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便来讲一讲关于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死棋下活,逆风翻盘这件事。
一、大明朝的危机——土木堡之变
于谦为官清廉,一生刚正不阿,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当初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率近三十万大军加后勤人员合计五十万,远征瓦剌,却没想到惨败而归。此战不仅明英宗做了俘虏,四朝老臣张辅、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内阁成员曹鼎、张益等五十余人全部被杀,明朝精锐也在此战中损失殆尽。
绰罗斯·也先携带着明英宗一路直下,兵围北京城,当时朱棣留给明英宗的势力基本在土木堡之变后,所有的手牌都已经打光了。此时,国家的皇帝落入敌手,敌人正挟持他一路烧杀抢掠。当时忠君报国的思想根深蒂固,大家看见命令是皇帝下的,地方官员更是不知道该不该防守。
二、挽大厦于将倾的于谦
就在这千钧一发,国家灭亡之际,留守京城的朝臣都开始讨论起是逃亡南方,学习南宋隔江而治,还是投降议和。这时候,于谦站了出来:“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
面对这艰难的时局,于谦提出了自己的应对措施:1,拥立郕王朱祁钰,并奏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2,下诏各地藩王进京勤王,并调河南、山东等地兵士入京;3,抽调通州(隶属北京)仓库的粮草入京,防止敌人围困。
在于谦的运作下,临时征召的百姓、就近的援军、前线逃回的败军凑集了大概22万缺乏训练的军队。另一边也先、脱脱不花在紫荆关分兵,一人一路进攻中原。明英宗手下的太监喜宁这时投靠了也先,他为也先出了个损招,让明英宗去下诏让各地守将打开城门,也先凭借此不费力就快临近京城地界。
在这种顺风的情况下,喜宁熟悉内地各个区域的城防、人口等情报,结合骑兵作战的优势便体现出来,他们的机动性和强悍的突击性成了于谦需要面对的难题。如果任由明英宗、喜宁这样下去,愿意投降做内奸的人便越来越多。
謙密令大同鎮將擒寧,戮之。关于间谍的事情,此时一个名叫“夜不收”的特殊部队作用就体现出来。失去视野的也先没有了曾经的优势,京城攻防战中,在于谦的指挥下,也先的攻势终于失败。在这场守卫战中,百姓也拿着石头协助防守,约定在西庸关会和的脱脱不花率领的士兵也被守军打败,也先的弟弟孛罗、平章卯那孩都在此战中战死。
也先的计划就此破灭,不得不败走,这场胜利的主角于谦也成了大明王朝当之无愧的救星。想来当初的那批大臣也是相当懵逼:同九年义务教育,你怎么可以这么强?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