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安号称十三朝古都 为什么唐朝以后不再作为国都

长安号称十三朝古都 为什么唐朝以后不再作为国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355 更新时间:2024/2/4 1:55:43

唐朝都城长安,是中国古代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号称“十三朝古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唐朝以后,中国还经历了1000年的封建历史,建立了宋朝、元朝、明朝、清朝4个大一统王朝,为何没有一个王朝选择在长安定都?

大致有三个原因。

一、连年战乱将长安破坏得如同废墟

唐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289年,是世界上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但唐朝自建立以来,就面临着各种战争,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唐朝更是陷入连年战乱之中。

长安作为都城,往往是叛军和外敌的战略目标。

750年7月,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763年,吐蕃20万大军趁虚而入,第二次攻陷长安;783年泾原镇士卒发起兵变,再次攻陷长安;880年,黄巢农民军又一次攻陷长安……而到了唐朝末期,叛军进入长安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每一次失陷敌手,对于长安来说就是遭受一次浩劫。晚唐诗人韦庄,曾经在诗歌中描绘过长安城破败不堪的样子:“满目墙匡春草深,伤时伤事更伤心。车轮马迹今何在,十二玉楼无处寻。”

在另一名晚唐诗人郑谷眼中,长安犹如一个末世:“秋光不见旧亭台,四顾荒凉瓦砾堆。火力不能销地力,乱前黄菊眼前开。”

这样就够了吗?并没有。904年,唐朝权臣朱温用武力将唐昭宗逼迁到洛阳,随后将其杀死。朱温为了彻底毁灭唐朝,下令将整个长安城进行拆除、捣毁,有价值的东西则被转移到洛阳,长安居民全部驱逐赶走。此后,曾经繁华兴旺的长安就真的成了一片空虚。

在这种情况下,对长安进行重建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没有哪个王朝的统治者愿意这么做。

二、关中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楚怀王发兵征伐秦国时,曾把各位将领招来,与他们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就是说,谁先打进关中,谁就可以称王。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当时关中经济发达,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是繁华富庶之地。早在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建议“连横”之计时,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正因为此,自秦汉隋唐以来的历朝历代,都将关中作为“龙兴之地”进行培育,将都城建立在关中的长安,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可在,经过秦汉隋唐四大朝代,连续1000余年的不断开发,关中人口剧增,使得土地的承载力达到了饱和状态。人类过度开发,使得森林急剧消失、水土严重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自然灾害频繁出现,关中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被严重削弱。

可以说,就算没有战乱的影响和摧残,关中的衰败也已成为必然趋势,长安迟早会被新的王朝统治者抛弃。只不过,“安史之乱”以来的连年战乱,加速了关中衰败的进程。

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从隋唐以后,黄河下游、长江下游地带得到了有效地开发,经济日益发达,人口逐渐稠密,大有取代关中地位的趋势。所以,隋唐以后的统治者更愿意将都城往东、往南迁移。

三、从战略扩张转为战略防御

长安位于渭水以南,放眼四周几乎是一马平川,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屏障的高山或者大江大河,所以,长安从来就不是容易防守的地方。

好在将都城设立在长安的历代王朝,绝大多数都采取了对外扩张的战略定位。不管是秦朝、汉朝、隋朝、唐朝这些大一统王朝,还是前赵、前秦、后秦、 西魏、北周等割据性地方政权,他们都表现出很大的对外强势,自建立之日起就不断往外扩张。俗话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不需要考虑防御敌人的入侵。

不过,国家强盛时,还可以持续对外扩张;一旦国家衰落,遭遇外敌入侵时,长安就会很容易被攻陷。比如,在盛唐时代,吐蕃一直被唐朝军队压着打,从来不敢对长安有什么想法。“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国力下滑,驻守西南边境的军队也被撤回关中,吐蕃便长驱直入,轻轻松松地攻陷了长安,占据了15天后全身而退。

多年以后,金人李献甫担任长安县令,他在《长安行》中写道:“长安大道无行人,黄尘不起生荆棘。高山有峰不复险,大河有浪亦已平。”统治者自然就不会在无险可凭的长安建都了。

隋唐以后的历朝历代统治者,如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除了在建国之初进行过对外扩张,其余时间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战略防御的方针,一般不会主动打对外战争。这样一来,就必须将都城建立在“易守难攻”的地方。

北宋为什么将都城建立在开封?因为开封有黄河天险。

南宋为什么将都城建立在杭州?因为杭州有长江天险。

明朝初期为什么将都城建立在南京?因为南京有长江天险。

元朝、明朝、清朝为什么将都城建立在北京?因为北京西面、北面、东面都有群山作为屏障,再配合长城的防御工事,简直就是固若金汤,无懈可击。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全唐诗》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大帝的面首何其多也,为什么她没有给他们生下一儿半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面首之谜,历史记载的武则天面首,求穿越成武则天面首张五郎的小说

    武则天是公元624年出生,14岁入宫当了唐太宗的才人,公元651年,28岁的武则天再次被唐高宗李治召回宫廷,655年,也就是在32岁时爬上皇后之位,683年,风眩症折磨了22年之久的唐高宗李治终告不治,唐中宗李显即位,大权被皇太后武则天掌控,这一年她60岁。正常女性50岁左右绝经,武则天即使营养跟得

  • 追溯六代人,浅谈唐太宗李世民和“诗圣”杜甫的血缘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杜甫个人资料,杜甫与李唐皇室的关系,杜甫和唐太宗的关系图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这里的“兴圣皇帝”指的是西凉的开国皇帝李暠[hào],李暠是唐高祖李渊的七世祖,是唐王朝公认的始祖,李暠的“兴圣皇帝”称号是唐玄宗李隆基追封的。如果按照《新唐书》的说法,李白是李暠的九世孙,那么李白和唐朝王氏就是同族。而且,按照辈分,李白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子侄辈。如果说

  • 武则天成功统治中国十五年,一个男宠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的四大宠男下场,武则天做出的巨大贡献,关于武则天真实历史

    利用佛教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对佛教的利用。洛阳的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是在武则天时期建造的,这也说明了武则天时期佛教的兴盛,但是为什么她要花费巨资,在龙门建造如此大的佛像呢?因为,她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的稳固,推崇佛教就是在利用佛教。佛经里讲众生平等,而这个平等不光是指各种生物种类的平等,还指的

  • 李世民攻打高句丽,铩羽而归,唯一庆幸的是挖掘了一位“战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战神,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战果,李世民打没打下高句丽

    同年,在山西河津,一位中年农民正在田野里耕种,他姓薛,30岁,他边干农活,边对妻子说:“我祖上也是名门贵族,如今家道中落,空有一身本事。我打算春耕之后,把祖坟迁到另一个地方。”妻子姓柳,劝丈夫说:“相公虽然有本事,但也要等合适的时机才能显露出来,我听说当今陛下正在征兵讨伐辽东,这个机会非常难得,你不

  • 一场宫斗大戏,诉说千年缠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真实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李治情史,武则天秘史李治雨夜吻戏,武则天李治秦海璐吻戏

    武则天,并州文水人。父亲武士秶(zi),家富于财,颇好交结。李渊在汾晋间作战时,在他家住过,后来参加了太原起兵,为大将军府凯曹。贞观初做过利州(今四川广元)都督和荆州(今湖北江陵)都督,武则天的少女时代就是在利州度过的。贞观十年(636年)太宗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听说武则天长得很美,便在十一年把她

  • 隋朝因炀帝“暴政”而亡?真实原因是,他得罪了原有的利益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只有从隋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去探讨。一、善矫饰媚双亲夺帝位杨广工心计善矫饰,他针对其兄杨勇的弱点反其道而行之,以投双亲之所好,博取欢心;同时,暗里广结朋党,策划夺位阴谋。杨勇是杨坚长子,杨坚称帝后立他为太子,不管大事小事都让他参与,如果政令有什么问题,他都会说出自己的意见,这一点很得

  • 唐代玻璃器价值不菲,却为何备受推崇?浅析唐代琉璃的“求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代琉璃有几种颜色,唐代琉璃的真实图片,唐代琉璃特点

    失手打碎玉玻璃,天神个个魂飞丧,玉皇即便怒生嗔,却令掌朝左辅相,卸冠脱甲摘官衔,将身推在杀场上。——《西游记》.吴承恩沙僧被贬下凡,起因就是一个玉玻璃这段话讲述的是西游记里,沙和尚诉苦自身天庭遭遇的一段泣血经历,以前在看西游记之时,总会觉得玉帝实在太小气,手下一员大将失手打碎一个玻璃盏,其就要翻脸杀

  • 从《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上元节,浅谈唐朝上元节的习俗和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上元节图片,上元节唐朝存续了多少年,唐朝上元节是哪一年

    接旗连旌,几乎遮蔽了整条宽巷上空。除夕刚挂上门楣的桃符还未摘下,旁边又多了几盏造型各异的花灯竹架——这都是为了今晚花灯游会而备的。是灯笼还未挂上,但喜庆的味道已经冲天而起。从文字中可以体会到浓浓的节日气氛,唐朝的上元节的习俗和文化到底如何呢,本文从《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上元节谈起,来了解唐朝上元节的习

  • “没钱?没钱谁给你打仗”这是唐朝最大的问题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年年打仗都没亏空,唐朝一直在打仗,唐朝为什么喜欢打仗

    赎买的关键在唐宪宗的治下帝国终于归为一统,都听从来自唐帝国首都长安的号令,不论是割据已久河北三镇还是帝国核心的关中都隶属于中央之下。而割据势力之所以能听从中央号令的唯一原因就是中央对他们进行了赎买。河北三镇割据时间最长,割据力量也最强。对于他俩的处置事关中央能否维持对河北统治的关键。魏博的田弘正作为

  • 突厥二十万人马围攻长安,李世民带了六人出城,突厥立刻下马朝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打突厥,被李世民灭掉的突厥,李世民长安保卫战吓退突厥

    提要: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这是一次孤注一掷的斗争,胜则天下尽归于秦王,败则万劫不复。最终,李世民在玄武门杀死了皇太子李建成还有支持太子的齐王李元吉,逼迫自己的父亲唐高祖将他立为新任皇太子,继承皇帝大位。事实上,对李世民的考验并没有就此结束,唐朝内部存在对抗李世民的声音,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