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一战,秦兵死伤超20万,为何赵括被骂了两千年?原来他真不冤

长平一战,秦兵死伤超20万,为何赵括被骂了两千年?原来他真不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301 更新时间:2024/2/4 6:20:45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代最惨烈的1次大规模战役,而这次大战也成了决定当时天下走向的大决战。当年若赵国赢了,那么后面也就没秦国什么事了。

不过命运的天平却没眷顾赵国,而是偏向了强秦,这一战也直接造成赵军45万死伤殆尽,同时间接为后来嬴政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

除此以外,这次的战役直接把白起捧向了最高峰,同时也将赵括贴上了“纸上谈兵”之标签,更让赵括被骂了两千年。

据《史记》等一些史料所载,其实当年秦军也并非毫发无损,因为秦兵也死伤超过了20万。要知道,赵军在那种缺粮被困的情况下依然可重创秦兵,这也似乎从侧面传递出1个信息:赵括并非传说中的那么废。那么历史真的冤枉了赵括,他真有那么厉害吗?其实这赵括一点儿不冤,他真的无法被“洗白”。

公元前262年,因抢上党之地,秦赵2个强国一言不合就打了起来。当时天下局势以秦、赵2国最强,而楚已衰弱,齐国独自躲着在那儿“自嗨”,燕本来就很弱小,魏早就成了龙套,韩整个就是酱油而已。加上秦到处散布与赵“哥俩好”的假消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秦与赵的长平之战也就成了它们之间的争斗,其他国压根儿没掺和。

当时秦派出了40万大军,赵则一口气出动了45万人,双方为了抢地盘几乎投入了全国所有的力量。战争开始,赵以廉颇为帅,秦则雪藏了白起。老战神廉颇采取“死守反击”的战术,并让秦的每次进攻都无功而返,同时还使得秦损兵折将。

假如就这样拖下去,秦军也就只有吃瘪的路走了。可秦人多诡计,他们见正面进攻不行,于是就耍起了“阴招”。秦到处散布流言,说廉颇老了怕事,只有赵括才能打赢战争。

由于前线的赵兵有45万,他们每天要消耗大量粮食与资源,又加上赵国经济实力不如秦国,所以赵王也不想再拖了,他于是改派主张进攻的赵括为帅。

就在赵括上任后,秦军直接用了战神白起,结果这一战成了2人的“成名之战”,只是赵括成的是“骂名”。赵括一改廉颇坚守方针,直接采取了主动进攻方式。

很快,白起就假装撤退,实则布好了埋伏网,直等赵括入坑,结果赵老板非常配合地进了坑里,赵军补给线被切断。

赵括被围困了46天,手下士兵已饿得头晕眼花,同时又干渴难耐。赵括被迫领着人突围,然后赵老板战死,其他剩余25万人全被活捉。

后来白起也非常不讲武德,直接将这25万人几乎全部坑死。战后数据统计,秦兵死伤20万,赵45万几乎全军覆没。可有一点要知道,秦军死伤的20万人并非赵括突围时所为,而是以前赵军积累的战果。

此前,廉颇采取“防守反击”战术,故赵军以逸待劳地一直在消灭秦兵有生力量。虽然赵括上任后好像打赢了几场仗,但那属于白起的诡计,秦军根本没啥死伤。

换句话说,秦兵死伤的20来万基本是廉颇的功劳,这与赵老板没啥太大关系。再者,赵括突围时手上有20万人,秦兵40万不到,他却没能闯出去,反而弄得全军覆没。

要知道,突围真不是无法实现的事情,如主帅有点头脑,想冲出去也不是难事。最后,从结果上来说,赵括的确打输了整场战役。

综合来看,赵括把廉颇的好局弄砸了,同时又突围失败了,还把赵军弄得全军覆没,而消灭秦兵又与他关系不大。大伙觉得他该不该被骂2000多年呢?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代时期的“告急”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秋战国重大事件,春秋至战国纪录片,从春秋到战国

    任何时代,只要打仗了就会“告急”。很多“告急”事件一般是先到诸侯的面前,诸侯要是控制不了了,“告急”就会一层层的向上呈递,最后就到天子面前。天子们会如何对待“告急”事件呢?很简单,天子也不是全人,天子就会召集群臣商议办法。《东周列国志》载:“正商议间,国舅申公遣人赍告急表文来到。平王展开看之,大意谓

  •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春秋战国时代的“户口”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户籍与户口是一回事吗,荥阳户口算郑州户籍吗,江宁户口与南京户籍

    任何时代,户籍制度都相当重要。户籍对应户口,户口对应人口,中国社会便是由此组成。上古原始到春秋战国的先秦,这段时间大致就是户籍制度形成的阶段。西周推行分封制,以土地为基础,不止诸侯,不止功臣,更不止庶民子弟们,便是纷纷被捆绑于土地之上。商朝时有“登人”之制。《殷虚书契后编》载“王登人五千征土方”,就

  • 战国时期,外交活动受哪些思想影响?墨子非攻思想,庄子无为而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非攻墨子,墨子非攻原文及翻译,战国墨子政治主张

    战国时期,诸侯并立,各诸侯国为完成统一大业,都开展了一系列邦交活动,例如,苏秦、张仪、战国四君子的纵横主义的外交,活跃的邦交对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产出重要影响,甚至出现了“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现象。齐国提出的“外归其义”的和平外交思想和灵活变通的经济外交策略。我们以最成功的邦交活动秦国

  • 魏文侯如何使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的第一个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魏文侯简介,战国时期魏文侯变法,战国七雄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

    魏国能够成为“战国七雄”中第一个称霸的国家,除了魏文侯用翟璜为相,用乐羊为将,用李俚变法实行全国性的变法图强,改革图新,发展生产,大兴水利,赏罚分明,招贤纳士,任人唯贤外,还跟魏文侯的个人品德的有莫大关系。[var1]魏文侯的人生理念就是“要做事先做人”。魏文侯谦虚好学、礼贤下士,他只重视才能不看出

  • 山海经中记载一种神树,是通往三界的桥梁,如今发现其真实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山海经里的三大神树,山海经记载通天神树高度,山海经的四大神树可能在哪里

    三星堆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这里发现的珍宝,堪称是独一无二的旷世珍品,为考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var1]古蜀国是个神秘的国家,考古学家曾经发现,其拥有发达的青铜冶炼技术,成熟的黄金加工技术,是一个神巫色彩浓厚的国家。这个国度一直

  • 讲到战国四大公子,死得最惨的就是他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四公子谁死得最惨,战国4公子,战国四公子纪录片

    讲到战国四大令郎,信陵君是魏安釐王异母弟,平原君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孟尝君是齐威王之孙、齐宣王之侄。只需春申君黄歇,以一白身逞辩诸侯,拥立王储而崛起,为楚国相国二十五年,权倾朝野。哪料得富贵不长,大祸自沽,一日死于小人刀下,身首异处,不亦悲夫!战国四大令郎中死得最惨的就是他了![var1]

  • 春秋五霸,独2位一直在榜,他们早年流亡外国,后回国成就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五霸的各个下场,春秋五霸代表人物,春秋五霸最终谁胜利

    关于春秋五霸的名单,有众多不同的版本,却有两个名字必然上榜,他们就是齐桓公和晋文公。奇妙的是,这2个帝王的登机之路都不顺利,早年都因为国家内乱流亡国外,后来回国登基成就霸业,这也是他们和春秋其他几位霸主很不一样的地方。[var1]齐桓公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吕氏,名“小白”,齐僖公

  • 从春秋到战国,秦国的名声是怎么败坏的?关键在于3次背信行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战国对秦国的评价,战国后期秦国输了几次,谁改变了秦国混乱落后的局面

    从春秋到战国,秦国的名声是怎么败坏的?关键在于3次背信行为!我们所说的秦国指的是秦朝建立之前的那个秦国。春秋时代,秦国的名声还是不错的,但到了战国,秦国的名声却一天一天被败坏,甚至到了为天下所不齿的地步。那么,从春秋到战国,秦国的名声怎么败坏的呢?[var1]所谓“攮外必先安内”,在西周和春秋时期,

  • 脾气火爆的宋国太子,得罪了身边的太监,被诬告谋反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国太子,太监给太子用刑,赵范太子最后的下场

    [var1]负责教导他文化的老师叫向戎,还有一个负责教导生活方面的宦官名为伊戾,主要是有关宫中的礼仪之类的。有一年的秋天楚国的使者团去晋国访问的路上途经此地,因为和使者是旧识,痤就在野外设宴招待了这些使臣,这也得到了宋平公的允许。[var1]这个伊戾就请求国君让他一通前往,国君很是奇怪就问他:你平时

  • 战国乱世,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2人为何不联合,还拼得你死我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读日本战国历史,为武田信玄感到可惜,毕竟在战国三英杰之前,他可是一代枭雄,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统一天下,只可惜偏偏把精力都投入到和他的邻居上杉谦信死磕上面了。那么,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为什么不选择联合,而是拼个你死我活呢?[var1]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关键还在于地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