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朝后期已吸取嫡庶不分的教训,周朝正式确立嫡庶制度

商朝后期已吸取嫡庶不分的教训,周朝正式确立嫡庶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550 更新时间:2024/1/24 18:30:55

嫡出庶出之别,源于西周,据说由周公所制。

王国维著有《殷周制度论》。其云:“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

三个制度,是为整体,但以第一为扼要。

夏代,到目前仅有文献依据,其已进入“王国”时代大致不错,只是很难考证其具体制度如何。

殷商,不仅有众多考古成果,关键由甲骨卜辞提供了文字证据。可以确定,商王有父亡子继,亦有兄死弟承——明确的权力和财产承继制度,应该还没最终确定。学者们认为,这或许是导致“九王之乱”和“商邑五迁”的最根本原因。

从《孟子》、《吕氏春秋》和《史记》记载看,结合甲骨卜辞,商王武乙之后四世传子,商纣排行老三但因嫡出而继位,可知殷商后期亦已总结吸取了先王继位中嫡庶不分之教训。

武王伐纣,周以代商。但其早崩,天下尚未平定。周公相武王克殷,功劳最高,以德以长,继武王而摄政。

《尚书大传》云:“周公摄政,一年就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克殷”“践奄”,是指平定武庚挑起的“三监之乱”,周公平定叛乱,实际上用了三年。摄政第七年,周公反政于成王。

王国维说:“摄政者,所以济变也。立成王者,所以居正也。”周公摄政,是因为武王猝崩情势紧急,反政成王,是王位承继归“正”。这个“正”,就是周公确立的“立子立嫡”制度。

《殷周制度论》说:“此种制度固亦由时政所趋,然手定此者实为周公。”“自是以后,子继之法,遂为百世不易之制矣。”此制度,概括地说,就是《公羊传·隐公元年》所云:“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是说,正妻为嫡妻,嫡妻之子为嫡子。嫡妻子中,长子为嫡子,非长子为众子。

古代,除嫡妻外,还有媵妻;另外还有妾。媵妻和妾所生之子,即使年长年长,但凡嫡妻有子,也要由其承袭权力和财产。

宗法制示意图

“立子立嫡”制度,不仅仅确立了君王贵族的权力和财产的继承顺序,还建立起了一整套宗法制度。所谓“宗法”,就是“祖宗之法”。其核心,是以血缘和家庭为纽带,构建起的一大张等级制度之网。这张“网”的“纲”,是家庭;然后按照血缘远近形成“经纬”。

“立子立嫡”,久而久之,形成的,就是“族”。

《尚书·典》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高祖、曾祖、祖、父、己、子、孙、曾孙、玄孙。或曰,“九族”亦有他解。对此,可不必争论,西周形成的“族”,指前解无疑。“三族”一说亦是。

这个“族”或“九族”形成,就是以“立子立嫡”原则为基础的。

可知,“族”是“家族”,且以男性为中心,将女性继承权力和财产的可能性基本降为零了。这是“男尊女卑”的真正开端。

“立子立嫡”,在“族”中,必然形成“大宗”“小宗”。

自然,嫡长子孙一系是“大宗”,其他的都是“小宗”。

宗法制示意图

就周天子来说,其自称是天帝长子,其王位,历代由嫡长子继承,这是“天下大宗”。周天子余子,分封为诸侯,皆为“小宗”。诸侯君位,亦世代由嫡长子继承,在本国是“大宗”,余子分封为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为“小宗”。“士”与庶人,按道理也是这样。不过,尤其对庶人来说,几乎毫无意义了。

说到这,嫡子和庶子的差别,其实已经讲清了。

这套制度的政治意义,就在于规定了帝王贵族内部的权力和财产的分配规矩;确定了“以君统臣”“世袭传递”“亲疏有序”“抑制内讧”等等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障和维护这套制度,西周还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庙数”“丧服”制度,明确了亲属关系的远近。

一方面,“立子立嫡”制度影响深远;另一方面,又“理想太美满,现实很骨感”。

《史记·周本纪》载:“共王崩,子懿王囏立。……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此时,其实距周公反政,定立制度,才过去了不足二百年。

诸侯国情况也差不多。

著名的齐桓公,就是大哥襄公死后,与二哥公子纠争夺君位,在高氏、国氏鼎力相助下当上国君的。

后来的齐景公,又在病重时立宠妾芮姬的儿子荼为太子,放逐了其他公子,死后公子荼当上了国君,称为“晏孺子”。然后一片混乱,跑到鲁国的公子阳生夺得君位,杀死了“晏孺子”,这就是齐悼公。悼公的儿子是简公,被大臣田常,亦称田成子、陈成子杀死,改立简公弟弟为国君,是为齐平公。平公的孙子齐康公,被田常的孙子放逐到了海滨。《史记·齐太公世家》云:“康公卒,吕氏遂绝其祀。田氏有其国。”从太公望开的“吕氏”一“族”的祭祀,到此就断绝了,田氏彻底篡夺了齐国。

往后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又是一例。

更多文章

  • 西周灭商后楚曾迁徙到南阳,之后才向南迁徙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朝灭商,周人灭商的历史背景,南阳经改商暂停了吗

    这里距岐山不太远,才能参加周举行的歧阳诸侯盟公。《国语·晋语八》称:“周成王盟诸侯于歧阳,楚为荆蛮,置苞茅,设望表,与鲜卑守嫁,故不与盟。”与周原甲文所载的微人、楚人向周献廷燎器材相符。因为荆楚为祝融氏之后,世掌火正,掌握了用火技术,所以周王派他守燎火,也就没有时间参加歃血盟会。这次盟会应是周武王会

  • 夏朝与周围方国未形成稳定政治关系导致后世争斗不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有关夏朝的政治制度的历史资料,夏朝的政治和文化,夏朝统治范围

    因此,夏王朝对于方国诸侯的控制,主要也还是依仗武力,故夏朝建立之初,“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禹实行“家天下”,传天子之位于其子夏启,“有扈氏不服,启伐之”,“有夏之方兴也,扈氏弱而不恭,身死国亡。”夏朝末年, “诸侯多畔夏”。对此,夏后履癸(桀)并没有采取任何政治措施以恢复

  • 女娲找纣王报仇,结果被两个凡人吓退,留下了一句俗语,无人不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女娲教训纣王,纣王让女娲娘娘怀孕的小说,纣王女娲题诗全文

    我们先说一下《封神演义》,相信大家一定都看过,什么哪吒闹海,什么姜子牙啊,妲己啊,都十分熟悉了,在《封神演义》中,还有许多阵营不同的神仙,有的神仙帮助纣王,有的神仙帮助周王,这其中包括女娲娘娘。然而女娲娘娘曾经“帮助”过纣王,把妲己送到了商纣王的身边,用了一招美人计,果然不出人所料,纣王从此就十分宠

  • 盗墓贼为找到这件“神物”,他挖了姜子牙坟墓,可最后却悲催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上最诡异的盗墓贼,姜子牙坟墓,姜子牙封神榜2

    姜子牙不仅治国有道,而且他还根据实战的经验,写了一部名叫《六韬》的兵书,鉴于姜子牙的成就非凡,古代的儒家、兵家、法家、纵横家等都认他为本派的宗师。在传说中,姜子牙活了800岁,保了周朝800年,可是根据历史的记载,他出生在公元前1156年,而去世在公元前1017年,他实际是活了139岁,可算是一位长

  • 美国教科书对中国历史的描述!是否承认夏朝的存在?其他王朝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夏朝历史见证,夏朝算不算真正的王朝,外国人对夏朝的评价

    1985年,有一本书叫《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本书是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和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双方共同完成编纂的,这本书当中就有关于中华夏朝的记载。 其他王朝 商朝:美国教材对中华商朝的记载没有把殷纣征东夷拓展的江淮地区纳入商朝版图。 周朝:美国教材并没有区分东西周,而且整体记录比较粗糙,疆域描述不准确。

  • 红颜祸国,藏在新乡市获嘉县村庄里的“妲己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牧野大战之后,周军攻入朝歌,抓获纣王和妲己,并把他们带到了战前祭天结盟的同盟山。准备“人祭”供奉在宁邑同盟山的周文王的木主和阵亡将士。仪式之前先在同盟山附近(现在大、小落纣村),悬挂大、小两面白旗。过后,先砍下纣王的脑袋挂在西边的一面大白旗上,以后这里形成了村落就叫大洛纣村。在这档口,妲己一笑百媚

  • 殷商青铜钺,青州亚醜国!从国宝亚醜钺闲说商代王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代亚丑钺价值多少钱,亚丑钺铭文,殷商时期的青铜器

    上期镇馆之宝系列,我们聊了一下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西周裸人铜方奁。上一期内容见右边→_→《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全球仅有3件,其中一件流落日本》。本期我们接着聊山东博物馆的另一件镇馆之宝:亚醜(chǒu)钺!亚醜(chǒu)钺,商代,馆藏于山东博物馆一、国宝醜,读作chǒu,许多人以为这就是丑的繁体

  • 青铜时代的绝唱: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莲鹤方壶到底有多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京故宫博物院精品莲鹤方壶,鹤莲方壶简介,故宫十大顶级鼻烟壶

    恰逢国际博物馆日,本期《国宝传奇》中,以史为鉴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件极为精美的文物,号称有”东方最美青铜器“之称的莲鹤方壶。莲鹤方壶,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件典型的几乎符合所有中国人审美观念的绝世佳品。首先我们来欣赏这件国宝的精美造型。莲鹤方壶,器型高大,高度达到122厘米,宽54厘米,重量达到了64公斤

  • 商王也被传染?从甲骨文中记载的瘟疫,聊聊商代人如何防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甲骨文与瘟疫,周朝商朝瘟疫记载,商代甲骨文玉璧

    在上一期的文章《人定胜天:5000年来,中国人与瘟疫的战斗史》中,提到了世界上有史以来记载的最早的瘟疫爆发事件,是中国小屯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上所记载的一个案例。本期我们就从商代甲骨文上记载的这次瘟疫,简单聊聊上古时期古人是如何面对疾病,如何防疫的。一、甲骨文中的疫病提到甲骨文,就不能不提著名的“甲骨四

  • 商朝甲骨文中记载的“鬼方”到底在哪?是在北方还是南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商朝鬼方,商朝武丁伐鬼方的经过,鬼方是属于商朝吗

    比如:《易·既济》:“ 高宗 伐 鬼方 ,三年克之。”《诗·大雅·荡》:“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朱熹集传:“ 鬼方,远夷之国也。”几千年来,鬼方到底在哪里?历朝历代的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基本上可以区分为北方说和南方说两种说法。许多历史学者通俗认为鬼方就是来自北方的游牧少数民族。但是也有专家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