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一时兴起,放390名死囚回家,约定次年问斩,后来了多少?

李世民一时兴起,放390名死囚回家,约定次年问斩,后来了多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524 更新时间:2024/2/18 5:35:13

纵观我国历史,烟尘战起,兴亡无时,浩浩荡荡两千年,文才武将、明君清帝,数来又是几多人?而在其中,论其功,唐太宗李世民又是响当当的人物。

这样一位英年帝主,千古一帝,文韬武略,知人善任,又是为什么会在贞观六年放390名囚犯回家过年呢?

李世民,字叔德,号世民,取“济世安民”之义,在位期间,他广纳贤才,轻徭薄赋,开创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

而这位“天可汗”,却做出了放在今天也让人惊掉下巴的举措——他在新年之际,从深牢大狱里放走了390名囚犯。

囚犯,顾名思义,犯下滔天大罪,身负杀人害命之责,既然关了为什么要放出来?放出来如果他们再次犯案,这后果谁担?种种问题,尚未深思便令人心寒胆颤,而李世民,却毅然决然下了这道命令。

命令一下,可想而知,朝中文武百官纷纷惊吓上谏,不知这位皇帝怎么下了这样一个可能会损毁自己名誉的命令,各自心思潮涌,但说出口都是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李世民望着朝中官员殷殷眼神,叹气说出本意,新年之际,大家阖家团圆,幸福美满,可这些关在深牢里的囚犯却是面对着铁栏寒窗,他们又何尝不是朕的百姓呢?既如此,不如让他们回家过年,与家人重聚,待放完年再行审判也不迟。

从这个命令就看出李世民此人的“老谋深算”,凡为帝王者,怎会心思单纯白纸一张,民间谈论他如何?定会有弑兄逼父之言论。古之帝王,手握帝玺脚踏帝位无非几种,或名正承袭,或乱世遽起,或剑挑至亲。

以上种种,除名正言顺者,皆费心竭虑为自己名不正言不顺之实涂抹再三,用所谓天降重任遮盖残肢败血,拿喏喏鱼肚狐言铿锵腹中诡端。

陈胜吴广者都知:“此教我先威众耳。”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老百姓才是朝代更迭兴亡的关键,取其天下必先降其百姓,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帝王举事,定会为自己找寻一层“遮羞布”,来告诫天下,我此举是如何如何名正言顺,顺其天意,是救民水火之中。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兵变玄武门,亲自射杀太子李建成,逼迫亲父李渊禅位,纵往后建功立业帝名辉辉,也无力撕扯史实、阻挡民口。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李世民深知此道理,他没有用高压手段逼迫老百姓闭嘴,因为即使威逼利诱使老百姓闭嘴,也无力阻挡老百姓不在心里估价,难以阻止百姓人心向背。

无疑,他是个聪明人,出了一招险棋,此招一出,囚犯感恩戴德,痛哭流涕,深叩不起,高呼万岁;百姓窃窃私议,频频点头,感慨系之此为明君也;朝中文武转惊为慰,抚须长叹吾与之矣!

这便是一个皇帝的心思,一举多得,青史留名。过尚几何?功补之也。

让我们来设想,这一步走如何,过何?假如没有这一步,该关的照样关,该杀的照样杀,李世民定然是位明君,照样会名垂青史,但让我们回到当下,回到贞观六年,李世民下决定那时候。

任何一个决定背后都是有感而作,李世民为何下这样一个决定,真的单纯是心系天下牢中囚犯?

我想不单纯是,至少结果收获的并不只是这些,可他做了这个决定,承担着囚犯残害百姓犯奸作恶之险,收获了天下百姓之民心。

李世民有勇有谋,果敢决断,他有胸襟有气魄,敢想敢做,真不愧是千古一帝!

囚犯390名,听闻此令涕泪泗溪,回到家后与家人团聚,没有士兵押送,没有守卫看护,390人,全部返回。

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回去后是何后果吗?难道真有人天真如斯认为等待自己的是释放吗?我想存此心思者定有,然多数之人心存赴死之意,等待自己的除了深渊牢狱便是一抹刀光,既如此,390名囚犯全部返回。

自愿赴死,除了担忧牵连家人,多多少少有人为李世民所顷倒敬佩。是人也,肉体凡胎,食五谷杂粮,旅雁排行南飞,溪鱼结伴而游,物尚有情,人何以堪?

有人说改变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给予他足够的信任,以心换心,换得更何况是帝心,居高临下,稳坐高位的皇帝竟然体谅囚犯,愿意冒如此大的风险遣囚犯与家人团圆,这么大的恩德,难怪390名囚犯甘愿返回。

而当李世民看到囚犯尽数返回,他又下了一个决定——390名囚犯全部赦免。

这道决策更是高明,当舆论正盛,沸沸扬扬之际,直接趁热打铁、沸火泼油,将这场舆论战推向高潮。

至此,百姓俯首跪拜,臣子心悦诚服,李世民“明君”之称号远近闻名,功于过,谁还会揪着登位名不正言不顺说呢?即使有人旧事重提,也有百姓袒护之,谁能不赞叹一句高呢!

释囚之举出在贞观六年,李世民继续积聚德义,恩施百姓,广开言路,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天下长治久安。

更有魏徵犯言直谏,李世民虚心听取,唐朝成为我国历史上辉煌一度的朝代。繁荣昌盛,经济文化各自开花。唐朝之所以成为继先秦后又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黄金时期,离不开唐太宗李世民的种种国策。

李世民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重视农桑,商业发展欣欣向荣,对外政策开放兼容并包,各国友好来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即使放到今天,释囚过年一事也足以让人津津乐道,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24个朝代,83位君主,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数代人物各领风骚,李世民在其中能称得上名号,提起时个个一派赞叹咏论之辞,足可见其人如何。

李世民心怀天下,身为君主,他既有安定天下智勇双全之才,也有积聚德义恩施百姓之谋,他不计前嫌,释放390名囚犯回家过年,既宣扬了自己的德性,也安抚了民心,可谓一箭双雕。

更多文章

  • 唐朝最后的名将:领兵五千破敌十余万,却被史官骂为叛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名将和叛臣,唐朝十三位叛臣都有谁,唐朝16位大将军

    唐朝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近三百个春秋的统治中,它极具能使他族望而生畏的强盛之势,乃至一度出现“万国来朝”的空前图景。直至如今,国人还被外界称为“唐人”。这个传奇朝代出现过众多颇具盛名的文官武将,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书写着各具特色的辉煌。唐朝到了后期,是有“江流急转”之势的,然而这并不能阻挡忠臣名将的

  • 在唐朝,如果你被人渣追杀并反杀成功,等待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人生活的一天,走进唐朝经典语录,唐朝人的心态分析

    可以说,大概率上,你是无法脱罪的,甚至可能被判死刑。关于二人械斗的处理,唐朝的法律是这样规定的。据《唐律疏议·卷第二十一》关于二人斗殴的处理条款:“诸斗两相殴伤者,各随轻重,两论如律;后下手理直者,减二等。至死者,不减。”这个条款记载得很清楚,如果两个人斗殴,根据伤势的轻重来判刑;如果后出手的人没有

  • 李世民死前问武才人:我走了,你怎么办?武则天说了8个字保了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李世民,大家都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上位史。当初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兄弟之后逼迫父亲李渊禅位给了自己。虽然他的上位史不不太光彩,但是他在位期间也称得上是一位明君。在他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改革,并且轻徭薄赋,恢复国力。而且朝中还有一位非常直言敢谏的魏征,做他的明镜,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得以避免

  • 司马懿留下一残局,困扰隋唐两朝多年,李世民至死都没能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讲司马懿,司马懿和李世民的关系,隋唐李世民

    可是谁也没想到,三国厮杀十年之久,却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让司马懿一家三代占了个大便宜。他们成功地合并三家,建立西晋。这样的人物,当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早曹操做丞相时,就已经对他非要忌惮了,先是召他做自己的手下,又企图杀了他。其实曹操这个时候就已经看出他的野心,还说过他不可能久居人下,可他就是有本事

  • 武则天能够寿终正寝,除了她的政治胸怀,还有四种刚柔并济的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胸怀天下,武则天凭啥能走向权力巅峰,武则天是寿终正寝吗

    武则天在皇帝的位置上坐了15年,一场政变将她轰下了台。但即使她失去了权力,成为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也没人敢动她半根毫毛。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侃侃武则天的驭人手段。武则天以一己之力征服天下,靠的是以下四种手段,外加她的政治胸怀。了解了这些手段,自然也就明白了,即使她下台,不仅没人敢对她怎样,而且

  • 李世民创设1种职业,古代女人走投无路才愿做,现代女人却抢破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用人的四大原则,李世民怎样招揽人才,李世民用人措施

    它就是艺妓。在古代等级制度十分森严,有些人一生下来就是达官贵族,拥有着很多特权,但是另外一些人一出生,却面临着生活贫苦,甚至生命都难以为继的境况。而这些人有的会被卖到大户人家作为奴婢,而长得有几分姿色的人,就会被带到古代的那些娱乐场所中。而艺妓就是其中的长得有几分姿色的人,所以艺妓的身份卑微,只是那

  • 唐昭宗之死和唐王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唐昭宗这个样子不太好看,相当不高清。一、讨伐藩镇节度使失利唐昭宗上台伊始,就先对割据的节度使开刀,但是所有的努力最后都付诸东流。唐昭宗首先招募了一支十万人的军队,但是一切还没做好准备之时,他就贸然宣布同时对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用兵。结果仗刚开始打,征讨李克用的大军很快被击败,而征讨西川

  • 南京挖出东晋父女合葬墓,墓中放着上百颗药丸,化验结果让人气愤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南京父女墓出土200个药丸,东晋父女合葬墓,父女合葬挖出仙丹

    秦始皇派遣徐福出东海寻找传说中的蓬莱仙岛寻求不死丹药,汉武帝晚年沉迷炼丹,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最终最终引发了巫蛊之祸,北宋宋真宗赵恒为了长生不老东封西祀,下令修筑玉清昭应宫,最终导致赵恒之子宋仁宗赵祯从小就吃丹药,长大以后子嗣不昌,最后子孙断绝。除了皇帝以外,很多臣子也很喜欢丹药,比如赵恒时期为赵恒修

  • 袁天罡算出武则天篡位,李世民为何不杀她?只因此人泄露天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出生遇到袁天罡,袁天罡是武则天老师吗,武则天杀了袁天罡

    文|小羽我们普通人对于预言占卜大多都是不相信的,因为预言术相当于神学,谁会准确的预测到未来会发生的事呢?但是在唐朝的时候,李世民让袁天罡和李淳风编写了一部《推背图》,这本书准确的预测了中国两千内的王朝更替,甚至20世纪的日军侵华战争也在这本书里面,笔者都认为这本《推背图》是真的很神奇,同样的,袁天罡

  • 宋代沿袭唐朝,官品服色的尚紫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官员服饰颜色,唐朝官服设计特征,唐朝紫色官服是几品

    而色彩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直观区分人身份高低的作用,成了等级的标志。宋朝品色服制度,在修缮了唐代品色服制度的色彩,过于细化,而导致服色僭越现象的弊端后。将各个颜色,所对应的身份之间的关系,都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摈弃了唐代品色服,通过深浅所分化的八种色彩等级模式,改为了四种色彩,做到了极大程度上的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