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太极主动和谈并开出适合明朝的条件,为什么崇祯帝却不同意呢?

皇太极主动和谈并开出适合明朝的条件,为什么崇祯帝却不同意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83 更新时间:2023/12/16 4:05:59

1:明朝每年送给清朝黄金万两、白银百万两。

2:清朝送给明朝貂皮千张、人参千斤。

3:两国以宁远与塔山之间划定国界;在连山开辟互市。

这样的条件对于明朝是很诱人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造成和谈。

1642年,在刚刚失利的松锦之战,明军损失惨重,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祖大寿举城投降,致使明朝当时的关宁锦防线只剩宁远一座孤城,彻底的摧毁了明朝的防线,但是就在这时清朝却要跟崇祯谈判,其实很明显,清军虽然胜利,但是也有很大的损失,需要休整,而最好的休整就是与明朝互不侵犯。

并且皇太极曾经也说过:作为少数民族想要统治中原是很困难的;他也害怕自己的民族会向元朝或者历史上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那样,政权统治时间短,最终被赶回原来的生存之地,所以保持自己的统治是目前最要紧的。

而这时,明朝也因为当时在辽东战事每年需要消耗近千万两白银,而和谈仅需百万两,对于当时国库亏空的明朝来说是好事,而且开市贸易,内陆之物是生活在东北女真所没有的,很有可能会赚回来的;之后与清朝修好,专心治理国内的农民起义,可能会使得明朝不至于两面受敌,所以对于崇祯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皇太极的想法正好迎合了正在苦恼的崇祯皇帝,面对诱人的条件崇祯皇帝为什么不接受和谈,其原因不得不让人无奈,我们来一一道来?

第一点:祖宗的束缚

在明朝来讲,就没有与外族谈判之说,明朝与元朝相争,最终没有接受元朝任何和谈之事,把元朝赶出中原,朱元璋教育子孙,不能像赵宋那样懦弱,所以当时的燕王朱棣还为此长期清理蒙古外族工作;到了“土木堡之变”时,哪怕瓦刺押着明英宗劝降,明朝也是只接受打架不接受和谈,所以崇祯帝要是和清朝和谈,先要过了心理这一关,要对得起祖宗啊!

第二点:崇祯帝性格导致没有谈判大臣

崇祯帝反复无常和生性多疑的性格,多次让大臣们无法接受,甚至处理犯罪之臣,动不动就满门抄斩、诛杀九族之类的,所以使得很多大臣不敢为其死心塌地卖命;内阁大臣杨嗣昌去清朝时竟然不敢去,大街上找来一个算命先生去拜见皇太极,结果笑话不断。

而这次负责谈判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也是害怕不敢去,因为怕被大臣们说自己叛国还有怕自己办事不利被崇祯处理了,于是就派了兵部七品主事去,后来怕官职不够,临时升了个五品兵部郎中,让他穿着二品的朝服去了,最终也是笑话不断,但是清朝真心实意和谈,最终也不在乎这个不懂礼节的“二品官员”,开出自己的条件让他复命,最终也是因为没有专业人士去谈判,并没有取得很好的进展。

第三点:事情暴露,被迫中止

即使问题不断,但是清朝的真心实意和谈,也推动着事情的缓慢发展,但是最蠢的事情发生了,因为碍于大臣们的反对,这次谈判是秘密进行的,总负责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却在看完“二品官员”带回来的清朝密信后,居然顺手放在桌子上,第二天起早上朝当成一般的奏折递上去,被抄在塘报(就相当于现在的报纸)中,直接公众。

消息一出,满朝哗然,很多大臣纷纷弹劾陈新甲,说其“投敌卖国”,最后即使之情的崇祯皇帝也无奈了,只能杀了陈新甲,来昭告天下啊!

可以说,谈判的使团还没有回到北京,谈判的结果就已经胎死腹中了,可以说崇祯帝最后的“续命药”被无能之人给扼杀了,明朝失去了缓解两线作战的机会,也是的两年之后李自成帅军攻进北京之时,明朝的精锐部队还在守卫山海关前线,最终导致明朝正式走向灭亡,清军的被迫出关,统治中原。

更多文章

  • 灭元战争中,朱元璋为何要“放走”元朝皇帝?他的用心很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推翻元朝用了几年,朱元璋灭了元朝后遗留了哪些人,朱元璋是如何灭掉元朝的

    公元1367年,朱元璋在陆续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对手后,准备誓师北伐,彻底推翻元朝的统治。当年10月,他命令徐达、常遇春率领25万大军,由淮河北上,取道黄河,进取中原。这次北伐相当顺利,明军仅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一举攻克了元大都,让元顺帝狼狈讨回了他的祖籍塞北草原。当时,统治中原已近百年的元朝

  • 民间传说:朱元璋怒斩驸马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朱元璋做皇帝不知不觉有了十年,一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一年湖北、湖南和四川等地的名茶都获得了大丰收。各地的茶贩子,都纷纷前往向这些地方的茶场大肆收买名茶,而后转卖其他地区,依靠低买高卖大发横财。这样一来,茶叶虽然大丰收,但茶农们依然衣不遮体,苦不堪言。只好联名求官府做主。查来查去,官

  • 此国请求明朝封号,坚持“反清复明”200多年,堪称铁杆“明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反清复明历史,历史上真正的反清复明,古代反清复明成功了吗

    朱元璋剧照请求中国皇帝赐予国号,在朝鲜历史上也仅此一次洪武二十五年,李氏朝鲜政权建立。李成桂在立国之初就定下了对大明王朝的政策——他认同明朝的中华正统。尽管朱元璋对李成桂的篡位不甚满意,但他看到李成桂派出的使者,依然很高兴,因为朝鲜此行的目的是“请国号于明朝”。朱元璋以为“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

  • 洪武朝的空印案,朱元璋以“猛”治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空印案的来历,从洪武四大案看朱元璋,朱元璋洪武之治

    四大案,分别是指胡惟庸谋反案、蓝玉党案、空印案、郭桓案。空印案发生的时间,《明史》上记载,是在洪武十五年(1382),但因为事件复杂,也有人将其定在洪武八年(1375)或九年(1376),各有道理。想要了解此案就需要先要知道明朝的财政管理制度。明王朝规定,在每年年底,天下府州县的财政收支账目,都要一

  • 曾让朱元璋放牛的地主刘德,待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刘德是周扒皮的祖宗, 元朝廷官府的奴仆,坐拥良田无数,富的流油。朱元璋像是高玉宝,虽没有把刘德搞得鸡犬不宁,但是偶尔出他一次笑话还是有的,但是代价之惨痛让人不寒而栗。朱元璋家中赤贫,祖上几经辗转来到安徽凤阳,也没有创下可拿出来显摆一下的家业,相反却欠了官府天文数字般的税银,如果想要还清,必须得有愚公

  • 明朝首富沈万三,只因这件事,被朱元璋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万三的聚宝盆来历,朱元璋和沈万三的故事,朱元璋查封沈万三

    沈万三原名叫沈富,号万三,所谓万户之中三秀。他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一名商人,靠着自己的经商头脑在江南闯出了一番天地,成为江南首富,同时也是全国首富。他父亲名为沈佑,是一个老实人,早年时期家中发生灾难,母亲因瘟疫去世,沈佑带着四个儿子,也就是沈万三以及他三个兄弟去往了周庄,并在这里扎根。祸不单行,沈万三的

  • 明朝10大美女,陈圆圆和李香君上榜,你都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四大美女陈圆圆,明末清初第一美女陈圆圆,古代美女陈圆圆长得是什么样的

    1、马湘兰:马湘兰生于金陵,因为出身不幸最终是沦落到了风尘,在当时的秦淮河畔还是名噪一时的名妓,容貌非常灵秀,诗词歌舞和舞蹈是样样精通,一生中是不少人的红颜知己。2、陈圆圆:陈圆圆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美女,她集才貌于一身,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当吴三桂见到陈圆圆后,立刻被陈圆圆的惊艳迷住

  • 明朝“花木兰”:满门忠烈,是历史上唯一记载到正史的巾帼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花木兰的故事,古代著名历史人物花木兰,历史记载的真实花木兰

    明朝末年,出了一位响当当的“花木兰”:巾帼英雄秦良玉。她的事迹不仅见于野史笔记,正史更将其记入列传。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乃土家族人,明万历二年生。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秦良玉的父亲秦葵见明朝渐衰,从小就教秦良玉兵法和骑射。秦良玉秦良玉身高一米八五

  • 明初最牛和尚,帮朱棣称帝被称为黑衣宰相,北京城是他最初规划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晚年有多残忍,朱棣皇后,朱棣北京城的设计

    他辅佐朱棣建立大功,朱棣称帝后对他恩赏有加,他也因此成为一代传奇。著名的《永乐大典》就是他负责主编的。这个和尚被称为“黑衣宰相”,他就是姚广孝。姚广孝早年出家,是朱元璋钦定的僧人,他被派往燕王朱棣那里做“伴读僧人”,颇具政治嗅觉的姚广孝逐渐成为朱棣心腹。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位,开始大规模削藩,一时间明

  •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是什么? 最坏的宦官有哪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专权宦官有哪些,明朝两个有名的专权宦官,明朝宦官专权出现的原因

    明朝的朝廷是一个非比寻常的存在,有一类人在这个时候非常吃香,那就是宦官,我们知道历史中有几个时期的宦官是非常厉害的,他们作为一个独特的势力也成功在朝堂里面掌握了权力,那么明朝就是这么一个时期,在这个时候的宦官是长期都能掌权。宦官专权导致他们掌握了军政大权。皇帝幼小昏庸,受宦官愚弄。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