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追溯六代人,浅谈唐太宗李世民和“诗圣”杜甫的血缘关系

追溯六代人,浅谈唐太宗李世民和“诗圣”杜甫的血缘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996 更新时间:2024/1/21 11:23:38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

这里的“兴圣皇帝”指的是西凉的开国皇帝李暠[hào],李暠是唐高祖李渊的七世祖,是唐王朝公认的始祖,李暠的“兴圣皇帝”称号是唐玄宗李隆基追封的。如果按照《新唐书》的说法,李白是李暠的九世孙,那么李白和唐朝王氏就是同族。而且,按照辈分,李白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子侄辈。

如果说“诗仙”李白和唐朝王室有血缘关系,不足以让后人吃惊的话,那么细究起来,“诗圣”杜甫和唐朝也有血缘关系,这就很少有人知道了。笔者今天就来追溯六代人,来理一理杜甫和李世民的“直系血亲”关系。

一、杜甫的父系:世代为官

提起杜甫的家族,就不得不提另一个大唐的才子杜审言。《旧唐书·杜甫传》云:

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

杜审言是杜甫的爷爷,而且,此人恃才傲物,在唐高宗、唐中宗时期名气之响亮,不亚于他的孙子杜甫在中唐时期的名气。《新唐书·文艺传》记载:

杜审言,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晋征南将军预远裔。

即,杜审言祖籍是襄阳人,他的祖先可追溯到两晋时期的名将杜预。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唐朝诗人有“大李杜”和“小李杜”之称,“小李杜”中的杜牧的十六世祖也是晋朝名将杜预。也就是说,“老杜”杜甫和“小杜”杜牧其实也是同宗。

虽然杜审言是襄阳人,但杜甫的出生地并不是襄阳,而是河南巩义县。

《旧唐书·杜甫传》中写杜甫: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原来,杜审言的父亲曾做过巩县的县令,因此他举家从襄阳迁居到巩县,后来在巩县,才有了杜甫。

杜审言才华横溢,恃才傲物,看不起同僚,因此被同僚记恨。唐高宗年间,杜审言被提拔为洛阳丞。公元698年,杜审言因坐事被贬。在审判杜审言时,杜审言的上司周季童、同事郭若讷两人打算诬陷杜审言,致杜审言于死地。杜审言年仅十三岁的儿子杜并听闻后,趁着周季童喝醉,从袖子里抽出一把刀,将周季童刺杀。杜并因为刺杀朝廷命官,被武士当场杀死。

季重等酒酣,审言子并年十三,袖刃刺季重于坐,左右杀并。(《新唐书·文艺传》)

这件事引起朝野震动,武则天亲自过问,并且召见杜审言,最后因欣赏杜审言的才华,不仅免除了杜审言的之罪,还赞叹杜审言有个好儿子杜并。这里的杜并,是杜审言的次子,杜审言的长子名叫杜闲,也就是杜甫的父亲。

杜甫的父亲杜闲曾在开元二十五年担任朝议大夫、兖州司马。如下图:

一言以蔽之:杜甫的父亲名叫杜闲,他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杜审言,他的祖先是晋朝名将杜预。

二、杜甫的母系:名门望族

上文提到杜甫的祖父名叫杜审言,杜甫的父亲叫杜闲。杜闲28岁时成婚,在当时算晚婚,他娶的是清河崔氏之女崔氏。

这里需要重点说一下杜甫母亲的出身家族——清河崔氏。

自魏晋以来,门阀世家是朝廷取士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了隋末唐初,科举制度还不成熟,在门阀世家中有七个出类拔萃的望族,即“五姓七望”。所谓的“五姓七望”指的是: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当时,很多社会名流都以能娶上这“五姓”之女为荣。举个例子,唐高宗时期的著名宰相薛元超,出自河东薛氏,也算出身名门,他的妻子是和静县主。和静县主是巢王李元吉的女儿、唐高宗李治的堂姐们,皇家血脉,按理说出身比较高贵。但薛元超却感叹:

“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隋唐佳话·卷二》)

对于宰相薛元超来说,娶一个皇室之女,都不如娶上述“五姓”之女,可见上述七大门阀家的姑娘有多么难求。

但是,杜甫的父亲杜闲所娶的元配妻子崔氏,就是出自七大门阀之一——清河崔氏。

所以说,杜甫的父系不仅世代为官,杜甫的母亲更是出自名门。

杜闲娶得崔氏两年后,崔氏生下长子,取名杜甫。

对于杜闲来说,30岁生下长子,其意义自然非同一般。再加上杜氏一门几代都是读书人,所以从小对杜甫的教育都非常严苛。杜甫曾在《壮游》中如此自述: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可见,杜甫从小接受父亲严格的儒学教育,7岁时就能咏诗,9岁时就写很多作品了。这样的教育,为杜甫成为“诗圣”打下基础。

但是,杜甫极其不幸的,大约在他五六岁时,杜甫的母亲崔氏就去世了。此后,他的父亲杜闲续娶继室卢氏,卢氏相继生下四个儿子,因为杜闲常年在外做官,杜甫从小在姑姑杜氏家中长大。

杜甫为何要在姑姑家长大呢?这其中原因虽然没有记载,但后人推测,可能是杜甫的继母对杜甫有所不容。因为纵观杜甫的作品,有写父亲的(《百忧集行》);有写给妻子的(《如月》);有写弟弟的(《月夜忆舍弟》);有写姑姑的(《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但却从没有在诗中提及自己的继母。

关于杜甫的生母崔氏,虽然出生名门,史书记载并不多,杜甫曾在《无家别》中写道: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这首词中,杜甫写的并不是自己,但毫无疑问,他对母爱的描写,十分细腻。

简而言之,杜甫的母亲来自名门清河崔氏,但杜甫从小丧母,是在姑姑家长大的。

三、杜甫的外婆:李唐遗孤

上文说道,杜甫母亲来自清河崔氏,杜甫的外祖父自然姓崔,那杜甫外祖母是谁呢,此人姓李,乃是李唐宗室的血脉。

杜甫的外祖母李氏的父亲名叫李琮。李琮的父亲名叫李慎,被封为纪王。李慎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子。他们和杜甫的亲戚关系如图:

既然杜甫的外祖母李氏是李唐宗室成员、李世民重孙女,笔者为什么称他为遗孤呢?因为她的身世较为凄凉,这样从她的祖父、纪王李慎说起。

众所周知,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虽然李显和李旦名义上先后登基,但李唐的政权掌握在武则天手中。对此,李唐宗室成员多有不满,其中就包括李世民的第十子李慎。

公元687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八子、越王李贞起兵,最终失败自尽。李贞在起兵之前,曾给纪王李慎写信,邀请其同谋大业,李慎虽然没同意,但也没向武则天举报。因此,李贞失败后,李慎被武则天(下图)问罪下狱,最终在流放的途中去世。

李慎有8个儿子,其中长子早夭,次子李琮早年被封为义阳郡王。因为父亲获罪,李琮兄弟七个也纷纷被株连,李琮和他的妻子周氏(也有皇族血脉,下文还有提及)被武则天下令捉拿。当时李琮被关押在河南狱,他的妻子周氏被关押在司农寺。此时,李琮的女儿李氏年幼,穿着粗布衣服,多次往返于河南狱和司农寺之间,为其父母送一送饭。李氏的这个举动感动了很多人,并且被传为佳话。这个李氏,后来嫁到清河崔氏,也就是杜甫的外祖母。

对此,唐朝著名宰相张说在李琮的碑文中写道:

初永昌之难,王下河南狱,妃录司农寺,唯有崔氏女,屝屡布衣,往来供馈,徒行悴色,伤动人伦,中外咨嗟,目为勤孝。(《唐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神道碑》)

因为杜甫的外祖母李氏后来嫁入清河崔氏,所以在这里以“崔氏女”称呼她。不过,尽管李氏为了自己的父母奔波,最终也未能拯救父母,李琮和妻子周氏最终双双被武则天杀害。家门不幸,父母双双罹难,她怎能不算李唐遗孤?

这段历史,杜甫在他的《祭外祖母文》中深情地写道:

“初,我父王之遘祸,我母妃之下室,深狴殊涂,酷吏同律。夫人于是布裙屝屦,提饷潜出。”

可见,杜甫对她外祖母的遭遇,不但充满同情,而且满怀敬佩。

四、临川公主下嫁:另一层关系

以杜甫的外祖母李氏为起点,她的祖父是李世民的亲儿子,她算是皇族血脉。实际上,她的外祖母也是皇族血脉,而且是李世民的女儿,她的外祖母就是临川公主。

按照新唐书的说法,临川公主是李世民的第十女,原名李一,字孟姜,自幼聪慧,能书善文。但她的墓志铭却说她是李世民的第十一女。

公主讳,字孟姜,高祖神皇帝之孙,太宗文武圣皇帝之女,今上之第十一姊,母曰韦贵妃。(《大唐故临川郡长公主墓志铭》)

李世民的女儿大多和大臣联姻,临川公主也不例外,临川公主长大后,下嫁给周道务。

临川公主,韦贵妃所生,下嫁周道务。(《新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八》)

周道务的父亲周绍范曾长期担任李世民的中枢近臣,在玄武门之变、渭水之盟等历史事件中都有出场,只可惜,周绍范于贞观七年病逝。李世民为了答谢周绍范之功,亲自将周道务养于宫中,周道务14岁时被李世民亲自赐婚,尚临川公主。

临川公主嫁给周道务后,夫妻恩爱,共生育3子3女,其中次女周氏嫁给了临川公主的哥哥李慎之子李琮,在古代,这种表兄妹成婚,是亲上加亲。临川公主的这个女儿周氏,也就是上文提到被关在司农寺、杜甫的外祖母的母亲(杜甫的外曾外祖母)。

由此关系可知,以杜甫的外祖母李氏为起点,李氏的祖父、外祖母都是唐太子李世民的儿女,若按照“李世民-李慎-李琮-李氏-崔氏-杜甫”这条血缘关系算,李世民实际上是杜甫的外曾外曾曾祖父,如果包含李世民和杜甫的话,他们前后相隔六代人。若按照“李世民-临川公主-周氏-李氏-崔氏-杜甫”这条学员关系算,李世民和杜甫也是前后相隔六代人的关系。因此,杜甫和唐太宗李世民是存在血缘关系的,而且六代直系血缘关系,并非旁系。

五、总结和升华

科举考试虽然诞生于隋唐时期,但在初唐和中唐时代,当时还是一个看出身的年代,门阀世家仍然是士大夫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杜甫也不例外。杜甫在《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中提到:

其先系,统于伊祁,分姓于唐杜。吾祖也,吾知之,远之周室,迄于圣代。传之以仁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予男。

说明杜甫一族的祖先源于祁姓,在周朝的时候开始分支杜姓。在《通志·氏族略》中有云:

“居杜城者为杜氏。”

杜城,即长安的东南京兆郡。因此有“京兆杜氏”一说。

杜甫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义,但他杜甫对外称自己是京兆杜氏。众所周知,唐朝初年著名的宰相杜如晦就是京兆郡杜陵县,是“京兆杜氏”中重要的一支。

杜如晦是京兆杜氏,杜甫为什么说自己是京兆杜氏呢?其实,杜甫也是有根据的,因为杜甫的祖先、晋朝大将杜预也是京兆郡杜陵县。因此,杜甫对外称自己出自京兆杜氏,证据充分,如假包换。

不仅如此,杜甫的母亲出自“五姓七望”之一的清河崔氏,也就意味着杜甫有很多“舅舅”、“表兄”、“表侄”出自清河崔氏,杜甫在游历期间,很多人因为杜甫是“清河崔氏之甥”而对他另眼相看。杜甫有《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都可以证明。

然而,在门阀关系如此重要的时代,杜甫除了提及自己的外祖母曾是唐朝义阳王李琮的女儿外,杜甫很少再提及他和李唐的血缘关系。这主要是因为杜甫和李唐的关系主要靠外祖母的血缘,在古代宗法中,这两者的关系已经十分疏远。

但若按照现在的血缘关系论,即使杜甫和唐太宗李世民已经相隔六代,但他们仍然是直系血亲。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成功统治中国十五年,一个男宠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的四大宠男下场,武则天做出的巨大贡献,关于武则天真实历史

    利用佛教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对佛教的利用。洛阳的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是在武则天时期建造的,这也说明了武则天时期佛教的兴盛,但是为什么她要花费巨资,在龙门建造如此大的佛像呢?因为,她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的稳固,推崇佛教就是在利用佛教。佛经里讲众生平等,而这个平等不光是指各种生物种类的平等,还指的

  • 李世民攻打高句丽,铩羽而归,唯一庆幸的是挖掘了一位“战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战神,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战果,李世民打没打下高句丽

    同年,在山西河津,一位中年农民正在田野里耕种,他姓薛,30岁,他边干农活,边对妻子说:“我祖上也是名门贵族,如今家道中落,空有一身本事。我打算春耕之后,把祖坟迁到另一个地方。”妻子姓柳,劝丈夫说:“相公虽然有本事,但也要等合适的时机才能显露出来,我听说当今陛下正在征兵讨伐辽东,这个机会非常难得,你不

  • 一场宫斗大戏,诉说千年缠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真实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李治情史,武则天秘史李治雨夜吻戏,武则天李治秦海璐吻戏

    武则天,并州文水人。父亲武士秶(zi),家富于财,颇好交结。李渊在汾晋间作战时,在他家住过,后来参加了太原起兵,为大将军府凯曹。贞观初做过利州(今四川广元)都督和荆州(今湖北江陵)都督,武则天的少女时代就是在利州度过的。贞观十年(636年)太宗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听说武则天长得很美,便在十一年把她

  • 隋朝因炀帝“暴政”而亡?真实原因是,他得罪了原有的利益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只有从隋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去探讨。一、善矫饰媚双亲夺帝位杨广工心计善矫饰,他针对其兄杨勇的弱点反其道而行之,以投双亲之所好,博取欢心;同时,暗里广结朋党,策划夺位阴谋。杨勇是杨坚长子,杨坚称帝后立他为太子,不管大事小事都让他参与,如果政令有什么问题,他都会说出自己的意见,这一点很得

  • 唐代玻璃器价值不菲,却为何备受推崇?浅析唐代琉璃的“求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代琉璃有几种颜色,唐代琉璃的真实图片,唐代琉璃特点

    失手打碎玉玻璃,天神个个魂飞丧,玉皇即便怒生嗔,却令掌朝左辅相,卸冠脱甲摘官衔,将身推在杀场上。——《西游记》.吴承恩沙僧被贬下凡,起因就是一个玉玻璃这段话讲述的是西游记里,沙和尚诉苦自身天庭遭遇的一段泣血经历,以前在看西游记之时,总会觉得玉帝实在太小气,手下一员大将失手打碎一个玻璃盏,其就要翻脸杀

  • 从《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上元节,浅谈唐朝上元节的习俗和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上元节图片,上元节唐朝存续了多少年,唐朝上元节是哪一年

    接旗连旌,几乎遮蔽了整条宽巷上空。除夕刚挂上门楣的桃符还未摘下,旁边又多了几盏造型各异的花灯竹架——这都是为了今晚花灯游会而备的。是灯笼还未挂上,但喜庆的味道已经冲天而起。从文字中可以体会到浓浓的节日气氛,唐朝的上元节的习俗和文化到底如何呢,本文从《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上元节谈起,来了解唐朝上元节的习

  • “没钱?没钱谁给你打仗”这是唐朝最大的问题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年年打仗都没亏空,唐朝一直在打仗,唐朝为什么喜欢打仗

    赎买的关键在唐宪宗的治下帝国终于归为一统,都听从来自唐帝国首都长安的号令,不论是割据已久河北三镇还是帝国核心的关中都隶属于中央之下。而割据势力之所以能听从中央号令的唯一原因就是中央对他们进行了赎买。河北三镇割据时间最长,割据力量也最强。对于他俩的处置事关中央能否维持对河北统治的关键。魏博的田弘正作为

  • 突厥二十万人马围攻长安,李世民带了六人出城,突厥立刻下马朝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打突厥,被李世民灭掉的突厥,李世民长安保卫战吓退突厥

    提要: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这是一次孤注一掷的斗争,胜则天下尽归于秦王,败则万劫不复。最终,李世民在玄武门杀死了皇太子李建成还有支持太子的齐王李元吉,逼迫自己的父亲唐高祖将他立为新任皇太子,继承皇帝大位。事实上,对李世民的考验并没有就此结束,唐朝内部存在对抗李世民的声音,可以

  • 唐玄宗一生宠爱杨贵妃 为什么没有将她册封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玄宗和杨贵妃历史,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唐玄宗吻戏,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写给她的诗

    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起点,始于737年的一次见面。当年,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逝世,让唐玄宗郁郁寡欢。有人说,寿王李瑁的王妃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将信将疑,将杨玉环召进宫。一见之下,唐玄宗果然看上了眼。然而,寿王李瑁是唐玄宗的十八子,杨玉环就相当于儿媳妇。虽然唐朝的性观念比较开放,可直接

  • 李世民废掉李承乾后,曾想立一位庶子为太子,被长孙无忌严肃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砖长孙皇后为什么毒杀李承乾,长孙皇后李承乾小说,李承乾和长孙无忌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唐朝人口最多300万户,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曾一度增长到380万户。因此,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如此评价: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如果说“永徽之治”仅仅是“贞观遗风”,实际上并不公允,毕竟,唐高宗对唐朝也有诸多贡献,他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越了乃父李世民。例如,李世民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