绝望,是否,已让你心力交瘁?或许,你想起了在广西的老家,想起了当年读书的那间小屋;或许,你想起了在福建昭武任县令的日子,秉公办案,为人平反冤狱。可是岁月已无法回头,你多想,再回到那间小屋,看看圣贤在书上如何解释尽忠遭疑的现象;你多想,崇祯帝能像当年在福建为民伸冤秉公执法的你,给你一个申诉的机会。可是一切都被现实拉回,你必须面对命运的残忍,是碟刑,那个晦涩的“碟”字,与千刀万剐同义。你的心彻底凉透,只是恨,自己的忠肝义胆将不能完整。愚昧的民众在舆论的误导下涌上了刑场,你成了通敌欺君的罪魁。屠刀给予你的痛楚,你已默然,已麻木,因为,你的心已死。

八年前你初次出塞的时候,在关外,朔风中,仗剑而立的你,曾赋诗一首,以抒发自己的抱负与雄心: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

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袁崇焕《边中送别》

很少有人提及这首诗,而我每一次读,总会想起岳飞的《满江红》,它们有着同样的味道。英雄与英雄的距离,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因为神州的脊梁,原本紧紧相连。悲剧是注定的结局,下狱的诏令是英雄聚会的请帖,刑场是盛宴举行的大厅。鲜血祭洒的热土,才会孕育后世英雄的种子。当不该领受屠刀的躯体倒下,一座圣殿在历史的深处等他,一个原本普通的姓名,从此与天地同在。

作者:田成海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杀光了自己所有的侄子,却留下了所有的侄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至少自周朝始,就已经确立了嫡长继承的礼法。李建成作为李渊的嫡长子,是名正言顺的储君。除非李建成主动让贤,或者犯下大错被废,否则,正常情况下,李世民已经注定了与皇位无缘。可是,李世民并不甘心,甚至是嫡三子李元吉,都想趁机渔利,准备先联合李建成杀掉李世民,再寻机除掉太子,自己成为储君。而玄武门一

  • 又一个谎言该终结了:明朝中后期火器落后于西方。始作俑者露出了丑陋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文献史料中便出现了制造火药的记载。宋代,火炮逐渐运用于实战。元代,蒙古西征,传入欧洲。明代,开国伊始,朱元璋便十分重视火器。洪武十三年,明军规定,凡军一百户,要有铳手十名,洪武年间明军火器占比达到十分之一。朱棣执政时,驻守京城的军队中成立了大名鼎鼎的“神机营”。“神机营”的成立,比西班牙的火枪

  • 大宋的酒局很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酒和现代的酒差别还是很大的。现代酒局主打蒸馏酒,度数太高,而宋朝时蒸馏酒尚未问世。当时的果酒、米酒、高粱酒,统统只发酵不蒸馏,度数很低,且有甜味儿,即使不喜欢喝酒的人,也容易接受这样的酒。01女 生 爱 喝 酒北宋时期,宋哲宗有一个孟皇后,特别能喝酒,而且特别爱喝烈酒。宋哲宗并不讨厌她喝酒,还

  • 咸阳发现的上官婉儿墓,墓志铭居然还有唐玄宗的黑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上官婉儿的坟墓是咸阳工程队修路时发现的,之后就上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也是第一时间就派人对古墓进行挖掘。一开始的时候,考古团体也不知道这个墓是谁的。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墓的主人生前一定是个达官显贵。因为该墓的规格非常高,随着挖掘工作不断进行,专家发现里面有许多陶俑,但是一直没有挖掘出较为珍贵的陪葬品。

  • 大明第一名将:朱元璋的股肱之臣,无奈死因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徐达最初只是一个穷苦的农民,他与朱元璋是同乡,两人刚开始都是个放牛娃,且目不识丁,但也都一并胸怀大志,想要凭借着身上的这股蛮劲来闯出一片天下来。当朱元璋参军不久后,徐达也跟着一起去闯荡天下,深得其信任。并且在作战间歇时间,往往用于看书来培养自己的文化和学识。每当作战之前,徐达也会认真地研究敌我双方的

  • 唐朝军神李靖其实也是一个富二代,舅舅还是前朝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李靖东击突厥大胜,封代国公,拜尚书仆射。贞观九年,吐谷浑入寇,李靖不顾年高,率师逾积石山,一举将其荡平。唐太宗赞为:“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唐高祖李渊评价他:“古代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与李靖相比,皆望尘莫及矣。”(注2)贞观十一年,李靖改封卫国公。贞观十

  • 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明朝没亡,为何到崇祯年间,皇帝勤政反而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十七年(1644年),也就是大明灭亡的那一年,他频繁地召见群臣,甚至有时一日三见,其目的无非是希望大臣们能提供好的建议,以改变紧张的局势。但群臣的反应又如何呢?我们先来看看对于南迁一事群臣们的态度。当时对于崇祯帝来说,南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起码可以自保。放弃北京,迁都南京,既可以保住半壁江山,

  • 唐朝著名文学家,一生两袖清风,对人仁慈宽厚,把俸禄都给了别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元德秀是唐玄宗朝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进士,擅长文辞、弹奏音乐。他性情纯朴,自己的生活非常素简,对人仁慈宽厚,把俸禄都给了别人。元德秀人如其名,从家庭到国家,对生命中相遇的人,都展现了仁慈宽厚的高贵情操。一视同仁物我两忘元德秀小时候就丧父。虽然父亲曾当过延州刺史,父亲去世后,他们一家过着贫困的

  •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宝丰汝窑博物馆:汝窑天青 雅冠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雨过天青色,汝窑清淡含蓄之美冠压诸窑 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官、哥、钧、定诸窑齐名于世,并有“汝窑为魁”之称。历史文献记载的汝窑,系指北宋汝州辖区内专为宫廷烧造青瓷之窑,窑址在今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其卓绝的烧造工艺源于清凉寺窑。宝丰清凉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终于明初,在北宋晚期成功烧制天青

  • 时为太子的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不管安禄山如何强大,大唐都城长安,在潼关的庇佑之下,还是可以确保万无一失的。甚至,在确保关中无碍的情况下,大唐军队还是可以尽早平定叛乱的。可是,唐玄宗却因为远贤臣,而亲小人,最终丢了都城,失了皇位,让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之久。叛乱之初,唐玄宗听信了宦官边令诚的谗言,处死了退守潼关的唐朝名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