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军自击败宋军的雍熙北伐(公元986 年)之后,便开始转入战略进攻。在东起燕山西至雁北的广阔战线上,辽军不断利用自身骑兵的机动优势发起越境突袭。在广阔的平原上抵御辽军仅仅依靠水泽和一些据点是不够的。根据平原上的土质条件,当地军民及北宋朝廷秘密地采用地道战法来抵御强大的辽军。
宋代修筑的“地下长城”,也称之为“宋辽边关隧道”主要分布在今廊坊境内的霸州、永清一带和保定市的雄县固安一带。
“地下长城”也就是地道。华北平原上的地道,大家都不陌生,很容易联想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战”。虽然在地域分布上,两处的地道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有不同。比如说,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中几乎没有任何的生活设施,永清古地道中出土了灯台、蓄水缸、 土炕等生活设施,而且还有排风口、通气孔等设施。再就是抗战时期所筑的所有地道都是直接开挖,而永清古地道却全部用砖石铺砌而成。这说明,抗战时的地道,是一种临时性的隐蔽战斗设施。人们每次进去的时间都不长,不需要用许多生活设置,而永清古地道则显然可以供人们长期居住、备战和通信。抗战时代的地道战是华北地区爱国军民自发的防御设施建设,而宋辽时代的“地下长城”全部都是用砖石铺砌而成,更像一个永备工事,应为北宋朝廷有计划、有准备修建的一个宏大和长期的国防体系,所以经数百年乃至千年而不至崩塌损坏,依然坚固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