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多尔衮的身后事:顺治下令鞭打尸骨、对坟墓刷黑漆,乾隆为其平反

多尔衮的身后事:顺治下令鞭打尸骨、对坟墓刷黑漆,乾隆为其平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863 更新时间:2024/2/7 19:37:16

若细数清朝历史,摄政王多尔衮绝对可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没有他,便没有顺治帝,也没有清朝繁荣的基础。

但是,在多尔衮死后,顺治帝却剥去他的封号,判其为“谋逆之臣”,并命人摧毁了他的坟墓,还将他的尸体掘出来鞭打、往他的坟墓上刷上黑漆。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顺治那么恨这位叔叔,要如此清算他呢?

“一半功劳在于多尔衮”

在努尔哈赤众多儿子中,多尔衮是锋芒毕露的一位,其他皇子还在学习骑马射箭时,骁勇善战的他已经跟着父亲南征北战了。

但是,多尔衮并不是努尔哈赤最看重的一个儿子。在努尔哈赤心中,他继承人的第一人选是皇太极。

努尔哈赤死时,多尔衮年仅15岁,兄弟间仍斗争得你死我活。多尔衮的额娘阿巴亥被逼殉葬,围绕着多尔衮的只有无尽的黑暗。

皇太极继位后,政权也并不稳定,多尔衮却有一颗坚毅的心,他同兄长皇太极站在同一战线上,积极配合皇太极的行动。

在母亲逝世后的第二年,多尔衮就随其兄皇太极进军蒙古察哈尔部,破敌人于敖穆楞。

由于多尔衮表现出色,皇太极赐给他“墨尔根戴青”的美号,也就是“聪明的统帅”的意思。

后来,多尔衮又跟从皇太极从龙井关突入明朝边塞,接近北京,并且在广渠门外大败袁崇焕祖大寿的援兵。明崇祯三年,多尔衮又率领军队大破明军。

在击破易守难攻的锦州时,多尔衮更是功不可没。多尔衮的战功,也推进了满清政权入关的进程。有人说,大清立国一半的功劳在于多尔衮,这并不夸张。

屡屡建功的多尔衮深受皇太极信任,被封为和硕睿亲王。皇太极为了巩固政权、设置六部时,便让多尔衮掌事。

多尔衮在治理上给皇太极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掌管六部的过程中,他也锻炼了自己的政治能力。

多尔衮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在皇太极死后。公元1643年,皇太极因病逝世,并且走得突然,生前没有立下任何遗诏说明皇位让谁继承。彼时,有能力争夺皇位的有两人。

第一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他已长大成人,是积累了一定势力的亲王,并且有索尼、鳌拜等大臣的支持;第二便是皇弟多尔衮,要论在朝中的势力,多尔衮并不逊色于豪格。

可是,长子继承皇位是名正言顺的事,再加上有许多人拥立豪格,多尔衮若是自立为帝,恐怕会引起一场腥风血雨。

多尔衮便想了一个计策,他在众人面前改口说要立皇太极之子为帝,但人选不是豪格,而是皇太极年仅6岁的第九子福临。

影视剧图

多尔衮退了一步,豪格也不好再步步紧逼,于是一同拥护年幼的弟弟福临为皇帝,多尔衮正式昭告天下,改国号为顺治。

在野史中,一个秘闻是多尔衮和孝庄太后有私情,所以多尔衮才会拥立她的儿子福临当皇帝。

这个传闻至今也无法证实其真假,只不过为后世的文艺作品提供了创作空间,但身为一个心思缜密的亲王,多尔衮让福临当皇帝显然不仅仅是因为孝庄一个女子。

福临尚且年幼,还不像汉昭帝刘弗陵那般,小小年纪就富有心思,他日登上皇位,多尔衮就可以把持朝政,这相当于幕后真正的皇帝。

此外,福临的母亲孝庄在皇太极生前算不上得宠,娘家的背景也没有那么强大,没有母家干预政权的顾虑。

多尔衮还可以借此有效制止内部的斗争,稳定局势,可谓是一举多得。

郑亲王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一同辅佐顺治帝,而多尔衮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大将军。

此时,关内正一片混乱。明崇祯十七年,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城,崇祯帝自缢而死,明朝正式宣告灭亡。

李自成的“皇位”还没坐稳,多尔衮率领的清军便入关夺权了。碍于清军的凶悍,李自成只好以郊外祭天为名撤出了北京。

清军占领北京之后,多尔衮严禁抢掠,停止剃发,还为崇祯帝发丧,博得了汉人的好感。

等到北京的局势稳定下来之后,多尔衮便迎顺治帝登基。可以说,没有多尔衮,清军也不会那么顺利在关内坐稳位子。

只手遮天的摄政王

扶持皇帝登基,并且立下赫赫战功的多尔衮是开国元勋,也名正言顺地成为摄政王,在顺治尚且年幼的时候,朝政基本上由多尔衮把持。

济尔哈朗退位后,多尔衮更是一手遮天,权倾朝野。在政治上,多尔衮是尽到了一名臣子的义务的,他也确实是一个有才能的人。

多尔衮明白,满族人虽然把持了朝政,但汉族人仍是中原的主体,因此,他重用汉族官员,积极发掘汉族人才,这样既能稳定人心,又能维持政治的良好运转。

同时,多尔衮还严厉查处官场的腐败现象,促使官员廉洁奉公。在民族政策上,他则不断促进各民族友好往来,拉拢人心。

多尔衮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便轻徭薄赋,“今与民约,凡正额赋外,一切加派尽予删除”,减轻人民负担。

对待年幼的顺治,多尔衮则有几分身为叔父的慈爱。他从小带着顺治帝长大,亲自教他骑射,替他找来最好的教书先生,总是很关心他。

在顺治9岁的时候,北京城内天花爆发,多尔衮专门在风景优美的北海为其修建了个场所让他隔离,等到天花结束了再带其回到北京。

多尔衮对顺治得好,顺治当然能感受得到,所以,年幼的他对这个叔父也十分尊敬,在历史记载中,两人的关系是和谐的。

但是,功高盖主之人,必然走向自傲。

多尔衮成为“皇叔父摄政王”之后,像围猎、出师时,王公贵族要聚集一处“列班跪送”,若摄政王回王府,大臣们则需要送至府门。

在朝贺时,多尔衮身穿八团龙服,仅仅比皇帝少一龙而已,远远看去十分接近。

帽顶用东珠十三颗,也只是比皇帝少了一颗。一切礼遇,都彰显他的尊贵地位,甚至要高于皇帝的排场。

顺治三年,多尔衮嫌每次调兵遣将时都要找皇帝盖印章,十分麻烦,于是索性把皇帝的玉玺、兵符等全都搬进了自己的宫里。

顺治四年之后,如果官员奏书中不把“皇叔父摄政王”这一称呼写完整的话,都会受到革职处分。

不久后,多尔衮也不用像其他臣子一样,向皇帝行跪拜礼了。

后来,多尔衮又向前一步,直接从“皇叔父”变成了“皇父”,这在大清的祖制中并不合规矩,可多尔衮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朝鲜王直接在诏书上称多尔衮为“二帝”,他也举得理所应当。

同时,一切政务,如罢免和提升官员等,多尔衮都不再走一走形式,向顺治帝请命,而是自己裁决。

除了一个“皇帝”的名头,多尔衮实然与真正的皇帝无异,年幼的顺治俨然是一个傀儡。

顺治六年时,多尔衮的王妃去世,他久久不能从悲痛中走出来,不幸得了重病。

在多尔衮看来,自己身为摄政王,又是皇帝的叔父,顺治帝理应亲自到他家去看望他。

他左等右等,顺治始终没去看望,这便惹得他很不快。

病愈后,多尔衮仍耿耿于怀,不顾君臣之礼,当众跟顺治帝起冲突,发泄自己的不满,全然不给皇帝面子。

多尔衮不仅不把皇帝放在眼里,随着他的权势日益壮大,其贪欲也逐渐膨胀。

最初,李自成撤出北京后,一把火烧了紫禁城,所以清朝皇室需要重新修葺宫殿,多尔衮曾叹息明朝修皇极殿(即清朝之太和殿)。

一座宫殿的费用就达六百万两,实在是劳民伤财,极尽奢侈。

但到了顺治七年,多尔衮却觉得京城地污水咸,夏季湿热无法居住,所以要花两百多万两修一处避暑之地。

这不仅让人感叹,权力的确会改变一个人。在顺治帝尚且年幼的时候,多尔衮把握政权,辅佐皇帝,这无可厚非。

但当皇帝长大时,他仍不肯归还朝权,依旧做他一手遮天的摄政王,这就将他和皇帝的关系,最终推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遭到政治清算

顺治七年,平日里身体并不好的多尔衮前往古北口外喀喇城狩猎,行猎过程中坠马跌伤,不久后便死去,年仅39岁。

历史记载,听闻多尔衮逝世后,顺治帝悲痛不已,率王大臣缟服东直门外五里,迎多尔衮遗体,并且追封其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

丧礼依照皇帝的规格来办,多尔衮的生母也被追封为义皇后。

多尔衮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顺治帝便下令将豫亲王子多尔博过继给多尔衮,承袭他的爵位,俸禄是其他亲王的三倍。

然而,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多尔衮一死,14岁的顺治帝就可以亲政了。顺治为多尔衮的死悲痛的场面并没有维持太久。

多尔衮死后不久,他生前的政敌纷纷站出来联合上奏,给多尔衮列举了“十四条大罪”,其中不乏谋逆、僭越、觊觎皇位等罪名。

例如,说多尔衮生前早已造好了黄袍等僭越物品,还跟其他将领商量好了一起谋反。

一时间,朝堂的形势十分紧张,就连平日里跟多尔衮站在统一战线的人也纷纷倒戈,多尔衮一下子从“义皇帝”变为谋逆之臣。

顺治帝看着多尔衮的这些罪状,开始下令处理他的党羽,一些原本是摄政王党派的人纷纷被投入狱中,下场都凄惨得很,这让多尔衮多年培植的势力顷刻瓦解。

顺治帝还追夺了多尔衮一切封典,把他从皇家玉蝶中除名,派人捣毁他的坟墓,将其尸骨从棺材中拖出来鞭打。

中国的传统一直都是“死者为大”,一般来说,哪怕死者生前犯了很大的罪过,死后也不必追究什么了,倘若皇帝还要让人鞭打其尸体以解恨,足见皇帝对其恨意之深。

顺治还不满足于此,他还要让人把多尔衮尸体的脑袋给砍下来,挂在城门上示众。

至于多尔衮的后代,顺治帝则算是放了一马,把他唯一的女儿东莪格格交给另外一个叔父看管,但历史上却再无这位格格的记载。

四年后,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子许尔安等不平于多尔衮死后遭到如此对待,以为这个时候皇帝气消了,便分别上疏,称赞多尔衮的功勋,想要为他翻案。

但恰恰撞到了顺治的枪口上,被流放到宁古塔。顺治帝还再次强调多尔衮的罪臣之名,要让人往多尔衮的坟墓上刷上黑漆,似乎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这是个该死之人。

此后,多尔衮这个名字成了一个禁忌,再无人敢提。顺治帝为何要在多尔衮死后,如此清算他,这也是多年来研究清史的专家关注的一个点。

根据种种记载,顺治对多尔衮也许是一种又爱又恨的态度。一方面,他感念于这位叔父的关爱,感念于他为满清立下的功劳。

可另一方面,他却讨厌多尔衮权倾朝野,一手遮天,全然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此外,就如野史所言,多尔衮和孝庄之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顺治年间便有传闻称,孝庄为了自己和孩子能得到庇护,下嫁给了多尔衮。

在古代,女子的名声尤为重要,皇家更是如此,这样的传闻,不管是真是假,都会让顺治觉得不堪,所以,这也是顺治帝厌恨多尔衮的一个原因。

于私,顺治之所以用那般狠毒的手段清算多尔衮,是出于他别扭的叛逆心理,出于他那情绪化的性格。

于公,顺治不可能不知道隐去多尔衮所有的功劳,会引起巨大的争议,但出于巩固自己政权的目的,他是不得不这么做的。

要知道,6岁的顺治是被推上皇位的,那时的他不过是个懵懂的孩童。登基之后,他的手中几乎无半点权力,一切国事皆由摄政王多尔衮决断。

长大后的顺治懂得要培植自己的势力,而多尔衮死后,顺治得以亲政,但毕竟根基不稳。

他拿多尔衮开刀,瓦解一些贝勒、王爷的权力,就是要让人知道,天下是属于他这个皇帝的。

只有他才能说了算,任何人僭越专权,都是谋逆的行径。倘若不这么做,顺治始终是傀儡皇帝,一个多尔衮倒下了,还有另一个多尔衮站起来.

君主的权力岌岌可危,于皇室、于江山,始终不是一件好事。顺治帝死后,康熙、雍正两代皇帝都不想违背先祖的意思,为多尔衮平反。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才发布诏令,要为多尔衮翻案。

他下达的旨意很是微妙,称先祖顺治帝是受了小人的蛊惑,才将开国元勋多尔衮判为逆臣的。

如今,不能把多尔衮的功劳全都抹杀掉。于是,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还将其追谥为“忠”。

这个时候,距离多尔衮逝世,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顺治帝将多尔衮挫骨扬灰,乾隆帝却为其平反。

他们的做法,大概都出于自己政治上的考量,但想必对于已在黄泉下的多尔衮而言,这些都是身后事了,后世的评说对于逝者而言,大概无关紧要吧。

参考资料

[1]《现代交际》,《多尔衮生前死后政治地位突变之原因探索》

[2]《兰台世界》,《多尔衮宗籍的削除与复入》

[3]《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多尔衮死因考》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白一生喝了50+吨酒,究竟喝了哪些酒? 不看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据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统计,在李白流传下来的1500首诗作中,有170余首写到饮酒。那么,李白一生喝了这么多酒,他都喝了些什么酒,又喜欢喝哪些酒呢?唐代的酒,总共可以分为:葡萄酒,桂花酒,菊花酒,白酒和黄酒。葡萄酒,就是正宗的“胡酒”。有人认为是汉朝,而《太平御览》中则记载是唐太宗征服高昌时,俘获了高

  • ​中天易学命理来论嘉庆皇帝寿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导师张永红 弟子谢曼君嘉庆皇帝(1760年一1820年)原名爱新觉罗.颙琰。1796年正式登上皇位,但前几年由乾隆太上皇还掌握大权,嘉庆实际只有听从太上皇摆布,直到1799年太上皇乾隆驾崩,他才正式亲政。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开始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贪官和神及党羽,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

  • 李白的偶像||梁国德【散文天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的诗歌,最辉煌的时代是唐诗,而唐代最杰出的诗人自然首推诗仙李白了,这个一般来说是毫无异议的。所以李白是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偶像,自然也是众望所归。但如果你问李白的偶像又是谁,那大概一般人就茫然了,即使能说出个张三李四,也未必会一致,因为李白也没亲口说过他的偶像是谁。但我们通过李白的诗,则完全可以推定

  • 清代“爬龟妇”有多坏?乾隆得知真相后,大怒:见一个杀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爬龟妇”最早是形容一些依靠巫蛊之术来祸害天下苍生的女巫。(示意图/翻摄自pixabay)什么是“爬龟妇”?这个词最早是形容,一些依靠巫蛊之术来祸害天下苍生的狡诈恶徒,有点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巫婆、女巫。最初的爬龟妇们是靠着自行研制的草药来行医,她们曾研制出了一种可 以在拔牙时对人进行麻醉的药粉,这治

  • 一个意外让一石匠从东陵墓地逃生,几十年后,竟成为慈禧的掘墓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思来想去,孙殿英就产生了盗墓的想法,他停留在了东陵附近,对外就说准备在这里驻扎操练,实则夜晚的时候,他就偷偷带人四处寻找慈禧陵墓的入口,不过他这一挖,才知道这件事儿竟然远比自己想象得还要复杂。孙殿英让人在慈禧陵墓的一圈整整挖了两天,可是他们完全没有头绪,乱挖一通之后,什么都没有发现。最后还是有人给孙

  • 唐军俘获铁勒公主,薛仁贵冒杀头的风险逼她为妾,事后发现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薛仁贵,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神。而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但在“三箭定天山”的背后,却有一段血腥而黑暗的历史。而这段历史,就不怎么为人所知了。龙朔元年(661年十月九姓,游牧于天山(今蒙古国杭爱山)一代的九姓铁勒部落,因为无法忍受唐朝持续的征调,悍然发动叛乱。为平定叛乱,唐高宗

  • 乾隆刚死嘉庆就急着处死和珅,不是为了和珅的钱,只因这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和珅是一个有名的十足大贪官,他贪污的钱财数字非常庞大,包括各种珠宝,金银等。乾隆死后,嘉庆帝立马就赐死和珅,抄了和珅的家,把所有钱财都充入国库。因此民间就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是我说法。那么,真如传言一样,嘉庆赐死和珅,只是为了的到他的钱财吗?作为一个九五之尊,嘉庆不会这样做的,也没

  • 陕西有一墓碑,洗清大唐名将的不白之冤,学者:他没有陷害薛仁贵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972年,专家们在昭陵附近,发现了张士贵的陪葬墓,并清理出一块墓志铭。通过墓志铭,我们终于能够得知,张士贵到底是什么样的将领。依据《旧唐书》《新唐书》——《张士贵传》,特别是出土的《大唐故辅国大将军荆州都督虢国公张公墓志铭并序》记载。张士贵出身不凡,其祖父乃是北齐开府车骑将军。到了隋朝,其父以军功

  • 乾隆上厕所,要求无声无味,太监一招解决,乾隆:此法妙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乃九五之尊,真龙天子,非常尊贵至上!要什么便是什么,叫臣站着,做臣子的就不敢坐下,权利无限大!但尽管皇帝权力再大,再尊贵无比,在某些时候也是常人一个,也要食五谷,生百病,也免不了吃喝拉撒。但是为了凸显其尊贵的身份,哪怕是上厕所,皇帝们也有很多的讲究,历史上的慈禧太后上厕所就非常讲究,还要专

  • 听说邻国掠华人为奴,唐太宗愤而御驾亲征:我必诛此贼,救我子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高句丽国大人众,对于中原王朝具有巨大的威胁。因此隋朝在统一全国后,立即将兵锋指向高句丽。随后,从隋文帝到隋炀帝,隋朝连续对高句丽发动4次讨伐。其中,隋炀帝还三次亲征,每次出兵都多达百万,参与运输的民夫更不下500余万。然而由于粮草不济以及高句丽人的顽抗,隋朝的四次进攻都以惨败而告终,死在辽东的战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