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澶渊之盟的签订,标志着宋朝正式放弃燕云地区,后来联金灭辽确实无耻

澶渊之盟的签订,标志着宋朝正式放弃燕云地区,后来联金灭辽确实无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327 更新时间:2023/12/24 14:17:23

唐宋元明清鼎盛时期疆域对比

宋朝之所以领土面积小,是因为它比唐朝少了安东、安西、北庭等几个都护府的地盘,西边又独立了西夏、西南有大理等等,最重要的是还缺少了北方的屏障燕云地区。

“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大概的范围是指当年石敬瑭为了当皇帝而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具体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区。

燕云十六州

五代时期皇帝更替得比较频繁,君王对手握重兵的地方大将都非常提防,公元936年,因为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不是自己的嫡系且羽翼丰满,后唐皇帝李从珂决意除掉石敬瑭,石敬瑭在手下谋士桑维翰的劝说下,以自称“儿皇帝”和割让燕云十六州的条件换取契丹出兵,从此开始了燕云沦落腥膻的四百余年。

世人纷纷扰扰,所追求的不外乎是名与利,契丹首领耶律德光也不能免俗,因为石敬瑭称儿皇帝便是让“名”,割让燕云十六州便是让利,如此有名有利之事契丹大军自然可为石敬瑭所借用。

耶律德光 剧照

燕云地区适合农耕,因此为契丹提供了稳定的粮食和赋税来源,契丹国力由此大增,并且耶律德光在公元947年以石敬瑭之子石重贵不遵守诺言为由,率军南下中原,耶律德光在开封城登基称帝并改国号为辽。

耶律德光率领的辽国军队后来因为在中原倒行逆施,而被愤怒的中原民众给赶回了草原,但燕云十六州还在辽国手中,直到在周世宗柴荣时北伐辽国拿回了瀛州和莫州,可惜随后柴荣就因病不得不班师回朝。

周世宗柴荣

柴荣班师回朝之后身体很快就不行了,其“十年生聚十年征战”的愿望只执行了五年就天不假年,在临终之前为了避免“点检做天子”的谶言成真,柴荣特意免除了后周太祖女婿驸马都尉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之职,改任赵匡胤为殿前禁军统领,没想到这一决定,直接赠送两宋三百年江山。

柴荣去世后第二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辽国南下与北汉联合进攻后周,当朝宰相范质命赵匡胤率军出征,随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七岁的柴恭训也不得不禅位于腹黑大叔赵匡胤。

赵匡胤

赵匡胤在位期间南征北战,逐步统一了中原地区,吴越的钱俶和漳、泉二州的陈洪进已经向宋称臣,只剩下辽国支持的北汉还在负隅顽抗,其间有大臣想给赵匡胤上“一统太平”的尊号,赵匡胤说道“燕云还未收复,如何称得上一统?”

赵匡胤设立“封椿库”作为收复燕云的资金来源,并扬言如果契丹愿意割爱就用“封椿库”里的钱来付款,如果实在不行就用来充当军费武力收复燕云,可见作为开国君王赵匡胤还是有收复燕云的雄心的,只不过他与大臣们事先商量好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策略的,所以在北汉还未消灭之前赵匡胤不提收复燕云也是正确的,毕竟当时契丹的实力不逊于宋朝。

北宋形势图

宋太宗赵光义上位之后,为了证明“金匮之盟” 使得国有长君的正确性,也就是太祖选择他而不是子嗣的政治正确,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9年)赵光义亲征北汉完成中原统一,同年五月,赵光义不顾众臣反对,趁伐取北汉之势,从太原出发北伐辽国,兵锋直指燕云。

北伐初期由于辽国准备不足,宋军一度收复易州和涿州,赵光义下令围攻幽州也就是辽国燕京府,而辽国的救援大军这时候也赶到了幽州城外,双方在高粱河畔展开激战,赵光义亲临战场指挥,结果指挥不力屁股中箭受伤,趴乘驴车仓惶逃离,宋军大败,赵光义第一次北伐辽国以失败告终。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赵光义再次派遣潘美、杨业、田重、曹彬、崔彦进等五位大将分东、中、西三路,以东路军为主再行北伐。途中西路军、中路军皆进军顺利,而主力东路军屡遭辽军挫败,粮道被切断,终未能与中、西二路大军汇合,东路军于岐沟关大败而溃。受其影响,中、西二路大军亦只得南撤,其中西路军主将杨业因掩护军民南撤被辽军俘虏,在狱中绝食三日而死,杨业及其一家的英勇传说被改编成《杨家将演义》在影视领域经久不衰。

杨家将剧照

雍熙北伐失败后,宋朝在统一天下过程中积攒的经年老兵死伤大半,宋朝与辽国的攻守形势也发生改变,辽国随着承天皇太后萧绰的临朝听政,逐渐处在国力的上升期的,经过了多年的休养生息,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萧绰以索要瓦桥关以南地区为名与耶律隆绪共同亲征伐宋,之前赵匡胤不是总喊“狼来了”吗?这下狼真的来了。

契丹铁骑

辽国大军来袭,北宋朝野震动,虽然自雍熙北伐之后两国之间并无大的军事行动,但是边境上小范围的摩擦在所难免,而辽国军队基本上是十战九胜。

纯以战斗力来说宋朝是完败,所幸最大的优势是宋人擅长守城,能够在本地以逸待劳,缺点则是没有骑兵参与追击即使得胜也斩获不大。

在丞相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不得不御驾亲征,抵达澶州督战,开始宋朝士兵士气低迷,真宗到达后士气大振,并且之前守城士兵在无意中用八牛弩射死了辽国大将萧挞凛,辽国士气大衰,承天皇太后萧绰和辽圣宗耶律隆绪都有想退兵的意思,但是率先提出退兵的肯定会吃亏一些,于是双方都在僵持,直到一个人打破僵局,他就是真宗在潜邸时的好友王继忠。

王继忠剧照

王继忠之前在与辽国的作战中被俘,但是辽人没有杀他,相反对他很器重,这次攻宋也将他带了过来,因为王继忠与皇帝是旧识,所以让王继忠先以私人身份派人送信给宋朝皇帝比较好。

王继忠向皇帝赵恒通知了自己"身在辽国心在宋"的事情,并且表达了辽国人想议和的想法,赵恒大喜过望,他本来就不想打下去,如果不是被寇准强逼着,他也不会来到这澶州城御驾亲征,如今辽国人有和谈的打算,赵恒正好就坡下驴。

得知消息的寇准表示反对,但是皇帝想要议和,而且朝中其他大臣担心寇准权势太大并且畏惧辽国也同意议和,于是寇准也只能妥协,皇帝赵恒派曹利用去与辽国人谈判。

曹利用临行前赵恒对他交待:“只要不割地,能讲和,契丹就是索取百万钱财,也可以答应。”曹利用就问底线到底是多少呢?赵恒不假思索地道:“如事不得已,百万亦可。”

寇准得知此事后,又暗中把曹利用叫了过去,说道:“皇上虽有百万之约,但要是总数超过三十万,我一样要砍了你的脑袋。”

在岁币的问题上,契丹求和心切,也不敢狮子大开口,几经讨价还价,双方达成了宋朝每年给契丹三十万银绢的数字,本来宋朝想给辽国铜钱的,毕竟宋朝以铜钱为正式货币,但是草原部落游牧在外,大量铜钱携带不便,他们喜欢使用货值更高的金银,于是以十万两白银及二十万匹绢成交。

澶渊之盟

曹利用自觉很光荣地完成了任务,兴冲冲地回去交旨,请见之时,赵恒正在吃饭,侍者就问曹利用许给契丹多少银两。

曹利用没有说话,只是伸出三个手指放在额头上,意思是三十万两,侍者误以为是三百万两,真宗得知后大惊:“太多了,太多了。”便召见曹利用亲自盘问。

曹利用战战兢兢地答道:“三十万两。”

赵恒听完嘀咕一声:“才三十万,这么少。你很会办事,很会办事!”随后重重地奖赏了曹利用。

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最终达成如下协议:

1. 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2.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3. 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4. 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澶州之战示意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澶渊之盟》的签订标志着宋朝正式放弃对燕云地区的企图,赵恒彻底关上了宋朝武力收复燕云的大门,当然想收复他们也没有那个实力,而且随着此后百余年宋辽两国再无战事,两国的军队更是相互比烂。

直到女真人从白山黑水中出来将两国踩在脚下,辽国被金国所灭,宋朝则是“建炎南渡”开始南宋,南宋与金国的边界都退到了淮河沿线,收复与之相隔甚远的燕云十六州就更加遥不可及。

所以在看到辽国被女真痛打,宋国抛弃《澶渊之盟》驱虎吞狼,与金国签订“海上之盟”攻辽,后来金国吞并辽国之后又来攻打宋国,宋国这个买卖可谓是做的蚀本之极,而且背弃盟约里外不讨好,也难怪辽国人打女真不积极打宋朝就来劲,因为背叛的朋友比敌人更无耻!

参考资料:

脱脱等《辽史》卷十 本纪第十:辛酉,群臣上尊号曰昭圣皇帝,尊皇后为皇太后,大赦。脱脱等《辽史》卷七十一 列传第一:统和元年,上尊号曰承天皇太后。叶隆礼《契丹国志》卷十三:统和年间,举国南征,后亲跨马行阵,与幼帝提兵初趣威虏军、顺安军,东趣保州。又与幼帝及统军顺国王挞览合势以攻定州,余众直抵深、祁以东。又从阳城淀缘胡卢河逾关,南抵瀛州城下,兵势甚盛,后与幼帝亲鼓众急击,矢集城上如雨。复自瀛州抵贝、冀、天雄,南宋惶遽,驾亲幸澶渊,然后为谋主;至遣王继忠通好,及所得岁币,亦后之谋也。《宋史》《辽史》《新五代史》

更多文章

  • 皇太极主动和谈并开出适合明朝的条件,为什么崇祯帝却不同意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皇太极跟崇祯谁死得早,皇太极在崇祯哪一年死的,崇祯为什么不杀皇太极

    1:明朝每年送给清朝黄金万两、白银百万两。2:清朝送给明朝貂皮千张、人参千斤。3:两国以宁远与塔山之间划定国界;在连山开辟互市。这样的条件对于明朝是很诱人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造成和谈。1642年,在刚刚失利的松锦之战,明军损失惨重,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祖大寿举城投降,致使明朝

  • 灭元战争中,朱元璋为何要“放走”元朝皇帝?他的用心很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推翻元朝用了几年,朱元璋灭了元朝后遗留了哪些人,朱元璋是如何灭掉元朝的

    公元1367年,朱元璋在陆续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对手后,准备誓师北伐,彻底推翻元朝的统治。当年10月,他命令徐达、常遇春率领25万大军,由淮河北上,取道黄河,进取中原。这次北伐相当顺利,明军仅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一举攻克了元大都,让元顺帝狼狈讨回了他的祖籍塞北草原。当时,统治中原已近百年的元朝

  • 民间传说:朱元璋怒斩驸马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朱元璋做皇帝不知不觉有了十年,一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一年湖北、湖南和四川等地的名茶都获得了大丰收。各地的茶贩子,都纷纷前往向这些地方的茶场大肆收买名茶,而后转卖其他地区,依靠低买高卖大发横财。这样一来,茶叶虽然大丰收,但茶农们依然衣不遮体,苦不堪言。只好联名求官府做主。查来查去,官

  • 此国请求明朝封号,坚持“反清复明”200多年,堪称铁杆“明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反清复明历史,历史上真正的反清复明,古代反清复明成功了吗

    朱元璋剧照请求中国皇帝赐予国号,在朝鲜历史上也仅此一次洪武二十五年,李氏朝鲜政权建立。李成桂在立国之初就定下了对大明王朝的政策——他认同明朝的中华正统。尽管朱元璋对李成桂的篡位不甚满意,但他看到李成桂派出的使者,依然很高兴,因为朝鲜此行的目的是“请国号于明朝”。朱元璋以为“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

  • 洪武朝的空印案,朱元璋以“猛”治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空印案的来历,从洪武四大案看朱元璋,朱元璋洪武之治

    四大案,分别是指胡惟庸谋反案、蓝玉党案、空印案、郭桓案。空印案发生的时间,《明史》上记载,是在洪武十五年(1382),但因为事件复杂,也有人将其定在洪武八年(1375)或九年(1376),各有道理。想要了解此案就需要先要知道明朝的财政管理制度。明王朝规定,在每年年底,天下府州县的财政收支账目,都要一

  • 曾让朱元璋放牛的地主刘德,待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刘德是周扒皮的祖宗, 元朝廷官府的奴仆,坐拥良田无数,富的流油。朱元璋像是高玉宝,虽没有把刘德搞得鸡犬不宁,但是偶尔出他一次笑话还是有的,但是代价之惨痛让人不寒而栗。朱元璋家中赤贫,祖上几经辗转来到安徽凤阳,也没有创下可拿出来显摆一下的家业,相反却欠了官府天文数字般的税银,如果想要还清,必须得有愚公

  • 明朝首富沈万三,只因这件事,被朱元璋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万三的聚宝盆来历,朱元璋和沈万三的故事,朱元璋查封沈万三

    沈万三原名叫沈富,号万三,所谓万户之中三秀。他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一名商人,靠着自己的经商头脑在江南闯出了一番天地,成为江南首富,同时也是全国首富。他父亲名为沈佑,是一个老实人,早年时期家中发生灾难,母亲因瘟疫去世,沈佑带着四个儿子,也就是沈万三以及他三个兄弟去往了周庄,并在这里扎根。祸不单行,沈万三的

  • 明朝10大美女,陈圆圆和李香君上榜,你都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四大美女陈圆圆,明末清初第一美女陈圆圆,古代美女陈圆圆长得是什么样的

    1、马湘兰:马湘兰生于金陵,因为出身不幸最终是沦落到了风尘,在当时的秦淮河畔还是名噪一时的名妓,容貌非常灵秀,诗词歌舞和舞蹈是样样精通,一生中是不少人的红颜知己。2、陈圆圆:陈圆圆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美女,她集才貌于一身,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当吴三桂见到陈圆圆后,立刻被陈圆圆的惊艳迷住

  • 明朝“花木兰”:满门忠烈,是历史上唯一记载到正史的巾帼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花木兰的故事,古代著名历史人物花木兰,历史记载的真实花木兰

    明朝末年,出了一位响当当的“花木兰”:巾帼英雄秦良玉。她的事迹不仅见于野史笔记,正史更将其记入列传。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乃土家族人,明万历二年生。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秦良玉的父亲秦葵见明朝渐衰,从小就教秦良玉兵法和骑射。秦良玉秦良玉身高一米八五

  • 明初最牛和尚,帮朱棣称帝被称为黑衣宰相,北京城是他最初规划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晚年有多残忍,朱棣皇后,朱棣北京城的设计

    他辅佐朱棣建立大功,朱棣称帝后对他恩赏有加,他也因此成为一代传奇。著名的《永乐大典》就是他负责主编的。这个和尚被称为“黑衣宰相”,他就是姚广孝。姚广孝早年出家,是朱元璋钦定的僧人,他被派往燕王朱棣那里做“伴读僧人”,颇具政治嗅觉的姚广孝逐渐成为朱棣心腹。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位,开始大规模削藩,一时间明