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抗辽“神器”水长城:不惜血本修三十年,结果怎么样呢?

北宋抗辽“神器”水长城:不惜血本修三十年,结果怎么样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780 更新时间:2024/3/29 1:33:55

收复燕云十六州计划失败后,面对辽军南下,北宋在太宗、真宗时期开始修建河北“水长城“,可以称得上是军事工程学上的奇迹。“水长城”在宋辽战争中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这项工程最后在修建维护中把自己修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易攻难守的河北战场

自从宋太宗两次北伐失败后,北宋又接连在君子馆之战惨败。就此,宋军失去了主动出击的信心,宋朝最终呈现被动防御态势。面对辽朝连年南下,缺乏大规模骑兵军团宋军,无法面面俱到的进行防御布局。而辽国机动骑兵经可以出入自如抢了就跑。不敢出击使得宋军更为被动,而在华北平原做面面俱到的布防完同于自杀,如能够准确了解辽军主力活动区域,及时布置军队,重点防御几个军镇,集中精锐兵力击败辽军才是被动防御的最佳手段。

宋辽历次大战中,辽军主要是从白洋淀以西的地区南下进入宋境,尤其是决定宋辽命运的君子馆之战,白洋淀以西地区基本都是平原,没有较深的河流和山川,辽军基本可以来去自如,而宋朝就显得相当被动。

君子馆之战辽军(辽军红色,宋军绿色,深蓝色是白洋淀)进攻路线极具代表性,后来的裴村之战也是基本走的这个方

相比之下,白洋淀以东地区都有密集的河网,而宋军则可以依靠这些河流,靠船只机动及时调拨军队,使得辽军无从下手。因此,网络上常说的华北地区地形平坦,宋军无法及时预警,组织防御的说法并不准确。(至少在宋仁宗以前是不对的)

所谓的北宋无险可守,只是相对于唐朝而言,实际上,雄州就是一个典型的依靠河流的防御堡垒

如图所示,这条红色的线就是当时宋朝和辽朝边界,由于没有办法找到准确的北宋时期的地形图,只能拿这张图暂时替代

这张地图是现在的华北地图,白洋淀的大致位置和河流分布基本大差不差,我们依然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白洋淀以东密集的河网,就是宋军布置的军事重镇,除此之外,渡河作战也不是辽军擅长。相比之下,白洋淀以西的广大地区平坦开阔,是骑兵长途奔袭的好地方,也是辽军唯一的选择。既掌握了辽军行军路线,又可以利用河网密布的优势,宋朝终于以水代兵,祭出了防御辽军的“神器“——水长城。水长城称得上宋朝防御辽国骑兵的神作,这项超级工程由三个部分两个阶段组成。

第一阶段:建设阶段

建设阶段的第一部分,就是东线的雄州-渤海一线的方田、斥候工程。宋太宗时期曾经在雄州到渤海一代修建方田,这些方田不是种地用的田,而是方形陷马坑,这种坑洞长宽约2米,同时利用白洋淀以东的密集河网,宋军引水灌入坑中,连成一片,成为骑兵行军的噩梦。这片地区,宋军只布置了3000精兵和一百条船只往来巡逻,侦察敌情况,节约宋军兵力。

第二阶段是白洋淀以西百公里平原地区的防御工程——屯田水渠工程。同样是在太宗朝,有人意识到,辽军进攻的重点地区就是高阳关-保州-易州一线,从这一地区南下突进最为稳妥,这一地段也成为北宋水长城第二部分。

自雍熙北伐失败后,就有人提议在高阳关到保州地区实施屯田,即低处造水田,高出造旱田,一方面可以补充军粮,另一方面可以依靠水渠配合东线工程阻碍辽军南下。但是,这种工事在防御辽军南下的同时,也阻碍了宋军北伐,宋太宗本人和一些朝臣还没有真正放弃北伐的意愿。因此,这段工程在太宗朝没有修建。当地军队分散把守城堡,就显得当地防御总体水平十分单薄。沧州知州何承矩早就开始利用山川湖泊,开始在雄州地区屯田,有了何承矩的经验在前,真宗朝河北湖泊“水长城“防线进入了建设的高潮。

这项工程旷日持久持续了长达三十年,直到宋仁宗明道年间才完成。这项工程西起保州以西的人工湖泊西塘泊,东到渤海累计450里,横穿华北平原。这条防线在东部地区南北最宽处居然达到150里,最窄的也有8到10里,水深一丈左右。

除此之外,宋军还在西塘泊以西开始第三阶段工程——植树造林,这些树林还设立河北屯田司和安抚司管理人工林和塘泊。事实上,宋朝苦心经营的河湖防线,一开始就有了很大作用,正是在这些防线的作用下,辽国对于防线周围地区的劫掠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宋军河北地区的粮食供应也有了保证。正是在这条防线大规模修建后不久,起了重要作用。宋太宗死后,宋真宗即位。宋辽战争迎来第二高峰。早在咸平二年,辽国就开始趁火打劫,企图南下,刚一开始就在保州和威虏军碰了钉子,后来的军事进攻也曾经击败宋军,但也不过掠夺了更多财富,在领土上,辽国一直没有占到便宜。

直到澶渊之战,辽军才开始大规模攻打宋军城寨堡垒。但是得益于防线的迟滞和告警作用,宋军的反应非常快。早在辽军到来前,宋朝河湖防线周匝地区就做好了准备。辽军除了在深入宋境后攻克了德清军和通利军两个后方城寨之外,基本没有太多的成果。这两个城寨在开封周围,除了威慑开封并无实际意义。加之宋真宗御驾亲征澶州,同时大量宋军精锐一直待在辽军后方。而辽军最终的孤军深入,也使得澶渊之战转对宋方有利。

然而,这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就如宋太宗当年朝中大臣所说的那样,不仅阻碍了辽国南下的步伐,同时也切断了自己北伐可能。此外,这项工程太过于依靠自然环境,尤其是对黄河依赖极其严重。

从澶渊之战的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出此时的黄河与现在的黄河不太一样。如果黄河发生改道,那么,这条历经30年修建的防线很可能会因为失去水源而降低防御力,碰巧黄河在北宋时期改道频繁。

因此,河北水上防线只能是宋朝防御辽朝进攻的一种暂时性手段,如果真正想把辽国的军事威胁永远解除,那只有通过不断地北伐,收复燕云,依靠稳固的燕山山脉、恒山、太行山管涔山一线的传统长城防线才能真正自保。

然而,自从水上长城修建的那一刻开始,宋军就永远失去了独立收复燕云的可能,因此到了宋仁宗,上马三易回河这样一项工程也就不难理解了。

河湖防线也进入了第二个建设期——自我毁灭。

第二阶段 自我毁灭

宋朝建设这条防线的本意,就是为了切断辽军南下的步伐。宋仁宗的懦弱,使得本来在澶渊之盟得到缓解的宋辽关系一度升温。辽国进而向宋朝要求改变领土界限。如何防止辽军跑到汴梁来,成为宋仁宗最在意的事。

同时,早在真宗朝就有官员提出黄河河道太靠北,如果哪天改道进入辽国,那么辽国就可能顺着黄河一路逆流而上,打到汴梁,享受过以水为兵,建设“”水长城”福利的宋朝皇帝自然对这件事深信不疑。因此,就开始了对“水长城“加固维护的第二段,也是最后一段工程——三易回河。

宰相彦博建议以一个名叫六塔河的小河去分担黄河的流量,这样一来,黄河在最终的入海口,避免再次泛滥,也避免流入辽国。但是,六塔河是个流量只有黄河五分之一的小河,根本不足以容纳整条黄河。

在恐惧和懦弱的驱动之下,为了维护那条历经三十年修建的水上防线。这项工程居然被正式上马,其结果是1056年“宋朝塞商胡北流,入六塔河,不能容,是夕复决,溺兵夫、漂刍藁不可胜计”,河北军事重镇损失惨重。

实际上,河北地区的水长城防线是建立在黄河上下游之上的,而黄河改道直接切断了河北水长城的水源,最终这项疯狂的工程不仅没有维护水上长城,反到摧毁了它!历时30年才修好的河北“水上长城”就这样灰飞烟灭,而三易回河的灾难还远远没有结束,最终在经历曹村之溃和内黄口之溃后,黄河最终夺淮河入海,屡次水灾终于给北宋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最终致使北宋灭亡。

其实,北宋的三易回河工程是一个必然结果,从根本上讲,自从修建水上长城的那一刻,宋朝就已经把自己永远锁在消极自守的圈子里,单纯依靠临时性的防御工程消极防御,不可能保全自己。

最终,这条“水长城”防御战略乃至“联金灭辽”的失败是必然结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华清池是唐玄宗给杨贵妃的,为何安禄山不仅可以洗澡,还可以带人进去帮忙脱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据记载,安禄山出生在胡人家庭,长期的胡汉交融,使安禄山不仅有胡人的骁勇狠辣,还有汉人的圆滑玲珑。安禄山初次拜见唐玄宗就受到赏识,此后更是风头无量。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按理来说,前朝臣子本不该随意和后宫女眷会面,但安绿山和杨贵妃一见如故,恨不得马上办一个认亲仪式,来证明他们二人的缘分情

  • 在这片麦田,看尽北宋王朝的兴衰荣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建国之初对是否迁都洛阳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不过,力主迁都的宋太祖赵匡胤在同群臣的论战中落于下风,迁都一事就搁置了下来。可搁置并不意味着放弃,虽然明面上不提,私底下赵匡胤还是在暗暗发力。公元964年,赵匡胤将父亲赵弘殷从开封迁葬到了紧邻洛阳的巩县(今巩义),是为永安陵。十二年后,他站在永安陵的阙楼

  • 唐玄宗李隆基对杨贵妃百般宠爱,为什么不册封杨贵妃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奕天认为,杨贵妃没有被立为皇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唐玄宗个人的想法。玄宗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对朝廷中的皇权斗争,掌控的已经如火纯青,更直接点说就是,玄宗既不想第二个武则天出现,还想借用外戚势力牵制太子势力,确保自己的皇位稳固。所以,他的一生只册封了一位在世的皇后,就是王皇后。武则天主政期间,李隆基曾

  • 这两种木材竟然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史书上有记载,郑和船队中的大帆船体量之大,达到了175米长,65米宽。其中有三重柚木船体和多达16个独立防水密闭舱,可以装载2000吨以上的货物。之所以选择柚木制作船体,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人已经认识到来柚木的优势:稳定性好。即使是在海洋里长期航行,能够承受太阳,风暴带来的影响。其次是吃水线的问题,每次

  • 粉丝必看—你不得不知道的唐朝高级诗友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诗词歌赋 | 古风小说 | 古装影视| 古风测试 | 历史趣闻「 微信群请回复:微信二字 」作者:Zzzzzzzzy漫读 老师·END·你可能还会喜欢:古代小说,书荒必看的那种! 古风插画-诛仙 碧瑶仙女真真真绝美了! 2023年待播的古装剧,感觉是要神仙打架,宝子们最期待哪个! (戳蓝字即可阅读)

  • 大明王朝1555,倭寇打到了南京城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大明朝到了嘉靖年间,军事上早已江河日下。在北方边防,面临着俺达汗的蒙古骑兵进犯,而海防也颇不安宁,单一个倭寇问题,就困扰了明朝东南沿海几十年。在戚继光闪亮登场之前,对于倭寇的骚扰,明朝一直疲于应付。不过,一般情况下,倭寇的活动区域,局限于沿海地区,很少深入内地。然而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

  •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却没死,真相让人大跌眼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按照《旧唐书》的记载,李世民出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牛吧,李世民是真命天子,有神龙护佑,就靠李建成的一点点毒酒,怎么可能毒死李世民,至少也要找一把斩龙剑才可以吧。不过,这事竟然没有被李渊的姨父隋文帝杨坚发现,究竟怎么回事大家都明白的,编的呗。不过,后面两件事却应该是事实了。其一、在

  • 金朝与后金都是女真人政权,他们是否同根同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国号“大金”。努尔哈赤之所以选择“大金”为国号,意思是延续公元1115年,由女真人部落首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的“大金王朝”之意。那么,他们的血脉是否是一脉相承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要从女真人先祖说起。关于女真族的起源,明朝著作《殊域周咨录》中,可以

  • 她貌比西施,才华横溢是唐朝第一女诗人,为何后人却说她做伎最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薛涛出身书香门第,聪明伶俐,八岁时,父亲以“咏梧桐”为题检验她的才学:“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略一思索,应声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亲听了,感觉不妙,他担心女儿长大沦落风尘,没想到竟一语成谶。父亲死了,剩下孤女寡母无依无靠,现实如此残酷,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成为一名乐伎。低微的社会地

  • 唐太宗杀掉了亲兄弟之后,做了这样一件事,暴露本性,让人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李世民大家都是认识的,毕竟这个人物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大家都知道李世民为了自己的权利,而杀害了自己的亲哥哥和自己的亲弟弟!而且不止这样,杀害完了自己的亲兄弟之后,还做了这样一件事,直接暴露了本性,让很多人都愤怒了!杀害自己的兄弟,为了自己的皇位,这一点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那时候都是为了清扫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