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扶苏成为二世皇帝,大秦还会二世而亡吗?

如果扶苏成为二世皇帝,大秦还会二世而亡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034 更新时间:2023/12/7 13:06:18

公元前210年,希望长生不老的秦始皇在巡游途中驾崩于沙丘,临终遗诏长子扶苏即皇帝位,为秦二世。当时扶苏远在北方蒙恬的军中,秦始皇身边的可信之人也只有丞相李斯赵高二人。赵高精通律法并且为人勤奋,被秦始皇看中后升任掌管皇帝车舆的中车府令,同时还负责教公子胡亥判案断狱。赵高心里清楚,如果扶苏一旦即位,自己现在的权位一定保不住。并且蒙恬、蒙毅两兄弟也和自己不对付,此时必须放手一搏。

秦朝“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却又“二世而亡”所形成的巨大反差,让后世不由得产生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扶苏顺利即位为秦二世,大秦还会二世而亡吗?答案是否定的。作为秦始皇的长子,并且在嫡长子继承的时代,扶苏无疑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但因为秦始皇一生从未立皇后,所以他所有的儿子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嫡子身份。此外,秦始皇生前也没有明确定下太子人选,虽然有意在将扶苏当接班人培养,但仍给了赵高以改立的可乘之机。

扶苏此人如何?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一怒之下将460多名术士在咸阳活埋,扶苏就此事劝谏父亲:“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这句话让秦始皇颇为不难,于是“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在很多人看来,扶苏这是被秦始皇“发配边疆”了。然而理性分析一下,我们似乎可以找到其他的解释。蒙恬是秦始皇的得力干将,蒙恬一家包括祖父蒙敖、父亲蒙武,一家三代全是秦军中的高级将领。

当时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手下大军数十万,将扶苏派到这么一支大军之中监军,锻炼的用意十分明显。在这位一统天下的千古一帝看来,自己的儿子在政治上还是有些“幼稚”,此外蒙家也是他日后的肱股,可以先培养感情。在秦朝统治集团内部,扶苏是公认的最佳继承人,在“反贼”的眼里,扶苏也有极高的威望。陈胜吴广二人策划起义之前,就商量道:

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陈胜、吴广和老百姓都知道扶苏的贤能,史书对他的评价也是“为人仁”、 “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他的性格特点与其父秦始皇有很大的不同,为政举措也或将有极大的区别。秦始皇为秦王之时,天下列国纷争,一统天下是首要目标。秦始皇是打天下的创业之主,秦二世皇帝最好是一位能够在此基础上治天下的守成之君。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性格,扶苏都非常符合一个贤君仁主的形象。在他的统治下,大秦极有可能顺应时势将原先耕战的方略向恢复民生、发展经济转变。

一个王朝经过一位武帝的开疆拓土之后,最好是可以出现一位文帝轻徭薄赋、与民养息。扶苏如果顺利成为二世皇帝,大秦不说开创“文景之治”或者传至万世,至少不会二世而亡。如果扶苏和他的后继之君在位期间,能够形成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大秦的统治极有可能和唐、明等后世王朝一样,在三百年大关前夕覆灭。当然,以上都是假设,这个假设换言之就是在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君主的贤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帝国机器的运作?

研究客体的永远缺席,也正是历史的魅力。

更多文章

  • 逼死孩子的人物,王莽借儿子性命炒作,郭槐吓死了两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莽逼死儿子,郭槐个人资料,宋朝郭槐个人资料简介

    王莽王莽,这个人是历史上的名人,从历史角度来看,王莽是个怀有不臣之心,毒害皇帝篡位夺权的奸臣;从改革角度上了来讲,王莽是个有着现代人思维的著名改革家;从奇幻角度来看和从出土的文物来猜测,王莽简直是一个穿越回去汉朝的现代人。总之王莽身上那是写满了故事充满了悬疑。王莽王莽同时还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 秦始皇为何49岁意外去世?只因他爱喝“元水”,元水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为啥49岁就死,秦始皇为何49岁意外去世,秦始皇喝哪里的水

    那么,秦始皇究竟是为何而死?相传他所喝的“元水”是罪魁祸首,这“元水”到底又是何物呢? 卓越的历史功绩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同时,创立“皇帝”的头衔,自封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在他的构想里,秦王朝可以世代相传,在他秦始皇之后,还会有秦二世、秦三世等等。其对权力的野心之大

  •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为什么没有留下字片图资料,难道被人毁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由于古代没有留下任何实物与图形,后人无法复制,加之《三国演义》的润色,更使它添上了神秘色彩。长期以来,人们对木牛流马的解释莫衷一是,即使是最原始的材料也给人们带来了疑惑,尤其是《诸葛亮集》中记载的关于木牛的说法很容易使人把木牛流马想象成木制的牛马,而且是一种能够不断给予一定动力的、能够连续工作

  • 刘备临终前仍不忘嘱托大家: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何这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临死前说子龙不可重用,子龙护送刘备到东吴,子龙与刘备

    按理来说,刘备对于他们五人应该是绝对的信任,尤其是在关羽、张飞去世之后,赵云作为跟随刘备时间最长的将军,纵使不像诸葛亮那样封为托孤老臣,也应该在蜀国拥有者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实则不然。在刘备临终前,他竟然嘱咐其他人,说“子龙不可重用!”是他伤重得神志不清了?还是其中另有隐情?他真的不怕伤了众人的心吗

  • 三国:从天子任命到表奏天子,袁绍打头,大家伙跟上,东汉不为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汉袁绍,东汉战争袁绍图片,许攸劝袁绍迎回天子

    基本上从这个时候起,虽然东汉朝廷还存在,且从董卓入京到东汉灭亡,东汉朝廷还继续存在了30年,但他实际上已经亡了。所以,《三国演义》以这几回的内容为开篇。诸侯讨董卓时,还有个标志性事件,就是山东诸侯组成联军会盟时,袁绍不通过朝廷,自己给自己任命官职了,《三国志·魏书六·袁绍传》中记载:“绍自号车骑将军

  • 李斯——华夏制度鼻祖,本可名垂千古,结局却是被腰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斯腰斩,秦朝宰相李斯死于腰斩解释,秦相李斯为何被腰斩

    李斯,字通古,是汝南上蔡人。他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 ,拜荀子为老师,跟随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决心要找当时最有潜力的君主予以辅佐。李斯认为人无所谓能干不能干,当时才俊辈出,拥有聪明才智的人很多,而一个人能否富贵,更重要的是要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机会,在一通“SWOT”分

  • 刘备一生到底错过了多少人才?四位谋士,五位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五大谋士排名,刘备错过的四个谋士,刘备手下第一谋士

    一、陈群首先,在刘备错过的四位谋士中,陈群的能力可以说是最强的一位,甚至不输蜀汉丞相诸葛亮。陈群出自颍川陈氏,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虽然曾经是刘备的手下,但是,曹操入主徐州时,陈群就改换门庭了。跟随曹操后,陈群获得重用。曹丕登基称帝后,陈群历任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曹丕驾崩后,陈群

  • 东吴最后一任交州刺史,平定叛乱,击败西晋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首先,陶璜,生卒年不详,字世英,丹阳郡秣陵县(今江苏南京)人。陶璜的父亲陶基曾担任交州刺史,因为这一缘故,陶璜对交州的情况非常熟悉,这也为他接下来平定叛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发动了消灭蜀汉的战役。而就东吴来说,交趾太守孙谞因为残暴不仁,引起百姓的不满。同年,郡吏吕兴

  • 司马懿造反时,皇太后选择支持,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懿和皇太后,司马懿夺权成功吗,司马懿是怎么被夺权的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懿发动兵变时,一个女人的帮助可谓至关重要,她就是曹魏的郭太后。那么,问题来了,皇太后为什么不帮助曹爽和曹芳,反而支持司马懿这个外人呢?一具体来说,公元249年正月,曹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对此,曹爽不仅自己跟随,还将掌管禁军的兄弟、亲信也带在身边。在司马懿看来,这是一个不能错过

  • 从封侯拜相到身首异处,李斯为何与“千古名臣”渐行渐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丞相李斯简介,千古名臣李斯简介,李斯到底是良臣还是奸臣

    李斯当时还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议定“皇帝”之号,帮助统治者树立起了一个至高无上的集大权于一身的皇帝形象,并且将其系统化形成制度。李斯等人将皇帝独尊的思想影响不断扩大,使得“君无戏言”的观念深入人心。从李斯的功绩来看,他确实能够被称得上是“千古名臣”,其一生都在实践着法家思想,为秦国的统一和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