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宋朝纠察司废罢后权力转移来看,宋朝对刑事案件的监管态度

从宋朝纠察司废罢后权力转移来看,宋朝对刑事案件的监管态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874 更新时间:2024/1/22 13:28:15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不属于三省六部的纠察在京刑狱司终究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元丰年间随着官制改革的进行,纠察在京刑狱司的职能逐渐被刑部所取代,最终在元丰五年五月,廷推行新官制,刑部完全取代纠察司的职能,标志着纠察在京刑狱司正式落幕。

虽然纠察在京刑狱司这一机构不复存在,但是往后的日子,宋廷对刑事案件的监管态度却是始终不变,从纠察在京刑狱司被废罢后司法事权的转移可以初见端倪。

初掌机构:刑部纠察案

《奏为乞复置纠察在京刑狱司并审刑院》中记载:“近岁罢归刑部,谓之纠察案,止以胥吏三人,主行其事”。从中可知,在纠察在京刑狱司正式废罢之后,他的职能被刑部纠察案所接管,也就是说,原先纠察在京刑狱司所具备的录问大辟案件的职能转移给了刑部纠察案负责,但是上述资料中还提到“止以胥吏三人,主行其事”,这为后面的司法事权的再次转移埋下了伏笔,而后转移的主要起因则源自小阿贾杀人案的录问。

哲宗元年,刑部刘斐对开封府审查理小阿贾杀人一案进行录问:

开封府勘小阿贾杀人公事,吏部差刘斐审问,斐看详案卷,称是情节可疑,遂疏述不圆七事,申刑部乞行会问。续据本府回报,三事并是误供,又据刘斐续条陈案节不圆一十二项,刑部既见刘斐所申如此,亦虑小阿贾之情或涉冤枉,遂付大理再推,庶得其实。即于格法,未见违戾。而知府蔡京辄有论奏,谓阿贾大情已正,便当处死,刘斐不合疏驳,刑部不当移推,皆宜论罪。

也就是说刑部认为开封府审理此案件的时候有诸多不合规范之处,无法判定小阿贾是否真的杀人,理应将案件移交给别的机构再次审核,但是开封府则认为这个案件清楚明了,宋廷上奏弹劾不需要再多此一举。

本来刑部在接管了纠察司的职权之后是有监管弹劾京师刑狱的责任的,但是如今刑部反而被开封府弹劾,完全是颠倒了主次,有名而无实,当时大多数宋人都是赞同这一观点的,例如吕陶认为“其名虽存,其实已废。在京诸处刑狱,无复纠正而察检之”。

二次转移:御史台刑察

鉴于上所说的情况,元佑五年三省上书:

“以异时纠察职事悉委御史台刑察兼领,刑部毋得干预,其御史台刑狱,令尚书省右司纠察”

。奏请原纠察在京刑狱司的职责不再由刑部负责,应当转移给御史台刑察,宋廷批准了这一奏请,自此,纠察在京刑狱司的职能第二次转移。

但是这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那便是御史台本身也是京师中的执法机构之一,要是御史台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了纰漏根本没有别的机构去对他进行监管。于是便有臣僚上谏:“在京官司无不隶六察者,惟纠察刑狱司职事独归御史。凡审问狱囚,事既亲领,苟有不当,无复弹治,恐非严重狱事之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为了应对这一潜在的问题,宋廷必须再次相处应对之策。

三次部分转移:尚书右司

这第三次职能转移为什么叫部分转移呢?是因为为了应对御史台无法得到监管,而御史台刑察纠察在京刑狱的录问职能给予剥夺,转移给了尚书右司,保留了它索取京师各个邢狱案卷的权力。

至此纠察在京刑狱司的职能被分割了,但是职能监管作用还是依然延续,对于不合情理的案件将会变成多机构联合复查。

虽然纠察在京刑狱司这个机构不复存在,但是它的司法事权一直被宋廷所重视,无论前后经过多少次的司法事权转移,宋廷的目的都是为了监督的职能能够很好的发挥,第一次转移给刑部是因为纠察在京刑狱司原先本该属于刑部,纠察司废罢之后转移刑部无可厚非,第二次转移则是因为宋廷发觉刑部无法很好的行使纠察职能,所以剥夺了刑部这一权利给予御史台刑察,第三次转移则可能是有御史台自身无法被监管的潜在隐患,所以将录问职能转移给了尚书右司。

可以看到,每次转移都是因为上一机构或多或少不能很好地执行纠察之责,每次转移都是为了让该司法事权更好的发挥作用,可见宋廷对其极为重视,总体而言,宋代的纠察职能在减少冤案,惩戒不法官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宋廷对此极为重视。

参考资料:

《宋史》《长编》《文献通考》《宋朝诸臣奏议》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

更多文章

  • 从南京到集庆在到应天,也是朱元璋从穷人向霸主迈出的第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看过《天龙八部》和《倚天屠龙记》的童鞋们,一定对陈友谅这个名字耳熟能详,其实金庸笔下的这个人物并非虚构,在历史中,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并且跟朱元璋有过一段“不菲”的交情。 在朱元璋霸业刚刚开始的时候,他的第一个目标锁定到了南京。迷信是封建时代人们的通病,要想占有天下,必须要占据王气之地,南京就是这

  • 《水浒传》的丛林法则只有这四个人弄懂了这才是职场精英该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水浒传里暗藏的人生智慧,水浒传的团队管理之道,水浒传里经典用人之道

    于是刘向那句话我们可以变一下:“书犹药也,不善读之可以致愚”。换成俗话就是读书读傻了,看完白娘子就找一条白蛇搂着睡觉,要不就讨论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的李元霸的八百斤大锤——人真有,还没到上战场年龄就早逝了,或者冷面寒枪罗成怎么被阴险狡诈的苏定方害了——罗成不存在,罗艺造了李世民的反被杀了,苏烈苏定方是

  • 崖山之战后南宋灭亡,元朝实现大一统,对文明的进程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崖山之战南宋为什么没有义战,南宋末年的崖山之战,元朝灭宋战争

    崖山海战是宋元之间的最后一战,此战结束后,赵宋王朝的统治彻底画上了句号,绵延了300多年的大宋、苟活了150年的南宋,退出了历史舞台。每每一个王朝走向灭亡的那一刻,最痛苦的莫过于最后一任帝王。但是南宋在灭亡的最后一刻,最能体会那种失国之痛的人恐怕就是这宁愿跳海也不愿投降的10万军民。崖山海战崖山位于

  • 何谓燕云十六州?为何两宋皇帝都对它念念不忘?究竟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燕云十六州与辽宋之争,穿越知否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小说,赵匡胤买下燕云十六州

    “已割燕云十六州,雄关形势笑空留。”对于古时候的朝代来说,一旦突破燕云十六州便是突破一道保家卫国的紧要关卡。但问起燕云十六州是哪,多数人却难以说出具体的地理位置,而它又有什么魅力能够使得两宋黄帝都对它牢记于心且时刻不忘?燕云十六州,同时又被叫做幽云十六州,这个名字就很好理解了,“幽”即是幽州,“云”

  • 朱元璋诛尽有功之臣,唯独漏掉一个人,多年后此人使大明江山易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杀尽有功之臣为何漏掉此人,大明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暴露,穿越大明刘远成了朱元璋的老师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历代皇帝,若要论哪一位最为心狠手辣,那必然是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初始,为杜绝所有后患,他将有功之臣屠杀殆尽,丝毫不念众臣子昔日的帮扶之情。然而有一个人却侥幸在朱元璋的刀下逃脱,而他日后竟成了明朝江山易主的关键,这个人就是明朝将领陈亨。他因镇守边关而免遭屠杀陈亨原本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坚实追

  • 历史上受最多人痛恨的朝代,不是元朝也不是清朝,而是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朝和明朝之间还有一个朝代,元朝皇帝列表及朝代大事,元朝和明朝中间的朝代

    后人评价最高的朝代,当属秦朝、汉朝、唐朝、明朝这些朝代了,因为这些朝代时,中国国力强盛,让世界为之注目,尤其是唐朝时代,真正的达到万邦来朝,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然有些朝代得到好评,肯定有些朝代就得到差评,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得到最多的差评呢?可能大家觉得最受差评的应该是清朝,它让中国倒退了数十年,还

  • 此村村民自称崇祯后代,以祖坟为证,曾用崇祯的剑砍伤恶霸村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崇祯祖坟被挖,江山风雨情崇祯祖坟被挖,明末风云崇祯砍伤女儿视频

    文|小羽一个皇帝如果处于繁华盛世,那不需要才华只要沿着上一代的路走也可以把国家维持的很好,但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朱由检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就是末代皇帝,虽然才华横溢并且勤勤恳恳的执政,但是国家已经衰败,再怎么努力也无力回天。而崇祯又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国家已经内忧外患了,他却在此时

  • 朱元璋命使者出使海外,使者却顺手建立一国家,如今富的令人羡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明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暴露,朱元璋免费高清完整版,朱元璋二儿子朱樉

    那么,究竟是哪位使者拥有这样的本领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呢?明朝初年,洪武帝朱元璋在稳定政权后,意欲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遂派黄森屏作为使者,出使婆罗洲(即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黄森屏,何许人也?黄森屏是福建泉州人,因为其在明朝初年的抗倭战斗中立下了卓越功勋,朱元璋遂派他出使海外,朱元璋认为黄

  • 河南发现一明朝墓碑,上面6个字,让专家笑哭:绝对是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十大诡异碑文,河南发现的明朝墓,河南挖出明朝的石碑

    墓志铭是对逝者一生的总结或者评价,有的是亲朋好友给写的,也有的是自己生前写好的,在古代所有的墓志铭中,笔者比较佩服两个人,一个是曹魏时的征南大将军张詹,在墓碑上写明墓中没值钱的东西,让盗墓贼滚得远远的,骗了世人二百多年;再一个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明朝人,死后在墓碑上留下6个大字,一声长叹,堪称史上

  • 朱元璋为什么被黑得那么惨?只因为他为百姓谋福利而得罪了两种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从不得罪的两种人,朱元璋为什么不能得罪这两种人,朱元璋被黑得有多惨

    可是一查史料,这些人都有后代,而且开国六公爵只有李善长冯胜被赐死而没有株连,五十二侯爵里,有两个根本就不是朱元璋册封的,死的比朱元璋还晚,而另外五十个中的淮安侯华云龙、巩昌侯郭兴、南安侯俞通源、广德侯华高、蕲国公康茂才(淹死小明王那个,侯爵后升为公爵)、西平侯沐英、武定侯郭英、航海侯张赫、海西侯纳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