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周灭商后楚曾迁徙到南阳,之后才向南迁徙

西周灭商后楚曾迁徙到南阳,之后才向南迁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610 更新时间:2024/2/14 3:13:57

这里距岐山不太远,才能参加周举行的歧阳诸侯盟公。《国语·晋语八》称:“周成王盟诸侯于歧阳,楚为荆蛮,置苞茅,设望表,与鲜卑守嫁,故不与盟。”与周原甲文所载的微人、楚人向周献廷燎器材相符。

因为荆楚为祝融氏之后,世掌火正,掌握了用火技术,所以周王派他守燎火,也就没有时间参加歃血盟会。

这次盟会应是周武王会诸侯于歧阳以伐纣的时候,不应是成王,武成二字易混误,到成王时已定都镐京,不必再向西退回到歧阳去开盟会,可能系《国语》误武王为成王。如果楚人那时住在遥远的丹阳(不论是湖北的丹阳或河南的丹阳),是不能到此参加盟会的。

何况参加盟会的彭、羌、卢、巴、蜀、庸、濮及鲜卑都在今陕西及陇东一带,即岐山附近,没有一个部落是远方的。而且这些部落都是戎夏系统诸部族,他们与东夷族商人是世代的仇敌。所以,歧阳之会,实是戎夏部落大联盟,准备向以商为首的东夷族宣战复仇的誓师大会。有些人把楚说是起源于湖北当阳,或来自苗蛮,或来自东夷及安徽,都是缺乏证据的。

周灭商以后,楚因商县群山重叠,平地狭小,不利于发展,为了扩大地盘,楚更沿丹水东西下,到今河南南阳淅川县南的丹水之北,即“丹水之阳”,亦即淅水汇入丹水附近之处。这里交通方便,土地肥沃,北面和西面有群山屏障,可防周的袭击,楚才正式在这里筑城,命名为丹阳城,是为楚的第二次迁都。

丹水流域,在商县至商南之北,分布着丹霞地貌,《水经注》说:“丹水有丹崖山,山悉颧壁,霞举若红。”《读史方舆纪要》商州说:“丹崖山在州南,山皆赤壁,亦日红崖山。”为红壤土,每山洪暴发,河水带红色,故名丹水,又名粉青江。

在今淅川县西南五十里的下寺,有龙城故址,曾发现有春秋楚墓群,多为贵族之墓,中有令尹子庚之基,系由江陵归葬于此,亦可证丹阳正曾为楚都,故楚人死后不忘祖居之地,必归葬于此。这和姜太公封于齐,之后五代人死后,还远从山东临淄一带归葬到岐山祖居之地,是当时的封建宗法制度所规定的。今龙城已为丹江水库所淹没,遗址中多西周及春秋、战国的陶片、陶瓦。由此可证楚国仍以丹朱故城及朝邑丹阳洞为名,称为丹阳,建为国都。

又据《史记·楚世家》云:“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并命他“镇尔南方,无侵中国。”使楚国成为周朝南疆屏藩,以防御苗蛮的侵扰。

据《礼记·王制》说:“子男田方五十里。”当时楚地“土不过同”。按:鬻熊与周文王同时,那么,他的曾孙熊绎,应是周成王以后的人。《史记》所说居丹阳就是丹淅之会的丹阳。

周公

《鲁世家》及《蒙恬列传》均说周公曾遭兄弟之忌,奔避于楚,当即在丹阳一带,绝不会远在湖北丹阳,也可证楚都丹阳不在湖北,而在陕豫之地,近于镐京。到了鬻熊以后,可能不断受到周国之逼,便和附近一部分南蛮族南渡汉水,进入睢山,就是《墨子·非攻篇》所说的“楚熊丽始封睢山之间。”孙诒让说:“睢山,即江汉沮漳之沮。”

梁玉绳曰:“丽是绎祖,睢为楚望,然则绎之前,已建国楚地,成王盖因而封之,非成王封绎始有国耳。”熊丽可能为熊绎之误,熊丽至其孙熊绎,这时尚处于丹阳,不可能已迁至睢山,史有明文记载熊绎封丹阳,又迁荆山之事,熊绎又把以前荆山之名来代替睢山。谭戒甫指出:周武王死后, “本来熊绎因邻国关系必曾参预管叔等的密谋,但勉强加入,心已摇动,及周公举行讨伐,首恶已逃,楚即投降了。熊绎还为伯懋父去说服微国其功很大,故赐以白马,用赐光宠。”这当在熊绎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公子吕役俱事成王。”

后来他回到封地丹阳,被霍叔煽动而参与叛乱的。管叔、霍叔等叛乱失败后,熊绎虽然投降了周朝,但仍感到受周的威胁,所以只得南渡汉水迁入荆山,荆山的中心地点在今湖北保康县一带,就是《禹贡》的“荆及衡阳惟荆州”的南条荆山,是为荆楚的第三次迁都。

自荆山之名替代了睢山之后,以致后来睢山之名不为人所知,只有发源于睢山南麓的一条河,至今仍叫沮河。(睢、沮古通用)而荆山的名称,由于荆楚建国于此而致富强,却一直闻名于世,并被用来命名荆州,以代表南方的称呼。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南阳的确是楚国发源地,并且楚国的都城在南阳。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 杜预注云:“在新城沶乡,为今湖北保康县境”,而俞伟超认为“熊绎的‘辟在荆山’不会在今保康一带的高峰处,而很有可能就在荆山脚下的平原地带,即今当阳县东一带,这样丹阳就有可能在此附近。”保康一带的高峰处正是楚凭险固守,赖以抗击强大周国的侵犯的要地,当阳位于平原上,距荆山远在三百多里以上,决非事实。故《楚辞·天问》云:“伏匿穴处,爰何云?荆勋作师,夫何长?”楚自武王始大,故日荆勋。说明楚从此已有长攻武器,使兵力大大加强而立功勋。楚人的发奋图强,一面开辟草莱,一面练武改用精良武器,都是为了防范周朝的讨伐。果然,周昭王、周穆王时,便多次亲征荆楚,“昭王十六年伐荆楚,涉汉,遇大兕。”“十九年,祭公、辛伯从王伐楚……丧六师于汉。”周昭王也淹死在汉水。

据此,周昭王伐楚,溺于汉水则是事实。这次楚国依仗险要的大川崇岭、丛莽烟瘴和举国的临危同心之力,战胜了强大的周王朝, 自此楚国势蒸蒸日上。

大保簋

《大保簋》:“王伐录子。”《矢令㲃》 :“佳王于伐楚伯,在炎。”《禽㲃》:“王伐楚侯。”据刘节考证,均为周昭王、周穆王时所作之器,“其所指荆楚在江汉之区。”金文中称楚伯、楚侯,可能为周王朝因荆楚势力强盛,征讨时不得手,才不得已提高爵位来封荆楚的首领,由子爵提升为伯爵,再升为侯爵,加以笼络羁縻,足见荆楚势力的逐渐增强。周王朝由周公所制的《周礼》,制度严明,绝不会误予尊称,只是古史简略,缺于记载罢了。

周昭王之子穆王,为了雪先王之耻,又大举伐楚, 《通鉴外纪》载周穆王三十七年(前965年), “王起六师,至于九江,伐楚。”《艺文类聚》卷九桥部引:“周穆王三十七年,伐楚,大起九师,至于九江,比鼋鼍为梁。”这批大军迫使楚人屈服,只得向周王朝进贡。

由于西周后期周王朝的腐败衰弱,楚于是脱离周的属国地位而独立,到熊绎孙熊胆遂称王号,以示与周决裂。

至于楚于何时自荆山迁于枝江的丹阳,据《史记集解》云:“徐广曰: “在南郡枝江县。”《后汉书·郡国志》:“南郡枝江有丹阳聚。”《通典》:“枝江县,楚文王自丹阳徙都,亦日丹阳。”

其实,中间徙都,应由丹淅之丹阳迁荆山,再迁至今枝江的丹阳,仍以淅川的丹阳来命名,此地在原枝江县境, 1974年后,才划属当阳县,现在季家湖这一带发现有春秋墓葬及古城遗址,有众多的陶片、筒瓦广泛分布着。

1978年,在季家湖发现一座面积约2.2平方公里的楚城,这座楚城的兴建年代为东周,要比纪南城早,城址内出土过春秋中期的属于宫殿建筑上使用的青铜色饰构件。城外四周有许多楚墓群,其中高大的冢基堆举目可见。

楚人从荆山然后沿着土地肥沃的沮漳河两岸由西向东、由山地向平原发展,在今当阳、枝江平原定居下来。所以被称为“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楚国迁到沮漳河下游的丹阳,就是选择这个有利的环境条件,是为楚国的第四次迁都。

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南阳的确是楚国发源地,并且楚国的都城在南阳。

更多文章

  • 夏朝与周围方国未形成稳定政治关系导致后世争斗不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有关夏朝的政治制度的历史资料,夏朝的政治和文化,夏朝统治范围

    因此,夏王朝对于方国诸侯的控制,主要也还是依仗武力,故夏朝建立之初,“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禹实行“家天下”,传天子之位于其子夏启,“有扈氏不服,启伐之”,“有夏之方兴也,扈氏弱而不恭,身死国亡。”夏朝末年, “诸侯多畔夏”。对此,夏后履癸(桀)并没有采取任何政治措施以恢复

  • 女娲找纣王报仇,结果被两个凡人吓退,留下了一句俗语,无人不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女娲教训纣王,纣王让女娲娘娘怀孕的小说,纣王女娲题诗全文

    我们先说一下《封神演义》,相信大家一定都看过,什么哪吒闹海,什么姜子牙啊,妲己啊,都十分熟悉了,在《封神演义》中,还有许多阵营不同的神仙,有的神仙帮助纣王,有的神仙帮助周王,这其中包括女娲娘娘。然而女娲娘娘曾经“帮助”过纣王,把妲己送到了商纣王的身边,用了一招美人计,果然不出人所料,纣王从此就十分宠

  • 盗墓贼为找到这件“神物”,他挖了姜子牙坟墓,可最后却悲催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上最诡异的盗墓贼,姜子牙坟墓,姜子牙封神榜2

    姜子牙不仅治国有道,而且他还根据实战的经验,写了一部名叫《六韬》的兵书,鉴于姜子牙的成就非凡,古代的儒家、兵家、法家、纵横家等都认他为本派的宗师。在传说中,姜子牙活了800岁,保了周朝800年,可是根据历史的记载,他出生在公元前1156年,而去世在公元前1017年,他实际是活了139岁,可算是一位长

  • 美国教科书对中国历史的描述!是否承认夏朝的存在?其他王朝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夏朝历史见证,夏朝算不算真正的王朝,外国人对夏朝的评价

    1985年,有一本书叫《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本书是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和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双方共同完成编纂的,这本书当中就有关于中华夏朝的记载。 其他王朝 商朝:美国教材对中华商朝的记载没有把殷纣征东夷拓展的江淮地区纳入商朝版图。 周朝:美国教材并没有区分东西周,而且整体记录比较粗糙,疆域描述不准确。

  • 红颜祸国,藏在新乡市获嘉县村庄里的“妲己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牧野大战之后,周军攻入朝歌,抓获纣王和妲己,并把他们带到了战前祭天结盟的同盟山。准备“人祭”供奉在宁邑同盟山的周文王的木主和阵亡将士。仪式之前先在同盟山附近(现在大、小落纣村),悬挂大、小两面白旗。过后,先砍下纣王的脑袋挂在西边的一面大白旗上,以后这里形成了村落就叫大洛纣村。在这档口,妲己一笑百媚

  • 殷商青铜钺,青州亚醜国!从国宝亚醜钺闲说商代王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代亚丑钺价值多少钱,亚丑钺铭文,殷商时期的青铜器

    上期镇馆之宝系列,我们聊了一下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西周裸人铜方奁。上一期内容见右边→_→《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全球仅有3件,其中一件流落日本》。本期我们接着聊山东博物馆的另一件镇馆之宝:亚醜(chǒu)钺!亚醜(chǒu)钺,商代,馆藏于山东博物馆一、国宝醜,读作chǒu,许多人以为这就是丑的繁体

  • 青铜时代的绝唱: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莲鹤方壶到底有多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京故宫博物院精品莲鹤方壶,鹤莲方壶简介,故宫十大顶级鼻烟壶

    恰逢国际博物馆日,本期《国宝传奇》中,以史为鉴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件极为精美的文物,号称有”东方最美青铜器“之称的莲鹤方壶。莲鹤方壶,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件典型的几乎符合所有中国人审美观念的绝世佳品。首先我们来欣赏这件国宝的精美造型。莲鹤方壶,器型高大,高度达到122厘米,宽54厘米,重量达到了64公斤

  • 商王也被传染?从甲骨文中记载的瘟疫,聊聊商代人如何防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甲骨文与瘟疫,周朝商朝瘟疫记载,商代甲骨文玉璧

    在上一期的文章《人定胜天:5000年来,中国人与瘟疫的战斗史》中,提到了世界上有史以来记载的最早的瘟疫爆发事件,是中国小屯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上所记载的一个案例。本期我们就从商代甲骨文上记载的这次瘟疫,简单聊聊上古时期古人是如何面对疾病,如何防疫的。一、甲骨文中的疫病提到甲骨文,就不能不提著名的“甲骨四

  • 商朝甲骨文中记载的“鬼方”到底在哪?是在北方还是南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商朝鬼方,商朝武丁伐鬼方的经过,鬼方是属于商朝吗

    比如:《易·既济》:“ 高宗 伐 鬼方 ,三年克之。”《诗·大雅·荡》:“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朱熹集传:“ 鬼方,远夷之国也。”几千年来,鬼方到底在哪里?历朝历代的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基本上可以区分为北方说和南方说两种说法。许多历史学者通俗认为鬼方就是来自北方的游牧少数民族。但是也有专家认

  • 西周最惨的天子:根本没有“烽火戏诸侯”,却背上千载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周的诸侯有多厉害,西周时期的诸侯战争,西周的灭亡大揭秘

    周幽王在位时期,喜欢上了一个名叫褒姒的美女,可是褒姒却不喜欢笑。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命令各个烽火台燃起烽火。各个诸侯国看到烽火后,因为有人进犯周朝都城,于是慌忙领兵前来勤王。可是他们来了之后,却发现没有敌军,顿时没了主意,褒姒看到后哈哈大笑。之后,周幽王又命人几次燃起烽火,诸侯们发现自己被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