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成吉思汗后裔,当年各自逃命,600年后,靠一首诗在四川相聚

成吉思汗后裔,当年各自逃命,600年后,靠一首诗在四川相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442 更新时间:2024/1/17 0:46:32

他是蒙古族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大蒙古国的建立者他就是成吉思汗,出生于辽阔的大草原的他有着像小草一样坚韧不拔的性格,身为蒙古族最伟大的可汗,他有勇有谋,用兵如神,灭国四十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辽阔的蒙古帝国,地域横跨亚欧两大洲的面积,也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

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蒙古铁骑南征北战,可就算这样成吉思汗并不满足,他很快把目标转向其他的国家,占领的足迹遍布中亚,他征服了无数的土地,最远也可到达欧洲。

就是在这样的充满野心的背景下,成吉思汗也是树敌无数,所以在元朝被推翻之后,有很多的人都想将成吉思汗的后人赶尽杀绝伴。

随着成吉思汗的征战,他的后妃众多,其子孙后代也是分布于世界上全国各地。要说起地位那最尊崇的还是他的皇后孛儿帖,皇后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拙赤、次子察合台、三儿子窝阔台和幼子拖雷。也就是这四人及其后代构成了蒙古系帝国的整体。

蒙元盛衰

可是再强盛的家族也总会有衰落的一天,哪怕是皇族也不例外,从1271年建立元朝,到1368年元朝覆灭,总共统治中国98年,成吉思汗幼子托雷的第四子忽必烈成为蒙古族的第五代大汗,尊号“薛禅汗”。在他的领导下蒙古族成功征服了南宋,结束了在中原王朝时期自唐朝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开创了一个属于元朝的时代。

可这样的局面成也是他,败也是他,在忽必烈的统治时期,一直不断的进行对外扩张的行为,但却屡遭失败,从而导致国力逐渐削弱。蒙古系汗国的内部斗争导致北方的局势十分紧张,国家也在因为继承人的问题导致内斗,在加上汉族文化没有走上正轨一直在原地踏步,蒙古贵族的铺张奢华,加快腐化,吏治腐败,民族的矛盾愈演愈烈。

各地起义推翻,使得元朝不足百年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就被推翻了,但自古以来德服民、以农养民才能够使得这个国家安定繁荣和长久地发展,元朝的推翻让这庞大的大家族不知到底应该何去何从,根据史书记载其中有的人选择退出中原,重回故地重新生活;

另外一部分的则还是选择留在了中原生活,但因为害怕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而从而被报复,所以大多数的人都选择更名改姓,成吉思汗的后人四散奔逃,就此完完全全地消失在历史之中,如今也已经过了百年的光景了,也不知成吉思汗的子孙后代们是否还存在于世间。

百年的光景过去了,要找到成吉思汗幸存的后人们,也可谓是大海捞针,茫茫人海,不知何去何从,直到600年后,通过一首诗串联成功地让一支成吉思汗的后代,幸运地认祖归宗,根据记载这一支后代的血缘关系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的家族后裔铁木健那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这位元朝大官铁木健了。

“余家”铁木健

史料关于铁木健的记载十分稀少,与元朝的其他的功臣相比较,铁木健无疑是一位全能的人,他文武兼备,因为能力的突出所以很快就获得了亲王封奖,但是当时的元朝已经破烂不堪,迎风就会倒了,农民起义随时随地的爆发,皇室皇帝也逐渐失去了对一个国家的掌控能力。

昏君在位那必然会是昏庸无能让人失望,皇帝对于民众的反抗并不反省自身,反而还开始猜忌朝廷里的那些功臣,像铁木健也是因为手握兵权,又战功显著,深受民众爱戴,所以很快皇上就怀疑他了,为了他自己为了家族人员的安危他很快就主动请辞选择离开,希望能够解甲归田逃离这个地方。

解甲归田离开朝廷后铁木健当即带上家人们一路南下,他其实早就看出了元朝气数将尽,恐怕也只有隐姓埋名,才能够安然无恙活下去。不幸的是铁木健因为忧虑过度而倒下了,没有坚持到最后便撒手人寰。铁木健的孩子们怀着沉重的身体安葬了父亲,并遵照父亲的指示继续南下。

为了不被发现,铁木健下孩子们最终选择了往不同的方向逃命,并掩人耳目的将姓氏更改为"余"。在分别的时候大家都留下了暗号,每家都作诗一句,方便日后大家重新相聚,想象是美好的但他们谁也没有想到此后的数百年中,大家一直都没有对方任何一点的信息。

元朝覆灭明清时期的统治者们一直都在对前朝剩余势力严重地打压,为了安全起见所以他们一直都待在这里,不敢贸然行动,就这样寻找亲人的这个计划就耽搁了下来。

乱世重聚

在四川省有一个名字叫余家湾村落的人说,他们成吉思汗重孙铁木健的后代,他们在14世纪中期的时候就来到这巴蜀大地四川,世世代代从此隐居在此地,至今已也有600余年。

回想过去发生的,那个时候是元朝历史上一个完全黑暗的时代,政治腐朽、民不聊生,他们回忆起当年在四川安营扎寨之后,他们的祖先就开始编纂了《余氏族谱》,按汉人的习俗排字辈,并在家谱开头讲述了这一段漫长的向南的迁徙路程,生活在余家湾的后人们也一直希望,能够找到失散的亲人,他们可以一起认祖归宗。

现如今的他们已经变得和汉族一样,完全看不出任何少数民族的特征,现在的他们不会说蒙古语,也不会写蒙古字。唯一可以证明他们蒙古族的身份的还是他们家中还保留着许多与蒙古有关的古物件,比如记录在羊皮卷的蒙古文字,一些元朝的官员服饰以及几把锈得不成样子的蒙古弯刀。

村民家中零零碎碎的都有一些以前保留下来的族谱,当这些全部都拼凑在一起时,那百年前岁月的痕迹像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一件一件的历史中的故事也慢慢的呈现在我们眼前,他们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都平等对待,所以他们不在继续担惊受怕。

生活在余家湾的后人刚开始多次在报纸上刊登寻人事找自己的亲人们。这刊登的启诗也是奇怪,就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本是元朝宰相家”不知是何人所写,已经600余年过去了,原本他们就不再抱有太大的希望。

在原本兵荒马乱的世界里他们是否存于世间谁也说不准,但在随着寻人启事每次不断的刊出余家湾每天都收到了许多人的来信,看着信上写着的内容,那些只流传于他们亲人之间的诗句,收到信件的余家湾人的心情十分的激动,不敢相信大家都存活了下来,并且也一直都在互相寻找着对方的信息。

没有想到600年之后的出现相聚,祖辈的代代相传,一代传一代不忘记可能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天的出现,大家坚信终有一天的重聚,才能让这群成吉思汗的后人重新相聚在这。此后的岁月里大家更是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只要是重大节日,大家都会从祖国的五湖四海赶到这个地方来相聚。

更多文章

  • 河南省发现的一座宋朝时的古墓,还原了一位梁山好汉的悲惨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古墓发掘,梁山程垓村古墓,河南北宋时期古墓

    梁山好汉的故事,发生在北宋的末期。那个时候,皇帝十分昏庸无能,不仅任用无能的人做官,还特别贪婪,百姓们的赋税很重。有很多人不甘心就这样背着沉重的生活负担就这么生活下去,所以干脆就一起到梁山上,结成了一股反对朝廷的势力。后来,因为皇帝的各项不合理的制度,所以梁山上的人越来越多,随着力量的加大,梁山上的

  • 戚继光的戚家军,战斗力有多强?为何到最后落得全军被屠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戚家军与戚继光简介,戚继光在什么时间创建戚家军,戚继光为什么要害戚家军

    明朝末年,沿海地区倭寇横行,百姓民不聊生,可偏偏军队束手无策,原来这些倭寇大部分是由日本地区的流浪武士组成,不但武功高强,而且来去无踪,他们不仅抢夺百姓的财务,还严重的影响的沿海地区的经济。无奈之下,戚继光临危受命,前往福建地区剿灭倭寇,经过多年发展,戚继光组建了自己的戚家军,不仅使得倭寇消失,还打

  • 宋朝有“打假”机构?从州到县,聊聊不卖书的宋代“书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拍一拍宋朝#“打假”这个词汇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在商品鱼龙混杂、各种违法不良行为足以以假乱真的现代社会,打假不仅是提高大家购物体验的手段,也是保障市场平稳运行以及消费者权利的重要工具。但其实早在千年之前的宋朝就出现了“打假”意识,只是因为时代需要不同,必然性地导致了针对范围以及侧重点不同而已。那么

  • 北平城是如何成为大明朝国都呢?其中牵涉4代皇帝、历时74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代北平城,明朝北京城布局,明朝北平有多大

    建文帝时期,明成祖朱棣是藩王,建文帝听从臣下建议开始削藩,对诸藩王形成很大威胁,随着削藩力度的加深,朱棣开始反对削藩,最后造反。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在南京登上皇位,实现长久以来的夙愿。朱棣登上帝位后,战乱给北方的少数民族以机会,不断入侵包括北平在内的北部。而北平正是是朱棣的“龙兴之地”,

  • 从明朝忠臣到边境叛贼:建州女真为何会在明宪宗时期被两次攻打?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中后期建州女真,建州女真族,建州女真努尔哈赤

    在1616年的时候,努尔哈赤发布了出征去讨伐明朝的七大恨,他们就是想要和明朝做出一个决断。从这个七大恨就可以看出来,明朝和清朝之间存在很大的仇恨。他们的关键点就是努尔哈赤的家族惨遭到屠杀。不过,就在努尔哈赤家族被杀害之前,名和曹就已经和女真族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而且他们之间还爆发了战争。这场战争就是明

  • 《大明风华》朱祁钰的皇后,历史上其生前悲催,身后更是尸骨无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皇帝朱祁钰简介,朱祁钰个人资料,郕王朱祁钰的小说

    这场谋权夺位的动乱在一个深黑的夜晚悄然开始,军队直奔南宫,捣毁城墙,将明英宗扶上帝位。不久,朱祁镇废景帝为郕王,并将他软禁在西苑。他死后被葬在金山,明英宗将他原先所建的寿陵拆毁。这寿陵是朱祁钰做皇帝时给自己建的陵墓,他宠爱的杭皇后就被葬在其中,准备等自己死后与她同葬,相依为伴。但世事难料,明英宗复辟

  • 朱元璋临死前称:妃子一律陪葬!3岁女儿说了一句话,母妃被赦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陪葬妃子一览表,朱元璋46个妃子殉葬,朱元璋死后有几个妃子殉葬

    朱元璋的前半生用惨淡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当过农民,做过乞丐,后来甚至为了一口饭吃还去做了和尚。但就拿着这么一手烂牌,却让他打出了一个逆天结局,建立明朝,实在可以称其为乱世英雄。但作为皇帝,朱元璋一生功过参半。而他最大的过错之一,就是在晚年时重新开启了人殉制度。在明末毛奇龄的《彤史拾遗记》中有记载,

  • 万历皇帝:三千多有功的戚家军凯旋归来,万历为什么将他们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万历杀戚家军,万历15年中万历皇帝的人物事迹,万历的一生万历后悔杀张居正吗

    戚家军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吧,这是中国历史上战斗力特别强悍的一支队伍,因为是戚继光组建的,故得名为戚家军。戚继光之所以建立这样一支军队,也是因为对当时的明军战斗力感到不满。在台州之战中,明军虽然获得了胜利,但也暴露出明军的一些问题。这些士兵一遇到短兵相接的场面时,就会怯战,有的甚至临阵脱逃。为此,戚继

  • 李自成身边的第一智囊,如果此人不被谋害,大清就不可能入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自成简历,陈圆圆李自成私下关系,李自成285集免费听

    在明朝的末期,因为宦官干政,朝廷里的臣子们也是相互结党谋私,西北地区发生了持续多年的天灾,广大的老百姓已经苦不堪言。最后全国大范围地区都出现了农民造反的现象,而这些起义军里实力最为强大的就是来自于西北地区的李自成。有关于此人的评价有非常多,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此人一生都怎么了。 有不少专家学者认

  • 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靠一首诗侥幸逃脱,如今此诗几乎人人会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功高震主”四个字都不是一个单纯在书面上出现的成语,在真正的朝廷政治当中,功高震主的事件,屡见不鲜。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至高无上的皇帝,不会允许手下有人才能过高,势力过大,即使是当年一起并肩作战过的兄弟,在无上的权力面前,也只能成为牺牲品。皇帝们的共识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而说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