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也是当时的一种文化,被后人称为玄学。袁天罡就是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直在唐太宗的身边,为他答疑解惑。作为君王,唐太宗自然有很多疑问需要袁天罡替他解答。比如:“大唐何时灭亡”?
对于唐太宗的疑问,袁天罡是这样回答的:“猪上树时”。似乎什么都没说,似乎什么又都说了,这还是要看别人是否能理解正确。只可惜唐太宗并没有听懂,这也是因为玄学讲究适当不能泄露太多。
一、袁天罡有多神
在古代,帝王比较看重玄学,因此玄学大师在当时的地位都很高。因此,玄学代表人物袁天罡就是皇帝眼前的红人。当时的朝代是唐太宗所统治的大唐,也是一个非常兴盛的朝代,各个方面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正是因为如此,唐太宗才更看重玄学。他希望自己掌握更多的秘密,能够一直统治着大唐。袁天罡的玄学受到当时的达官贵人的追捧,大家都相信袁天罡说的话,捧着大量的财宝去向袁天罡询问,就连当时的唐太宗也很看好袁天罡。
至于袁天罡这个人,他原本也只是个普通农民。只是当时他的遭遇并不好,又不是种地的料,所以经常吃不饱。生活在贫苦中的袁天罡格外地看重钱,所以他没有选择读书,而是选择了玄学。
在袁天罡看来,学会玄学就可以解决一切的温饱问题。于是袁天罡便投身于玄学的学习中,并从中发现了自己的玄学天赋。袁天罡通过玄学得到了生活来源,也有了更多的名气。
袁天罡能够从人的面相来看人的命运,他也曾为武则天看过相。当袁天罡看到了孩童时期的武则天后,通过仔细观察有了以下的结论:“如果是女孩的话,就会成为天下的主人。”
后来的武则天确实成为了天下的主人,这都是后话了。但是从这一个故事来看,袁天罡似乎真的有看相的能力,而且非常准确!毕竟在当时那个封建的时代,想都想不到女孩当皇帝,而袁天罡却可以说出来。
二、唐太宗邀请袁天罡推演唐朝国运
后来,袁天罡的玄学本领传到了唐太宗的耳朵里,他对这个人非常好奇。因此唐太宗让袁天罡给自己看了相,得到的结果都是非常准确的,唐太宗也因此对袁天罡的玄学能力深信不疑。让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个人,一起为唐朝推演国运。
在当时,人们对玄学这种东西非常信任,因为他们当时并没有科学。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唐太宗作为帝王,肯定想知道自己的国家运势是怎样的,结果遭到了两人的婉拒。
毕竟泄露天机这种事对自己的影响并不好,有可能还会遭到反噬。特别是推演一个国家的国运,这是非常大的天机泄露,有悖常理。两人害怕自己泄露了天机,以后会有严重的后果,所以就算唐太宗给了很多好处也不答应。
但是唐太宗毕竟是一位皇帝,是世间最尊贵的人。经过唐太宗多次地邀请后,两人也不得不从命。后来两人一同预测,将唐朝千年以后的事情都预测了,并将推演的内容编成了著名的《推背图》。
三、唐太宗追问袁天罡:大唐何时亡
唐太宗有袁天罡这样的玄学大师在眼前,他自然还有更深的事情想要了解的,因此唐太宗追问袁天罡:大唐何时亡?袁天罡这些天一直在为唐朝国运进行推演,对于这样的小事,他自然是一清二楚。
只不过这个结果可能并不如人愿,自己不能透露太多,也担心受到反噬。所以袁天罡很为难,不知道该如何跟唐太宗说,既不伤及自己,也能让唐太宗高兴一下。袁天罡想了很久,最终说了一句:猪上树时,唐朝会灭亡。
唐太宗听了袁天罡的话,顿时开心不已。在唐太宗看来,猪是上不了树的,所以自己的国家也不会亡。想到这里,唐太宗更加开心了,赏了袁天罡很多东西。袁天罡接着唐太宗的赏赐后,默默地退下了。
之后的唐太宗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中,认为唐朝永远不会灭亡,毕竟有袁天罡这样的玄学大师作担保。但是唐太宗没想到的是,自己完全误解了袁天罡的意思。唐朝并不是不会灭亡,最终唐朝还是难逃灭亡。
四、猪上树的真正含义,唐太宗并不清楚
看到这里,人们可能会疑惑:袁天罡不是玄学大师吗,怎么会推错了呢?事实上,袁天罡并没有推错,只是唐太宗将“猪上树时”理解错了。面对唐太宗的疑问,袁天罡早有答案,他知道唐朝会灭亡但是又不能明说。
于是袁天罡用了“猪上树时”来回答唐太宗,其实用的是“朱”这个姓氏的谐音。意思就是,最后会有一位姓“朱”的人爬到唐家的头上,灭了唐朝。
后来灭了唐朝的人真的姓朱,名叫朱温。从这样理解看来,袁天罡的玄学还是非常准的,只不过是唐太宗理解错了。不过袁天罡这样说,可能也是为了让唐太宗理解错。
如果自己直截了当地告诉唐太宗真相,唐太宗一时愤怒,说不定还会要了袁天罡的命呢。所以对于袁天罡来说,就算他算出了唐朝灭亡的命运,也不能明说。而且对于他来说,过多地泄露天机也许会遭受反噬。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古代的玄学还是有一定的真实性的,也确实有真实的玄学大师,比如袁天罡。袁天罡虽然曾经是个普通的农民,但是他的玄学本领确实不可小觑。从他对武则天的称帝预测,再到后来的唐朝灭亡预测,都准得可怕。
所以玄学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也是有它的道理在的。但是生活在现代,我们也要明辨是非,不要被不正道的“歪门邪道”所迷惑。作为21世纪的现代人,在我们不能确定玄学是否正确的时候,我们要做的还是保持中立,相信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