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初年最具影响力男人,用一块肉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春秋初年最具影响力男人,用一块肉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821 更新时间:2024/1/28 19:08:42

主笔:闲乐生

公元前655年,齐桓公在首止(卫邑,近于郑,今河南省雎县东南)召集了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昭公等诸侯举行了一次八国峰会,周惠王之太子郑列席会议。这也就是齐桓公九合诸侯的第六合,首止之盟。

[var1]

为什么太子爷也赏脸来了?原来,齐桓公发现周惠王在老婆惠后的枕边风吹拂之下,想废长立幼,废掉太子郑,改立小儿子王子带为储君,这可不好,齐桓公觉得自己有必要去管一管。

这算不算多管闲事儿呢?齐桓公可不这么认为,从辈分上算,齐桓公是当年周庄王的女婿,而周惠王是周庄王的孙子,所以齐桓公乃是周惠王的舅舅,舅舅管外甥,有何不可?再说了,他还是霸主呢?霸主就是负责维持天下秩序的,包括他名义上的主子周天子在内。其实说到底,齐桓公的“尊王”只是扯了虎皮做大旗,借这个幌子为自己的霸业服务而已。要他真的唯周天子马首是瞻,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何况,传承制度是权力秩序的基石,如果周天子带头破坏游戏规则,各国诸侯必然纷起效尤,从而增加中原政局的不稳定因素,牵扯齐国的精力,齐桓公老了,不想再到处奔波了,大家安生一点儿不行吗?当然,若因此和周天子直接对抗也是不合适的,当年郑庄公就因此而失去霸业,所以齐桓公决定绕个弯子举行盟会,让诸侯们一起和太子郑定下君臣名分,这样周惠王就无从废储了。而齐国也可以通过拥立天子,进一步控制周王室并抬高自己的霸主地位。而周惠王在接到消息后虽然相当郁闷,却没有理由阻止,毕竟齐桓公此举正大光明,且为尊王之举,他根本无法拒绝,那怎么办呢?他抱着头想了半天,终于给他想到了一条妙计。

[var1]

数日后,周王室的上卿宰孔也来到了首止之会,正好碰上齐桓公在开会:“天子想要废长立幼,这可是违背了老祖宗礼制的,寡人反对!咱们八国诸侯应该在此签订盟约,立誓共同奉立太子即位,如何?”

太子郑带头鼓掌,宰孔和其他诸侯也跟着鼓掌,心里头却在嘀咕:“好像你齐小白也不是嫡长子吧!”

诸侯中间的郑文公尤其犯嘀咕,当年,他的父亲郑厉公有拥立周惠王之功,两家关系密切,他非常看不惯齐桓公多管周惠王家闲事儿。再加上去年伐楚的时候,齐桓公强迫自己将重镇虎牢封赏给郑国大夫申侯,这也让他非常不爽。

多少年来,郑文公从来就没有彻底服过齐桓公,其它诸侯动不动就去齐国朝见,郑文公一次也没去过。齐桓公还为此拘留过郑国的使臣郑詹,但郑文公也相当拗,不去不去就不去,你能咋地。

而就在这时,开会间隙,郑文公突然被一个人叫去密谈了,谁?周天子的太宰与上卿、周公旦的后裔宰孔。

原来,宰孔正是周惠王派来的,他的任务就是策动郑文公背叛齐国归附楚国,并联合晋国,共同对付齐桓公。(周惠王向郑文公表示:“吾抚汝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

傻子都看出来了,齐桓公所谓尊王,其实只是尊他自己而已。周惠王不甘受制于人,所以决意反击,为此他竟不惜拉拢蛮夷,反正这江山他也控制不了了,不如送给外人,

郑文公这会本来就开得很郁闷,又见周天子也讨厌齐桓公,顿时被阳光给灿烂了,于是他半途开溜,来了个不辞而别。

[var1]

继陈国叛齐后,郑国也反水了,他们都加入了南蛮楚国的阵营,后者竟还是华夏领袖周天子授意的,真他妈的荒天下之大谬!

史书记载,在这一年秋九月,很多地方发生了日食,连老天爷都觉得荒谬。

齐桓公于是愤怒了,他不敢得罪周天子,只好去搞郑国,公元前654年,齐桓公率领诸侯攻打郑国进行报复,郑国只得向新主子楚国求援,楚国不敢与诸侯联军正面交锋,竟转而去攻打许国,来了个“围魏救赵”。

齐桓公有点手忙脚乱了,他赶紧带着大家又去救许,楚王祸害了许国一番,便在诸侯联军到达前撤回了楚国。许僖公觉得自己左摇右晃实在不是个事儿,于是干脆彻底倒向了楚国的怀抱。许近楚而远齐,指望诸侯次次及时来救,太难了。

若是有选择,谁愿不顾华夷之辨而屈从荆蛮,但是没办法,一个蕞尔小邦,想要在大国争霸间苟延图存,还是那句话,太难了。

接连被荆蛮耍弄,齐桓公很愤怒也很无奈,借势伐楚吧,没有必胜的把握;就此退兵吧,又很没面子。他最后决定掉过头再去一门心思攻打郑国,其他什么事儿都不管,一直打到郑文公服为止。这次楚国摄于齐桓公豁出去的劲头,没再敢出兵捣乱了。

少了楚国这座大靠山,郑文公当然抵挡不住诸侯联军的进攻,于是他一刀把亲齐派领袖申侯给砍了,然后硬说申侯是亲楚派的头子,是他蛊惑自己叛齐的,他罪该万死!而在杀了他的同时,郑文公也顺便把申侯的封地虎牢收了回来,加强了自己的君权。真是一举三得的妙招。

而在痛诉完申侯的罪行后,郑文公又对自己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表示自己以后再也不会听信小人谗言背叛齐国了,而且以后所有的大小盟会,郑国绝不会再缺席迟到早退,他要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地拥护齐桓公的领导,一万年不动摇。

齐桓公还能说什么呢?申侯已死,死无对证,郑文公说什么就是什么好了,只要他表示服从齐国的领导就行。至于那个申侯的死活,齐桓公也管不了乐!所以,撤兵吧!

杀死了一个自己想杀的人,并且用这个死了的人,解了国家的危难,看来郑文公颇有几分小聪明,而且聪明的有点过头了。

齐桓公死后第二年,郑文公就去楚国朝见楚成王了。

公元前653年秋,齐桓公召集鲁、宋、陈、郑四国在宁母(鲁邑,位于今山东省鱼台县境)举行盟会,商量如何处置郑国。这也就是齐桓公“九合诸侯”的第七合,宁母之盟。

经过郑文公这件事儿后,齐桓公也觉得自己的霸位有些不稳了,于是他接受了管仲“礼待诸侯”的建议,向与会诸国大肆送礼(据《管子》一书载为“虎豹皮文锦”),胡萝卜政策果然奏效,在它的感召下,大家伙又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了齐桓公周围。

楚成王以刀服人以力服人,齐桓公以德服人以礼服人,还有后来宋襄公的以仁服人以义服人,其实都失之片面,只有三管齐下,才是春秋称霸之大道,所以后来的晋文公与楚庄王总结前辈经验,终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晋楚长期而稳定的霸权。

这一年的十二月份,阴谋破产、羞恼交加的周惠王总算是在失意中悄然驾崩了。太子郑害怕王子带一党趁机造反,遂秘不发丧,而使人密告齐桓公为他做主。

很好笑,天子居然还要诸侯为他做主。可见周室朝廷里,已经全是惠王纵容王子带培植的势力。

次年春,齐桓公召集鲁、宋、卫、许、曹、郑六国在成周附近的曹国洮地(今山东甄城县西南)举行盟会,共同拥立太子郑为周天子,是为周襄王。这也就是齐桓公“九合诸侯”的第八合,洮之盟。这次盟会本来没请郑国,但郑文公却一改常态主动乞盟,因为他的大靠山周惠王和楚平王都靠不住了,所以,身为一个识趣的政客,他非常明白跟着风向走。

有了齐桓公出面,周襄王这才松了一口气,宣布正式即位,并为父亲周惠王发丧。

“尊王”尊到这种境界,全天下都明白,齐桓功业之盛,以臻登峰造极了。

齐桓公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决定举行一次规模最大的盟会,以彰其名。另外,正好这一年齐国的坚实盟友宋桓公病逝,宋桓公也算是个老实人,齐桓公每次盟会他都来参加,相当捧场,现在他死了,齐桓公也不免有些伤感,所以决定在宋地举行盟会,也好给宋国嗣君定位,而这位宋国嗣君,正是大名鼎鼎的宋襄公。

[var1]

于是,齐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夏,春秋史上最重要的盟会,葵丘之盟,在齐桓公的组织下胜利召开了。葵丘乃宋国重镇,在今河南兰考,也就是人民公仆焦裕禄曾经战斗过的那个地方。

[var1]

这是一次天下之盛会,不仅中原诸侯全部跑来捧场,就连周天子也派了“钦差大臣”宰孔前来祝贺。

新即位的宋襄公对此次盟会相当期待,因为齐桓公是他的学习榜样,也是他的超级偶像。哪怕自己身在孝中,也一定要参加。

其实诸侯们多来一个少来一个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关键的关键,是周天子的“天使”(不是angel)宰孔来了,他的任务就是代表周天子,感谢齐桓公的拥立大恩,并赐予齐桓公无上的荣耀:一块肉、一些弓箭、还有一辆马车。

有人要说了,这算啥无上的荣耀啊,比起齐桓公上次援卫时差点拉了一个动物园过去,周天子实在太小气了。

这样想就错了,其实齐桓公有的是钱,啥都不缺,只要面子和排场就足够,所以周天子投其所好,给他的都是面子,而且是大面子。

首先,那块肉并不是普通的肉,而是“文武胙”。所谓“胙”,就是祭肉,古人认为,祭祀完毕后的供品之肉,食用之人会得到祖先的福佑,所以大家都抢着要。而且按照周礼,天子的祭肉只能送给同姓诸侯,现在齐桓公以异性诸侯的身份获赐祭肉,得以同享周的先祖们赐给的福佑,这可是祖坟上冒青烟的大荣耀,忒有面子了。

[var1]

如果只是赐胙,其实也没啥,自齐桓公始,很多霸主都得过,不稀奇。但是“文武胙”又不一般了,那可是周天子祭祀周文王与周武王所用之供品,是大圣人大贤王在天之灵享用过的,那简直就是肉中之王!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好了,如果说“胙”是开过光的佛珠,“文武胙”就是开过释迦牟尼如来佛的佛珠,是极品中的极品,历春秋一世,也只有齐桓公得过,即便再加上战国,也只有齐桓公、秦孝公、秦惠文王三人得过,比唐僧肉还稀罕。齐桓公这不仅是祖坟上冒青烟,那简直是喷火了。

其次,那些箭也不是普通的弓箭,而是“彤弓矢”,也就是以丹彩涂饰的弓与矢。这玩意儿相当于后世的尚方宝剑,有了它诸侯就有了代天子讨伐叛逆的大权,这就不仅仅是面子工程了,它还代表着实际的权力。历春秋战国一世,也只有齐桓公与晋文公得过。

最后那车也不是普通的车,而是“大路”。听这名字挺像名牌跑车的,其实是一种黄金装饰的木制马车,据《史记乐书》:“所谓大路者,天子之舆也。”可见大路便是天子所乘坐的专用豪华马车,由六马牵引。在严格的礼制中,诸侯只能用四马牵引的“路车”,大夫用三马“轩车”,士用二马“饰车”,不能僭越。所以,“大路”通常只赐予特别有功的诸侯,以示如天子亲临,并可享受一些与天子等同的礼遇,比如随同此车还有一幅配套的九旒龙旗(旒音流,飘带流苏之意。按照周礼,天子之旗为十二旒,公侯之旗为九旒)。而这等礼遇历春秋一世也只有齐桓公与晋文公得过。

[var1]

真是太给面子啦!

还有更给面子的。

原来齐桓公正准备下阶拜谢,宰孔忙阻止他道:“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注1)耋老(注2),加劳,赐一级,无下拜。’”意思是说齐桓公年纪大了,又劳苦功高,就免礼别跪了,可别闪了老腰。

注1:天子一般尊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而尊称异性诸侯为伯舅。注2:齐桓公当时年纪多大史书无载,但“耋”乃是七老八十之意。另外,齐桓公曾将女儿嫁给晋武公(公元前754年—公元前677年),他在葵丘之盟至少二十六年前就有可出嫁的女儿,可见齐桓公此时的年纪当在七十岁以上。

[var1]

一听不用下跪磕头,齐桓公松了口气,他也七十啷当岁的人了,老胳膊老腿可受不了这通折腾。再说了,周王那小子还是我给扶上去的呢,既然他这么识相,那寡人就勉为其难答应他,不跪拜了吧!

见齐桓公竟想偷懒耍奸,管仲赶紧劝他说:“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

齐桓公这才罢休,出来跟宰孔说:“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曰‘尔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

意思是:天子的威严的面容好象就在眼前,小白我哪敢放肆?我还不下拜?不下拜就折福摔死了!到时候又给天子丢人,我不敢这么做。

说完,齐桓公颤巍巍的小步倒退着降阶而下,再面向北匍匐于地,叩头稽首,然后再次起立,立正,再缓步走上台阶,登堂,再拜,然后才郑重接受天子的赏赐,好一通折腾。

天下诸侯见齐侯如此谦逊知礼,皆为之赞服,更觉齐侯谦逊之中透着一股傲视天下的霸气,令人折服。

[var1]

至此,齐桓公所有手续办理齐全,正式当选为天下最具影响力男人,他的人生达到巅峰。

接下来,宰孔打道回府,齐桓公与天下诸侯正式开始盟会,看着台下一帮旧小弟新小弟,他心中除了激动还是激动,差点就想引吭高歌一曲。

葵丘之盟,规格高、意义大、与会诸侯众多,它是齐桓公“九合诸侯”中最重要的一合,也是最后一合,齐桓公他终于功德圆满,成为了天子正式册封的诸侯总管,春秋第一霸主。汉高祖刘邦因此而赞曰:“盖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也!”

更多文章

  • 荆轲刺秦失败,还丢掉性命,凭什么还位列古代四大刺客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刺秦荆轲视频,四大刺客荆轲是最差的吗,历史上荆轲刺秦的经过

    [var1]灿烂和辉煌是相对而言的描述,与其相对的,便是藏在光亮背后的混乱与寂寥,就如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是奴隶制社会与封建制社会的重要过渡时期。当时,在社会物资制度的变迁中、阶级阶层问题的不断斗争中,春秋战国就似是一汪不会枯竭的喷泉,不断地向外喷发着相关文化、政治、思想的各类学说定论。[va

  •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竟是个残疾人,自刎都无法用手,只能吞剑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四大名将之死,战国七雄争霸四大名将,战国时期自刎的将军

    赵幽缪王七年(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出他的头号王牌王翦挂帅,率秦军关外各地主力倾巢而出,大军直压赵境。然而,赵国战神李牧命令各条战线坚壁清野,联营数里,秦三路军马竟皆不敢进,战争陷入了僵局。秦国名将王翦从没打过这么窝囊的仗,心情一度非常焦躁,但他不愧秦国第一战神,很快还是冷静了下来——我干嘛要

  • 东周末期为什么叫春秋战国?春秋和战国到底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周为什么叫做春秋和战国,东周战国美女,东周春秋战国区别

    [var1]一、为什么叫春秋和战国呢?1、什么是春秋春秋这两个字,主要是取自当时鲁国所记录的史书,这本史书的名字就是《春秋》。这本史书记载的历史,是从鲁隐公第一年开始,在鲁哀公十四年结束,全部记载了242年的历史。可是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周王室衰败的历史,所以往往把春秋的起点,多认为是在周平王东迁的公

  • 最讲武德的春秋霸主,边缘族群融入华夏的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最尴尬的霸主,春秋武德,春秋霸主视频

    主笔:闲乐生公元前597年六月,晋楚邲之战爆发,此战晋军大败,纷纷渡过黄河逃亡,楚军一路追击至邲地,晋国的残兵败将还在拖拖拉拉地渡河,楚国大夫伍参建议楚庄王乘晋军之败半渡之机再击晋军扩大战果,庄王却没有采纳,说:“楚自城濮失利,贻羞社稷,此一战,足雪前耻。何况晋国非有罪可讨,寡人侥幸获胜,自当适可而

  • 临危受命的绝世名将李牧,如何拯救风雨飘摇奸臣当道的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邯郸之战后的赵孝成王,活得很累,很辛苦。风雨飘摇的赵国,再也没有能力与秦国抗衡了,自保,他也只能自保而已。赵孝成王十年(公元前256年),秦国尉白起的继任者嬴摎攻赵,取赵二十馀县,斩首并俘虏赵军九万之众。赵孝成王十一年,秦昭襄王取周九鼎,东周朝灭亡。赵孝成王十二年,秦国尉将军摎又大举伐魏,取吴

  • 昔日战国七雄的都城,现在分别成了什么样了?楚国都城已沦为乡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七雄争霸的楚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战国晚期楚国女子服饰,王立群讲战国楚国

    俗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var1]尽管秦是最后的赢家,但它的都城“咸阳”到了今天却未必是七个国家中发展最好的。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下各个国家的“都城”,看看经过几千年的变迁,这些都城都变成了哪些样子?它们的发展又是如何?首先,我们来看看大赢家秦国的都城—咸阳。[var1]历史上,秦国

  • 六国最后的希望,绝世战神李牧,跟白起比谁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34年,秦王嬴政听说赵悼襄王死了,“败家迁”(赵幽缪王)即位,大喜,立即命令驻扎在彰水南岸的大将桓齮,给我打!于是,桓齮统领秦军主力,向东迂回百公里,从漳水的下游,偷渡过河,一举攻下防备不严的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接着大军继续突进,兵锋直临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城下。一旦武城也被攻克,则意

  • 战国公认第一名将,歼敌数超过160万,比先秦所有名将加起来都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十大杰出名将,战国四大名将谁是第一,战国四大名将谁最可怕

    因为所有与他交战的敌人,都死了。而死人,是不会说话的。据不完全统计,死在白起手上的六国将士,竟超过160万之多,天文数字。估计把先秦所有名将的歼敌数加起来,也没有他多。也就是说,在白起的指挥下,秦军杀死了六国近一半的壮年男人,我的天!!![var1]这样的怪物异形,与其说他是一个人,不如说他是一个介

  • 秦国的东进之心,是被一个渣男君主逼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东进最大的痛点,秦国东进的障碍,秦国东进挡不住的虎狼之势

    主笔:闲乐生春秋时期,秦穆公帮助晋惠公夷吾平定晋乱登上君位,晋惠公本答应奉上河西八城作为报答。不料,等他坐稳屁股,便翻脸不认人,不仅赖掉了河西八城,还杀死了拥立他上位的晋国权臣里克、邳郑及七舆大夫等人。最后只有邳郑的儿子邳豹爬荒山抄小道,白天不敢见人,晚上连夜赶路,历经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终于逃到

  • 圣贤孔子也有生气的时候,怒斥弟子不争气,朽木不可雕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孔子不生气的经典语录,朽木可雕也,朽木不可雕也朽木指的是谁

    孔子还认为对于他人应该有着包容之心,做到有教无类,但是孔子有这么一个弟子,让孔子都感受到了绝望,让他自己打脸,因为他并没有做到有教无类。[var1]孔子的这个弟子叫做宰予,这个人有两大特点,第一个是十分的懒惰,另一个是看事情喜欢从另一方面看,然后问孔子一些刁钻的问题。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孔子自我打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