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平城是如何成为大明朝国都呢?其中牵涉4代皇帝、历时74年

北平城是如何成为大明朝国都呢?其中牵涉4代皇帝、历时74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723 更新时间:2024/2/21 15:55:58

建文帝时期,明成祖朱棣是藩王,建文帝听从臣下建议开始削藩,对诸藩王形成很大威胁,随着削藩力度的加深,朱棣开始反对削藩,最后造反。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在南京登上皇位,实现长久以来的夙愿。朱棣登上帝位后,战乱给北方的少数民族以机会,不断入侵包括北平在内的北部。而北平正是是朱棣的“龙兴之地”,加上他以非正常手段谋取皇位,为了巩固实力,证明自己的正统性,他开始谋划将中央朝廷前往北平。建文四年,朱棣刚登上皇位就在同年给予北平“北京”的称号,次年又下令将北平改为“顺天府”,北平的称号也由“北京”改为“行在”。

但是明成祖并没有立即进行迁都,在元末明初,朝代更替之后,中原地区战争的中心,良田破坏严重,而北京也无充足的良田可以开发利用,如果此时迁入,北京地区的人口必然会激增,那么就需要走水路从南方运输粮食才能确保北京地区的粮食供应,这样势必会消耗大量的物资,而国家刚定,不宜劳民伤财,出于这些原因,明成祖将迁都计划拉长了战线。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开始迁都计划。首先充实北京地区人口,先让江浙等地的官员动员百姓向北京迁移。接着开始解决粮食运输的问题,让长江沿岸各省出资造船。最后设立统筹管理机构,在北京设立“行在六部”。前文提到北京城也受战争影响遭到破坏,因此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明成祖下令兴建北京城。永乐七年、十一年、十五年,朱棣还亲自到北京,视察北京城的建设进度。永乐十三年(1415年),北京城还未建设完成,明成祖要求北京的“行在礼部”主持当年的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说明北京的某些中央部门开始运作,成为实际意义上的都城。

永乐十八年(工公元1420年)九月,朱棣开始正式下诏称明年正月起正式称北京为“京师”,将南京保留的机构加上“南京”两字,十一月,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原本迁都都有很多人反对,就在迁都四个月之后,北京城的奉天、华盖、谨身三殿遭到雷击毁坏,反对派立马站出来,上奏认为迁都触犯了上天,所以引发灾难,请求明成祖将都城迁回南京,以息天怒人怨。朱棣运用铁血手段将上奏言官萧仪等斩首示众,杀鸡骇猴。主张南迁的官员纷纷退让,不敢再言。

但是主张南迁的官员并没有放弃希望,就在明成祖去世的那年,即永乐二十二年,被朱棣关押的夏元吉被新皇帝朱高炽放了出来,他立即上奏言明都城北迁后给国家带来的种种困难,请求新皇帝还都南京,而新皇帝朱高炽一直就在南京的生活,也不适应北方生活,迁都南方的想法逐渐确定,然而就在君臣都在为迁都做准备的时候,刚继位不久的朱高炽就一命呜呼,撒手而去。他在弥留之际,留下遗诏要求新君与大臣要共同努力迁都南京,以缓解迁都带来的各种困境。

新帝朱瞻基当太子在南京建国时,南京地震十分频繁,给他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因此他内心是不愿回南京的,而且频繁的地震让百姓渐渐接受北京作为都城。但是由于仁宗留下遗诏,朱瞻基不敢逾越,于是他以南京多地震为理由,常年留在北京办公。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瞻基在定都北京问题上的态度日益坚定,而且此时迁都,又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有可能被北方少数民族再次入侵。直到朱瞻基驾崩一直都没有回南京。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英宗朱祁镇年幼继位,由杨荣、杨浦、杨士奇辅政,三人都比较保守,竭力维持政权稳定,惧怕宣布迁都回引起众怒。而皇帝还小并没有主见。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朱祁镇正式下诏确保北京首都帝位。至此,牵涉4代皇帝、历时74年,明代首都问题由明成祖时期开始到明英宗时完美的划上句号。虽然迁都时确实造成明朝前期的困难局面,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失为明智之举。

文献出处:《明史》

更多文章

  • 从明朝忠臣到边境叛贼:建州女真为何会在明宪宗时期被两次攻打?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中后期建州女真,建州女真族,建州女真努尔哈赤

    在1616年的时候,努尔哈赤发布了出征去讨伐明朝的七大恨,他们就是想要和明朝做出一个决断。从这个七大恨就可以看出来,明朝和清朝之间存在很大的仇恨。他们的关键点就是努尔哈赤的家族惨遭到屠杀。不过,就在努尔哈赤家族被杀害之前,名和曹就已经和女真族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而且他们之间还爆发了战争。这场战争就是明

  • 《大明风华》朱祁钰的皇后,历史上其生前悲催,身后更是尸骨无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皇帝朱祁钰简介,朱祁钰个人资料,郕王朱祁钰的小说

    这场谋权夺位的动乱在一个深黑的夜晚悄然开始,军队直奔南宫,捣毁城墙,将明英宗扶上帝位。不久,朱祁镇废景帝为郕王,并将他软禁在西苑。他死后被葬在金山,明英宗将他原先所建的寿陵拆毁。这寿陵是朱祁钰做皇帝时给自己建的陵墓,他宠爱的杭皇后就被葬在其中,准备等自己死后与她同葬,相依为伴。但世事难料,明英宗复辟

  • 朱元璋临死前称:妃子一律陪葬!3岁女儿说了一句话,母妃被赦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陪葬妃子一览表,朱元璋46个妃子殉葬,朱元璋死后有几个妃子殉葬

    朱元璋的前半生用惨淡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当过农民,做过乞丐,后来甚至为了一口饭吃还去做了和尚。但就拿着这么一手烂牌,却让他打出了一个逆天结局,建立明朝,实在可以称其为乱世英雄。但作为皇帝,朱元璋一生功过参半。而他最大的过错之一,就是在晚年时重新开启了人殉制度。在明末毛奇龄的《彤史拾遗记》中有记载,

  • 万历皇帝:三千多有功的戚家军凯旋归来,万历为什么将他们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万历杀戚家军,万历15年中万历皇帝的人物事迹,万历的一生万历后悔杀张居正吗

    戚家军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吧,这是中国历史上战斗力特别强悍的一支队伍,因为是戚继光组建的,故得名为戚家军。戚继光之所以建立这样一支军队,也是因为对当时的明军战斗力感到不满。在台州之战中,明军虽然获得了胜利,但也暴露出明军的一些问题。这些士兵一遇到短兵相接的场面时,就会怯战,有的甚至临阵脱逃。为此,戚继

  • 李自成身边的第一智囊,如果此人不被谋害,大清就不可能入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自成简历,陈圆圆李自成私下关系,李自成285集免费听

    在明朝的末期,因为宦官干政,朝廷里的臣子们也是相互结党谋私,西北地区发生了持续多年的天灾,广大的老百姓已经苦不堪言。最后全国大范围地区都出现了农民造反的现象,而这些起义军里实力最为强大的就是来自于西北地区的李自成。有关于此人的评价有非常多,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此人一生都怎么了。 有不少专家学者认

  • 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靠一首诗侥幸逃脱,如今此诗几乎人人会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功高震主”四个字都不是一个单纯在书面上出现的成语,在真正的朝廷政治当中,功高震主的事件,屡见不鲜。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至高无上的皇帝,不会允许手下有人才能过高,势力过大,即使是当年一起并肩作战过的兄弟,在无上的权力面前,也只能成为牺牲品。皇帝们的共识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而说到这

  • 正史上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只有36人,有一人最惨,却被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最真实的宋江,历史上的宋江的最后结局,宋江的历史战绩

    梁山只有三十六位好汉,这也意味着梁山没有所谓的千军万马,不过是实力较强的一股起义势力。只不过在宋江被招安之后,朝廷派遣他率领众好汉东征西讨,损失惨重,最终还落得喝下毒酒的下场。如此看来,宋江一生悲惨,不过与之相比还是上文所提到的那个惨遭凌迟的好汉。我们先说说当时的背景故事,从而引入正题。三十六位梁山

  • 中国为什么很少拍元朝历史剧?并不是不想拍,而是确实不能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元朝为啥很少拍剧,关于元朝的电视历史剧有哪些,真实的元朝历史剧

    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不仅时间上源远流长,而且内容跌宕起伏,这几千年的时间里,在秦始皇统一之前,我国是部落和诸侯国的时代,从秦开始算起,到今天也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时间。两千多年以来,有能力统一全国的朝代不少,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朝代,那就是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它哪里特殊呢?我们发现如今

  • 朱元璋为什么对沈万三恨之入骨?是因为他太有钱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宅子的主人是江南最有钱的人——沈万三,客人是大明最有权力的人——朱元璋。在宾客的推杯换盏间,一道菜被摆上桌面,却令主人打冷颤,客人露出不悦的神情。朱元璋问:“这道菜叫什么名字?”沈万三自然不敢说这叫红烧猪蹄,他思索片刻,作揖回答道:“此菜名曰‘万三蹄’。”在当今的江苏周庄,有一道传统菜肴叫万三肘子,

  • 作为屏蔽关陇的咽喉之地,明代河西走廊边防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军堡图片,关陇地区,关陇演义一百零九章

    一、河西走廊东段的地理形胜(一)优越的自然条件河西走廊东段主要由武威绿洲盆地构成,东起乌鞘岭,西至张掖与永昌交界的大黄山及马营滩一线,地势整体自东、南与西三面向心倾斜,北侧为石羊河缺口,主体部分海拔在1500-2000米之间,洪积冲积平原上大部分覆有黄土。在气候方面,河西走廊由于地处西北内陆,远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