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晚唐、五代始,社会纷扰、天下大乱,礼典废坏,不失为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礼崩乐坏”。
宋兴以来,“四方之俗未闻礼乐”,从而导致冠昏丧葬问题丛生。“冠礼今不复议,昏礼无复有古之遗文,而丧礼尽用释氏,独三年日月则类古矣。臣请集大儒鸿博之士,约古制而立今礼,使百官万民皆有等夷,便而易行。”
韩维曾说:“近世简弃礼教,不以为务,婚娶之法,自朝廷以及民庶,荡然无制,故风俗颓糜,犯礼者众,贤士大夫未尝不发愤太息。”此处“近世”,当指宋立国之后。
由此,赵宋立国不久,宋太祖便重视礼典的制订,其主要目的之一便是治理源自晚唐五代的社会乱象。
在礼典制度方面,宋太祖即位不久,命臣僚根据《大唐开元礼》,修撰《开宝通礼》二百卷,后又编撰《通礼义纂》一百卷,修撰礼书,制定朝廷五礼。其中,便有规范皇室、官员冠昏丧葬的方法。
可惜的是,宋初礼典文献大多散佚,而有关丧葬礼制的史料更是少之又少。据学界研究表明,宋初参照《大唐开元礼》修撰《开宝通礼》,其内容应无太大差别。
从《开元礼·凶礼》部分的目次门类来看,主要包括三品以上丧、四品五品丧、六品以下丧、王公以下丧等条目,而未见有关庶民丧葬礼制的规定。于是,宋初亦延续着自唐玄宗开始的以法令处理庶人丧葬事物的方法,原则是降杀士礼用于庶民,是“礼不下庶人”的变通。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宋刑统》《宋史·士庶人丧》中偶有规范庶民丧葬行为的法令出台。不过,宋太宗曾在太平兴国七年颁布诏令,曰:“朕以士庶之间,车服之制,至乎丧制……宜令所司,更加详定。”
可见,宋初官方所制订的礼制实施并不顺利,社会上仍然普遍存在着僭越礼制的现象。
其实,这种现象由来已久,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修正。翻检唐代丧葬史料可知,品官丧葬厚葬习俗成风。如《唐大诏令集》卷八十《戒厚葬诏》:“虽送往之典,详诸仪制,失礼之禁,着在刑书……明加检察,随状科罪。”
《通典》卷八十六《荐车马明器及饰棺》又载:“王公百官,竞为厚葬……风俗流行,下兼士庶。”从资料所见北宋前期低品官墓来看,正六品王贻孙生前系宰相王溥之子,生前经历后周、宋初,多有“帝泽逾等”的待遇。
在其死后,使用了唐代高规格墓中常见的多个天井和过洞的斜坡式墓道,并在三重封门上部建有石质门楣,且阴刻有朱雀图案。不仅如此,其墓室所用仿木结构和壁面装饰内容,与宋太宗李后陵基本相似。
这种葬法在象征地位和身份的同时,无疑属于一种僭越礼制的厚葬习俗。需要指出的是,宋初由于五代兴亡教训殷鉴未远,面对“内乱”及“心腹患”的重负,自宋立国,其“家法”便更加侧重于“防弊”二字之上。
如北宋建隆二年罢宿将典禁兵,令这些原本遥领诸藩的禁军将领“释去兵权,出守大藩”以各归本镇作为缓冲,由此腹心之患得以解除;
此后,随着文臣京朝官出知州县事、监临地方财务,节度使仰给于中央而“不食本镇租赋,”节镇权势受到了根本性的削弱;节度使“皆不签书钱谷事”“其事务悉归本州知州、通判兼总之”的制度,到真宗时全面确定下来。其后节度使通常不再赴镇,最终成为表示崇高级别、寄寓优厚待遇的荣誉衔。
从丧葬礼制的角度看,目之所及,宋初对于官民葬制的规定,应仍承袭“大唐制,诸葬不得以石为棺椁及石室,其棺椁皆不得雕镂彩画、施户牖栏槛,棺内又不得有金宝珠玉。”
此条出自《丧葬令》,作为法令对各级品官都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性和强制性。从考古资料所见北宋前期高品官墓来看,据出土墓志资料显示,安审韬曾任武宁军节度使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兼御史大夫,从二品。
吕远生前曾为五代后晋高官,入宋后仍入仕为官,卒时任邢洺滋州御史大夫,勋至上柱国,正三品,均是宋初地方大员。但从墓葬形制来看,两墓形制均采用了北方地区常见的宋代庶民葬法,即竖穴式墓道土洞结构。
此外,正七品李保枢墓则与同一时期的高品官员安审韬墓和吕远墓相似,采用了竖穴土坑墓形式的北方葬俗。
由此,从墓葬形制看,北宋前期的品官墓也存在着一种“守礼从俗”的葬法,即墓葬形制并未违反《丧葬令》“诸葬不得以石为棺椁及石室”的规定,同时,符合唐宋丧葬法令“诸丧葬不能备礼者,贵得同贱”的要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晚唐五代奢侈相尚,民间丧葬活动也不例外,故有前述太宗所颁详定礼典,禁止士庶厚葬的诏令。
《唐会要》卷三十八《葬》中记载了关于庶人丧葬礼数的明文规定,可作为考察庶民葬制的参考。“古之送终,所尚乎俭……不得作假花果及楼阁。”
中所言“下账”系指墓室中所设帷帐,或墓外别建的园宅。而所谓“珍禽奇兽、鱼龙化生”“园宅不得广作院宇,多列侍从”等则是说丧葬器物翻版阳间建筑和生活场景,这些均是官方礼典所禁止使用的。
需要说明的是,宋墓已由“椁墓”转向“室墓”,“墓为真宅”的样貌颇为明显。加之,此时流行使用纸明器、仿木建筑、墓室壁画等替代实物的丧葬传统。由此,考古资料所见北宋前期庶民墓墓道中使用的彩绘土雕楼宇、仿木结构的彩绘砖雕砖室,无疑也属于厚葬习俗。
综上可知,从墓葬形制看,北宋前期的品官墓和庶民墓更多地体现出丧葬从俗的现象。即仍然延续着晚唐五代时期的丧葬方式,只不过这种方式不仅沿袭使用了僭越礼制的厚葬习俗,而且也多遵从民间葬俗使用了地方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