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组建舰队,打下苏门答腊,控制印度洋海权,明代仍未开启海洋时代

组建舰队,打下苏门答腊,控制印度洋海权,明代仍未开启海洋时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227 更新时间:2024/1/21 2:39:25

由于辽、金压迫北疆,西夏阻断西域,自宋一代贸易开始转向海外。下海!下海!使海域大开,塞翁失马竟然开了大航海时代。

南渡后,宋高宗从海路逃向温州,在江心屿上望海潮,猛然开窍,发现“市舶之利最厚”,所以一到临安,他便号召对外开放,以开拓海疆为发展战略。宋高宗鼓励海商打造海船,购置货物到海外贸易,还在海岸线上,每隔30里建立一个灯塔导航系统,引导航行的海船,还请商人协助,组成了一支舰队。这支舰队,足以取代阿拉伯人在印度洋上长期掌握的制海权。

南宋时期,朝廷全力经营海洋,浙、闽、广三市舶司收入已达两百万贯,占了五分之一。南渡之初,宋高宗捉襟见肘,因为海外贸易,财政收入很快恢复。到了孝宗一朝,财政规模就全面超越北宋。

从那时起,中国人就与阿拉伯人一道,控制了印度洋的海权。

宋朝向海洋发展核心目标是“重商”,不知还有海权。明初,虽有太祖“片板不许入海”令,但朱棣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朱棣渴望海权,郑和的庞大舰队下西洋,亦贸亦战。

冯承钧撰《中国南洋交通史》认为,明朝以前,称南海、西南海者,至明朝时,改称为东洋和西洋。婆罗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所以说“当时所谓之西洋,盖指印度洋也”。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时,东洋几乎就成了中国内海,西洋才是新世界。“下西洋”的起点,不是中国东南沿海,而是苏门答腊岛。苏门答腊和爪哇以东,包括台湾和琉球,都属于东洋,在中国海的范围内。在此范围内,郑和可以废立国王。

郑和七下西洋,打了两仗,都打在苏门答腊岛上,因为下西洋的关键,就是控制这个岛。如果以此为据点,进取西洋,这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真正的航海远征军,开辟中国历史上的海权时代。遗憾的是,郑和船队到过红海,未入地中海;沿非洲大陆东岸南下,未绕过好望角,奔向大西洋。

朱棣

朱棣、郑和以后,皇家海权梦失落,民间海权梦方兴。

嘉靖时,闽人吴朴著《渡海方程》,主张在海外置都护府,开市舶司。从东洋到西洋,从南洋到北洋,八万里水路,要设多少督护府?这样的眼光,已超越海防,含有以海权立国的思想。以都护府和市舶司,将郑和下西洋以来所赋予的“国家理由”,从军事和贸易两方面坐实。

马汉认为,一国海权兴衰,取决于该国的民间海洋力量。明清两朝,如潮水般出海的闽人、遍布南洋和西洋的华侨,他们是中国海权的最重要的力量。遗憾的是,明清两朝的帝王们,从未赋予他们任何“国家理由”,反而把他们当作“天朝弃民”,国家乱党,必欲置之死地。在马汉看来,这是自弃海权。

我们已经习惯把巨变归咎于欧洲列强的入侵,归咎于船炮和传教士,鸦片和基督教。但仔细一想,就发现屠杀华侨,与明朝、清朝合作的西班牙人、荷兰人,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只有利用了中国民间海洋力量的英国人,带来了巨变。

知道倭患是怎样消除的吗?是戚继光俞大猷等善剿,才使倭寇消失。

实际上,明代军事家郑若论海防之策有二,一曰“御海洋”,一曰“固海岸”。戚、俞等人,未能御倭于海洋,未能拒倭于海岸,故引倭上岸,聚而歼焉。若以筹海论,戚、俞皆未入流,然以抗倭言,他们却守住了国防的底线。如郑若所言,以广船、福船巡海,就能“御海洋”和“固海岸”,何以非要引倭上岸?如果是国家之间的战争,自然可以御敌于国门。万历年间,明海军与倭国在朝鲜决战,就是一场典型的“御海洋”之战,明海军大获全胜。

如果交战方的主体处于模糊状态,“敌人”是被冠以“倭寇”之名的本国民间海洋力量,请问明军如何“御海洋”和“固海岸”?后来,明朝招安了郑氏海商军事集团,使民间海洋力量,有了合法身份,这样一来,“倭寇”消失了,连“海上马车夫”荷兰人都屈服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一个心狠手辣的剑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文|吴钩说起诗人辛弃疾,他也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武功高强甚至有点心狠手辣的大剑客。吹嘘“十五好剑术”的李白肯定不是他的对手。辛弃疾在他的词中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这可不是书生的纸上谈兵,而是一名剑客在抚剑感慨刀光剑影的往事。辛弃疾出生在济南府,少年时,济

  • 安史之乱中被低估的奇才,以7000余人迎战9个月,歼敌11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从盛世到中衰,就好像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让人猝不及防,不过仔细一想,其实使其衰亡的隐患早就有了。值得一提的是,唐朝每次乾坤逆转,似乎都与女人有着重大关联。唐高宗就因对武则天过于宠溺,让其有机可乘掌握了王权,之后给李家和大唐王朝带去了灾祸。等武则天被逼让位时,韦氏又有了掌权的欲望,直到唐玄宗登基,

  • 抵抗后金两次大捷,4岁小孩被封伯爵,袁崇焕却被迫辞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袁崇焕短暂而充满争议的一生里,天启六年(1626)正月一定是个转折时刻。他带领明朝军队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锦州大捷后,明熹宗欣喜若狂,在嘉奖谕旨中说:“十年积弱,今日一旦挫其狂锋。”滑稽的是,这位木匠皇帝又称,“宁锦之捷制胜折冲,皆受厂臣秘画”,把一切功劳竟都算到了阉党身上,自魏忠贤以下,凡数百

  • 石雕孙思邈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石雕孙思邈-凯岩石业石雕孙思邈-凯岩石业石雕孙思邈-凯岩石业石雕孙思邈-凯岩石业石雕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药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 宋朝官员的官帽为何有两根长翅?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代官员画像中宋朝的官员最好认,其中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宋朝的官帽:在纱帽后面加上了两根长长的翅膀,也称长翅帽。相传在北宋时期,也曾发生过一个因官帽而识人的故事。一次,大宋的宰相寇准,为了视察民情,微服私访,游历于河南开封一带。所谓微服,即是穿着民装,避免引起别人的注意。然而,当寇准向一位老汉问话的

  • 北伐前的南北形势,由湖南唐、赵矛盾引发的北伐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北伐是什么意思,1926年北伐战争,赵云年过七旬出征北伐

    当时全国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的对比也是有利于革命方面的:北洋军阀因为相互之间不断发生战争而日益趋于衰弱;吴、张两大军阀虽然联合起来,但是矛盾重重无法解决,因此北京陷于无政府状态;而分别盘踞长江上、下游的直系军阀吴佩孚与孙传芳之间,又因联奉、反奉问题貌合神离,他们不可能集中力量来对付南方;北伐的第一对

  • 大宋天子赵匡胤:杜四娘梦日入怀,“香孩儿”出世,赤光绕室三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宋宣祖赵弘殷赵弘殷抬棺上殿,劝汉隐帝亲贤人、远女色,被汉隐帝声色俱厉地呵斥一顿。斥毕又打,打得赵弘殷皮开肉绽。赵弘殷睡到日上三竿方才醒来,自言自语道:“这一觉真香呀!”话刚落音,他的夫人杜四娘双手端了一碗冒着热气的荷包蛋,笑靥如花般地走了进来。赵弘殷双手接过荷包蛋,一脸感激地说道:“辛苦你了!”杜

  • 看看370年前的避孕套、500年前的胸罩、明朝冰箱长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两河流域出土的3400多年前的乐谱土耳其出土的一个2000年前的厕所系统。而这不是蹲坑,是马桶哦!亚美尼亚一个洞穴中发现的5500多年前的鞋子。谁说原始人不穿鞋了?在瑞典发现的1640年左右的一个避孕套,是用羊皮做的,看起来这做工还真不错!奥地利出土的一个500多年前的胸罩在德国出土的4500多年前

  • 外国版“武则天”,15岁出卖肉体,27岁成总统夫人,70万人为她哭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中国史,乃至是世界史,再也找不出像武则天这样强势的女人。尽管没有女人成为武则天,但是有女人却无限接近了武则天,她就是艾薇塔·贝隆,阿根廷人。艾维塔的出身不好,因为她是一个私生女,她的母亲爱上了一个渣男,结果渣男抛弃了她们母女。母亲带着五个孩子四处流浪,大家都看不起她们,骂她是野种。艾维塔从小便遭

  • 问答:朱棣的五次北伐是否为后来的仁宣之治创造和平环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问:作为明朝历史上武运最持久的皇帝,明成祖朱棣曾五次出兵漠北,在蒙古高原制造出权力真空。最起码在20年周期内缓解了北方军事压力,形成其十分短暂的战略优势。 那么,这些军事行动是否真的必要,并且为后来的仁宣之治争取到充足和平环境?是否为残酷的洪武暴虐专政体制,有过一定的正联系?谢谢!答:朱棣的五次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