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却没死,真相让人大跌眼镜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却没死,真相让人大跌眼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793 更新时间:2024/5/17 3:44:14

按照《旧唐书》的记载,李世民出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牛吧,李世民是真命天子,有神龙护佑,就靠李建成的一点点毒酒,怎么可能毒死李世民,至少也要找一把斩龙剑才可以吧。

不过,这事竟然没有被李渊的姨父隋文帝杨坚发现,究竟怎么回事大家都明白的,编的呗。

不过,后面两件事却应该是事实了。

其一、在李世民四岁时,有一名善于相面的书生见到了李世民,说李世民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龙凤”、“天日”,厉害吧。李世民的大名也是从这句话来的。

其二、李世民在平定王世充之后,在房玄龄的引荐下,一起去拜访了一个著名的茅山道士王远知。他出迎时,就说:“此中有圣人,得非秦王乎?”在李世民告知身份之后,王远知又说:“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

王远知之所以敢如此预言,说明李世民的气场应该很强大,而且充满了智慧,否则,在乱世初定的时候,如何能成为“圣人”、“天子”。

表面上看,这是李世民“天命所归”,实质上,应该是李世民天资聪颖,敢作敢为,有王者之气。

如此富有智慧和野心之人,对于下毒这种伎俩,自然会加以提防,特别是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矛盾,已经近乎白热化的时候。李世民之所以“中毒”未死的最大可能就是,李世民根本就没有中毒。

看一下《旧唐书》对这件事情的记载,“(李建成)后又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李)神通狼狈扶还西宫。”

《资治通鉴》中的描述大同小异,“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酖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

通过史书记载,可以确定的是,李世民是在酒宴上就已经“吐血”了,而且是“数升”,并非回到自己的住处西宫才吐血。

按照我们现在的常识,成年人的总血量也就四五升的样子,如果真吐血数升,这李世民肯定要当场休克毙命了。可是,李世民好了之后,似乎也没有什么后遗症,很快就又生龙活虎,还能发动玄武门之变了。

而唐高祖李渊知道此事后,专门下敕书跟李建成说:“秦王素不能饮,更勿夜聚。”

接着,李渊又去看望了李世民,准备调和兄弟两人之间的矛盾,让李世民避去东都洛阳,将二人分开。

唐高祖所做的这两件事,造假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李世民“酒后吐血”这件事,细节值得怀疑,但应该确实发生过。

很大的可能,李世民酒量真的很一般,饮酒过量了,所以,当场就吐了。呕吐的时候,又过于剧烈,造成了食道或者胃粘膜出血,这才混杂了血液一起吐了出来。李世民当时年轻力壮,所以,在调养下,很快就又恢复了。

这种现象,历史上有,现在也很常见。

历史上比如,三国时的阮籍,非常好酒。他在跟人斗酒时,也是“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毁瘠骨立”,可是也没死。

史书中之所以很肯定的说李建成下毒,只不过是李世民为了证明自己发动玄武门之变,乃是迫不得已罢了。

在这次酒宴之前,李世民曾收买了尔朱焕、桥公山、杜凤举三人,到李渊那里告发李建成勾结庆州都督杨文干谋反。之后,又收买了李渊派去诏杨文干到行宫问话的宇文颖,吓得杨文干真的造了反。

这件事让李渊差点将李建成废为蜀王,改立李世民为太子。不过,李渊后来觉得事情不对劲,就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几个属下问罪了事。

自此,李建成肯定也是想置李世民于死地了。他就趁李世民派手下大将张亮,率一千多士兵,带着大量金银布帛去东都洛阳的时候,告发了张亮。还好张亮比较忠诚,坚持说是正常调动,李渊也就放张亮去了。

李世民之所以要经营洛阳,也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毕竟在京城,他的势力没有太子和齐王大,军队数量上就差了一大截。而且,李世民开始也并没有下定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决心。他最初是想去洛阳,然后,再号召自己的支持者,跟李建成分庭抗争。

正好,这次醉酒事件,让李世民有了发挥的机会,确实也差点达到目的。可是就在出发前,出现了变故。

李建成、李元吉知道后,觉得不能放虎归山,就秘密指使人上书,说“秦王左右多是东人,闻往洛阳,非常欣跃,观其情状,自今一去,不作来意。”隐含的意思就是,李世民一去,很可能会在他部下的拥护下,起兵造反。

于是,善变的李渊就又否决了这件事。

李世民去不了东都了,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最后,应了太史令傅奕观测星象所得的结论,“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李世民成了天下之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金朝与后金都是女真人政权,他们是否同根同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国号“大金”。努尔哈赤之所以选择“大金”为国号,意思是延续公元1115年,由女真人部落首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的“大金王朝”之意。那么,他们的血脉是否是一脉相承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要从女真人先祖说起。关于女真族的起源,明朝著作《殊域周咨录》中,可以

  • 她貌比西施,才华横溢是唐朝第一女诗人,为何后人却说她做伎最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薛涛出身书香门第,聪明伶俐,八岁时,父亲以“咏梧桐”为题检验她的才学:“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略一思索,应声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亲听了,感觉不妙,他担心女儿长大沦落风尘,没想到竟一语成谶。父亲死了,剩下孤女寡母无依无靠,现实如此残酷,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成为一名乐伎。低微的社会地

  • 唐太宗杀掉了亲兄弟之后,做了这样一件事,暴露本性,让人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李世民大家都是认识的,毕竟这个人物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大家都知道李世民为了自己的权利,而杀害了自己的亲哥哥和自己的亲弟弟!而且不止这样,杀害完了自己的亲兄弟之后,还做了这样一件事,直接暴露了本性,让很多人都愤怒了!杀害自己的兄弟,为了自己的皇位,这一点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那时候都是为了清扫障

  • 北宋汴梁曾有犹太社区:在中国生活上千年的犹太人,后来都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犹太民族起源于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区),公元一世纪,由于发动起义反抗罗马帝国,被驱赶出故乡,流散到四方。从那时候起,直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他们在外漂泊了差不多有两千年。公元70年,反抗罗马统治失败,犹太人被赶出家园,流散四方绝大多数犹太人流散在东欧、中东、地中海三个区域,也有一部分犹太人继续向更

  • 隋炀帝真的说过“除生我、养我者不可,其他皆可”这句话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隋炀帝说这句话的时候,躺在一堆女人中间,心里还惦记着他叔父靠山王杨林的女儿玉郡主,也就是他的堂妹。杨广的原配萧美娘进来说,玉郡主给他送来了礼物,结果打开一看,竟然是一个空盒子。萧美娘还提醒杨广,说玉郡主是杨广的妹妹。杨广就说出了这句惊世骇俗的名言。但,这只是12版《隋唐演义》电视剧中,第一集结束时上

  • 一蓑烟雨任平生:致敬苏轼的十个关键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2000年千禧年伊始,法国巴黎,有一家报纸——《世界报》,它的主编叫作“让-皮埃尔·朗日里耶”。他和他的同事们决定用一种创新的方式,迎接新千年的到来。怎么庆祝呢?他们决定用专栏的形式,写一批专栏文章,讲述在公元1000年-2000年这一千年中生活的世界知名的重要人物的生活故事,覆盖北美洲、拉丁美洲

  • 为何王莽的头颅从东汉到晋朝,一直被收藏了27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这些都不是王莽的主要贡献,他最大的贡献是将汉朝一分为四,最终让大汉得以延续了400余年的国祚。汉之后的朝代,通常也就200多年就灭亡了。解释一下,为什么说汉朝有四个。大家一般非常熟悉的有三个汉朝,即刘邦建立的西汉、刘秀建立的东汉,还有刘备建立的蜀汉。其实,在西汉之后,东汉之前,还有一个汉朝,即

  • 大量官窑瓷器是怎样流向民间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透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的《清宫瓷器档案全集》,或许可以解开这个谜。皇家档案告诉我们,民间的官窑瓷器大约有这样几种来源:唐英 石像一是御窑厂次色瓷器的处理。次色瓷器变价是清代御窑厂特有的一种瓷器处理办法。官窑中的次色瓷器,是与正品中的上色对应而言的。变价就是将次色瓷器出卖以换取现银。瓷器作为手工业

  • 杜甫自己穷得连饭都有吃,为什么却总是操心民间疾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杜甫从小寄养在笃信佛门的姑母家,成年后又处于佛法兴隆的时代。他常和佛门中人交游,登临佛院、驻足禅境、彻夜听讲佛经,置身空门,仿佛身心得到净化一般。禀性高洁心志刚猛杜甫禀性高洁明朗,一旦闲适之时就会触发道机,心中自然流淌禅韵。因此,他的诗文透著禅境、禅意和禅趣。譬如“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再如“水

  • 朱祁钰是明朝皇帝,不仅被取消帝号,死后还只能以亲王礼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这就是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率20万大军御驾亲征讨伐瓦剌失败,全军覆没,身为皇帝的朱祁镇被瓦剌首领俘虏。刚开始明政府还大筹金银财宝去赎人,但刚好被瓦剌发现了英宗的“摇钱树”潜质,之后就不是要钱就是要地。为了不让也先勒索继续下去,明政府决定推举朱祁钰为帝。尊明英宗为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