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一生最大失误:饶了一个该杀的小人,却杀了一个忠诚的大将

诸葛亮一生最大失误:饶了一个该杀的小人,却杀了一个忠诚的大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97 更新时间:2023/12/11 16:56:53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既生瑜,何生亮?”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必定知道这两句话,而这两句话的共同交集就是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他就是谋划天下的第一高手,论聪明才智谁也不如他,魏国的司马懿见到他就逃跑,吴国的周瑜活活被气死,这就是诸葛亮的高能之处。

可以说,在小说中诸葛亮是一位被神化的谋臣,让读者都倾心于诸葛亮,佩服他机智过人的同时,还敬重他对蜀汉的忠心耿耿,是一个近乎于完美的人设。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其实诸葛亮也是有“瑕疵”之人。

说到神机妙算,相信很多人脑海里就会出现诸葛亮这个人名,似乎神机妙算这个词已经成为了诸葛亮的“专用词”。诸葛亮确实才智过人,初见刘备时就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把当时混乱不堪的东汉末年势力分析得一清二白,同时还为刘备划出了发展路线,犹如迷雾之中点亮的灯塔,刘备能不爱惜这样的人才吗。

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尽心辅佐蜀汉,有庞统在时他退居后方主管后勤,安排得那叫一个井然有序;庞统死在了落凤坡后,诸葛亮又挑起了大梁,真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无论在哪里诸葛亮都表现出了让人没有后顾之忧的聪明才智,这也是刘备死前放心把蜀汉教给诸葛亮的主要原因,甚至还告诉诸葛亮,刘禅不行的话你自己上。

以诸葛亮的忠心自然不会做这样有损阴德的事情,刘禅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仍然尽心辅佐,可谓是殚精竭虑,在蜀汉人才凋零的情况下,他还是尽可能的利用手里的人才资源,发挥出他们的优势。只可惜他最终还是看错了人,饶了一个该杀的小人,杀了一个忠诚的大将,成为了他一生最大的失误,而这两个人就是杨仪魏延

杨仪本是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三国鼎立时期,当荆州成为曹操的地盘后,刘备与孙权结成盟友,逐渐吞并荆州周边的四郡,关羽是这里的主要负责人。后来刘备以不光彩的手段借来了荆州,关羽就在这里打出了一个个漂亮的胜战,成为了威震华夏的战神。期间,杨仪看到了关羽的光芒便投奔关羽而去,关羽成为了他的引荐人,直接把他推荐给了刘备。

杨仪也是一个颇有学问之人,经过刘备的考核后认为是个难得的人才,他的官职也是步步高升,刘备称王后,杨仪水涨船高成为了尚书,在人才济济的三国时期,杨仪还能够脱颖而出,可见还是有些本事傍身的。

只可惜,杨仪有学问却无人品,自以为是的性格总想与人一争个高低,就连尚书令他都不放在眼里,在他心中除了诸葛亮就无旁人受他待见,可偏偏他就讨了诸葛亮的喜欢,诸葛亮走到哪里都带着他,五次北伐都有杨仪的身影,甚至临终前都把杨仪叫到了身边托讨后事。然而,让诸葛亮也没想到,他最信任的杨仪却是个小人。

再说魏延。《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刚看到魏延时就认为他“天生反骨”,以诸葛亮能掐会算的本事,对诸葛亮的预言不疑有他,而在后来的一系列战事上,魏延也没有得到重用,每当魏延提出一些建议时均被否定,可以说魏延在诸葛亮的心里从第一次见面时就已经注定了结局,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却存在一些出入。

刘备刚刚自立为汉中王时,需要有可靠之人镇守汉中,人人都以为张飞可担当此重任,可刘备却看好了魏延,魏延也立下了豪情壮语:“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可见魏延对蜀汉还是位忠心耿耿之人,根本不是诸葛亮眼中的“反生反骨”。

自从关羽、张飞死后,蜀汉就没有什么出色的武将,魏延是难得的文武双全助力之一。只是他性格也不太好,经常言语冲撞他人,“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可见从人品方面来讲,他与杨仪没什么区别。当杨仪与魏延这两个人碰到一起时,那就是针尖对麦芒,诸葛亮轻信杨仪,为后来魏延的反叛埋下了伏笔。

诸葛亮信任杨仪,临终前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按照诸葛亮的安排,魏延与姜维则负责断后,这一安排就出现了分歧。诸葛亮在世时还能镇压得住杨仪与魏延这两个“刺儿头”,但是诸葛亮去世后,这两人的暗斗变成了明争,魏延不服气受杨仪指挥,更不想负责断后,认为自己完全有独挡一面之力,杨仪为此拿住了魏延的把柄,认为他想谋反。

而魏延看到大军都听杨仪指挥时更加生气,于是剑指杨仪,两人针锋相对,一场内战避免不了,诸葛亮尸骨未寒,任他怎样也想不到自己的安排反而造成了内乱,魏延完全是被逼反叛,而杨仪也不是惯孩子的家长,直接行使了自己的最高权力,派马岱诛杀魏延,魏延就这样被斩首,杨仪为此还把魏延的脑袋放在脚下猛踩,足见肚量与气量之小。

除去了魏延这个对手,杨仪越发目中无人,当他看到蒋琬成为尚书令时非常不服气,这都是诸葛亮给他惯出来的毛病,为此他私下里腹诽:“早知道如此不被重用,当初不如和魏延一起反了”,这话自然被传到了刘禅的耳朵里,杨仪为此被贬为庶人。可杨仪并没有为此受到教训,反而更加肆无忌惮,继续在民间造谣生事。

于是刘禅派人前去捉拿杨仪,杨仪自知性命难保就选择了自杀。想当初诸葛亮那样信任他,最终却换来了杨仪的各种怨言,而魏延当初那样的忠心耿耿却选择了反叛,这一切都是诸葛亮安排失误所造成,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失误。

如果诸葛亮注意到人的品性,不出现厚此薄彼的事情,就不会出现杨仪与魏延针锋相对的局面,他高估了杨仪的肚量,低估了魏延的忠心,当他出现不公平的安排后,两个同样性格骄傲之人遇到一起自然会激化矛盾,最后他饶了一个该杀的小人,杀了一个忠诚的大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承认诸葛亮才智过人、神机妙算,只是在看人这一方面还是他的短板之处。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三国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古书记载外星人真实存在,秦始皇曾跟外星人会面,获得外星黑科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秦始皇的事情,书中是这么记载的。很古的时候,有个地方叫做宛渠,那里的人身高十丈,用鸟兽的羽毛编成衣物遮体。这里要提一下,秦朝的一丈为现在的2.3米,所以宛渠人的身高大概20多米。有一天,一个宛渠人乘着海螺状的船来求见秦始皇。这种船叫沦波舟,可以沉入海底航行而不漏水。秦始皇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他给

  • 盘点曹操一生的错误:胜多败少的曹孟德,也曾犯下不少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曹孟德简介,曹孟德个人资料,曹孟德电视剧全集

    在为父报仇期间,残杀百姓曹操为父报仇,攻向徐州期间~把自己的愤怒放在百姓身上,所到之处~死伤遍野~不堪入目啊~~古人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曹操这次,彻底失去了人和~对张绣~准其降而不削其权大家都知道在宛城之战中,曹操损失惨重,曹操失去了典韦~还有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众人说是张绣的错~~其

  • 秦始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前半生像康熙大帝,后半生像隋炀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继承了大秦的基业。公元1661年,年仅六岁的康熙接过了大清的江山。单从年龄上看,似乎嬴政的起点要比康熙更好一点,但其实嬴政面临的情况一点也不比康熙强。嬴政的爹叫嬴异人,早年被当作质子“质押”在了赵国,如果不是吕不韦看他“奇货可居”赌了一把大的,可能嬴异人做梦都想不到自

  • 东汉风云:夫妻同心举案齐眉,哀牢归汉四海承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哀牢简介东汉,东汉时的哀牢是现在的哪,举案齐眉东汉

    东汉初年的高士,最著名的是严子陵。后来,又有扶风人梁鸿与妻孟光,偕隐吴中。梁鸿,字伯鸾,父梁让曾为王莽时城门校尉,迁官北地,使奉少皞祭祀,遭乱病殁,梁鸿无资葬父,用席裹尸,草草掩埋。后来,梁鸿受业太学,博通经籍,因落魄无依,不得已至上林苑中替人牧豕,偶然失火,延及邻居,当即过问所失,用豕作偿,邻主人

  • 得知张飞死讯,刘备轻声说了4个字,此时诸葛亮才看清他的真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明明是异姓兄弟,刘关张三人却少有反目场景,他们的情谊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桃园三结义更是被人传得神乎其神,然而他们三人的情义真的有小说中写的那样亲密无间,缺一不可吗?据说刘备在得知了张飞的死讯以后,他只是轻声说了四个字,却让诸葛亮惊出一身冷汗。从此诸葛亮这才明白刘备的真实面目,认为主公刘备可以共事但不

  • 如果扶苏成为二世皇帝,大秦还会二世而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扶苏继位大秦还能灭亡吗,大秦扶苏开局暴打赵高,大秦之帝子扶苏txt下载

    公元前210年,希望长生不老的秦始皇在巡游途中驾崩于沙丘,临终遗诏长子扶苏即皇帝位,为秦二世。当时扶苏远在北方蒙恬的军中,秦始皇身边的可信之人也只有丞相李斯和赵高二人。赵高精通律法并且为人勤奋,被秦始皇看中后升任掌管皇帝车舆的中车府令,同时还负责教公子胡亥判案断狱。赵高心里清楚,如果扶苏一旦即位,自

  • 逼死孩子的人物,王莽借儿子性命炒作,郭槐吓死了两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莽逼死儿子,郭槐个人资料,宋朝郭槐个人资料简介

    王莽王莽,这个人是历史上的名人,从历史角度来看,王莽是个怀有不臣之心,毒害皇帝篡位夺权的奸臣;从改革角度上了来讲,王莽是个有着现代人思维的著名改革家;从奇幻角度来看和从出土的文物来猜测,王莽简直是一个穿越回去汉朝的现代人。总之王莽身上那是写满了故事充满了悬疑。王莽王莽同时还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 秦始皇为何49岁意外去世?只因他爱喝“元水”,元水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为啥49岁就死,秦始皇为何49岁意外去世,秦始皇喝哪里的水

    那么,秦始皇究竟是为何而死?相传他所喝的“元水”是罪魁祸首,这“元水”到底又是何物呢? 卓越的历史功绩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同时,创立“皇帝”的头衔,自封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在他的构想里,秦王朝可以世代相传,在他秦始皇之后,还会有秦二世、秦三世等等。其对权力的野心之大

  •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为什么没有留下字片图资料,难道被人毁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由于古代没有留下任何实物与图形,后人无法复制,加之《三国演义》的润色,更使它添上了神秘色彩。长期以来,人们对木牛流马的解释莫衷一是,即使是最原始的材料也给人们带来了疑惑,尤其是《诸葛亮集》中记载的关于木牛的说法很容易使人把木牛流马想象成木制的牛马,而且是一种能够不断给予一定动力的、能够连续工作

  • 刘备临终前仍不忘嘱托大家: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何这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临死前说子龙不可重用,子龙护送刘备到东吴,子龙与刘备

    按理来说,刘备对于他们五人应该是绝对的信任,尤其是在关羽、张飞去世之后,赵云作为跟随刘备时间最长的将军,纵使不像诸葛亮那样封为托孤老臣,也应该在蜀国拥有者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实则不然。在刘备临终前,他竟然嘱咐其他人,说“子龙不可重用!”是他伤重得神志不清了?还是其中另有隐情?他真的不怕伤了众人的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