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文化为何具有功利性?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戎狄相爱相杀历史

秦国文化为何具有功利性?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戎狄相爱相杀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539 更新时间:2024/1/21 10:44:03

《大秦帝国》中,燕国、赵国、秦国等处于边境上的国家受游牧民族的影响都很大,特别是秦国受戎、狄影响更大,秦穆公之前,秦人与戎狄杂居期间,在友好和战争中共存,他们甚至有联姻的习俗,更有长期的军事冲突。戎狄部落也时常两面性,总是反复,时而臣服秦国,时而与秦国大臣一起颠覆秦国,《大秦帝国》甘龙,杜挚联合戎狄想在秦国复辟;而秦宣太后与义渠王,扯不清,理还乱的关系维持了整整三十年,当秦宣太后诱杀义渠王后,秦昭王灭掉义渠部族。

[var1]

当戎、狄部落被秦征服后,成为秦国进行统一天下战争的力量,也为秦国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也可以说,秦国与戎狄的相爱相杀贯彻了整个秦国历史,秦国的军事战斗力强大,秦国民俗民风形成,受戎、狄的影响。那么,戎狄为何能够对其产生影响呢?这不得不说秦国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

总之,秦国能够从西部边陲崛起,最终吞并东方诸国统一天下,相当程度上得益于秦地秦人的文化习俗,例如秦人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比山东朴素勇武,秦风秦俗的形成,固然受商鞅变法的影响,但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也是分不开的,那么秦文化有哪些特点呢?我们先来了解下:

[var1]

秦国地理位置

秦国处在华夏文明圈边缘,偏居一隅,是典型的边缘国家;秦人最开始居住在陇西,与戎狄杂居,后来逐步东进,秦穆公时征服关中,秦惠文王时夺取巴蜀地区,在此后长达三百年的时间里,秦国领土一直大致稳定在今陕西关中地区。

秦国这样的地理位置,在北、西、南三面都没有强敌,西方是广袤的大漠和半干旱草原,杂居着戎狄,当秦穆公臣服西戎后,秦国西方已经没有多大威胁了,北面虽然也活跃着戎狄,但此时北方草原上游牧部落,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军事实力,对中原诸国尚未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富饶的巴蜀之地在秦国南面,以高峻绵亘的秦岭为阻隔,将南面的楚国隔离开来,在秦国夺取巴蜀之前,巴蜀也未对秦国构成威胁,当巴蜀归秦后,秦国更享尽天府之利,获得大量的粮食、税负等资源,秦国国力进一步增强,并且巴蜀之地成为秦国稳定的大后方,和进军中原的基地。

[var1]

秦国只有东部面临强敌,春秋时期面对晋国,战国时期面对的是魏国,但这里有黄河天堑、华山天险与中原诸国隔离开来,所以秦国是一个半封闭式的国家,形成一个近乎独立的地理单元。秦国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军事,经济、农业生产、及文化都产生了极端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文化的影响更为持久性,那么秦国文化有哪些特点呢?

秦文化的两面性

秦文化既受周的影响,又受戎、狄的文化影响,秦国被周室分封到西部边陲时,就是为周室抵御戎狄入侵守护西大门的,秦人在与戎狄进行长期战争中,文化互相碰撞交流,不可避免地受戎文化影响,而大部分戎狄都过着游牧生活,处于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转化阶段,文化程度不可能很高。

秦国受周室册封,受周的礼乐文化影响,采用车马礼乐侍御,诸子百家思想中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思想都秦人都有渗透,但与中原诸国相比,秦人受戎狄文化影响更大。

[var1]

秦人并没有被周文化彻底同化,秦人长期保留野蛮的人殉陋习,《史记》记载秦武公去世后有六十多人殉葬,秦穆公去世,从死者七十七人,知道秦献公时,厉行改革,才废止这种制度,但在《大秦帝国》中,秦献公去世后,共有一百多人老秦人跳崖殉葬,由此可见人殉这种制度已经根深蒂固地在秦人脑海中。

秦人受戎文化熏陶后,其风俗与中原诸国相比,显得野蛮、粗朴,《大秦帝国》中,商鞅游历整个秦国后发现“父子无别,同室而居”足以可见其落后情况。但秦人也具有戎狄的骁勇善战的性格,崇武尚战,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精神。

总之,秦人由于地处西北边陲,与中原诸国交往较少,虽然周文化对秦影响已久,秦对中原诸国文化也有吸收和继承,但总体上,秦人仍然保留着大量戎文化,导致秦国文化、文明程度长期落后于东方诸国,这也是“六国卑秦”产生的原因之一。

[var1]

秦文化功利性和务实性

也许秦文化受周文化和中原礼教文化影响较少,也许是秦文化的落后性,较少有文化包袱,所以秦人做事少受传统束缚,做事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反而体现出功利性、务实性的特点。秦人不注重中原伦理思想中的仁义、礼乐、道德这些虚无的东西,就是注重是否获利,是否取得实际利益,还有将既得利益最大化的强烈欲望。

对于东方六国来说,虽然齐国也同样具有功利主义价值观,但齐国价值观与秦国却不同,秦人追求的功利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秦君正是利用这一点来发掘每个人浅层能力,为了追求霸权而不择手段,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相关;而齐国个人追求的功利与国家追求的功利并不紧密结合,秦国这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更适合大规模的战争。

[var1]

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秦各代国君都有统一六国的雄心抱负,实现六国土地尽为秦所有的欲望,追求更多的土地,追求更大的权力,这与中原文化追求“中庸”、讲求“适度”的原则是截然不同的。秦国发动战争就是为了获得土地,为了霸权政治,并不会为一些仁义、名分等这些虚无的东西轻易地折兵损将。

笔者认为,从外部条件看,秦国地理环境,僻处一隅,呈半封闭状态,地处于华夏文化圈西部边陲,是典型的边缘国家,北有戎狄骚扰,东有六国抗衡,使秦国长期处于战争之中,使得秦君始终具有忧患意识,战败亡国的思想始终笼罩秦国大地,一直谋求发展图强,建立霸业。

[var1]

秦君经历长期战争历练,将政治、军事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里。而又由于秦国没有中原地区那么浓厚的宗法制,氏族权贵掌权现象很少,使秦国产生了六世明君,正是这六世明君让秦国法治统治有了政策性的延续,让秦国人才政策得以持续,从而招来大量的六国人才,相对于其他六国,秦国能够统一天下,这与其独特的文化培养出的六世明君有很大关系。

正是由于秦国特殊的地理位置,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以及与戎狄长期杂居接触的历史,使秦国比中原诸国更加了解戎狄,逐渐形成了具有周文化特点,又具有戎狄文化特点的独特两面性文化;在与戎狄长期战争中,戎狄在军事上的务实性和功利性,逐渐被秦人所吸取,最终形成秦人的独特风俗。

参考文献:《左传》、《史记》、《商君书》、《战国策》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乱之世,秦国全靠这4个河南人,才能够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上的秦国简介,秦国历代必争之地,历史漫谈秦国

    [var1]商鞅一生致力于变法,从卫国到秦国,都一直将自己的新思想,新想法向大王进谏。在到了秦国之后,辅助秦孝公进行变法,也算是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相识。正是由于商鞅的变法,让秦国进行了彻底的,完全的改革,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国力物力非常充足,战士都非常的忠心,也是由于他变法的原因才导致的这样的。当时每

  • 吕不韦对秦朝有哪些贡献,为何敢让秦始皇叫他父亲?他算成功者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和吕不韦谁厉害,吕不韦对秦始皇有什么帮助,秦始皇怎么杀掉吕不韦

    吕不韦的成功体现在三个方面:地位、功绩和影响力。首先,我们来谈谈他的高明之处。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投资家吕不韦生于公元前292年前后,他是个极为精明的商人,在他26岁时,就已经成为当时身价千金的大商人。《汉书·食货志》: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

  • 秦国能统一六国,又迅速灭亡原因是什么?制下无政,政上无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是如何统一六国的,秦国统一六国过程讲解,秦国统一六国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中,政治一直都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方面,但是历史发展当中,政治其实也可以说是指一个国家的发展政策,政策的实施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因为只有对应整个历史社会发展的政策,只有适合一个国家发展的政策,这个国家的发展才能够被规划在一个明确的框架之下。[var1]如果没有明确的政策,那么

  • 曹魏大将攻灭高句丽首都击败诸葛恪后来被司马家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司马家族如何架空了曹魏政权,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司马家族对曹魏政权有什么影响

    毌丘俭一生主要活动于曹魏的东北和东南边疆,为曹魏的统一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魏明帝曹叡时期,毌丘俭曾任幽州刺史,与辽东公孙氏割据政权为邻,明帝青龙年间,为了统—东北地区,消灭辽东割据政权,消灭了割据辽东半个多世纪的公孙氏政权,使这一地区重归于中原王朝的统一之下。平定辽东后,他继续留在当地镇守。在此期

  •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决意要杀魏延?原因只有4个字:功高盖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只是如此迷信的说法,真就是让诸葛亮下定决心安排马岱杀死魏延的理由?政治上的斗争,何时变得如此荒唐,实际真相也不过四个字——功高盖主。 魏延功绩 建安十六年,刘备接受刘璋的邀请,入川帮助刘璋抵抗张鲁,魏延以部曲跟随刘备入蜀作战。整个战斗过程之中,魏延与黄忠二人通力合作,不仅平定广汉郡,还帮助刘备攻克重

  • 郡县制是不是秦始皇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的郡县制,秦始皇郡县制不利影响,秦始皇废分封改郡县制的影响

    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果没有这位大人物,这种制度就不会出现了。比较典型的有汉武帝的“推恩令”,杨坚的“科举制”,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以及秦始皇的“郡县制”。事实上,相关制度的出现,并不是某人的伟大创举,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适时出现的。由于本文是春秋战国系列连载之一,所以

  • 曹操关于铜雀台的这个遗愿,让他留下好色的说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夸来夸去也就是曹操是个英雄这么点事,但关于他的黑材料却花样翻新地出。一方面继续渲染曹操的奸诈嗜杀。《独异志》上说曹操有个很漂亮的歌伎,唱歌十分好听,但脾气也不好,属于脾气大本事也大的那种人。曹操想杀却又舍不得他的歌声,就秘密派两个歌伎跟她学习,待学好之后再杀。这很有点现代职场领导与下属勾心斗角的感

  • 曹操比孙权刘备强大,赤壁交战为何惨败?原来是这个隐形高手害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刘备孙权谁先死的,曹操vs刘备vs孙权,敢达争锋曹操刘备孙权谁强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对赤壁之战中的疫疾作了详尽描述:“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在《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中还有一则记述,是曹操给孙权的书信:“赤壁

  • 吕布死后,貂蝉去哪了,是被曹操纳为小妾还是被关羽送去做尼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吕布死后为什么貂蝉每晚去找关羽,貂蝉激战吕布电影,吕布抱着貂蝉图片

    董卓死了之后,貂蝉跟随吕布,在吕布被曹操捕获之后,貂蝉也一起落到了曹操的手中。我们都知道吕布被曹操吊死在白门楼楼上,那貂蝉去哪了呢?一直以来,貂蝉去哪了,成为历史上一个千古谜团。关于貂蝉在历史上的记载非常少,根据《三国志》、《后汉书》中的记载,只有短短的一句话,说的是“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

  • 少年英雄,竟是高粱竖子?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何要贬低霍去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迁和霍去病,司马迁为啥对霍去病的死因没描述,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评价原文

    司马迁在汉朝,有一位交情很深的将军朋友,名叫李陵。李陵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李陵的祖父,却令人耳熟能详,他便是“飞将军”李广。李陵出身将门,少年英雄。武帝派李陵前往征讨匈奴,结果因为种种原因,陷入重围,寡不敌众,被匈奴俘虏。汉武帝误以为李陵投降,于是下令处死李氏满门。而实际上李陵一直没有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